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其实我和冷月芳很像”——当代评剧大师曾昭娟独家专访
1
作者 孟文玉 《戏剧之家》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曾昭娟要来武汉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就很兴奋。作为戏剧专业的学生和戏剧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对她是仰慕已久。我知道她师从著名评剧艺术家花淑兰,是当前评剧界数一数二的当家大青衣,堪称色艺双绝。
关键词 曾昭娟 评剧 专访 大师 当代 戏剧杂志 艺术家 青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昭娟和新版《凤凰情》
2
作者 赵寻 《戏剧之家》 2005年第2期50-52,共3页
在我国三百多个剧种中,除了京剧,评剧大概是拥有观众最多的,特别是华北、西北一带的广大农村。因为戏曲直接面对观众的是演员,所以,对这一剧种群众往往最熟知的是一些知名演员。如京剧的四大名旦一样,评剧早期戏迷常念道的是小白... 在我国三百多个剧种中,除了京剧,评剧大概是拥有观众最多的,特别是华北、西北一带的广大农村。因为戏曲直接面对观众的是演员,所以,对这一剧种群众往往最熟知的是一些知名演员。如京剧的四大名旦一样,评剧早期戏迷常念道的是小白玉霜、新凤霞等,可惜她们已经离开我们。在当前评剧界中谁最能叫座、能让观众常提起的呢?我一时竟想不起来。最近,看了两次天津评剧院的戏,认为有位可能的后继人选,她就是该院的演员曾昭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凤凰 观众 评剧 大农村 演员 白玉霜 新凤霞 剧种 京剧 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昭娟 新时期中国评剧的领军人
3
作者 季国平 龚和德 +5 位作者 康式昭 安志强 王蕴明 李庆成 张玮 张曼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0,共2页
曾昭娟是新时期评剧的代表人物,近几年,她连续创作了《三关明月》、《凤阳情》等新剧目。日前,又推出新作《寄印传奇》,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为此,本刊与天津评剧院联合举办了曾昭娟表演艺术研讨会。这里选登几位专家的文章,以飨广大... 曾昭娟是新时期评剧的代表人物,近几年,她连续创作了《三关明月》、《凤阳情》等新剧目。日前,又推出新作《寄印传奇》,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为此,本刊与天津评剧院联合举办了曾昭娟表演艺术研讨会。这里选登几位专家的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评剧 皇后 激情 军人 中国 《凤阳情》 艺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津门曾昭娟——评剧擎旗人(二)
4
作者 甄光俊 《天津档案》 2009年第5期68-69,共2页
曾昭娟从艺至今已有24个年头.她演过的剧目有几十出之多。然而。多年来她所追求的是尽早走出“描红”阶段.争取多排多演能够发挥个人创造能力的新戏.尝试自己不曾尝试过的角色。她认为,真正的戏曲艺术家,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剧目... 曾昭娟从艺至今已有24个年头.她演过的剧目有几十出之多。然而。多年来她所追求的是尽早走出“描红”阶段.争取多排多演能够发挥个人创造能力的新戏.尝试自己不曾尝试过的角色。她认为,真正的戏曲艺术家,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剧目。为了这个目标.她不放过任何一次机遇。1995年。天津电视台将天津评剧院编演的现代戏《村南柳》改编成四集戏曲电视剧.导演邀她扮演剧中青年时代的秋菊,她欣然答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戏曲电视剧 天津电视台 旗人 评剧 创造能力 青年时代 艺术家
原文传递
津门曾昭娟——评剧擎旗人(一)
5
作者 甄光俊 《天津档案》 2009年第4期59-60,共2页
近年来在评剧剧坛。崛起一位被公认为德艺双馨的年青评剧艺术家。论艺,她在舞台实践中认真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出新之路,成绩斐然,有目共睹;论德。她以艺术家的开阔胸襟。将自己的一切尽可能多地奉献给她所钟爱的戏曲... 近年来在评剧剧坛。崛起一位被公认为德艺双馨的年青评剧艺术家。论艺,她在舞台实践中认真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出新之路,成绩斐然,有目共睹;论德。她以艺术家的开阔胸襟。将自己的一切尽可能多地奉献给她所钟爱的戏曲事业。她的作为无人不服,有口皆碑。她就是天津评剧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昭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评剧 中国戏剧梅花奖 旗人 政府特殊津贴 舞台实践 戏曲事业 艺术家
原文传递
曾昭娟和她的评剧《红高粱》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怀臻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4,共1页
对曾昭娟和她的评剧《红高梁》的评价,我想不应该仅局限于习惯的标准,而应该将其放在中国戏曲艺术的整体发展进程中加以考量。当下戏曲人,在强调对传统戏曲技艺技巧技能继承的基础上,还要不要鼓励一种有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整体探... 对曾昭娟和她的评剧《红高梁》的评价,我想不应该仅局限于习惯的标准,而应该将其放在中国戏曲艺术的整体发展进程中加以考量。当下戏曲人,在强调对传统戏曲技艺技巧技能继承的基础上,还要不要鼓励一种有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整体探索创新精神,亦即在局部的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红高粱》 评剧 中国戏曲艺术 探索创新精神 《红高梁》 传统戏曲 九十年代
