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平顺性评价指标对悬架最优阻尼比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戴振泳 李涛 +1 位作者 宋廷伦 石先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798-880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对悬架最优阻尼比的影响,以1/4汽车悬架线性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及悬架二自由度(DOF)模型。首先仿真验证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分别采用加速度均方根(... 为研究不同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对悬架最优阻尼比的影响,以1/4汽车悬架线性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及悬架二自由度(DOF)模型。首先仿真验证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分别采用加速度均方根(RMS)值和频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平顺性评价指标计算最优阻尼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考虑加权作为评价指标的最优阻尼比小于未考虑加权作为评价指标的最优阻尼比,且两个评价指标下的最优阻尼比均与路面等级和车速无关;最后提出了同时考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动挠度均方根值、车轮动载均方根值的综合平顺性评价指标,研究了基于该指标下不同路面不同车速的最优阻尼比,结果表明:采用综合平顺性评价指标时的最优阻尼比与路面等级和车速相关。研究结果为车辆悬架阻尼优化及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阻尼比匹配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综合平顺性评价指标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速带路面工况下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悬架的最优阻尼比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振泳 李涛 +1 位作者 宋廷伦 提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425-13430,共6页
为研究减速带路面工况下悬架最优阻尼比,搭建了二自由度汽车悬架线性及非线性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正弦截面减速带路面时域模型以通过仿真验证路面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ISO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频率加权滤波网格... 为研究减速带路面工况下悬架最优阻尼比,搭建了二自由度汽车悬架线性及非线性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正弦截面减速带路面时域模型以通过仿真验证路面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ISO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频率加权滤波网格;探讨脉冲输入下悬架线性模型的局限性,提出考虑车轮离地、撞击限位块场景下的二自由度悬架非线性模型;最后采用振动剂量值(vibration dose value,VDV)和轮荷冲击系数k作为减速带路面工况下平顺性评价指标,仿真比较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在考虑车轮离地、不同悬架限位块刚度以及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悬架最优阻尼比。研究表明,仅考虑车轮离地非线性情况不会影响最优阻尼比,考虑撞击限位块时,不同限位块刚度以及不同车速均影响最优阻尼比。该项研究结果为车辆悬架阻尼优化及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带路面 最优阻尼比 非线性模型 频率加权滤波网格 振动计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阻尼三参数隔振器设计和试验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超新 孙靖雅 +1 位作者 张志谊 华宏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90-96,共7页
通过比较三参数隔振系统在最优阻尼下的共振频率和隔振器最大内耗角对应的频率,得到三参数隔振系统在最优阻尼下的共振频率的物理意义。在三参数隔振原理与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隔振器设计,通过试验测试获得了隔振系统在最优阻尼... 通过比较三参数隔振系统在最优阻尼下的共振频率和隔振器最大内耗角对应的频率,得到三参数隔振系统在最优阻尼下的共振频率的物理意义。在三参数隔振原理与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隔振器设计,通过试验测试获得了隔振系统在最优阻尼下的共振频率、最大内耗角对应的频率以及隔振器的最优传递率,测试和理论分析结果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试验也测试了隔振效果的参数依赖性,并且给出三参数隔振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后续的微振动减振平台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参数隔振器 内耗角 最优阻尼比 波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撑刚度的消能减震结构最优阻尼参数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兰香 潘文 +2 位作者 白羽 张龙飞 余文正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8-217,共10页
基于传统消能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的研究,提出考虑支撑等连接件刚度的实用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结合数学方法中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推导实用减震体系的传递函数及其频率特性。再利用频率响应曲线中的定点理论对频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传统消能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的研究,提出考虑支撑等连接件刚度的实用减震体系力学模型。结合数学方法中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推导实用减震体系的传递函数及其频率特性。再利用频率响应曲线中的定点理论对频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频率响应曲线的定点是曲线峰值能够达到的理论最低点,进一步推出实用减震体系的最优阻尼比和频响曲线最低峰值等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单自由度体系验证了最优阻尼比的存在性,给出支撑刚度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支撑刚度系数在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实用减震体系 支撑刚度 传递函数 定点理论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频质量阻尼器参数设计优化算法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晓锋 胡世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在结构振动控制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massdamper,简称TMD)耗能减振作用,需寻找TMD的最优参数,即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以使得结构在不同频率激励作用下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为... 