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连续FICB术后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高洁彦 杨蕊 +1 位作者 侯晓敏 沈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2期122-124,128,共4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术后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24例下肢膝部以上骨折患者。所有患者于全麻手术结束后即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设定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1%,初始容量为20 mL,输注速率为10 ...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术后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24例下肢膝部以上骨折患者。所有患者于全麻手术结束后即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设定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1%,初始容量为20 mL,输注速率为10 mL/h,锁定时间为30 min,连续镇痛48 h。记录患者术后30 min(T_(0))、1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48 h(T_(5))被动与主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功能、外周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NA)按压次数及直腿抬高角度。运用Dixon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Probit概率法计算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及95%CI。结果24例患者在T_(0)~T_(5)时间范围内,VAS评分逐渐降低,Bromage评分逐渐降低,PCNA按压次数逐渐减少,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9.54、28.11、33.37、328.59,P均<0.05)。罗哌卡因序贯试验结果显示,罗哌卡因用于连续FICB术后镇痛的EC_(50)为0.048%,95%CI为0.040%~0.059%。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连续FICB术后镇痛最低有效浓度为0.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后镇痛 最低有效浓度 Dixon序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岁以上老年人地氟醚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测定 被引量:9
2
作者 孙立 张宏 宋运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 测定我国 6 5岁以上老年人地氟醚的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MAC)。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 6 5岁以上患者 ,术前检查排除肝、肾、脑及心脏系统疾病 ,无酗酒史 ,无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氧... 目的 测定我国 6 5岁以上老年人地氟醚的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MAC)。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 6 5岁以上患者 ,术前检查排除肝、肾、脑及心脏系统疾病 ,无酗酒史 ,无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氧和 3%地氟醚吸入诱导插管 ,全凭吸入地氟醚麻醉。采用Dixon’sup and down方法 ,交叉出现 6对切皮不动 动的患者即终止。 6对切皮不动 动患者切皮时地氟醚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  17例患者中出现 6对不动 动的交叉对 ,MAC为 (5 0 8± 0 2 6 ) %。结论 老年人地氟醚MAC较文献报道的年轻人MAC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5岁以上老年人 地氟醚 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麻醉药 浓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七氟醚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根保 朱小兵 +2 位作者 伍嘉燕 萧志恒 吴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七氟醚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5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七氟醚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5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和S3组)。麻醉诱导前C、S1、S2和S3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舒芬太尼0.1、0.2和0.3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mL),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插入喉罩行机械通气。采用序贯法确定麻醉维持期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1:1.1。根据前一例患者是否发生呛咳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直至每组出现第7个交叉点,以各交叉点呼气未七氟醚浓度的均数作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诱发呛咳反应的MAC,并计算95%可信区间(CI)。记录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结果:C、S1、S2和S3组七氟醚MAC(95%CI)分别为3.0%(2.8%-3.3%)、2.3%(2.1%-2.5%)、1.9%(1.6%~2.2%)、1.6%(1.3%~1.9%)。与C组比较.S1组~S3组七氟醚MAC降低(P〈0.05),S2组和S3组诱导时间缩短(P〈0.05),S3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S1组比较,S3组七氟醚MAC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0.1、0.2和0.3μg/kg均可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七氟醚MAC,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七氟醚 支气管镜检术 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转移因子最低有效浓度的确定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富桂 张文生 +1 位作者 李丙文 刘玉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本文以实验鸡的减蛋综合征血凝抑制抗体效价为指示系统,来确定鸡转移因子的最低有效浓度。首先,用减蛋综合征灭能油佐剂疫苗免疫实验鸡,然后将实验鸡随机分为实验组(共六个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的实验鸡分别肌肉注射1ml含不同... 本文以实验鸡的减蛋综合征血凝抑制抗体效价为指示系统,来确定鸡转移因子的最低有效浓度。首先,用减蛋综合征灭能油佐剂疫苗免疫实验鸡,然后将实验鸡随机分为实验组(共六个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的实验鸡分别肌肉注射1ml含不同剂量的高浓度鸡转移因子,对照组注射1ml生理盐水。随后,定期采血,用微量血凝抑制实验测定其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有4个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2.306,P〈0.05),其它组差异不显著,最低有效浓度为0.04ml/只高浓度鸡转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转移因子 最低有效浓度 抗体 血凝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阻滞对小儿喉罩通气道拔除时安氟烷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晓明 肖文静 +4 位作者 唐耿志 罗茂平 胥琨琳 薛富善 安刚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2年第1期20-21,49,共3页
