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Ⅱ类I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33-036,共4页
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Ⅱ类I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80例替牙期骨性Ⅱ类I分类、下颌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FR-II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取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比... 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Ⅱ类I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80例替牙期骨性Ⅱ类I分类、下颌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FR-II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取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NA、SNB、ANB、UI-SN、LI-MP更小,UI-LI、鼻唇角、颏沟倾角更大,UL-Eline、LL-Eline、UI-NA、LI-NB更短,OHIP-14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在替牙期骨性Ⅱ类I分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应用,能够通过上述多种机制调整骨骼与牙齿的位置关系,进而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和面部外观,提高口腔功能和美观,提升患者的整体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lock矫治器 替牙期骨性ⅱ类i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婧 周鑫(综述) 陈莉莉(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口颌系统功能,严重的下颌后缩可引发全身系统性疾病,甚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危及生命。下颌后缩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基因、不良习惯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功能... 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口颌系统功能,严重的下颌后缩可引发全身系统性疾病,甚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危及生命。下颌后缩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基因、不良习惯和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功能矫形治疗、正畸掩饰性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治疗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文章讨论了下颌后缩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彩凤 孙悦 杨盼盼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28例... 目的: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28例)和研究组(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头影测量指标、同行评估等级(PAR)指数、上气道形态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较治疗前减小且小于对照组,下齿槽座角(SNB)较治疗前增加且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3、2.340、4.601,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PAR指数各项得分及总分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657、2.365、3.785、3.946、3.072、5.105,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上气道总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5)。结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可获得良好正畸效果,对改善上气道形态有积极作用,较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可获得更佳头影测量指标及牙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分类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疗效对比 头影测量指标 PAR指数 上气道形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菁菁 王密 +2 位作者 刘芳 乔柱 赵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设置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研... 目的:探讨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设置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研究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下颌骨变化、软组织面型变化、上气道矢状径,并统计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下颌骨变化指标、软组织面型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气道矢状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治疗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Twin-block应用于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治疗中,能改善咀嚼功能,增强牙齿咬合力,促进下颌骨生长,提高面型美观度,扩大上气道矢状径,利于改善呼吸功能,获得家属对治疗效果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 直丝弓矫治器 [] 下颌后缩 软组织面型变化 上气道矢状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媛 丁丽丽 《上海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口腔科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8例。治疗前1周(T0)、治疗后1个月(T1)和治疗后6个月(T2)对患者进行CBC...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口腔科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8例。治疗前1周(T0)、治疗后1个月(T1)和治疗后6个月(T2)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各标志点坐标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显复发标志点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1与T2相比,标志点Rgo水平向坐标产生变化,A、RP、B、Pog、Gn、Me、Rgo和Lgo前后向坐标点产生变化,Gn垂直向坐标点产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水平向标志点Rgo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正相关(r=0.293,P=0.043)。前后向标志点A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正相关(r=0.418,P=0.003),RP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正相关(r=0.470,P=0.001),B点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负相关(r=-0.523,P=0.000),Pog移动距离|T1-T0|与复发距离呈负相关(r=-0.391,P=0.006)。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的预后评估提供精确的三维定量分析,有助于识别复发风险高的标志点,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后续治疗和监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 []畸形 正畸 预后评估 复发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赵健 史舒雅 +2 位作者 李超群 李昕 侯德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头帽口外弓+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矫治时间、治疗后6个月头影测量指标、微笑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矫治成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矫治时间[(14.3±3.6)月]低于对照组[(20.1±4.2)月,P<0.05];两组矫治后切牙唇倾度(U1-L1,L1-MP,U1-SN)、ANB、上颌中切牙内收量(U1-Pt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量(U6-SP)、覆盖(OJ)、覆颌(OB)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矫治前后U6-SP变化量低于对照组,U1-L1、U1-SN、U1-Ptm、L1-MP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牙根吸收、上颌窦底感染、创伤性溃疡、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能缩短矫治时间,前牙内收效果更佳,微笑美观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嵴 微种植体 ()畸形 微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7
