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被引量:76
1
作者 臧淑英 黄樨 郑树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99-1706,共8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草场和耕地资源...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草场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等,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主要景观组分的转移过程贡献率,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草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逐渐扩大,而湿地则一直大幅度减少;耕地和草地是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但二者的景观动态及过程却不相同,耕地的景观过程表现为空间集中性加强,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强,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景观不稳定;对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湿地景观,其破碎化过程最为明显且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都在迅速减少,这种景观过程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造成负面影响。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和功能减退,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等生态过程,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恢复与建设生态脆弱的资源型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须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控,而这一调控的有效途径在于政策、体制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过程 生态响应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英罗湾红树林景观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耀军 郭菊兰 +3 位作者 武高洁 郭志华 林广旋 吴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9,共8页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且主要发生于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外缘。近20年来,红树林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研究区林地、耕地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且在湛江一侧沿交通干线呈多点分散格局,广西一侧则在原有城镇建设用地基础上向外扩张;靠近河流和红树林周边的水产养殖塘的面积持续增加,前期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直接围垦,后期则主要来自于政策鼓励下在水田上的筑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罗湾 红树林 景观过程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京郊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计平 岳德鹏 +2 位作者 刘永兵 李海龙 黄月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74-180,共7页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在逐渐减小;城市及建筑用地的不断扩张,林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并呈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生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过程视角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世园会申办方案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慧 钱云 +1 位作者 边思敏 王向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61,共6页
景观过程是风景园林学科长期以来不断研讨的重要议题。在此视角下,规划设计实践广泛关注场地的自然和人文过程,通过引导和利用其运转机制,发挥积极效益,保持过去与未来、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平衡。在梳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 景观过程是风景园林学科长期以来不断研讨的重要议题。在此视角下,规划设计实践广泛关注场地的自然和人文过程,通过引导和利用其运转机制,发挥积极效益,保持过去与未来、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平衡。在梳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景观过程在场地价值识别、自然力量引入和弹性应对未来3个方面的实施途径,并以成都世园会申办方案为例,在景观过程视角下探究如何将传统农耕智慧延续、世园盛会承载、绿色产业培育与城市发展过程相融合,最终营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低影响、可持续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过程 动态演化 可持续发展 设计方法 世园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景观过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华兵 刘红玉 +1 位作者 李玉凤 彭俊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10期1222-1225,1247,共5页
盐城海滨景观过程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从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生态过程研究,包括水文地貌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植被演替过程等方面论述了海滨湿地景观过程研究现状。从加强景观演变驱动力研究、景观过程综合关... 盐城海滨景观过程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从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生态过程研究,包括水文地貌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植被演替过程等方面论述了海滨湿地景观过程研究现状。从加强景观演变驱动力研究、景观过程综合关系研究,重视侵蚀海岸的景观过程研究、景观过程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景观过程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陆河流域城市景观过程对涉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夏沛 宋世雄 +2 位作者 刘志锋 何春阳 王一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884-5893,共10页