目的:评价骶管阻滞对小儿喉罩通气通道拔除时安氟烷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LMA)的影响。方法:50例尿道下裂患儿(3~10岁,ASA I级)随机分入A组(单纯喉罩通气道吸入麻醉)和B组(喉罩通气道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手术结束后根据Di... 目的:评价骶管阻滞对小儿喉罩通气通道拔除时安氟烷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LMA)的影响。方法:50例尿道下裂患儿(3~10岁,ASA I级)随机分入A组(单纯喉罩通气道吸入麻醉)和B组(喉罩通气道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手术结束后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每一例患儿喉罩通气道拔除的浓度,如果喉罩通气道拔除时病人无咳嗽,牙齿咬紧,屏气,喉痉挛或有目的性体动,则认为拔管满意,下一病人安氟烷拔管浓度减少0.1%(0.1%为一个单位),否则增加0.1%。结果:A组安氟烷MACLMA为1.04%(95%CI,1.00%~1.10%),B组安氟烷MACLMA为0.74%(95% CI,0.63%~0.81%)。骶管阻滞对满意喉罩通气道拔除时安氟醚的需要浓度降低了29%(95%CI,22~36)。结论:骶管阻滞明显降低喉罩通气道拔除时安氟烷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可能的原因是骶管阻滞的超前镇痛作用和全身麻醉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小儿 喉罩 通气道拔除 安氟烷 肺泡 最低有效浓度 尿道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在新生儿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探讨
6
作者 张玲 刘支娜 +2 位作者 高金贵 陈静 张志敏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MLAC)。方法 2-96h新生儿27例,静脉注射氯胺酮后行骶管阻滞。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来确定镇痛是否有效,采用序贯法测定最低有效浓度。结果罗哌卡因在新生儿骶管阻滞镇痛的最...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MLAC)。方法 2-96h新生儿27例,静脉注射氯胺酮后行骶管阻滞。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来确定镇痛是否有效,采用序贯法测定最低有效浓度。结果罗哌卡因在新生儿骶管阻滞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79%(95%CI,0.065%-0.093%)。结论罗哌卡因在新生儿骶管阻滞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骶管阻滞 罗哌卡因 最低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循环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测定
7
作者 戴仁锋 刘英 +1 位作者 王伟娟 李坤旺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循环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30例,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浓度为2 ng/mL,根据Dixon上下序贯法原则合理调整瑞芬太尼浓度,观察比较T1、T2、T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循环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30例,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浓度为2 ng/mL,根据Dixon上下序贯法原则合理调整瑞芬太尼浓度,观察比较T1、T2、T3、T4、T5、T6、T7的HR、BIS、MAP水平等情况。结果气管插管前后患者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xon上下序贯法计算出气管插管期瑞芬太尼EC(50)值为1.92 ng/mL,其95%CI为(1.62~2.22)ng/mL,拔管期EC(50)值为1.56 ng/mL,其95%CI为(1.44~1.70)ng/mL。诱导中出现呛咳8例(26.67%),术后未出现明显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维持浓度3μg/mL时,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循环反应的瑞芬太尼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92 ng/mL和1.56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 气管拔管 循环反应 最低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叶切除术中应用曲马多对安氟醚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和循环的影响
8
作者 翁亦齐 许战武 《黑龙江医学》 2003年第4期245-247,共3页
观察在肺叶切除术中应用曲马多对安氟醚对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MAC)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肺叶切除术病人 30例 ,随机分为 2组。 2组均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实验组 (n =15 )于切皮前 5min静注曲马多 10 0mg继以 0... 观察在肺叶切除术中应用曲马多对安氟醚对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MAC)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肺叶切除术病人 30例 ,随机分为 2组。 2组均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实验组 (n =15 )于切皮前 5min静注曲马多 10 0mg继以 0 5mg/ (kg·h) -1维持静点 ;对照组 (n =15 )不用曲马多。监测切皮时 ,入胸 1、5、15、30、4 5、6 0、75min后 ,术毕及拔管时安氟醚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MAC)、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 (MAP)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入胸后各监测点及术毕时安氟醚的MAC均小于相应的对照组 (P <0 0 5 ) ;组间比较MAP、HR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曲马多应用于肺叶切除术中可强化吸入麻醉药效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应用 曲马多 安氟醚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血流动力学 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汪昕 祝胜美 胡双飞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2003-2006,共4页