作者 田华 郝天喜 邓刚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矫治,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ANB、SNA、SNB、Sn-H、LL-E等髁突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H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的磨牙移位距离显著降低,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2.90%,其中龋齿5例、口腔黏膜损伤1例、食物嵌塞1例、牙周炎1例。治疗6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上尖牙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分类[]畸形 髁突 上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改变及影响
8
作者 程磊 朱林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改变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苏州口腔医院接受正畸矫治的6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式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牙...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对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结构的改变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苏州口腔医院接受正畸矫治的6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式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而探究组采用隐形矫治器技术。对比两组面部美学改善程度、牙齿矫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探究组在面部美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牙齿矫治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矫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技术在改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部美学方面表现出色,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双[]垫矫治器 []畸形 面部美学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策略——下颌生长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灵芝 曾素娟 章晶晶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安氏Ⅱ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可表现为上门牙前突、唇闭合不全、下颌后缩和(或)上颌前突,在混合牙列的全球患病率约为23.11%[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包括骨性Ⅱ类错[牙合]和牙性Ⅱ类(牙合)错,有研究表明75%的牙性Ⅱ... 安氏Ⅱ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可表现为上门牙前突、唇闭合不全、下颌后缩和(或)上颌前突,在混合牙列的全球患病率约为23.11%[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包括骨性Ⅱ类错[牙合]和牙性Ⅱ类(牙合)错,有研究表明75%的牙性Ⅱ类患者同时存在骨性Ⅱ类表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下颌 生长改良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髁突 稳定[]板 正畸 正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效果
11
作者 段国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7-0022,共6页
探讨轻、中度成人骨性Ⅱ类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效果。方法 依据纳入标准选取40例轻、中度骨性Ⅱ类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选用正畸掩饰性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T0)及治疗完成后(T1)均由同一名影像科技师采用同一设备拍摄头... 探讨轻、中度成人骨性Ⅱ类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效果。方法 依据纳入标准选取40例轻、中度骨性Ⅱ类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选用正畸掩饰性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T0)及治疗完成后(T1)均由同一名影像科技师采用同一设备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轻、中度成人骨性Ⅱ类类错(牙合)畸形在经过正畸掩饰性治疗后,能够部分改善患者的颌骨关系以及前牙和嘴唇的突度。经过上颌中切牙的直立内收并伴有下颌切牙的适度唇倾,能够对患者的侧貌面型有一定程度改善。2.成人轻、中骨性Ⅱ类类错(牙合)畸形掩饰性治疗过程中,在支抗钉的辅助下能够有效做到牙列的整体内收从而改变嘴唇突度,并在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稳定控制转矩并降低相应的正畸风险从而部分实现掩饰颌骨关系不调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掩饰治疗 软硬组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美玲 杨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方式将单一行上颌前牵引的患儿作为牵引组(n=4... 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方式将单一行上颌前牵引的患儿作为牵引组(n=43),将行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治疗的患儿作为联合组(n=49),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颌面部硬组织指标、软组织指标、牙性指标及舌骨位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SN)延长线所成角(MP-SN)、与眶耳平面(FH)所成角(MP-FH)及Y轴与FH平面相交内角(Y轴角)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距离(LL-EP)、鼻下点、鼻小柱点连线和鼻下点与上唇突点连线夹角(NLA)及面凸角(G-Sn-Pg)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中切牙长轴、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夹角(U1-NA)、上下中切牙垂直距离(覆[牙合])及上下中切牙切缘投影距(覆盖)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舌骨最前上点H到Y轴的距离(H-Y),H到X轴的距离(H-X)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联合组高于牵引组(均P<0.05),两组患儿H到下颌平面距离(H-MP)及H到FH距离(H-F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上颌前牵引与FRⅢ型矫治器联合用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牙咬[牙合]关系及凹陷型侧貌,并促使其舌骨位置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FRⅢ型矫治器 替牙 []畸形 软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PAR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馨 沈小波 +1 位作者 彭佳美 冯兴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正畸标准指数(P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5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诊治的4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正畸标准指数(P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5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诊治的4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儿Ⅰ期均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6个月,2组Ⅱ期均给予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正。比较治疗前和Ⅰ期治疗后2组患儿颏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和PAR指数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下唇基角、颊唇沟角增大,下唇凸点-H线距离缩小(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前牙排列、后牙排列、颊侧咬合、覆盖、覆[牙合]、中线以及PAR总分等指标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其软组织侧貌形态和PAR指数,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1分类[]畸形 PAR指数 疗效评价 口腔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晓晴 赵宁 +2 位作者 项飞 周曼莉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评价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固位效果及治疗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男12例,女14例)青春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3岁,平均11.8岁),采用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前伸,疗程1... 