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制备有机硅氧烷气凝胶的工艺优化及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照航 刘羽 +3 位作者 李思瑜 程璐 王颖 夏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5,161,共7页
为探究降低二氧化硅气凝胶体积密度的有效途径,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为硅源合成有机硅氧烷气凝胶,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方法,分析MTMS/DMDES摩尔比、H_(2)O/Si摩尔比、氨水浓度这3个因素及... 为探究降低二氧化硅气凝胶体积密度的有效途径,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为硅源合成有机硅氧烷气凝胶,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方法,分析MTMS/DMDES摩尔比、H_(2)O/Si摩尔比、氨水浓度这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气凝胶体积密度的影响机理与规律,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低密度有机硅氧烷气凝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TMS/DMDES摩尔比6/4,H_(2)O/Si摩尔比25,氨水浓度1mol/L。在此优化条件下,气凝胶体积密度为0.148g/cm^(3),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气凝胶体积密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氨水浓度、MTMS/DMDES摩尔比、H_(2)O/Si摩尔比;气凝胶由球形粒子连接组成,粒径为3~4μm;平均孔径约为7.03μm;气凝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抗压缩性和热稳定性,接触角高达146.2°,60%应变时应力为25.4kPa,热分解温度达到389.2℃,导热系数为0.0564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有机硅氧烷气凝胶 体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复合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培真 阚成友 +1 位作者 朱晓丽 孔祥正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7-219,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乙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VD4)为共聚单体,在85℃下采用一次投料法合成了稳定的聚丙烯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复合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当VD4/D4摩尔比...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乙烯基七甲基环四硅氧烷(VD4)为共聚单体,在85℃下采用一次投料法合成了稳定的聚丙烯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复合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当VD4/D4摩尔比为0.008,有机硅质量分数小于20%时,单体转化率均高于82%,胶乳粒径为50~60nm,且粒径分布均匀;当有机硅质量分数大于25%时,聚合过程中有凝聚物产生,乳液不稳定。胶膜的拉伸强度随有机硅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液 聚丙烯酸酯 有机硅氧烷 胶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34-637,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78±2 ℃条件下,合成了A-171改性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78±2 ℃条件下,合成了A-171改性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考察了配方中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A-171用量对共聚物性能和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FTIR)、粒度仪和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对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入w(BA)=10%~15%(相对于配方中单体总质量,下同)、w(MAA)=4%、w(A-171)=1%到VAc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中,共聚物乳液涂膜的吸水率<5.0%,耐寒性通过10个循环,60 ℃加速贮存稳定性>1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387,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FeSO4、K2S2O8和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6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用COULTERLS粒度仪和...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FeSO4、K2S2O8和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6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用COULTERLS粒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共聚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加料方式、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乳液的粒径分布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能得到平均粒径为50~80nm的单峰窄分布微乳液,并有效地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黎永津 黄洪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1-15,62,共6页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烷有助于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并且控制硅氧烷用量和聚合体系的pH值、采用后交联技术有助于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有机硅氧烷 稳定性分析 聚合过程 聚合体系 聚合合成 加入方式 聚合温度 异丙 交联技术 微乳液 pH值 取代基 用量 用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研制 被引量:9
6
作者 潘莉莎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8,54,共5页
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体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性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涂料的耐水、耐溶剂等涂膜性能.探讨了树脂配方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以及树脂酸值、羟基含量、玻璃化温度、中和度等参数... 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体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性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涂料的耐水、耐溶剂等涂膜性能.探讨了树脂配方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以及树脂酸值、羟基含量、玻璃化温度、中和度等参数对涂料双组分相容性、干燥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合成配方中选择较高活性的丙烯酸羟乙酯单体和阻碍性的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单体,选择酸值在35~50mg/g(以KOH含量计)之间、羟基含量在3.5%左右、玻璃化温度在25℃左右并配合60%左右的中和度,所合成的树脂配制成的木器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和耐溶剂性,其干燥及胶化时间均达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水性涂料 聚氨酯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与有机硅氧烷前驱体自组装杂化硅基中孔材料 被引量:7
7