目的研究芬太尼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RF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R组注射30m... 目的研究芬太尼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RF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R组注射30ml的罗哌卡因,RF组注射罗哌卡因与0.05mg芬太尼混合液,罗哌卡因以0.30%为起始浓度,采用序贯法,相邻浓度比值为1.2。注药后30min内通过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评定麻醉是否有效,同时记录围麻醉期相关并发症。采用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R组与RF组罗哌卡因EC50(95%CI)分别为0.251%(0.231%~0.274%)和0.219%(0.198%~0.245%)。与R组比较,RF组罗哌卡因EC50降低,降低幅度为13%。结论B超引导下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显著强化罗哌卡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罗哌卡因 神经传导阻滞 最低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对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时布比卡因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林雷 陈春 +3 位作者 柯齐斌 汤和青 方为 侯俊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临床模型研究氢吗啡酮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比卡因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LAC)的影响,以探讨第一产程硬膜外镇痛过程中与氢吗啡酮配伍的布比卡因的浓度和剂量。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临产妇64例,ASAⅠ~Ⅱ级,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 目的通过建立临床模型研究氢吗啡酮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比卡因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LAC)的影响,以探讨第一产程硬膜外镇痛过程中与氢吗啡酮配伍的布比卡因的浓度和剂量。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临产妇64例,ASAⅠ~Ⅱ级,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分为两组:布比卡因对照组和布比卡因-氢吗啡酮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以10mL/min的速度分别给予15mL布比卡因注射液和含有200μg氢吗啡酮注射液的布比卡因注射液。根据双盲、序贯的方法,以VAPS作为镇痛标准进行布比卡因适宜浓度的研究。结果 4例临产妇退出研究,余每组30例进入分析。两组布比卡因的MLAC值分别为布比卡因对照组0.103%(95%CI:0.094%~0.113%);布比卡因-氢吗啡酮组0.044%(95%CI:0.034%~0.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romage评分,患者心率(HR)、血压(BP)、胎心(FHR)、宫缩强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显示硬膜外腔复合使用氢吗啡酮能显著降低布比卡因的MLAC,氢吗啡酮能安全地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布比卡因 分娩 最低有效镇痛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合谷三阴交对布比卡因分娩镇痛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秋生 王艳芳 +1 位作者 王均炉 蒋柳明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三阴交对布比卡因分娩镇痛中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有无痛分娩意愿足月产妇5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n=25)。宫缩进入活跃期后行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电针组另加合谷、三阴交穴位电刺激。采用序贯法...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三阴交对布比卡因分娩镇痛中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有无痛分娩意愿足月产妇5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n=25)。宫缩进入活跃期后行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电针组另加合谷、三阴交穴位电刺激。采用序贯法测定布比卡因最低有效镇痛浓度,最后计算两组布比卡因最低有效镇痛浓度(EC50),并评判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压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结果:镇痛10min、15min后于镇痛开始时比较,两组患者MAP和HR均有下降;对照组EC50为0.138%,电针组的EC50为0.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合谷、三阴交可以减少无痛分娩中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谷 三阴交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最低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霞 张宏 +1 位作者 武宙阳 余永华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6-237,共2页
目的 确定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 58例产妇宫口扩张1~4 cm时应用最低局麻药浓度实施镇痛,序贯给药后记录相应观察指标.结果 左旋布比卡因的最低局麻药有效浓度为0.096%(95%CI:0.086~0.110).结... 目的 确定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 58例产妇宫口扩张1~4 cm时应用最低局麻药浓度实施镇痛,序贯给药后记录相应观察指标.结果 左旋布比卡因的最低局麻药有效浓度为0.096%(95%CI:0.086~0.110).结论 单纯0.1%左旋布比卡因可以用于分娩镇痛且对运动阻滞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分娩镇痛 最低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椎管内镇痛治疗带状疱疹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建利 冯硕 +1 位作者 刘轩 张铁文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9期3320-3322,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的最适氯胺酮剂量,及与之配伍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和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24例发生在胸部和腰部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3 mg/kg氯胺酮;Ⅱ组:盐酸左旋布比卡...