掌握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景观过程对涉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对于提高内陆河流域人类福祉和促进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综述了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景观过程对涉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相关中英文... 掌握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景观过程对涉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对于提高内陆河流域人类福祉和促进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综述了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景观过程对涉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相关中英文论文数量与被引频次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对象侧重于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和淡水供给服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价值量评价法和物质量评价法,研究结果则表明城市景观过程已造成涉水生态系统服务总量下降和空间异质性增加,同时还加剧了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相关研究为深入理解内陆河城市景观过程对涉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揭示影响机理、模拟未来影响、分析服务权衡、协同与供需流关系以及探索可持续的内陆河流域综合优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未来应基于“机理-过程-可持续性”的思路建立内陆河流域城市景观过程对涉水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评价框架,开展综合评价研究,为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优化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 城市景观过程 涉水生态系统服务 系统综述 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流江口洲滩景观过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日明 黄鹄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92,共9页
热带小河口洲滩景观格局对外部环境作用的影响极为敏感,是潮滩水沙、地貌及植被耦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将遥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相结合,探讨了北部湾南流江口洲滩的景观特征及时空变化过程。主要结果表明:2005—2019年南流江河口洲滩... 热带小河口洲滩景观格局对外部环境作用的影响极为敏感,是潮滩水沙、地貌及植被耦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将遥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相结合,探讨了北部湾南流江口洲滩的景观特征及时空变化过程。主要结果表明:2005—2019年南流江河口洲滩景观要素自陆向海呈现红树林(桐花树、秋茄)、茳芏及光滩格局,在此期间内的洲滩景观多样性指数低、景观破碎化指数高。红树林、茳芏与光滩景观类型优势度Do值大致相等。同时,红树林与茳芏的扩张导致其面积持续增加而光滩面积减少。红树林、茳芏与光滩三者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河口潮滩景观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热带小河口洲滩植被演化格局的认识,为热带河口地区生态恢复与湿地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过程 景观格局 遥感影像 河口洲滩 南流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在景观过程分析与景观格局建立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旭东 胡逸菲 《智能城市》 2016年第7期280-,共1页
本文简要概述了3S技术的特点以及其所包含的GIS、RS和GPS技术各自的概念和优势,并阐述三者在景观过程分析和景观格局建立中综合利用的意义与作用,关注在3S技术支持下研究景观中各类型要素的动态变化过程,最后以台州市的景观格局为例介... 本文简要概述了3S技术的特点以及其所包含的GIS、RS和GPS技术各自的概念和优势,并阐述三者在景观过程分析和景观格局建立中综合利用的意义与作用,关注在3S技术支持下研究景观中各类型要素的动态变化过程,最后以台州市的景观格局为例介绍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曾磊 付梅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通过对兖州矿区农田在采矿前后、复垦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煤矿开采沉陷与农田景观过程的关系以及规划设计、施工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揭示了复垦农田景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方法与重建标准.... 通过对兖州矿区农田在采矿前后、复垦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煤矿开采沉陷与农田景观过程的关系以及规划设计、施工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揭示了复垦农田景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方法与重建标准.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农田景观格局与其适应,演变是农田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矿条件是影响矿区农田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积水、坡地、裂缝是开采后农田景观主要格局;生产力保持稳定和提高、景观格局与环境保持协调、降低农田基质恢复期等是复垦农田景观重建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农田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景观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与格局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萍 史培军 高吉喜 《热带地理》 200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和区域生态规划中,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生态规划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回顾景观生态学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关系认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二者之间"过程为体,格局为用"的哲学...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和区域生态规划中,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生态规划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回顾景观生态学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关系认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二者之间"过程为体,格局为用"的哲学关系。"体"即根本和内在的东西,"用"为"体"的外在表现。面对具体的规划区域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都是"格局",但是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都是"过程"。围绕二者关系主线,建立了一个基于生态过程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规划方法框架,主要包括3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分析区域历史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确定面向生态过程需求的生态格局以及制定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过程 景观格局 区域景观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15-2822,共8页
