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通过TRIM44介导NF-κB信号通路对人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于洋 李世颖 +3 位作者 韩明轩 郭滢 付杨 韩凤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1-9,17,共10页
目的研究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影响人卵巢癌细胞(SKOV3)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三方基序蛋白44(TRIM44)稳定过表达SKOV3细胞,制备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顺铂的IC50及最佳药物作用浓度;随机将细胞分为空... 目的研究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影响人卵巢癌细胞(SKOV3)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三方基序蛋白44(TRIM44)稳定过表达SKOV3细胞,制备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顺铂的IC50及最佳药物作用浓度;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组、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组、顺铂组、联合组,选用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情况;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相关通路关键因子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不同剂量的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作用于TRIM44过表达SKOV3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并且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各用药组细胞迁移愈合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侵袭、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增加(P均<0.05);联合组细胞迁移愈合率明显低于顺铂组和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组(P均<0.05),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少于顺铂组和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组(P均<0.05)。各用药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和TRIM44、IκB激酶β(IKKβ)、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α)、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各用药组间比较,联合组TNF-α、IL-1β、IL-8含量和TRIM44、IKKβ、NF-κB p65、Bcl-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IκBα、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结论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能够抑制TRIM44过表达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促进细胞凋亡,并协同顺铂增强抗肿瘤的作用,其可能通过下调TRIM44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SKOV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 人卵巢癌细胞 三方基序蛋白44 NF-ΚB信号通路 恶性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地龙有效组分及其配伍防治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海兰 马鸿斌 +4 位作者 李旭萍 魏锦慧 何彩苹 李根生 翟书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87-193,共7页
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病理基础,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异常沉积为特征。因此,CKD的治疗以抗肾脏纤维化为关键。西医以对症治疗及替代治疗为主,但其疗效... 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病理基础,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异常沉积为特征。因此,CKD的治疗以抗肾脏纤维化为关键。西医以对症治疗及替代治疗为主,但其疗效及患者接受度有限。中医药在治疗CKD中优势独特,具有不良反应小及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目前,中药单味药物、其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在防治RF中的应用广泛。水蛭地龙作为血肉有情之品,临床常相须为用。作者就近年水蛭、地龙有效组分及其配伍防治RF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地龙 有效组分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橿抗Hp有效组分筛选及其对Hp感染胃癌AGS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孙孝亚 段懿哲 +1 位作者 米阳 陈随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6-13,共8页
目的探究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抗Hp有效组分;进一步研究有效组分对Hp感染人胃癌AGS细胞的影响。方法药敏纸片法比较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Hp的体外抑菌效果,... 目的探究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抗Hp有效组分;进一步研究有效组分对Hp感染人胃癌AGS细胞的影响。方法药敏纸片法比较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Hp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山橿乙酸乙酯部位抗Hp有效成分,组建有效组分;对有效组分及抗Hp最强的化合物,以标准菌株Hp P12、三株多重耐药Hp菌株为实验菌株,克拉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细胞实验检测二者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Hp感染AGS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山橿乙酸乙酯部位中二苯乙烯类成分的抗Hp作用优于黄酮类成分,其中银松素的抗Hp作用最为显著;依据山橿乙酸乙酯部位中8个二苯乙烯类成分的含量组建山橿抗Hp有效组分;山橿抗Hp有效组分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12~16μg/mL,对Hp耐药菌株的MIC值为256~512μg/mL;银松素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16~32μg/mL,对Hp耐药菌株的MIC值为64~128μg/mL,均明显优于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山橿抗Hp有效组分、银松素对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14.10μg/mL,59.75μg/mL,且二者均不影响AGS细胞凋亡,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p的定植。