原文传递
静如水 烈如火 曾昭娟和她的九儿 被引量:2
7
作者 安志强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共6页
天津评剧院的《红高梁》进入国家大剧院,走进了更广泛的视野。我曾写了一篇文章称《红高梁》是“张曼君导演艺术与曾昭娟表演艺术同处于巅峰时期合作的一部佳作”。
关键词 曾昭娟 国家大剧院 《红高梁》 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 张曼君
原文传递
曾昭娟为评剧增添光彩
8
作者 张玮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4,共2页
我这次来观看《寄印传奇》并参加曾昭娟表演艺术研讨会,感到特别高兴和感动。
关键词 曾昭娟 增添 评剧 艺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曾昭娟提振了评剧的精气神! 看评剧《赵锦棠》
9
作者 徐培成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盛夏的天津真热,8月初的一个上午,我有幸在红旗剧院观看了由天津评剧院精心修改,精心排练,由曾昭娟领衔主演的评剧优秀保留剧目《赵锦棠》激动不已,观看中,有三处感动得我泪流满面。好!太好了!天津评剧院学习经典,继承经典,
关键词 曾昭娟 评剧 精气神 优秀保留剧目 天津 剧院 观看 排练
原文传递
曾昭娟的文化追求
10
作者 安志强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2,共2页
在我观摩曾昭娟演出的新编剧目《寄印传奇》时,同时得到了一本曾昭娟的《写真集》。随手翻开一页,立刻被里面的话语吸引住了。这是[昭娟独自]中的一段:“花淑兰老师告诉我,梅兰芳1953年赴朝慰问演出归来曾在锦州看过她的《茶瓶计》... 在我观摩曾昭娟演出的新编剧目《寄印传奇》时,同时得到了一本曾昭娟的《写真集》。随手翻开一页,立刻被里面的话语吸引住了。这是[昭娟独自]中的一段:“花淑兰老师告诉我,梅兰芳1953年赴朝慰问演出归来曾在锦州看过她的《茶瓶计》,先生评价:‘京剧有个红娘,让苟慧生演活了,唱活了。评剧又出来个小春红,让花淑兰演活了,唱活了。评剧大有希望。’我想,我要演活了谁,唱活了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文化追求 慰问演出 写真集 梅兰芳 苟慧生 评剧 剧目
原文传递
从《赵锦棠》看曾昭娟对评剧艺术品格的提升
11
作者 王蕴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20,共2页
作为新生代中国评剧艺术的领军人,三十年来,曾昭娟凭藉着她扮相俊美、嗓音脆亮和勤学苦练,转益多师的文化素养,在打下深厚的传统根基上,广采博取,戮力创新,先后创演了《三关明月》、《凤阳情》、《寄印传奇》等新作,逐步形成了... 作为新生代中国评剧艺术的领军人,三十年来,曾昭娟凭藉着她扮相俊美、嗓音脆亮和勤学苦练,转益多师的文化素养,在打下深厚的传统根基上,广采博取,戮力创新,先后创演了《三关明月》、《凤阳情》、《寄印传奇》等新作,逐步形成了具有清新的时代特色和俏丽醇厚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格 曾昭娟 评剧 《凤阳情》 文化素养 转益多师 艺术特色 新生代
原文传递
“中国评剧精神”的一次聚焦——看曾昭娟主演的评剧《凤阳情》
12
作者 子晨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37,共2页
今年3月21日中央电视台《:戏曲人生》首播《中国评剧界的一朵小花——曾昭娟》,提及在打造《凤阳情》的过程中,在曾昭娟身上体现了一种“中国评剧精神”。
关键词 曾昭娟 演员 评剧 《凤阳情》 中国 戏剧精神 人物塑造 演艺生涯 唱腔 导演艺术
原文传递
曾昭娟:撑起评剧一片斑斓
13
作者 晓耕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18,共3页
于评剧,曾昭娟有着一份超乎常人的挚爱和执著。她说,“评剧是妈,我随我妈。”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如此平实又深情的表达,闻所未闻。近三十年来她的追求与苦斗,只为一个目的,叫“妈”漂亮,让“妈”青春。柔情娇楚的小曾要带给“... 于评剧,曾昭娟有着一份超乎常人的挚爱和执著。她说,“评剧是妈,我随我妈。”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如此平实又深情的表达,闻所未闻。近三十年来她的追求与苦斗,只为一个目的,叫“妈”漂亮,让“妈”青春。柔情娇楚的小曾要带给“妈”一片斑斓,让世人爱她,敬她,尊她,要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戏剧 艺术评论 艺术工作者
原文传递
曾昭娟:用生命活力创造艺术奇迹
14
作者 李庆成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3,共1页
具有评古论今、平易近人、紧随时代、体察民心特点的评剧,近百年来创作演出了《杨三姐告状》、《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女婿》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涌现出了成兆才、筱白玉霜、新凤霞、花淑兰等诸多名家大师;近30年来... 具有评古论今、平易近人、紧随时代、体察民心特点的评剧,近百年来创作演出了《杨三姐告状》、《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女婿》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涌现出了成兆才、筱白玉霜、新凤霞、花淑兰等诸多名家大师;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创作演出了《风流寡妇》、《疙瘩屯》、《狗不理传奇》、《胡风汉月》、《凤阳情》等一大批新剧目,涌现出了冯玉萍、崔连润、刘秀荣、曾昭娟等一代新的评剧名家和领军人物,在这新一代的名家和领军人物中,曾昭娟的年龄最小,但她在艺术上的发展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艺术 曾昭娟 生命活力 《风流寡妇》 《秦香莲》 《花为媒》 《凤阳情》 平易近人
