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Phakic6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喆 王宁利 +1 位作者 翟长斌 贾力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Phakic6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9例(18眼)高度近视(-12.00^-24.00D)患者行Phakic6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术眼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Phakic6在眼内的位置、角膜内皮计数。...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Phakic6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9例(18眼)高度近视(-12.00^-24.00D)患者行Phakic6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术眼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Phakic6在眼内的位置、角膜内皮计数。结果经术后3~12月随访观察,术后所有术眼裸眼远、近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术眼角膜内皮计数均大于2500个·mm-2;除1例1眼出现了Phakic6前房内旋转,另1例1眼出现瞳孔轻度扩大并上移外,其余术眼Phakic6前房内位置稳定,与角膜及自身晶状体之间保留有安全距离,房角镜下未见人工晶状体袢压迫小梁网,无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反应。结论Phakic6眼内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效果显著,但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屈光手术 有晶状体屈光人工晶 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萌萌 郑广瑛 +1 位作者 李莉 蔡芳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婴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在此阶段视网膜没有得到足够的光线刺激,将导致患儿形觉剥夺,造成永久性弱视,因此,应及早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诊断和手术。手术作为治疗的第1步,只是打开了视觉的光学通路,术后的视觉效果还有... 目的婴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在此阶段视网膜没有得到足够的光线刺激,将导致患儿形觉剥夺,造成永久性弱视,因此,应及早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诊断和手术。手术作为治疗的第1步,只是打开了视觉的光学通路,术后的视觉效果还有赖于合理的屈光矫正方式和规范的视功能训练等。近年来,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提前为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带来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屈光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洋 左志高 +3 位作者 白鹏 马恩普 车红芳 尹黎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522-52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评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查2007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27人186眼,屈光度均≥-10D,眼部无明显影响视... 【目的】观察评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查2007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27人186眼,屈光度均≥-10D,眼部无明显影响视觉质量的器质性病变,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统计分析术后1、3、6、12、24 m的视力情况及屈光状态。【结果】术后97.85%患者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的矫治弱视患者的屈光不正。此外,对弱视患者的诊断应当充分考虑矫正方式不同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及其手术进展
4
作者 乐琦骅 卢奕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21-325,共5页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近20年,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人工晶状体设计和材质的不断改良优化,检查手段和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该手术已经成为矫正某些屈光不正...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近20年,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人工晶状体设计和材质的不断改良优化,检查手段和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该手术已经成为矫正某些屈光不正可供选择的手段之一。本文对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及其手术方法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 屈光人工晶状体植入 矫正屈光不正 手术方法 角膜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
5
作者 蔡佳玉 陈剑 +2 位作者 李勇 桂芬 吴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ICL植入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48例85眼,观察术后1 a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眼压、拱高与角膜内皮...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ICL植入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48例85眼,观察术后1 a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眼压、拱高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2 mo,患者裸眼视力-0.10(-0.20,-0.10)、有效性指数为1.07±0.13、最佳矫正视力-0.10(-0.20,-0.10)、安全性指数为1.10±0.14。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50 D范围占91%(77/85),差值在±1.00 D范围占100%(85/85)。术后12 mo时拱高为501.16±210.46μm。术前,术后6、12 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差异(F=1.050,P=0.35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前囊下混浊、白内障、瞳孔阻滞或其他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中低度近视 拱高 安全 有效 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在儿童Ⅱ期植入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邹颖诗(综述) 金佳昕 +1 位作者 刘臻臻 刘奕志(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06-316,共11页
