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火山作用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波 金之钧 +1 位作者 王毅 郑孟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0,共4页
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1井和中11井的有机质成熟度演化规律分析发现,同处于台盆区的2口探井距离仅约13km,地层演化和构造特征相似,其有机质演化规律却截然不同。对其岩性特征和有机质演化的对比表明,发生有机质演化突变之处正是火山物质... 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1井和中11井的有机质成熟度演化规律分析发现,同处于台盆区的2口探井距离仅约13km,地层演化和构造特征相似,其有机质演化规律却截然不同。对其岩性特征和有机质演化的对比表明,发生有机质演化突变之处正是火山物质开始增多的地方,这说明火山作用的存在导致了有机质演化规律的突变。这2口井也可以作为火山作用对有机质演化规律产生影响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有机质演化 火山作用 火山物质 凝灰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NGN1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有机质演化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艺萌 刘招君 孙平昌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735-742,共8页
以NGN1井全取芯井为标杆,通过岩芯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和显微组分镜下鉴定,揭示青山口组一段的有机质演化规律。NGN1钻井位于松辽盆地东南缘,青一段由底至顶分别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深灰色泥岩、油页岩-灰色泥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沉积,... 以NGN1井全取芯井为标杆,通过岩芯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和显微组分镜下鉴定,揭示青山口组一段的有机质演化规律。NGN1钻井位于松辽盆地东南缘,青一段由底至顶分别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深灰色泥岩、油页岩-灰色泥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沉积,揭示了由滨浅湖-半深湖-滨浅湖的沉积环境演化。TOC、S2、含油率以及HI呈现增大-高值-减小的趋势,而半焦含量和块状密度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青一段泥岩中主要的有机质显微组分为层状藻、孢子体和骨屑等,有机质含量与单位面积显微组分、藻类相对含量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并结合有机质判别图解,说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II1型,来源以湖泊藻类为主。泥岩中的陆源有机质含量较少,说明湖泊生物控制着有机质的来源,浅湖由于水体较浅、水底含氧,保存条件较差,导致泥岩中的有机质丰度较低,半深湖-深湖水体较深,保存条件良好,促进有机质的富集,因此垂向上沉积环境演化是导致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上白垩统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有机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质演化的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国东 罗斌杰 +1 位作者 程克明 段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122-130,共9页
本文对不同类型源岩进行了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源岩在相同模拟温度的热作用下,形成的镜质体反射率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类型源岩的有机质在热模拟演化过程中,液态烃高峰产率期出现的模拟温度阶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用... 本文对不同类型源岩进行了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源岩在相同模拟温度的热作用下,形成的镜质体反射率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类型源岩的有机质在热模拟演化过程中,液态烃高峰产率期出现的模拟温度阶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用镜质体反射率作为造岩作用阶段和油气形成阶段划分的指标时,应该考虑源岩性质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热模拟 油气形成 有机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作用阶段有机质演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明宅 张洪年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6,共5页
本文着重探讨生物化学作用阶段有机质的结构组成特征、早期演化规律,研究该阶段微生物的作用,指出生化阶段有机质演化的主要营力是微生物作用。其作用既破坏和消耗了有机质,也造成了贫氧环境,使有机质得以保存,并促进有机质向烃类... 本文着重探讨生物化学作用阶段有机质的结构组成特征、早期演化规律,研究该阶段微生物的作用,指出生化阶段有机质演化的主要营力是微生物作用。其作用既破坏和消耗了有机质,也造成了贫氧环境,使有机质得以保存,并促进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认为未成熟有机质与成熟有机质显然有差异;建立了生化阶段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判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生物化学 有机质演化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油气量物质平衡优化模拟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庞雄奇 周永炳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0-56,共7页
基于物质平衡条件和油气产物特征,提出了用单纯产形优化方法模拟计算煤岩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油气产量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煤岩中稳定组、镜质组、丝质组自Ro=0.2%开始向更高变质程度转化过程中的CH4、C2H6、C3H8、C4H10、CO2、H2S... 基于物质平衡条件和油气产物特征,提出了用单纯产形优化方法模拟计算煤岩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油气产量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煤岩中稳定组、镜质组、丝质组自Ro=0.2%开始向更高变质程度转化过程中的CH4、C2H6、C3H8、C4H10、CO2、H2S、N2、H2、H2O、OIL(油)十种组分的产量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数学分析,确定了各种产物组分的发生率与其转化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与热模拟实验法和蒂索等人提出的热化学动力学计算方法相比,物质平衡代化模拟计算法适用性广.