在结构振动控制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massdamper,简称TMD)耗能减振作用,需寻找TMD的最优参数,即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以使得结构在不同频率激励作用下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为此研究了利用复形调优法进行TMD参数设计的优化计算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TMD最优参数的新方法,算例证明该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精度,既可用于无阻尼体系TMD控制的最优参数计算,又可用于有阻尼体系TMD控制的最优参数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调频质量阻尼 最优频率比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最优动力特性的趋势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春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652-1655,共4页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 MTMD)是由频率呈线性分布的多个 TMD所组成 .刚度和阻尼保持常量但质量变化形成的 MTMD模型能够提供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文中揭示了这种 MTMD模型最优动力特性的进一步趋势 .数值结果表明 ,对于一个给定的总质...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 MTMD)是由频率呈线性分布的多个 TMD所组成 .刚度和阻尼保持常量但质量变化形成的 MTMD模型能够提供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文中揭示了这种 MTMD模型最优动力特性的进一步趋势 .数值结果表明 ,对于一个给定的总质量比 ,当 MTMD的总数超过某一值时 ,其最优平均阻尼比趋近于零即导致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 .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将使MTMD产生大的冲程 ,因此 ,MTMD的总数存在上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 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车驾驶室悬置最优阻尼匹配
7
作者 孔艳玲 周长城 +1 位作者 李胜 高炳凯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根据卡车驾驶室单轮三质量行驶振动模型,对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最佳阻尼匹配进行研究,利用Matlab迭代积分,分别求解得到了三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幅频特性平方的积分表达式,并分别建立了基于舒适性和基于安全性的驾驶室悬置最佳阻尼比... 根据卡车驾驶室单轮三质量行驶振动模型,对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最佳阻尼匹配进行研究,利用Matlab迭代积分,分别求解得到了三质量振动加速度和车轮动载幅频特性平方的积分表达式,并分别建立了基于舒适性和基于安全性的驾驶室悬置最佳阻尼比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黄金分割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舒适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的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黄金分割最优阻尼比.通过实例设计及仿真分析可知,所建立的驾驶室悬置最优阻尼比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对于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实际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车 驾驶室悬置 最优阻尼比 黄金分割 迭代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
8
作者 杨万里 涂春鸣 +1 位作者 肖凡 郭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I0005,共15页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增强故障期间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首先,全面分析2种故障类型下VSG的惯性和阻尼对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一种引入角频率偏差反馈的有功环控制,并基于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综合分析VSG的暂态响应;接着,给出一种考虑最优阻尼比的VSG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暂态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暂态响应 最优阻尼比 小信号模型 大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的TMD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3
9
作者 卜国雄 谭平 +1 位作者 周福霖 杨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6-30,共5页
以主结构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值最小作为优化准则,考虑了主结构阻尼的影响,通过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得出TMD的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相应设计参数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了在地震随机作用下,基于能量法的TM... 以主结构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值最小作为优化准则,考虑了主结构阻尼的影响,通过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得出TMD的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相应设计参数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了在地震随机作用下,基于能量法的TMD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TMD质量比、阻尼比、频率比与主结构能量的影响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比较,主结构吸收的能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 能量法 最优频率比 最优阻尼比 非线性规划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能减震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最优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文锋 高丽燕 何玉敖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消能减震剪力墙结构最优阻尼比的设计方法。采用连续化方法,将剪力墙连梁处的阻尼器参数连续分布在墙肢上,从墙肢的微元体的力学平衡方程出发,建立了墙肢的动力偏微分方程,并映射成为双变量的常微分方程。求导建立最优函数方... 提出了一种消能减震剪力墙结构最优阻尼比的设计方法。采用连续化方法,将剪力墙连梁处的阻尼器参数连续分布在墙肢上,从墙肢的微元体的力学平衡方程出发,建立了墙肢的动力偏微分方程,并映射成为双变量的常微分方程。求导建立最优函数方程,将两种极限状态参数代入最优函数方程,获得一个关于阻尼比的超越方程,用数值解法确定最优阻尼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设计方法的特点是物理概念明确,计算过程的物理信息不丢失,工作量少,可推广应用在高层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连续化方法 剪力墙结构 最优函数方程 超越方程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随机振动隔离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段红杰 陶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2,共4页