Ⅱ期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常用于矫正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状态。IOL屈光力计算是影响儿童Ⅱ期IOL植入术后视功能发育和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IOL屈光力计算公式是基于成人有晶状体眼的数据研发,能准确预... Ⅱ期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常用于矫正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状态。IOL屈光力计算是影响儿童Ⅱ期IOL植入术后视功能发育和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IOL屈光力计算公式是基于成人有晶状体眼的数据研发,能准确预测成人眼IOL植入的屈光力,但是对儿童Ⅱ期IOL植入的屈光力预测准确性欠佳,主要原因包括:1)儿童II期植入术前为无晶状体眼,缺乏部分公式定义中的有晶状体眼的前房深度(是指从角膜前表面中央顶点到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和晶状体厚度。2)公式根据囊袋内植入IOL预测屈光力,但儿童Ⅱ期IOL睫状沟植入术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当IOL植入睫状沟时有效晶状体位置发生前移,可能引起屈光预测误差。3)成人眼的发育已完成,目标屈光度多为正视或近视眼(-3.00~+1.00 D),但是儿童眼仍在发育,需针对其特性测算合适的远视目标屈光度(+0.50~+12.00D)以适应眼球发育引起的屈光变化。为使Ⅱ期IOL植入患儿达到术前预设的目标屈光度,对现有公式进行选择与优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无晶状体 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
7
作者 谢立信 王智鹏 +2 位作者 姚瞻 史伟云 温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小梁切除术联合同一切口的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6眼 ,术后平均随访 16个月( 12~ 18个月 )。结果 ...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小梁切除术联合同一切口的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6眼 ,术后平均随访 16个月( 12~ 18个月 )。结果 眼压由术前 ( 2 9 82± 7 82 )mmHg降至术后 ( 13 94± 5 76 )mmHg ,其中 88 4 6 %的患眼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 2 1mmHg以下 ,5 0 %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在 0 5以上。术前眼轴均值为 ( 2 2 6 6± 0 96 )mm ,晶状体厚 ( 4 86± 0 2 2 )mm ,前房深度 ( 2 35± 0 2 8)mm ,术后前房深度 ( 4 10± 0 37)mm。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结论 对明显有晶状体增厚、浅前房以及短眼轴特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三联手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治疗 原发闭角型青光 晶状体摘出 浅前房 晶状体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无晶状体眼对压贴球镜矫正的依从性及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龚淑贤 陈丹 +1 位作者 欧阳芳 黄华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38-939,共2页
目的评价婴幼儿无晶状体眼对压贴球镜矫正的依从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28例(55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儿,年龄4~23个月,采用优先注视法检查视力,用+14~+20D压贴球镜矫正无晶状体眼,观察其戴镜的依从性及视力... 目的评价婴幼儿无晶状体眼对压贴球镜矫正的依从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28例(55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儿,年龄4~23个月,采用优先注视法检查视力,用+14~+20D压贴球镜矫正无晶状体眼,观察其戴镜的依从性及视力提高情况。每6个月扩瞳验光,调整眼镜度数,随访6~24个月。结果能坚持戴镜、依从性好者25例(89.29%),不能坚持者3例(10.71%)。术后视力明显高于术前视力(P<0.05)。术中检影验光屈光度为+14~+20D,平均+17D;随访检影,随着月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每6个月降低0.50~1.00D。视轴区透明,未见明显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婴幼儿无晶状体眼用压贴球镜矫正屈光不正,由于镜片轻便,患儿易于接受、依从性好。联合弱视训练,视力明显提高,可适当推迟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间,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压贴球镜 依从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夏玲 金奇芳 +3 位作者 张倩 刘菲 周文天 俞益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PC-PR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17例(19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9.00±8.00)DS患者植入PC-PRL。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PC-PR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17例(19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9.00±8.00)DS患者植入PC-PRL。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患者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47.37%(10/19);术后6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3.69%(14/19);术后12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4.73%(18/19);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PRL拱高为0.22~0.76 mm,平均拱高(0.316±0.148)mm,无一例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术后3个月时2眼,6个月时1眼见PAC-IO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8眼发生PAC-IOL旋转。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 PC-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屈光晶状体 超高度近视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夏玲 金奇芳 +2 位作者 张倩 刘菲 俞益丰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217例(381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5.00±-5.00)DS患者植入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术后1周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217例(381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5.00±-5.00)DS患者植入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术后1周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8.74%(300/381);术后6个月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89.50%(341/381)术后12个月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8.68%(376/381);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ICL拱高为0.52-0.86mm,平均拱高(0.626±0.248)mm,1例IC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1个月时16眼IC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1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屈光晶状体(ICL) 治疗 超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其高 罗恒 +2 位作者 黎明 唐松 闻慧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吸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计算方法。