它不仅能够用于煤岩有机母质热演化过程中的油气产量计算,而且能用于其它任何类型的有机母质处于任何因素(如生物化学)作用下的油气产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有机质演化 油气量 物质平衡 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运动对变质流体及深部有机质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炎如 袁剑英 +3 位作者 李相博 张正刚 程玉红 郭精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对深部岩层应变速率在超临界阈值状态下形成的变质流体中有机质的化学物理反应进行剖析,认为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有机质生油的另一种地质特殊环境。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垂向增生应变、水平挤出应变、极限拉升应变与深部有机质的... 对深部岩层应变速率在超临界阈值状态下形成的变质流体中有机质的化学物理反应进行剖析,认为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有机质生油的另一种地质特殊环境。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垂向增生应变、水平挤出应变、极限拉升应变与深部有机质的生、运、聚之间的相关性,认为中国西部新构造运动控制着成盆、成烃、成藏的全过程。深部有机质成烃是中国西部盆地新生代陆相油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应变 变质流体 有机质演化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值得重视的有机质演化营力成烃的力化学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文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7,共7页
传统油气地质学认为构造作用主要控制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和油气的运移聚集。而构造作用应力对有机质直接成烃的力化学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证据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力化学作用在成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引起高... 传统油气地质学认为构造作用主要控制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和油气的运移聚集。而构造作用应力对有机质直接成烃的力化学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证据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力化学作用在成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地质资料和实验地质学资料基础上,结合高分子力化学分析,阐述了成烃力化学作用方式、反应类型、影响因素和证据,以引起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成烃 有机质演化 化学作用 力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卞良樵 童箴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15,共9页
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贵州和泌阳等地不同岩类样品的岩石热解、液相色谱和干酪根热解色谱分析,阐述了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问题。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生条件下,泥(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碳酸盐岩高,其原因可... 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贵州和泌阳等地不同岩类样品的岩石热解、液相色谱和干酪根热解色谱分析,阐述了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问题。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生条件下,泥(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碳酸盐岩高,其原因可能主要与粘土矿物对有机反应的催化作用有关。泥(页)岩中存在大量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使岩石中的有机质在经受热力作用影响的同时,还受到粘土矿物催化作用的影响,因此其演化程度高于没有或只有少量粘土矿物的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泥页岩 有机质演化 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热演化及有机质演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星 吴冲龙 王连进 《科学中国人》 2003年第10期54-54,共1页
临清坳陷东部研究区位于山东境内,东经115°32′-116°36′、北纬36°24′-37°33′,面积约5900 km2.勘探及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处于区域构造的转换带上,没有形成由统一的,由大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洼陷,新生代的地温梯度偏低.
关键词 临清坳陷 有机质演化 模拟研究 东部 演化 有机质成熟 热力学条件 断裂控制 区域构造 研究结果 地温梯度 二次生气 埋藏深度 下第三系 基本条件 继承性 转换带 新生代 地热场 古生界 烃源岩 勘探 烃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间作用对地质有机质演化影响的讨论
10
作者 王红敏 曾凡桂 《山西煤炭》 2014年第12期1-2,30,共3页
不同类型有机质由于它们之间的分子间作用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演变过程。腐植型有机质中可溶有机质主要为氢键作用,因此在未熟—低熟阶段以缩聚作用为主,而腐泥型有机质中可溶有机质以范德华作用为主,在未熟—低熟阶段以裂解成烃作用为... 不同类型有机质由于它们之间的分子间作用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演变过程。腐植型有机质中可溶有机质主要为氢键作用,因此在未熟—低熟阶段以缩聚作用为主,而腐泥型有机质中可溶有机质以范德华作用为主,在未熟—低熟阶段以裂解成烃作用为特征。干酪根的整个演化过程与其分子间作用演变密切相关,不同的分子间作用方式决定其演化过程。对于有机质而言,其演化过程取决于可溶有机质及干酪根分子间各自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有机质 干酪根 分子间作用 有机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沉积盆地超压形成机理及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
11
作者 苏帅亦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20-121,125,共3页
通过文献调研对沉积盆地内超压的成因、超压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不均衡压实、生烃作用、水热增压、黏土矿物脱水以及构造应力等都可以形成超压,其中构造挤压、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超压产生的主要机制。研究表明... 通过文献调研对沉积盆地内超压的成因、超压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不均衡压实、生烃作用、水热增压、黏土矿物脱水以及构造应力等都可以形成超压,其中构造挤压、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超压产生的主要机制。研究表明,超压对有机质演化总是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在不同的盆地、同一盆地的不同构造单元甚至是同一构造单元的不同层位之间的抑制作用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造成这些差异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剩余压力的大小、源岩类型、超压发育时的有机质成熟度、超压持续时间、以及超压系统内地层水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会对超压的作用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形成机理 有机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有机质演化及油气生成