结论山橿乙酸乙酯部位抗Hp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其中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中以银松素的作用最强,其抗Hp机制与减少Hp的定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橿 幽门螺杆菌 抗HP 有效组分 银松素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抗肝纤维化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雪梅 胡义扬 +5 位作者 段小华 冯琴 彭景华 许丽莉 赵刚 刘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抗肝纤维化有效组分复方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方法以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胶囊"中4种已知的有效组分或成分(虫草多糖、丹酚酸B盐、苦杏仁甙、绞股蓝总皂甙)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二甲基亚硝胺(d... 目的探索基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抗肝纤维化有效组分复方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方法以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胶囊"中4种已知的有效组分或成分(虫草多糖、丹酚酸B盐、苦杏仁甙、绞股蓝总皂甙)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和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2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4因子8水平表"分组设计,治疗性给药;以大鼠肝组织胶原含量羟脯氨酸(Hyp)测定为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最佳配方"。以上述2个不同模型研究获得的各自最佳配方为观察对象,以扶正化瘀胶囊以及四种有效组分合方(最佳配方加被筛除的有效组分)为对照,运用上述2种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肝组织Hyp含量和血清ALT活性检测和肝组织纤维化的变化,对所得配方的治疗效果再次进行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1)DMN模型试验筛选的A配方(虫草多糖60 mg、苦杏仁甙80 mg、绞股蓝总皂甙50 mg)和CCl_4模型试验筛选的B配方(虫草多糖20 mg、苦杏仁甙160 mg、绞股蓝总皂甙50 mg)皆提示由虫草多糖、苦杏仁甙、绞股蓝总皂甙3种有效组分配伍为最佳,但两者量比不同;(2)验证实验显示A配方和B配方均疗效显著,与扶正化瘀胶囊相当(P>0.05),而A配方和B配方添加被筛除的丹酚酸B盐后,显示疗效下降。结论(1)均匀设计在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2)基于中药传统复方的有效组分的合理配伍可以达到"重现原复方效应"的目的;(3)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有内在的量变和质变规律,有"增效"也有"拮抗"现象,不能简单堆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中药有效组分/成分 配伍 肝纤维化 均匀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有效组分对MCAO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徐丽荣 马世彬 +1 位作者 李澎涛 唐启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MCAO大鼠血浆ET-1、TXB_2、6-keto-PGF_1α、vWF表达水平及清开灵注射液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水解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组分对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干预的作用环节。方法:采用大...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MCAO大鼠血浆ET-1、TXB_2、6-keto-PGF_1α、vWF表达水平及清开灵注射液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水解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组分对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干预的作用环节。方法:采用大鼠MCAO模型,用放免法检测脑缺血12h及24h血浆ET-1、TXB_2、6-keto-PGF_1α含量,ELISA法检测不同时段血浆vWF的含量。结果:血浆ET-1含量在不同时段均升高,各有效组分于缺血12h未表现有意义的生物效应,合方、栀子苷阻抑缺血24h血浆ET-1高表达;血浆TXB_2含量在缺血12h显著升高,除合方外有效组分均有阻抑其高表达作用,其中珍珠母作用更显著,至缺血24h,MCAO大鼠TXB_2表达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黄芩苷、合方能较强的抑制其表达;血浆6-keto-PGF_1α含量在缺血后两个时段均显著降低,黄芩苷可升高缺血12h血浆6-keto-PGF_1α水平,珍珠母可升高缺血24h血浆6-keto-PGF_1α水平,胆酸于两个时段均发挥有意义的生物效应;TXB_2/6-keto-PGF_1α比值在不同时段均显著升高,栀子苷、胆酸、黄芩苷、合方能降低缺血12h其比值,黄芩苷、合方能降低而栀子苷可升高缺血后24h其比值;血浆vWF水平于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均显著升高,珍珠母在不同时段均有阻抑作用,黄芩苷阻抑缺血12h vWF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 有效组分 MCAO 脑微血管 内皮细胞 中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抗内毒素有效组分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邓翀 吴怡 +2 位作者 孟宪丽 张艺 耿志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比较大黄抗内毒素有效组分体内外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对大黄药材与大黄游离型、结合型蒽醌提取物体内外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表征大黄药材、大黄游离型蒽醌与结合型蒽醌提取物中... 目的:比较大黄抗内毒素有效组分体内外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对大黄药材与大黄游离型、结合型蒽醌提取物体内外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表征大黄药材、大黄游离型蒽醌与结合型蒽醌提取物中所包含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特征,结果:①大黄药材共有22个成分入血,其中大黄酸含量最高,其它蒽醌类成分量较低。大黄入血后约有5个代谢成分;②无论给大鼠的灌胃样品是大黄游离蒽醌提取物还是大黄结合蒽醌提取物,存在于大鼠血清中化学成分是相似的,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主。