方法对4例(4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吸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计算方法。方法对4例(4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分别应用第二代经验公式(SRKⅡ)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验光记录术眼屈光状况,与术前结果对比,评价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的角膜K值,以及所计算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均有明显的差别。尽管按预留近视状态,选用角膜地形图测量的K值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仍然欠矫,平均产生远视+1.57D,较术前预留度数仍相差约+3.44D。结论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K值来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在预留的屈光度数基础上加3.50D来选择人工晶状体是较为精确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光学屈光角膜手术 晶状体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眼轴变化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剑波 付莉萍 党永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1-361,共1页
我科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48例(48眼)青光眼滤过术前后及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进行测量,以解释人工晶状体眼的屈光不正.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48眼)有晶状体眼小梁切除术史,男18例(18眼),女30例(30... 我科自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48例(48眼)青光眼滤过术前后及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轴进行测量,以解释人工晶状体眼的屈光不正.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48眼)有晶状体眼小梁切除术史,男18例(18眼),女30例(30眼),平均年龄62.7岁,术前视力0.8~0.02,屈光度为-23.50 D~+6.25 D,术前及术后眼轴测量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5.40 mmHg、9.50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滤过术 轴变化 人工晶状体 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和非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克勤 杨怡 +2 位作者 黄怀洁 方海晏 牛梅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8期1543-1546,共4页
目的研究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和非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厚度的相关性,分析其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4年5月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轴性高度近视患者200例作为高度近视组,以及非近视白内障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和非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厚度的相关性,分析其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4年5月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轴性高度近视患者200例作为高度近视组,以及非近视白内障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白内障膨胀期患者。术前应用A超声仪测量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晶状体厚度差异以及两组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厚度的相关性检验。结果高度近视组平均眼轴长度(29.08±1.84 mm),明显高于对照组(23.37±1.35 mm)(P<0.05)。高度近视组平均晶状体厚度(6.33±0.42 mm)明显高于对照组(5.33±0.4 mm)(P<0.05)。高度近视组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62,P<0.05)。对照组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28,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膨胀期晶状体厚度会随着患者眼轴增长而变厚,且合并轴性高度近视患者增厚更为明显,膨胀过大的晶状体可能成为囊袋松弛的另一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白内障 轴长度 晶状体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球发育和屈光状态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湘 施玉英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为合理选择儿童人工晶状体度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41例(70眼)2.72~12.31岁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且术后随访期大于6个月患儿术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儿童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为合理选择儿童人工晶状体度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41例(70眼)2.72~12.31岁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且术后随访期大于6个月患儿术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术眼在平均2.54年内(6个月~11.71年)发生-1.48±1.97D的近视漂移,按手术年龄分为2~3岁(13眼)、4~5岁(30眼)、6~7岁(20眼)及9~12岁(7眼)4组,各组术眼屈光变化速度为-0.92±0.68,-0.53±0.83,-0.60±0.55,-0.18±0.51D/年,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8)。随访期内眼轴平均增长0.52±0.85mm,角膜屈光力无显著变化(P=0.983)。结论3岁以上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视漂移,手术年龄较小患儿术眼屈光变化速度较快,眼球发育接近于正常儿童,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仍应根据不同手术年龄采取低度欠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摘除 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21岁屈光不正患者接受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临床观察
15