景观过程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过程的、能够充分展示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演变机制的空间显示模型。由于景观过程模型涉及一系列生态过程,能够揭示特定区域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因此成为区域景观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湿地... 景观过程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过程的、能够充分展示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演变机制的空间显示模型。由于景观过程模型涉及一系列生态过程,能够揭示特定区域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因此成为区域景观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湿地景观过程模型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针对海滨湿地受海洋潮汐影响、具有高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征,从理论基础、模型构建重点问题以及基本流程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理解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建立基于过程驱动的景观模型基础;驱动海滨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的生态要素包括水文、土壤、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因素,揭示这些要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是确定景观模型主要生态驱动变量研究的关键。(2)景观过程模型构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模型结构、合适的空间尺度、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模型校准与应用。景观过程模型必须能够展示空间与过程变化,通常模型包括建立于"元胞"和水平通量基础上的若干个生态系统模型;空间尺度是指"元胞"大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是两种构建景观模型的方法。(3)景观过程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是将生态系统模型与GIS计算机系统进行整合。本文研究框架体系主要针对海滨湿地景观过程特点而建立,对于其他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过程 模型构建 概念框架 湿地管理
原文传递
长白山景观格局过程演替分析及可持续发展
12
作者 王明常 张淑茹 +1 位作者 白亚辉 王娟 《河北遥感》 2008年第4期10-13,共4页
利用研究区1977、1985、1999年三个时相遥感数据,获得景观格局类型分布及特点,将景观格局类型进行重组,获得近50年来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了简单直观地反映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性,从景观格局单元演变方式、景观格... 利用研究区1977、1985、1999年三个时相遥感数据,获得景观格局类型分布及特点,将景观格局类型进行重组,获得近50年来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了简单直观地反映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性,从景观格局单元演变方式、景观格局“增减”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为长白山地区具有特殊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景观梯度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且景观梯度特征与流域地形梯度以及地貌结构特征相协调。长白山地区景观结构在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条件变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景观纵向结构从低部向上移动,横向结构从明显的景观类型梯度特征变化为单一类型景观,而景观内部结构特征则表观破碎化,为此提出景观格局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景观过程 演替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过程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明常 牛雪峰 +1 位作者 杨毅恒 邢立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7-952,共6页
利用1985年和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并经实地考察,提取了长白山地区近20年的景观格局过程信息图谱;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景观格局信息模拟与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坡度、高程、坡向等对... 利用1985年和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并经实地考察,提取了长白山地区近20年的景观格局过程信息图谱;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景观格局信息模拟与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坡度、高程、坡向等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因素,采用Matlab平台实现了对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过程信息的模拟与预测;将模拟的1985年和1999年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过程信息图谱与对应年份的遥感图像获得的景观格局过程图谱进行点对点对比,获得其总体精度1985年为84%,1999年为82%。采用MoranI指数获得定量的评价结果,计算1985年、1999年真实和模拟的MoranI指数分别为0.56、0.53和0.72、0.70,可以看出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景观格局过程 模拟 预测 地学信息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冰缘寒区景观生态与景观演变过程的墓本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1 位作者 刘光秀 徐中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5,共7页
:冰缘区复杂多样的地域环境和分异显著的生物带谱特征,形成了高寒环境条件下特有的景观生态格局和结构.景观异质镶嵌具有三向性带谱规律,并表现出不同方向上景观过渡的渐变和突变差异,在空间上形成4种基本景观结构类型.景观嵌块... :冰缘区复杂多样的地域环境和分异显著的生物带谱特征,形成了高寒环境条件下特有的景观生态格局和结构.景观异质镶嵌具有三向性带谱规律,并表现出不同方向上景观过渡的渐变和突变差异,在空间上形成4种基本景观结构类型.景观嵌块以环境和干扰类型为主,景观结构简单、粗粒化、景观格局变化速度快、范围大,气候条件变化、各类冰缘作用尤其是冻土冻融条件的改变,是景观生态过程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寒区 景观生态 生态过程 景观演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磊 付梅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9-93,共5页
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它可以协调复垦农田生产与复垦农田持续利用的关系,是维护复垦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全球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要求复垦农田生态系统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合理协调复垦农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它可以协调复垦农田生产与复垦农田持续利用的关系,是维护复垦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全球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要求复垦农田生态系统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合理协调复垦农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满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文中通过对兖州矿区农田在采矿前后、复垦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煤矿开采沉陷与农田景观过程的关系以及规划设计、施工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揭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方法与重建标准,以期对复垦农田景观重建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农田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景观重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理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延安市宝塔区羊圈沟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霁昌 王晶 马增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2期26-29,69,共4页