作者 喻宁亚 巩雁军 +4 位作者 吴东 孙予罕 罗晴 刘午阳 邓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有机硅氧烷(RTES)与硅酸钠(Na2SiO3)共水解缩聚合成有机官能化的MSU型硅基中孔材料.考察了合成体系pH值对材料织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有机硅氧烷与硅酸钠在中性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发现在中性条件下,加入NaF可以有效避免带有较小有... 采用有机硅氧烷(RTES)与硅酸钠(Na2SiO3)共水解缩聚合成有机官能化的MSU型硅基中孔材料.考察了合成体系pH值对材料织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有机硅氧烷与硅酸钠在中性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发现在中性条件下,加入NaF可以有效避免带有较小有机基团的有机硅氧烷进入材料孔壁的可能性,而且合成体系的pH值对材料的孔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有机硅氧烷 自组装 有机-无机杂化硅基中孔材料 有机官能化 MSU型中孔分布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侯有军 任力 曾繁森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3-196,共4页
介绍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的3种制备方法及各种乳液的特点,对各种乳液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制备 共混乳液 共聚乳液 复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稳定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文秀芳 程江 +1 位作者 皮丕辉 杨卓如 《磁流体发电情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研究了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方式以及水解抑制剂用量、体系的pH值、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对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揭示其规律 .发现采用含异丙氧基结构的阻碍性有机硅氧烷单体、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在 ... 研究了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方式以及水解抑制剂用量、体系的pH值、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对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揭示其规律 .发现采用含异丙氧基结构的阻碍性有机硅氧烷单体、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在 4 5~ 7的范围内、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水解抑制剂或采用有机硅氧烷的后添加方式都能减少和抑制有机硅氧烷在水中的水解反应和缩聚反应 ,提高聚合反应稳定性 ,增加产物中有机硅氧烷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 改性 丙烯酸乳液 稳定性 合成工艺 丙烯酸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延安 曹树潮 +2 位作者 傅和青 张心亚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采用有机硅氧烷单体与聚醚、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反应制备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后添加有机硅氧烷单体的合成工艺,可制备贮存稳定好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 采用有机硅氧烷单体与聚醚、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反应制备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后添加有机硅氧烷单体的合成工艺,可制备贮存稳定好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提高了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性能测试表明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具有明显的优点:涂膜硬度高,耐沾污性、耐水性好和耐溶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氧烷 改性 二羟甲基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原位、接枝聚合改性丙烯酸树脂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1 位作者 周安安 钱军强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8,共4页
介绍了有机硅氧烷原位、接枝聚合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及改性过程中水、酸、催化剂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二种方法,特别是原位聚合改性。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原位聚合 接枝聚合 丙烯酸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对硅丙微乳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志娟 张心亚 +2 位作者 陈立军 黄洪 陈焕钦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06)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来制备高性能硅丙微乳液。着重探讨了有机硅氧烷单体及其滴加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发现引入1.5%的C-1706可将乳液涂膜的硬度提高到7.3,并将其吸水率降低到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06)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来制备高性能硅丙微乳液。着重探讨了有机硅氧烷单体及其滴加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发现引入1.5%的C-1706可将乳液涂膜的硬度提高到7.3,并将其吸水率降低到4.2;且当采用硅氧烷的后滴加方式时,可有效抑制乳液聚合过程中硅氧烷的水解和缩合反应。此外,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聚合产物涂膜形态和共聚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丙微乳液的粒径可控制在50—70nm之间,C-1706的引入可有效提高微乳液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丙微乳液 有机硅氧烷 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过程中有机硅氧烷的自组装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少飞 胡道道 +1 位作者 沈淑坤 李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01-2109,共9页
在有机硅氧烷的溶胶-凝胶过程中,常常形成超分子自组装结构,这种自组装行为对前体水解/缩合反应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有机硅氧烷分子自身结构影响和外源分子的诱导作用两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溶胶-凝胶过程中有机硅氧... 在有机硅氧烷的溶胶-凝胶过程中,常常形成超分子自组装结构,这种自组装行为对前体水解/缩合反应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有机硅氧烷分子自身结构影响和外源分子的诱导作用两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溶胶-凝胶过程中有机硅氧烷自组装行为研究方面的特色工作。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指出设计合成含有独特官能团的有机硅氧烷为前体,引入外源分子,基于外源分子与前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筑有机硅氧烷超分子体系,利用水解/缩合过程与自组装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制备具有长程有序的硅基复合材料,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水解 自组装 化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型三嵌段聚有机硅氧烷的合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宗林 胡文军 +2 位作者 孟凡君 董建 韩念风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 (P4)、1,3,5 ,7-四甲基 - 1,3,5 ,7-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 (V4)作为单体 ,N ,N -二甲基甲酰胺 (DMF)作促进剂 ,氢氧化锂作引发剂 ,采用活性聚合方法 ,分 3次加料 ,相继形成了二甲基 -甲基乙烯... 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 (P4)、1,3,5 ,7-四甲基 - 1,3,5 ,7-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 (V4)作为单体 ,N ,N -二甲基甲酰胺 (DMF)作促进剂 ,氢氧化锂作引发剂 ,采用活性聚合方法 ,分 3次加料 ,相继形成了二甲基 -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 (A)、二甲基 -二苯基 -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 (B) ,合成了ABA型三嵌段聚有机硅氧烷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此反应为嵌段聚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甲基环四硅 八苯基环四硅 1 3 5 7-四甲基-1 3 5 7-四乙烯基环四硅 化锂 N N-二甲基甲酰胺 合成 表征 有机硅氧烷 三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6