目的:评价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固位效果及治疗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男12例,女14例)青春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3岁,平均11.8岁),采用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前伸,疗程1年。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观察患者的骨性、牙性及软组织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中未出现矫治器松动、破坏,所有病例侧貌获得明显改善。发生显著变化的指标有:下颌骨长度和位置(Co-Gn、SNB、ANB、Pog-VL、Pos-VL),上前牙位置和倾斜度(U1-VL,U1-SN),下牙列矢状向位置(L1-VL、L6-VL)(P<0.05);变化不显著的指标有:下颌平面角(MP-SN),上颌骨位置和长度(SNA、A-VL),上前牙垂直向位置(U1-HL),上后牙位置(U6-VL、U6-HL),下前牙倾斜度(IMPA),下牙列垂直向位置(L6-MP、L1-MP)(P>0.05)。结论:固定式矫治器Twin-block可增强下颌支抗,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 青春 1分类[] 功能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功能矫治器对比传统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磊 李紫薇 +3 位作者 康芙嘉 王宋庆 谢尊玄 朱宪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组研究者按照PICOS条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数据,并使用ROBINS-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3例。隐形矫治器与功能矫治器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时,SNA、SNB、ANB、下颌体长度、上前牙角度、覆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变化存在0.90°的差异;对照组下颌支生长量比隐形组多1.10 mm;隐形组下牙唇倾度比对照组少1.94°。结论 隐形组在前导下颌时能更好地控制下颌前牙的唇倾度,下颌平面角基本保持不变,下颌升支的生长量不如对照组,临床中应当采用辅助措施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前导下颌 隐形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导矫形与单纯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错畸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宫耀 于泉 +3 位作者 李佩伦 汪虹虹 魏斌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Pancherz分析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矫形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艳棋 朱敏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47-1051,共5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人群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影响功能和美观。功能矫形是临床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手段,在改善咬合和外貌的同时,也可避免给青少年带来自卑的心理影响。本文通过影...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人群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影响功能和美观。功能矫形是临床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手段,在改善咬合和外貌的同时,也可避免给青少年带来自卑的心理影响。本文通过影像学分析总结颞下颌关节解剖结构的变化,认为咬合关系的改善是由颞下颌关节的适应性改建引起的,功能矫形绝非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功能矫治器 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力值前牵引上颌骨结合活动扩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岩 韩金友 +1 位作者 徐琳 姚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轻力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器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形畸形的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正畸科诊治的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轻力前牵引... 目的:探讨利用轻力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器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形畸形的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正畸科诊治的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错畸形类型决定扩弓的方法,扩弓加力直至上后牙的舌尖接近下后牙的颊尖为止。上颌扩弓的同时进行前牵引,每侧施力约120~150 g,前牵引力的方向与牙合平面向下成15°角左右,两侧施力方向要平行,要求患者每天坚持戴12~l4 h。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前牵引力联合扩弓矫治器治疗,每侧施力为400~500 g左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SNA角明显增大,平均增大2.5°,上颌骨向前方增加明显,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并相对向后退缩,上下切牙舌倾、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变得协调,软组织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或者轻度凸面型,对照组与其疗效相当。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前牵引力相比,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侧貌改善明显,患者更易于接受,疗效可靠,临床上易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力前牵引 扩弓 AngleⅢ []畸形 替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骥 束煌 邝亦元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4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SNA,SNB,ANB,SN...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4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SNA,SNB,ANB,SND,U1-NA,U1-NA角,L1-NB,L1-NB角。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SNA角增大,SNB减小,ANB增大,SND角缩小,U1-NA距离增加,U1-NA角增大,L1-NB距离增加,L1-NB角增大(P<0.05)。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的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改善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替牙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Ⅱ类1分类骨性错适时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文华 范红 刘颖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444-446,共3页
Ⅱ类1分类错是常见的错畸形之一,以上下牙弓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为主要特征,前牙深覆盖的主要危害为上前牙外伤概率高达37%;伴颌骨大小与位置异常的骨性Ⅱ类畸形,等到恒牙期再进行正畸治疗主要存在两大问题:①在正畸掩饰治疗... Ⅱ类1分类错是常见的错畸形之一,以上下牙弓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为主要特征,前牙深覆盖的主要危害为上前牙外伤概率高达37%;伴颌骨大小与位置异常的骨性Ⅱ类畸形,等到恒牙期再进行正畸治疗主要存在两大问题:①在正畸掩饰治疗中,前突患者由于上前牙回收的量大,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的风险加大[1];②牙列拥挤容易复发;综上所述,在早期进行干预治疗的迫切性显而易见.生长发育期的生长改良对于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矢状关系的改善尤为重要.头帽口外弓应用有100多年历史,已被证实它在抑制上颌发育的同时,还有刺激下颌生长发育的作用.针对上颌发育过度,下颌后退,牙齿轻中度拥挤的患者,本研究采用早期上颌扩弓之后,上颌头帽口外弓,下颌固定舌弓,序列拔牙,进行牙列管理,自动排齐下牙,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正畸治疗 替牙 分类 生长发育 上颌切 深覆盖 列拥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