以1/4车体的垂向振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垂向振动模型,导出在白噪声输入情况下系统随机响应方差及最优阻尼比的解析式。分析隔振系统动力参数对响应方差的影响,应用MATLAB软件对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比较,优化... 以1/4车体的垂向振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垂向振动模型,导出在白噪声输入情况下系统随机响应方差及最优阻尼比的解析式。分析隔振系统动力参数对响应方差的影响,应用MATLAB软件对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比较,优化得出系统的最优阻尼比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汽车 双层隔振 响应方差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段阻尼环对飞轮轮体振动放大的黏弹性阻尼动力吸振抑振机理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修长 丁泉惠 +2 位作者 王勇 王森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6-270,共5页
飞轮在发射段由于受到安装界面的振动与冲击,会发生振动放大现象,为抑制该振动放大,工程界提出了采用阻尼环的抑制方式。但是针对阻尼环抑振机理的研究显见公开文献发表。针对此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理论模型,对发射段飞轮轮体振动... 飞轮在发射段由于受到安装界面的振动与冲击,会发生振动放大现象,为抑制该振动放大,工程界提出了采用阻尼环的抑制方式。但是针对阻尼环抑振机理的研究显见公开文献发表。针对此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理论模型,对发射段飞轮轮体振动放大机制和阻尼环抑振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了优化黏弹性阻尼参数,建立了飞轮-阻尼环的等效多自由度模型,给出了最优阻尼的表达式。结果表明,飞轮结构的"拍动振型模态"是其在发射段的轴向共振放大模态,导致轮体结构发生挠性大变形;阻尼环能够有效减小飞轮挠性变形的机理主要有两个:一是阻尼环的某阶模态与飞轮结构"拍动振型模态"相互作用,阻尼环充当动力吸振器;二是通过黏弹性阻尼耗能。对安装阻尼环的飞轮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频响函数对比验证了所揭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振动抑制 弹性体动力吸振 黏弹性阻尼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红杰 宋学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对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含Ruzicka隔振器的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垂向振动模型,推导出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公式。分析隔振系统动力参数对传递率的影响,应用MATLAB软件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参数优化,确定了... 对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含Ruzicka隔振器的汽车双层隔振系统的垂向振动模型,推导出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公式。分析隔振系统动力参数对传递率的影响,应用MATLAB软件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参数优化,确定了系统的最优阻尼比。结果表明:含Ruzicka隔振器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优于简单双层隔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双层隔振 传递率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腔体噪声控制中亥姆霍兹共振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正敏 饶伟 李德玉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4-842,共9页
提出用亥姆霍兹共振器控制声腔内噪声时计算共振器最优阻尼比和最优工作带宽的理论公式,并进行实验验证。首先,建立共振器与待控腔体的声学耦合方程,以最小化腔体内目标声压幅值为参考,对共振器的阻尼比和工作带宽进行理论分析,求出最... 提出用亥姆霍兹共振器控制声腔内噪声时计算共振器最优阻尼比和最优工作带宽的理论公式,并进行实验验证。首先,建立共振器与待控腔体的声学耦合方程,以最小化腔体内目标声压幅值为参考,对共振器的阻尼比和工作带宽进行理论分析,求出最优阻尼比和最优工作带宽的计算公式。接着,提出在声腔噪声控制中使用最优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实施步骤。最后,以一维声学腔体内的噪声为控制对象,通过对比控制前后的理论结果与实测数据,验证最优阻尼比和最优工作带宽的理论公式。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亥姆霍兹共振器优化设计方法能准确地预报共振器的最优阻尼比与最优工作带宽,在声腔中低频噪声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器 最优阻尼比 封闭腔体 工作带宽 噪声控制 化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新型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春祥 张静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4-781,共8页
提出了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8种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模型,试图寻求不产生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模型.基于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值的最小化,研究了8种MTMD模型的最优参数和控制效果.最优参数包括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 提出了系统参数均匀分布的8种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模型,试图寻求不产生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模型.基于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最小值的最小化,研究了8种MTMD模型的最优参数和控制效果.最优参数包括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数值研究表明,UM-MTMD1~UM-MTMD3、US-MTMD1、US-MTMD2和UD-MTMD2不存在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而且最优UM-MTMD3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比较显示,最优UM-MTMD3和最优MTMD-1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基本一致.考虑这些优越性能,采用MTMD控制结构的动力响应时,宜选择最优UM-MTMD3和没有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的MTM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 系统参数均匀分布 振动控制 近零最优平均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楼板隔震消能结构体系参数的优化