15
作者 文秀芳 朱百福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8-313,共6页
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探讨了乙烯基有机硅氧烷的种类、用量和添加方式,乳化剂,聚合反应的引发体系和pH值等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含水解阻碍性官能团的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氧... 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探讨了乙烯基有机硅氧烷的种类、用量和添加方式,乳化剂,聚合反应的引发体系和pH值等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含水解阻碍性官能团的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氧烷能提高自交联硅丙乳液的稳定性,增加乳液中有机硅氧烷的含量达10%以上,从而可大大提高涂膜性能.此外,当采用60/40~80/20的添加方式添加乙烯基有机硅氧烷、反应型乳化剂、前期过氧化物引发和后期氧化还原引发的混合引发体系,以及保持体系的pH值在4.5~7的范围内时,能降低聚合过程中有机硅氧烷的水解和缩合反应程度,提高乳液涂膜的交联密度以及耐水耐溶剂等性能,制备出涂膜综合性能优异的自交联型硅丙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 有机硅氧烷 乳液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与有机硅氧烷前驱体合成有机官能化硅基介孔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宁亚 巩雁军 +5 位作者 王树国 吴东 孙予罕 罗晴 刘午阳 邓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采用有机硅氧烷(RTES)与硅酸钠(Na2 SiO3)共水解缩聚合成有机官能化的MSU型硅基介孔材料.当前驱体中RTES和硅酸钠的摩尔比为 0.1∶0.9时合成了R MSU(R =甲基,氨基)分子筛,通过现代分析技术证明有机官能团均进入材料骨架.选用CH3 MSU合... 采用有机硅氧烷(RTES)与硅酸钠(Na2 SiO3)共水解缩聚合成有机官能化的MSU型硅基介孔材料.当前驱体中RTES和硅酸钠的摩尔比为 0.1∶0.9时合成了R MSU(R =甲基,氨基)分子筛,通过现代分析技术证明有机官能团均进入材料骨架.选用CH3 MSU合成体系,考察了合成温度、前驱体与模板剂摩尔比及前驱体中有机硅氧烷含量等反应参数对材料织构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简单地调节反应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有机硅氧烷 前驱体 合成 硅基介孔材料 介孔分子筛 有机官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志娟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06)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以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高耐候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有机硅... 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06)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以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高耐候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有机硅氧烷单体及其滴加方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粒度仪来分析聚合产物的结构、涂膜的断面形态和共聚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SDBS和OP-10复配可产生协同效应,当配比为1∶1、总量为3%时,乳化效果最佳;采用C-1706后滴加方式,有利于抑制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水解和缩合反应,保持了聚合过程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乳液涂膜的吸水率,耐候性和硬度也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乳液 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奎 李伯耿 曾光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1,共2页
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例,对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和水含量的增加,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所需的时间先下降后上升,过量水的加入,抑制了有机硅氧烷水解得到的Si-OH发生缩合反... 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例,对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和水含量的增加,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所需的时间先下降后上升,过量水的加入,抑制了有机硅氧烷水解得到的Si-OH发生缩合反应。有机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加快。水、盐酸与有机硅氧烷的摩尔比为2.0000∶0.0007∶1.0000,85℃条件下,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反应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水解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双重改性水性环氧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文录 卢汗清 周宏春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44,共4页
采用有机硅烷单体KH570和KH550双重改性水性环氧乳液,通过FT-IR、TGA、接触角测量仪对KH550、KH570改性所得产物及其涂膜进行表征,对改性后水性环氧乳液固化涂膜的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KH570与KH550含量占环氧树... 采用有机硅烷单体KH570和KH550双重改性水性环氧乳液,通过FT-IR、TGA、接触角测量仪对KH550、KH570改性所得产物及其涂膜进行表征,对改性后水性环氧乳液固化涂膜的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KH570与KH550含量占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比为5∶1时,双重改性环氧乳液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其固化涂膜的耐水性、柔韧性和耐热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树脂 接枝 改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剑 储富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113,共4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有机硅氧烷乳液及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子形态、胶膜表面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合成方法可制备稳定的有机硅...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有机硅氧烷乳液及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子形态、胶膜表面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合成方法可制备稳定的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复合乳液中有机硅氧烷链段主要分布在粒子表面;在有机硅氧烷乳液中引入不饱和双键,则由于含乙烯基的有机硅分子在第二阶段聚合过程中与丙烯酸酯分子发生接枝共聚,导致有机硅氧烷链段在表面富集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 乳液 表面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