作者 陈海婷 冯雪艳 +2 位作者 牛广增 刘逾 范玉香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治疗年轻(17~21岁)屈光不正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行ICL V4c植入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40例(80眼),分为观察组(17~21岁) 17例(34眼)、对照组23例(> 21岁)(46眼),观察并记录术前及术后2...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治疗年轻(17~21岁)屈光不正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行ICL V4c植入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40例(80眼),分为观察组(17~21岁) 17例(34眼)、对照组23例(> 21岁)(46眼),观察并记录术前及术后24个月的裸眼视力(Snellen视力表,Log MAR UDVA)、矫正视力(Snellen视力表,CDVA)、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数)、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术后矫正视力,安全性指数)、可预测性(术后等效球镜的分布)、稳定性(等效球镜和高阶像差的变化趋势)、高阶像差、单眼调节幅度、人工晶状体拱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有效性: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改善,术后6、12个月,两组Log MAR UDVA比较,P <0. 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UDVA≥0. 6者34眼(100%),≥0. 8者32眼(94. 2%),≥1. 0者30眼(88. 2%),有效性指数1. 07;对照组分别为46 (100%)、41(89. 1%)、37眼(80%),有效性指数1. 05。两组各时间点Log MAR CDVA比较,P均<0. 05。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 14和1. 09。两组的可预测性类似,观察组的稳定性稍差,但两组等效球镜比较,P均> 0. 05。两组术后24个月的总高阶像差、球差、慧差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均<0. 05)。在瞳孔直径为6 mm情况下,观察组术后24个月的慧差较对照组降低(P <0. 05),两组其余高阶像差比较,P均> 0. 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AMP均高于术前(P均<0. 05),对照组术后1、24个月AMP高于术前(P均<0. 05);两组各时点AMP比较,P均<0. 05。两组人工晶状体拱高、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P均﹤0. 05。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ICL V4c植入术矫正17~21岁屈光不正患者具有良好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体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部炎症及血-房水屏障功能研究
16
作者 梁丹 马红婕 汪振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研究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在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眼部炎症、血-房水屏障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期手术后1~5个月、无眼后段病变、矫正视力≥0.3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囊膜情况采取残余囊膜支撑或缝线固... 【目的】研究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在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眼部炎症、血-房水屏障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期手术后1~5个月、无眼后段病变、矫正视力≥0.3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囊膜情况采取残余囊膜支撑或缝线固定的方式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前、术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LFCM)及常规检查。共39例,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房水细胞(4.70±6.06)/mm3高于健眼(1.08±1.46)/mm3(P<0.05);房水蛋白光子计数(8.55±5.48)ms-1,高于健眼(3.78±1.25)ms-1(P<0.05);挫伤、PPV手术及年龄小者房水蛋白高。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患眼房水细胞(6.02±8.26)/mm3,等同于术前,术后持续性葡萄膜炎房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房水蛋白光子计数(10.78±8.39)ms-1,较术前升高(P<0.05)。挫伤、襻位于睫状体冠部或扁平部、术前房水蛋白含量与术后房水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及血-房水屏障功能障碍并持续一定时间,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致血-房水屏障进一步破坏,准确地将襻植入睫状沟是减少血-房水屏障破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 外伤 术后 晶状体 屏障功能 术前 部炎症 根据 手段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人工晶状体眼的眼轴及屈光变化
17
作者 周健 周玲 +2 位作者 吴玉丽 胡丹 惠延年 《眼科学报》 2000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球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屈光状态变化的原因。方法:测量10例(12只眼)白内障患儿术前及术后(指本次随访时)的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及术后角膜顶点到人工晶状体前表面顶点的距离(The distance ...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球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屈光状态变化的原因。方法:测量10例(12只眼)白内障患儿术前及术后(指本次随访时)的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及术后角膜顶点到人工晶状体前表面顶点的距离(The distance from the vertex of the cornea to the anteriorvertex of intraocular lens AVpc),比较术眼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与对照眼(未手术的对侧眼)在术前、术后的差异。在术后两周内及本次随访时检影,观察其人工晶状体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患儿手术时年龄7.16±1.94岁,随访时间平均35.8月(23~48月)。结果:术眼(n=12)眼轴长在术后平均增加0.39±0.48mm;对照眼(n=8)轴长增加0.66±0.68mm。术眼、对照眼在手术后眼轴长的增加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眼与对照眼的轴长增加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眼、对照眼的角膜曲率在手术前后分别比较、双眼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量的AVpc1为3.83±0.58mm,而估算的AVpc2为4.6630±0.2242mm,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位置前移0.8320±0.7441mm。根据手术前后眼轴长和角膜曲率值,按照SRKⅡ公式估算,在本次随访时人工晶状体眼有-1.53±1.70D(n=12,P<0.01)的屈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工晶状体 球轴长 屈光变化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1例
18
作者 李建华 兰长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外伤白内障 角膜穿通伤 晶状体 接触镜矫正 透气 晶状体切除术 内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治疗中超声生物显微镜的指导作用
19
作者 高晓虹 栗改云 张喜梅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8期742-743,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晶状体脱位 继发青光 超声生物显微镜 青光治疗 玻璃体积血 脉络膜损伤 晶状体半脱位 部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玄之 孙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9-2172,共4页
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 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可植入式接触镜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