16
作者 伍羚 《知识经济》 2010年第13期106-107,共2页
建立了多层楼板隔震消能体系系统的力学模型,推导了该体系的传递函数。基于虚拟激励法和平稳过滤有色噪声地震动模型,通过最优搜寻可得多层楼板隔震消能体系的最优频率间隔、最优阻尼比、调谐频率比和相应的无量纲控制有效性指标。针对... 建立了多层楼板隔震消能体系系统的力学模型,推导了该体系的传递函数。基于虚拟激励法和平稳过滤有色噪声地震动模型,通过最优搜寻可得多层楼板隔震消能体系的最优频率间隔、最优阻尼比、调谐频率比和相应的无量纲控制有效性指标。针对多层楼板隔震消能结构体系,进行了位置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楼板隔震消能体系 最优参数 最优频率比 最优阻尼比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简谐振动隔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学谦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6-469,共4页
提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概念 ,该系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有广泛应用 ,如铁路机车车辆和汽车的隔振系统中。通过建立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 ,导出简谐激励下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 ,而简单隔振系统和Ruzicka隔振系统则可作为广义... 提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概念 ,该系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有广泛应用 ,如铁路机车车辆和汽车的隔振系统中。通过建立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 ,导出简谐激励下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 ,而简单隔振系统和Ruzicka隔振系统则可作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特例。取铁路客车的 1/ 4车体模型作为应用实例 ,研究Ruzicka和广义Ruzic ka隔振系统的简谐隔振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 简谐振动 铁路客车 传递率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随机振动隔离研究
18
作者 宋学谦 罗晓玉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Ruzicka隔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概念.通过建立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导出了在白噪声输入情况下系统随机响应方差及最优阻尼比和最小方差的解析式;将简单隔振系统和Ruzicka隔振系统作为广义Ruzicka隔振... 在Ruzicka隔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概念.通过建立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导出了在白噪声输入情况下系统随机响应方差及最优阻尼比和最小方差的解析式;将简单隔振系统和Ruzicka隔振系统作为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特例,比较了3种隔振系统阻尼器的最优阻尼值和最小方差,研究了弹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义Ruzicka隔振系统的方差最大,阻尼值最小,且弹簧刚度Nk越大,3种隔振系统的最优阻尼值和方差越接近.该研究为实际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zicka隔振系统 随机振动 最优阻尼比 最小方差 数学模型 铁路 客车 减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群简化模型与人行桥TMD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昊 周叮 +1 位作者 刘伟庆 李枝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7-223,240,共8页
用两段连续弹性杆模拟静立人体,建立人群-人行桥-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系统。将静立人群简化建模为单个的广义人体,研究广义人体-人行桥-调谐质量阻尼器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及TMD参数设计。运用最小二乘原理确定广义人体的相关参数,... 用两段连续弹性杆模拟静立人体,建立人群-人行桥-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系统。将静立人群简化建模为单个的广义人体,研究广义人体-人行桥-调谐质量阻尼器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及TMD参数设计。运用最小二乘原理确定广义人体的相关参数,通过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将静立人群简化为广义人体模型的正确性。以均方根加速度作为人体舒适度的优化准则,分析了人行桥TMD的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人行桥-TMD系统 广义人体-人行桥-TMD系统 最小二乘 最优频率比 最优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日镜的动力吸振器参数及结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帅虎 马山刚 +3 位作者 金福宝 辛宁 李若冰 石进强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3-29,共7页
定日镜是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的核心、聚能装置,常位于空旷地区,易受时变风载荷的影响而发生振动。为抑制其振动,以动力吸振器作为吸振装置,对定日镜-动力吸振器进行数学建模,采用运动学方程与MATLAB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阻尼比和频率比... 定日镜是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的核心、聚能装置,常位于空旷地区,易受时变风载荷的影响而发生振动。为抑制其振动,以动力吸振器作为吸振装置,对定日镜-动力吸振器进行数学建模,采用运动学方程与MATLAB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阻尼比和频率比对动力吸振器吸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阻尼比和最优同调频率比下,吸振器的吸振效果最佳,可根据定点定理对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的结构进行设计。本研究可为定日镜防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镜 动力吸振器 MATLAB 最优阻尼比 最优同调频率比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