上述结果为深入探讨中药大黄抗内毒素药效物质基础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蒽醌 内毒素 有效组分 血清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心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配比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熊玉霞 孟宪丽 +2 位作者 杨娜 张艺 何毓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泻心汤有效组分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并对有效组分进行最佳配伍配比研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有效组分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Griess法观察有效组分及其配伍配比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各组分在0.01... 目的:观察泻心汤有效组分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并对有效组分进行最佳配伍配比研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有效组分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Griess法观察有效组分及其配伍配比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各组分在0.01~0.1mg/ml剂量能明显抑制NO分泌,在LPS刺激细胞前1h加入有效组分对NO的抑制作用弱于同时加药和LPS刺激后1h加药;有效组分配伍后对NO分泌的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有效组分及其配伍配比均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且有效组分配伍后具有协同增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 有效组分 内毒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解热抗炎作用有效组分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洪玉 苑艺蕾 +2 位作者 陈平平 汪娜 刘树民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542-545,共4页
为筛选出黄芩具有解热抗炎作用的有效组分,采用苯酚和干酵母致热法制造大白鼠发热模型,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制造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观察黄芩及黄芩苷类、黄芩苷元类、多糖及黄芩高低剂量组对大鼠发热模型、小鼠炎性模型的解热、抗炎作... 为筛选出黄芩具有解热抗炎作用的有效组分,采用苯酚和干酵母致热法制造大白鼠发热模型,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制造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观察黄芩及黄芩苷类、黄芩苷元类、多糖及黄芩高低剂量组对大鼠发热模型、小鼠炎性模型的解热、抗炎作用;对干酵母、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等.结果表明,黄芩及其有效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抗炎作用,有防止体温升高和消除炎症的作用,其中尤以黄芩高剂量组、黄芩苷类和黄芩苷元类最为明显,黄芩多糖组分无显著性作用,黄芩及其有效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具有很好的解热、抗炎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与组分间的差异和剂量的大小有关,且随剂量升高,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解热 抗炎 有效组分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酮有效组分探讨黄芪、葛根分煎与合煎对糖尿病大鼠降糖降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艳敏 范颖 +5 位作者 刘烨 郝明芬 李新 刘丽 訾慧 李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煎法对黄芪、葛根有效组分(黄酮)干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55只SD雄性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芪降糖片),黄芪黄酮+葛根黄酮组(简称分煎组),黄芪葛根汤总黄酮组(简称合煎组)... 目的探讨不同煎法对黄芪、葛根有效组分(黄酮)干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55只SD雄性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芪降糖片),黄芪黄酮+葛根黄酮组(简称分煎组),黄芪葛根汤总黄酮组(简称合煎组)。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第30天,分别检测血糖、血清胆固醇(Cholesterol,CHO)、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浓度,肝脏胰岛素(Insulin,INS)、脂联素(Adiponectin,ADPN)、瘦素(Leptin,LEP)、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ULT4)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CHO、TG水平显著升高;肝脏INS、ADPN、LEP、GULT4浓度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分煎组与合煎组大鼠血糖、血清CHO与T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糖代谢方面,分煎组INS、GLUT4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合煎组GLUT4水平较模型组升高明显,且分煎组优于合煎组(P<0.05);在影响相关脂肪因子方面,分煎组与合煎组LEP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葛根分煎与合煎所得到的黄酮类有效组分的降糖降脂整体效应无差异性;但对肝脏INS、GULT4的调节作用,分煎优于合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法 有效组分 糖尿病模型 糖脂代谢
原文传递
生脉散抗小鼠脑缺血缺氧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建宏 寇俊萍 +2 位作者 朱丹妮 严永清 余伯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生脉散有效组分(人参皂苷、麦冬皂苷、五味子木脂素)静脉注射给药抗脑缺血缺氧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小鼠亚硝酸钠(NaNO2)组织中毒性缺氧和断头呼吸两个缺氧模型,通过三因素九水平[L9(34)]的正交表设计实验,进行生脉散有效... 目的研究生脉散有效组分(人参皂苷、麦冬皂苷、五味子木脂素)静脉注射给药抗脑缺血缺氧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小鼠亚硝酸钠(NaNO2)组织中毒性缺氧和断头呼吸两个缺氧模型,通过三因素九水平[L9(34)]的正交表设计实验,进行生脉散有效组分注射给药的配伍比例筛选,并以断头呼吸和小鼠反复缺血再灌模型进行组方初步验证。