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的最适氯胺酮剂量,及与之配伍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和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24例发生在胸部和腰部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3 mg/kg氯胺酮;Ⅱ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6 mg/kg氯胺酮;Ⅲ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9 mg/kg氯胺酮;Ⅳ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左旋布比卡因。选择相应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 cm,分别注入15 mL盐酸左旋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氯胺酮混合液。按双盲、序贯的方法,以前一例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患者所用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药液浓度,各组初始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浓度均定为0.12%。结果各组镇痛后48 h与镇痛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组镇痛后48 h内,收缩压、心率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镇痛后收缩压、心率变化比较明显,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各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镇痛的EC50值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0.3 mg/kg和0.6 mg/kg的氯胺酮得到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分别为0.075%和0.058%,两组均可达到满意镇痛,不良反应小。结论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最适氯胺酮剂量是0.3 mg/kg和0.6 mg/kg,与之配伍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075%和0.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盐酸左旋布比卡因 椎管内镇痛 带状疱疹 最低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法测定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克功 汪海金 +1 位作者 张振 罗辉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测定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单胎初产妇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_(2... 目的测定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单胎初产妇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_(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 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VAS评分≤3分,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评分>3分,给予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 ml补救后VAS评分≤3分,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评分>3分且经补救后VAS评分>3分,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15、30 min的VAS评分。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的MLAC和EC90。结果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的MLAC为0.035%,EC90为0.049%。结论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MLAC为0.035%,EC90为0.049%,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最低有效浓度 90%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和舒芬太尼对妇科手术患者气腹刺激时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蒋萍萍 唐惊涛 +2 位作者 郭艳霞 范婉秋 王丹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3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和舒芬太尼对妇科手术患者气腹刺激时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for blocking adrenergic response,MACBAR)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和舒芬太尼对妇科手术患者气腹刺激时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for blocking adrenergic response,MACBAR)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对照组(C组,n=17)、七氟烷+TAP组(T组,n=21)、七氟烷+舒芬太尼组(S组,n=20)、七氟烷+TAP+舒芬太尼组(TS组,n=17)。采用上下序贯法测定气腹刺激时交感肾上腺素能反应MACBAR,比较4组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七氟烷MACBAR值及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4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S组舒芬太尼用量均多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TS组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TS组MACBAR均低于C组,且S、TS组均低于T组,TS组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T、TS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低于C组,TS组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T、S、TS组MAP均低于C组,且TS组低于T、S组,S组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3 min,S、TS组心率(heart rate,HR)均慢于C组,且TS组慢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3 min和术毕时,S、TS组HR均慢于C、T组,T组术毕时慢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T、S、TS组HR均慢于C组,且TS组慢于T、S组(P<0.05);4组MAP、HR其他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TAP阻滞联合舒芬太尼可明显降低气腹刺激时七氟烷的MAC_(BAR),减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 舒芬太尼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用于国人第一产程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邢玉红 张利萍 贺淑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6-317,共2页