12
《中国科技奖励》 2016年第3期51-51,共1页
该项目成果隶属于地球科学,涉及煤田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交叉领域。主要发现及创新点:1.在中国石炭一二叠纪煤中发现二叠纪厚达2厘米的丝炭层,首次提出北方二叠纪森林大火干旱成煤环境观点;生物标志化... 该项目成果隶属于地球科学,涉及煤田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交叉领域。主要发现及创新点:1.在中国石炭一二叠纪煤中发现二叠纪厚达2厘米的丝炭层,首次提出北方二叠纪森林大火干旱成煤环境观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新发现丰富了中国北方成煤植物类型和有机质演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演化 油气生成 煤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机地球化学 中国北方 煤田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演化及孔隙结构响应——来自模拟实验的证据
13
作者 徐亮 吴伟 +7 位作者 殷樱子 钟可塑 朱逸青 罗超 李彦佑 杨雨然 伍秋姿 杨雪 《天然气地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6,共15页
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过成熟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体系石英管系列温度点热模拟实验,通过对热模拟气体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热模拟样品开展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结构表征,系统研究了以Ⅰ型干酪根为主的... 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过成熟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体系石英管系列温度点热模拟实验,通过对热模拟气体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热模拟样品开展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结构表征,系统研究了以Ⅰ型干酪根为主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在过成熟阶段有机质演化特征及孔隙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过成熟阶段页岩中有机质仍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焦沥青可能是热模拟过程中形成甲烷最主要的来源。②EqVR_(O)<3.56%时,有机质石墨化程度<15%,页岩储层生气能力和储层物性仍随模拟温度升高持续变好;EqVR_(O)值为3.56%时页岩生气能力达到最大值,此时页岩孔隙度、有机质孔发育程度也达到最大值;EqVR_(O)>3.56%时,有机质石墨化程度>15%,甲烷产率和有机质面孔率均开始降低,指示焦沥青缩聚作用增强,导致孔隙体积减少,纳米孔隙发生了破坏和转化。③结合川南实钻井资料,R_(O)值超过3.6%后过成熟石墨化阶段页岩源储遭到破坏,认为R_(O)值为3.6%是当前川南海相页岩气有利勘探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热模拟实验 孔隙结构 有机质演化
原文传递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形成与演化的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63
14
作者 马中良 郑伦举 +2 位作者 徐旭辉 鲍芳 余晓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熟、低熟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和低温热作用生烃过程中可以形成有机孔隙,其当时较浅的埋深可能有助于有机孔隙的保存;2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非均质性,成熟度不是控制有机孔隙形成与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有机质物理化学结构的差异对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作用;3有机孔隙的发育与滞留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生油阶段生成的有机孔隙,易被热解沥青所占据;4有机质收缩缝/有机质边缘孔可能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空间,其发育主要受控于在从"化学吸附有机质"向"物理吸附有机质"和"游离有机质"转化时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结构及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孔隙 SEM图像 非均质性 热模拟实验 有机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地层压力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兆明 罗晓容 +3 位作者 陈瑞银 宋海明 周波 郑大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6,共8页
压力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争论不断,共有3种不同意见:压力对有机质演化没有影响,压力促进有机质的演化,压力抑制有机质的演化。通过对前人所做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样品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不同实验... 压力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争论不断,共有3种不同意见:压力对有机质演化没有影响,压力促进有机质的演化,压力抑制有机质的演化。通过对前人所做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样品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不同实验条件引起的,特别是实验系统和加压方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所代表的地质意义也不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压力的增加表现为沉积有机质受到的有效应力增加时可以促进有机质生烃;当压力的增加表现为孔隙流体压力增加时,有机质生烃过程将受到抑制;另外,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使干酪根的镜质组反射率降低,易使人得出压力增加抑制有机质演化的结论。进一步对压力影响有机质演化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有机质演化的不同阶段因异常压力的增压机制不同,压力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有效应力 流体压力 有机质演化 烃类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能贵 杨斌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南方海相地层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绝大多数的烃源岩进入了高成熟—过成熟的演化阶段。