结果三个有效组分的最佳配比为人参皂苷∶麦冬皂苷∶五味子木脂素=7∶2∶6,所得新组方(XZF)50,150mg/kg两个剂量组,均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呼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均明显减少反复缺血再灌模型小鼠脑内一氧化氮(NO)含量,高剂量能显著减少模型小鼠脑内丙二醛(MDA)含量,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正交实验筛选确定的生脉散有效组分配伍,对小鼠脑缺血缺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有效组分 正交优选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炎镇痛作用的气滞胃痛颗粒有效组分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许雯雯 王帅 +3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潘英 韩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在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有效组分体内外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该复方中7个主要组分与抗炎镇痛活性相关性分析研究,从化学组分群的层次上揭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L16(215)正交设计表将气滞胃痛颗粒中7个主要... 目的在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有效组分体内外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该复方中7个主要组分与抗炎镇痛活性相关性分析研究,从化学组分群的层次上揭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L16(215)正交设计表将气滞胃痛颗粒中7个主要组分制成16个配方(剂量均按原组方生药量折算),观察各组小鼠的扭体次数、足肿胀度和耳肿胀度,以扭体抑制率、足肿胀抑制率和耳肿胀抑制率为抗炎镇痛活性评价指标,对活性成分与药理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扭体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气滞胃痛颗粒镇痛有效组分活性大小为:白芍总苷>柴胡总皂苷>延胡索总生物碱(P<0.05);以足肿胀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气滞胃痛颗粒抗炎有效组分活性大小为:延胡索总生物碱>甘草总黄酮>柴胡总皂苷(P<0.05);以耳肿胀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气滞胃痛颗粒抗炎有效组分活性大小为:延胡索总生物碱>柴胡总皂苷>甘草总黄酮>白芍总苷(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中有效组分的不同配方对疼痛和炎症模型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该研究确定了各组分与抗炎镇痛活性的相关程度,为气滞胃痛颗粒有效组分量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抗炎 镇痛 有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有效组分对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永红 袁拯忠 +3 位作者 牛福玲 朱陵群 李澎涛 王硕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细胞生存活性和NO含量的变化,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MTT法测定细胞生存活性变化并结合硝酸酶还原法... 目的: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细胞生存活性和NO含量的变化,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MTT法测定细胞生存活性变化并结合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细胞上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OD值明显低于正常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1);清开灵各组分都显著降低上清中NO含量,而且胆酸、黄芩苷、栀子苷(12.5μg.mL-1)组和新清开灵注射液(0.03%)明显增高OD值(P<0.05)。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通过提高细胞生存活性、减少NO分泌而保护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 清开灵有效组分 实验研究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药有效组分复方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红山 朱德东 +2 位作者 郑南红 高国生 丁世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0期2497-2500,I0004,共5页
目的:基于几种既往研究被证实有良好抗脂肪肝作用的中药有效组分,探求具有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由中药有效组分组成的复方。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0%猪油+2%胆固醇+88%基础饲料)诱导的大鼠NAFLD模型(10周),以红景天苷,绞股蓝总苷,姜黄... 目的:基于几种既往研究被证实有良好抗脂肪肝作用的中药有效组分,探求具有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由中药有效组分组成的复方。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0%猪油+2%胆固醇+88%基础饲料)诱导的大鼠NAFLD模型(10周),以红景天苷,绞股蓝总苷,姜黄素,山楂总黄酮,白术多糖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法"5因素10水平设计表"分组设计;以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为筛选指标,并经多元回归分析获得"最佳配方"。以最佳配方为观察对象,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为对照,采用上述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的变化,对所得配方的治疗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最佳有效组分配方为红景天苷5.77 mg/kg+绞股蓝总苷17.68 mg/kg+姜黄素4.35 mg/kg+白术多糖69.75 mg/kg,验证实验显示该配方疗效显著,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P<0.05)。结论:1由红景天苷、绞股蓝总苷、姜黄素、白术多糖特定比例组成的有效组分复方具有较好的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效应;2均匀设计在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药有效组分 均匀设计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有效组分的抗炎实验研究初步报道 被引量:17
14