为保证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的成效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源-汇"景观理论、"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结构理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等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相关理论与方法,就土地整治工程实施中的各个环节,提出... 为保证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的成效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源-汇"景观理论、"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结构理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等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相关理论与方法,就土地整治工程实施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解决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开发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难题的途径,并以延安市宝塔区羊圈沟土地整治工程为例,说明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理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地整治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融合过程:周口市沙颍河水系景观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锐 李庆卫 +2 位作者 夏政 王婕 李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9,共6页
根据景观融合的程度进行水系景观规划,有利于从多方面进行景观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稳定的系统。研究结合周口市沙颍河水系景观规划实践,分析项目背景、基址现状条件,确定战略目标与措施,分别对结构、功能、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景观融合... 根据景观融合的程度进行水系景观规划,有利于从多方面进行景观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稳定的系统。研究结合周口市沙颍河水系景观规划实践,分析项目背景、基址现状条件,确定战略目标与措施,分别对结构、功能、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景观融合过程进行规划,因地制宜,力求打造一条结构稳定、功能综合、文化丰厚和生态自然的水系绿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融合过程 水系景观 结构 功能 文化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月辉 常禹 +2 位作者 胡远满 李秀珍 肖笃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9-126,共8页
从影响森林景观的人为活动的性质入手,将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分别阐述其研究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通常使林区转变为非林区。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伐和修建道路。采伐影响森林格局和动物生境,前... 从影响森林景观的人为活动的性质入手,将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分别阐述其研究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通常使林区转变为非林区。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伐和修建道路。采伐影响森林格局和动物生境,前者侧重于采伐参数和格局结构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后者着重于从动物生境保护角度设计采伐格局;修建道路会改变景观格局和过程,近期焦点为道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景观格局的关系、该关系在不同尺度下的表现规律及道路影响下景观过程变化。目前,在中国道路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对中国进行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人类活动作用的时空格局定量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前提,这方面研究较少,阻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2)目前,各种模型的开发、应用仍方兴未艾,模型验证及灵敏度分析是难点和热点,中国处在模型应用的起步阶段,亟待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空间直观模型;3)该领域开始从格局研究向过程研究深入(如景观格局与动物生境关系、森林格局与水文过程关系的研究) ,前者重点解决动物的迁移、分布和景观格局的关系,我国受动物行为学研究较薄弱的制约而仅限于生境描述和分析,后者从格局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理论,强调森林水文功能对采伐面积、强度、方式、伐区空间位置的响应;4)多数地区的森林景观动态深受政策影响,研究其对典型政府决策反应的方向和速率,能为森林经营和自然保护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格局 人类活动 采伐 道路 景观过程 模型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53
19
作者 吴波 慈龙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时期的景观分类和制图以及景观格局计算 ,分析了 50年代到 90年代毛乌素沙地景观动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和模式。研究表明 ,50年代以来 ,毛乌素沙地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固...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时期的景观分类和制图以及景观格局计算 ,分析了 50年代到 90年代毛乌素沙地景观动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和模式。研究表明 ,50年代以来 ,毛乌素沙地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固定沙地面积迅速减少 ,农田面积明显增加 ,草原、柳湾和盐湿低地等面积显著减少。50年代时 ,整个景观以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占优势 ,而 90年代 ,则以流动沙地占绝对优势。伴随着荒漠化的发展 ,各种景观要素类型之间相互转化 ,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伴随着斑块的破碎化 ,大型斑块数量减少 ,小型斑块数量增加 ;流动沙地面积增加的同时 ,一方面 ,较小的斑块不断联合形成更多的大型斑块 ,另一方面 ,流动沙地不断向固定、半固定沙地内部渗透 ,形成更多的小型斑块 ,使整个景观更加破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扩展及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景观动态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尺度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景观设计过程与环境艺术设计模型的构建方法
20
作者 张培 姬赛赛 《丝路视野》 2017年第31期186-186,共1页
目前,我国景观设计过程与环境艺术设计模型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构建内容、方法及效果都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本文就其构建方法展开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 景观设计过程 环境艺术设计模型 构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