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内流对海洋立管动力特性的影响,比较国外现行的两部海洋立管设计标准(美国API RP 2RD和挪威DNV-OS-F201)中对内流的描述和相关规定。从立管的动力平衡方程入手,结合已有的关于稳定内流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通过计算比较,指出两个...针对内流对海洋立管动力特性的影响,比较国外现行的两部海洋立管设计标准(美国API RP 2RD和挪威DNV-OS-F201)中对内流的描述和相关规定。从立管的动力平衡方程入手,结合已有的关于稳定内流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通过计算比较,指出两个标准中尚需改进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展开更多
基于凝集质量法,通过改变浮块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对传统缓波型立管的结构形状进行改进。结合墨西哥湾200 m水深转塔式系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工程实例,对改进型缓波型立管和传统型缓...基于凝集质量法,通过改变浮块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对传统缓波型立管的结构形状进行改进。结合墨西哥湾200 m水深转塔式系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工程实例,对改进型缓波型立管和传统型缓波型立管在极限工况下的有效张力和曲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转塔脱离FPSO前后2个过程、2种缓波型立管和简单钢悬链立管在触地点处的极限强度进行校核,得出极限工况下3种立管在转塔脱落过程中触地点处的动态响应特性和极限强度,为工程中立管结构形状的选取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凝集质量法,通过改变浮块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对传统缓波型立管的结构形状进行改进。结合墨西哥湾200 m水深转塔式系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工程实例,对改进型缓波型立管和传统型缓波型立管在极限工况下的有效张力和曲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转塔脱离FPSO前后2个过程、2种缓波型立管和简单钢悬链立管在触地点处的极限强度进行校核,得出极限工况下3种立管在转塔脱落过程中触地点处的动态响应特性和极限强度,为工程中立管结构形状的选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