作者 符诗聪 张凤华 +3 位作者 史炜镔 杜宁 姚丽韵 陆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木芙蓉有效组分 (MFR)抗非特异性炎症的药效学。 方法将 6 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木芙蓉有效组分MFR -A、-B、-C组 ,中药阳性对照组 (正清风痛宁 ) ,西药阳性对照组 (扶他林 ) ,和空白对照组共六组 (每组 10只 ) ,采用鹿... 目的研究木芙蓉有效组分 (MFR)抗非特异性炎症的药效学。 方法将 6 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木芙蓉有效组分MFR -A、-B、-C组 ,中药阳性对照组 (正清风痛宁 ) ,西药阳性对照组 (扶他林 ) ,和空白对照组共六组 (每组 10只 ) ,采用鹿角菜致肿实验 ,致炎前 1h口服灌胃 ,致炎后 1、3、5、7h观察大鼠的足爪容积变化 ,筛选出木芙蓉最有效组分 ;然后将木芙蓉最有效组分分为剂量高、中、低组 ,中药阳性对照组和溶剂组 (Tween - 80 ) ,采用蛋清致肿实验 ,观察致炎后 1、2、3、4、5h的足爪容积变化。 结果木芙蓉A、B、C三个有效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胀作用 ,尤以C组分作用明显 ,C组分高剂量组抗炎消肿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与中药阳性对照组具有相同作用。 结论木芙蓉叶有效组分C具有较好地抑制特异性炎症的肿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 抗炎 有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苷菊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及有效组分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岑伊静 庞雄飞 +1 位作者 凌冰 孔垂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42-2547,共6页
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醚提取薇苷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植株并测试 3种提取物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citri Mc Gregor产卵的驱避作用 ,结果发现这些提取物处理后 1d都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 ,其中极性最强的甲醇提取物效果... 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醚提取薇苷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植株并测试 3种提取物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citri Mc Gregor产卵的驱避作用 ,结果发现这些提取物处理后 1d都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 ,其中极性最强的甲醇提取物效果最好 ,处理后 1d的产卵驱避率为 74 .2 2 %。用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对薇苷菊甲醇提取物进行萃取 ,生测结果表明只有极性最强的水萃取物具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薇苷菊甲醇提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 6个组分中有 3个对桔全爪螨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 ,但效果都不及提取物 ,说明薇苷菊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是各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用GC- MS对最有效组分的分析表明 :2 ,2′-亚甲基双 (6 -叔丁基 - 4 -甲基 )苯酚是含量最大的成分 ,占 70 .2 4 % ,β-谷甾醇和岩藻甾醇也是有效成分 ,但含量较低 ,分别占 12 .0 3%和 5 .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苷菊 桔全爪螨 产卵驱避 有效组分 2 2’-亚甲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 谷甾醇 岩藻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油乳剂拒避橘小实蝇的有效组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阳革成 岑伊静 +3 位作者 余树楷 黄明度 梁广文 张本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5-663,共9页
高品质的矿物油乳剂可用于有机食品生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矿物油是包含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其组成成分和比例决定其理化性质并关系到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已有研究报道表明,矿物油乳剂对许多害虫有拒避作用,但其机... 高品质的矿物油乳剂可用于有机食品生产,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矿物油是包含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其组成成分和比例决定其理化性质并关系到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已有研究报道表明,矿物油乳剂对许多害虫有拒避作用,但其机理及相关性组成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本实验测定了4种矿物油乳剂即SK绿颖农用喷洒油、加德士-路易夏用油、安波尔喷洒油、法夏乐石蜡油(分别简称为SK,Caltex,Ampol和Citrole油)和Caltex油<120℃,>120℃,<105℃,105~120℃及SK油<110℃、>110℃等6种分子蒸馏组分的正构烷烃碳数当量nCy值、碳数分布值及其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的产卵拒避效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橘小实蝇在SK,Caltex,Ampol和Citrole油0.5%水乳液及清水浸蘸处理后的香蕉上平均产卵孔数分别为17.850±1.282,3.400±0.630,15.850±1.439,20.650±1.212和19.050±1.155,在同样方法处理的阳桃上平均产卵孔数分别为15.500±3.969,3.000±0.707,13.750±4.131,17.250±4.385和62.000±4.708。橘小实蝇在6种分子蒸馏组分0.5%水乳液处理后的香蕉上的平均产卵孔数分别为4.400±1.166,8.200±0.583,5.400±1.720,2.400±1.077,4.800±1.594和12.200±2.63,显示不同矿物油的拒避效果差异显著(P<0.05),拒避效果最好的矿物油的正构烷烃碳数当量nCy值在nC23左右。矿物油对橘小实蝇的产卵拒避效果与其相应的碳数分布值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其拒避效果与矿物油中的C23组分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这可为进一步分析矿物油乳剂拒避害虫的作用成分和探索其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油 橘小实蝇 产卵拒避 有效组分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有效组分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永红 邢雁伟 +3 位作者 袁拯忠 朱陵群 李澎涛 王硕仁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牛胆酸、猪胆酸、黄芩苷、栀子苷和珍珠母对其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活化有关。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 目的: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牛胆酸、猪胆酸、黄芩苷、栀子苷和珍珠母对其的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活化有关。