原文传递
曾昭娟 艺术生命的畅想曲
15
作者 安志强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7,共4页
曾昭娟是在1998年首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的剧目是一出新编历史故事剧《夫人令》和两出传统折子戏《朱痕记·粥棚》、《谢瑶环·大堂》。过了十年,曾昭娟梅开二度,演的是新编历史故事戏《寄印传奇》。如果说,曾昭娟在... 曾昭娟是在1998年首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的剧目是一出新编历史故事剧《夫人令》和两出传统折子戏《朱痕记·粥棚》、《谢瑶环·大堂》。过了十年,曾昭娟梅开二度,演的是新编历史故事戏《寄印传奇》。如果说,曾昭娟在一度梅争奖的演出中,更多的是展示她的传统功底,那么,在《寄印传奇》的演出中,则是显示了她在评剧舞台艺术上的创造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娟 艺术生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 历史故事剧 1998年 舞台艺术 折子戏 传奇
原文传递
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收徒 王晓凌、王馨苹、小灵玉拜师在津举行
16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5,共1页
2013年12月21日,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昭娟首开山门,在津喜收三位新徒王晓凌、王馨苹、小灵玉。曾昭娟是评剧花(淑兰)派名家,她嗓音纯正甜美,音域宽广,她的表演受到评... 2013年12月21日,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昭娟首开山门,在津喜收三位新徒王晓凌、王馨苹、小灵玉。曾昭娟是评剧花(淑兰)派名家,她嗓音纯正甜美,音域宽广,她的表演受到评剧戏迷观众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艺术家 曾昭娟 评剧 王晓 王馨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戏剧 梅花奖
原文传递
曾昭娟——中国评剧新生代的领军人
17
作者 王蕴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2,共1页
际会着中国新文化运动诞生的评剧艺术,百年间,这是一个由初刨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在其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涌现了一批各具标帜性的表演艺术家,如创始人成兆才,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的白玉霜、小白玉霜、新凤霞、花淑兰、韩少... 际会着中国新文化运动诞生的评剧艺术,百年间,这是一个由初刨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在其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涌现了一批各具标帜性的表演艺术家,如创始人成兆才,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的白玉霜、小白玉霜、新凤霞、花淑兰、韩少云、筱俊亭、鲜灵霞等,八九十年代的谷文月、刘萍、刘秀荣、袁淑梅、崔连润、冯玉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 中国 新生代 曾昭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表演艺术家 军人 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跨世纪的评剧新星曾昭娟
18
作者 霍大寿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评剧演员 天津 曾昭娟 表演艺术
全文增补中
为评剧而生
19
作者 曾昭娟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i001-i002,共2页
“曾昭娟是为评剧而生的!”这句话,是不久前天津一位评论家在他的文章中写下的。他了解我,曾经目睹我自从艺以来所走过的每—步珞,见证过我在评剧艺术台前幕后所遭遇的每一次艰辛和痛苦,尤其是他看到了我2003年在纪念“梅花奖”设... “曾昭娟是为评剧而生的!”这句话,是不久前天津一位评论家在他的文章中写下的。他了解我,曾经目睹我自从艺以来所走过的每—步珞,见证过我在评剧艺术台前幕后所遭遇的每一次艰辛和痛苦,尤其是他看到了我2003年在纪念“梅花奖”设立十周年演出活动中不慎“股骨颈骨折”,被医生宣布“最好的结果是踮脚”。而实际上,我非但没有落下残疾,反而大步流星地又登台了。因此,他在文章中写下了这句话。这句话,让我心头一热,泪流满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 曾昭娟 演员 表演艺术 演艺生涯 人物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她携评剧又南来
20
作者 刘连群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0-21,共2页
曾昭娟就要带着她所挚爱并倾注了全部青春活力的评剧,跨过长江,赴上海等地演出了.江南观众将会从她身上领略评剧艺术的绚丽与浓烈,也会通过评剧认识曾昭娟,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对此我深信不疑.
关键词 评剧 曾昭娟 演员 表演艺术 戏剧演出 人物塑造 演艺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