目前最接近理想分娩镇痛的方法是椎管内阻滞,最接近理想的用药是罗哌卡因复合阿片类药物,有关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inimum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LAC)的研究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但由于研究方法、镇痛时机... 目前最接近理想分娩镇痛的方法是椎管内阻滞,最接近理想的用药是罗哌卡因复合阿片类药物,有关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inimum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LAC)的研究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但由于研究方法、镇痛时机、评价标准的不同使MLAC的结果差异很大.本研究拟通过对整个镇痛过程的观察探讨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的ML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第一产程 镇痛 最低有效浓度 椎管内阻滞
原文传递
七氟醚抑制喉罩辅助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伍嘉艳 刘鉴 +1 位作者 郭能起 刘志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191-2192,共2页
目的测定七氟醚抑制喉罩辅助下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发生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及其95%可信区间(CI)。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以潮气量法实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第1例... 目的测定七氟醚抑制喉罩辅助下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发生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及其95%可信区间(CI)。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以潮气量法实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第1例患者七氟醚的支气管镜检查剂量按预实验中气道反应出现阴性的剂量设定,按照改良序贯法确定相邻患者开始支气管镜检查时七氟醚呼气末肺泡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1,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出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发生气道反应的MACbar及其95%CI。结果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MACbar为3.00%,95%CI为2.85%-3.11%。结论七氟醚抑制喉罩辅助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MACbar为3.00%时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喉罩辅助支气管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喉罩 最低有效浓度 支气管镜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和最佳浓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刚 刘义树 +2 位作者 余鸣 张曙明 沈七襄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时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75例,T2~3穿刺,向头端置管3.5-4cm。布比卡因浓度用序贯方法配制,浓度从0.20%~0.07%,试验剂量均为...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时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75例,T2~3穿刺,向头端置管3.5-4cm。布比卡因浓度用序贯方法配制,浓度从0.20%~0.07%,试验剂量均为5ml,观察5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给予相应浓度的布比卡因20-25ml,用针刺法观察镇痛效果和麻醉平面。术中常规给氧、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血气等。结果在乳腺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布比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即EC50为0.09%。其95%置信区间为0.087%~0.098%。最佳浓度为0.14%。结论乳腺癌根治术胸段硬膜外麻醉中采用布比卡因最佳浓度0.14%,(25±5)ml。可获得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乳腺癌根治术 硬膜外麻醉 最低有效浓度 最佳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期分娩镇痛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爱武 赵阳 +5 位作者 黄剑波 于泓湉 张春蕾 刘威 胡祥明 王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8期54-55,共2页
目的 研究潜伏期分娩镇痛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头位、单胎的初产妇55例,妊娠37~42周,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宫口开至<3 cm时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15%,试验剂量5... 目的 研究潜伏期分娩镇痛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佳浓度.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头位、单胎的初产妇55例,妊娠37~42周,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宫口开至<3 cm时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15%,试验剂量5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给予相应浓度的罗哌卡因10ml.根据双盲、序贯的方法,以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产妇所用罗哌卡因的浓度,视觉模拟量表评分≤10分为有效.整个产程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以及分娩方式.结果 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14%,其95%可信区间为0.14% ~0.16%.最佳浓度为0.18%.结论 潜伏期分娩镇痛硬膜外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14%,最佳浓度为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最低有效浓度 最佳浓度
原文传递
吸入麻醉剂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汉祥 刘红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关键词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吸入麻醉 肺泡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