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MVEC),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建立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猪胆酸组、黄芩苷组、栀子苷组、珍珠母组和牛胆酸组,并设正常MVEC为正常对照组,每组设6孔。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NF-κB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MVEC胞核的位置形成空腔,胞浆内见淡棕黄色均匀颗粒。模型组NF-κB细胞核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胞浆,活化后移位至细胞核;用药各组NF-κB在胞浆近胞核处有少量阳性表达,在胞核的表达明显弱于模型组。对各组MVEC NF-κB表达强度的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胞核与胞浆的透光度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各组透光度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可能通过拮抗NF-κB活化抑制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清开灵有效组分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与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乔 金阳 +1 位作者 徐瑞鑫 李廷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4期29-30,34,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与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观察四逆散有效组分与5-HT前体物质5-羟色氨酸(5-HTP)、5-HT合成酶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PCPA)联用,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运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与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观察四逆散有效组分与5-HT前体物质5-羟色氨酸(5-HTP)、5-HT合成酶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PCPA)联用,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不同脑区5-HT的含量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阈下剂量四逆散有效组分联合5-HTP可协同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P<0.05);阈剂量四逆散有效组分对PCPA化小鼠睡眠时间缩短有对抗作用,PCPA亦可对抗四逆散有效组分的催眠作用;四逆散有效组分组小鼠前额叶皮质脑区5-HT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5-HIAA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主要依赖于5-HT的存在,且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与5-HTP、PC-PA、5-HIA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有效组分 睡眠 5-HT能神经系统 5-HTP PCPA 5-HI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树明 白海玉 李廷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在研究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的基础上从NO信号通路探讨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实验方法,以小鼠睡眠时间为指标研究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 目的:在研究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的基础上从NO信号通路探讨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实验方法,以小鼠睡眠时间为指标研究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四逆散有效组分联合L-精氨酸、N-硝基-L-精氨酸甲酯应用改善睡眠作用,并测定给予四逆散有效组分后小鼠脑干与丘脑的NO含量。结果: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时效关系明显,最短起效时间为连续给药4天,量效关系复杂在给药剂量增加到660.00mg/kg时达到药效高峰,在给药剂量1320.00mg/kg时药效减弱;给予四逆散有效组分后小鼠脑干与丘脑的NO含量增加;联合L-精氨酸给药后,睡眠持续时间相对于四逆散有效组分有延长作用;联合N-硝基-L-精氨酸甲酯给药后,睡眠持续时间相对于四逆散有效组分有缩短作用。结论: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时效关系明显、量效关系复杂,其改善睡眠的作用NO信号通路参与了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有效组分 睡眠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止消渴”药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佳川 顾健 谭睿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葛根异黄酮与酒蒸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止消渴"的药效作用。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对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正常小鼠血糖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能明显或部分降低不同糖...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葛根异黄酮与酒蒸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止消渴"的药效作用。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对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正常小鼠血糖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能明显或部分降低不同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的含量,升高血浆胰岛素(Ins)的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敏感性,同时对STZ高脂模型引起的血脂紊乱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并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结论:葛根芩连汤有效组分葛根异黄酮与酒蒸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止消渴"疗效确切,具有明显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有效组分 止消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