纵向上,发育有句容型、当阳型和凯里型三种类型的有机质热演化剖面;平面上,滇黔桂地区的江南隆起西缘、牛首山东缘、中扬子地区的江南... 南方海相地层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绝大多数的烃源岩进入了高成熟—过成熟的演化阶段。纵向上,发育有句容型、当阳型和凯里型三种类型的有机质热演化剖面;平面上,滇黔桂地区的江南隆起西缘、牛首山东缘、中扬子地区的江南隆起(古陆)南北两侧、下扬子地区的苏北地区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其它地区则较高;层位上,二叠系、下三叠统烃源岩有较低的成熟度,有比较广泛的成油区范围,而其它层位成熟度普遍较高,为高成熟一过成熟,甚至达到过成熟晚期。有机质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本区存在多套烃源岩生烃过程的叠加,可以划分出四个烃类生成高峰期,相应地有四个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海相地层 烃源岩 有机质演化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氧化作用与有机质的演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春 苗洪波 +3 位作者 刘长伟 景成杰 王亚波 于淑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有机质在遭受氧化作用后 ,其元素的组成比例、最高热解峰温、生烃转化率及镜质体反射率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常规判识有机质演化程度的指标已失去意义。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质在遭受氧化作用影响后 ,干酪根元素的O/... 有机质在遭受氧化作用后 ,其元素的组成比例、最高热解峰温、生烃转化率及镜质体反射率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常规判识有机质演化程度的指标已失去意义。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质在遭受氧化作用影响后 ,干酪根元素的O/C比随演化程度的加深而迅速降低 ,致使其反映的演化程度高于实际值 ;有机质氧化后 ,导致Tmax增高 ;经过氧化的有机质在相同的热力条件下 ,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在强氧化作用下形成的镜质体 ,其反射率值比正常情况下增长大 ,强还原环境下则减小。因此 ,在研究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有机质演化 ,特别是营城组的演化时 ,不能以某一指标而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作用 有机质演化 松辽盆地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有机质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庞尚明 常俊合 +1 位作者 王德仁 胡玉杰 《国外油田工程》 2005年第9期41-42,共2页
在对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的基础上,应用EASY%R0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对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演化与油气成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梯式”演化.第一阶梯出现在海西-印支期;第二... 在对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的基础上,应用EASY%R0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对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演化与油气成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梯式”演化.第一阶梯出现在海西-印支期;第二阶梯为相对平静期,主要发育于燕山期;第三阶梯为喜山期,是石炭二叠系发生二次成熟演化的主要阶段.有机质成熟史与成藏期次分析表明与油气成藏相关的生烃期次有两期.一次生烃期,主要发生在220~240Ma之间,形成原生油气藏的可能性较小;二次生烃期晚,发生在35~20Ma之间,以气态烃为主,是形成煤成气藏的主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上古生界 数值模拟 有机质 油气成藏 有机质演化 上古生界 特征研究 东濮凹陷 有机质成熟度 数值模拟方法 海西-印支期 油气成藏 成藏期次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有机质差异演化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游国庆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24-29,共6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碳酸盐岩的研究.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世界原油储量的近一半、油气总储量的40%与碳酸盐岩有关(郝石生、贾振远,1989),并且,碳酸盐岩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地质条件,如油气田储量大、单井产能高、...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碳酸盐岩的研究.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世界原油储量的近一半、油气总储量的40%与碳酸盐岩有关(郝石生、贾振远,1989),并且,碳酸盐岩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地质条件,如油气田储量大、单井产能高、在相序上常出现蒸发岩而为油气的聚集提供良好的盖层条件等.但碳酸盐岩有机质演化成烃规律仍需要不断地认识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晶包有机质 有机质演化 差异演化 可溶有机质 不溶有机质 油气勘探 生油岩 地球化学特征 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改造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油气的生成
20
作者 惠荣耀 丁安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431,共8页
石油是生物地质作用的产物,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影响着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微生物改造有机质形成石油、天然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易溶于水的有机质和分子量小、成分简单的化合物优先参与到成油中形成低熟油。2)成熟油的有机母质... 石油是生物地质作用的产物,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影响着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微生物改造有机质形成石油、天然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易溶于水的有机质和分子量小、成分简单的化合物优先参与到成油中形成低熟油。2)成熟油的有机母质主要为来自水生生物、藻类的脂肪和蛋白质,其次为来自陆源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产氢菌等;脂肪酸初始阶段不溶于水,只有当环境中不存在占优势的其他碳源物质时,微生物才能利用和分解脂类进行生长。3)高演化阶段生存着大量的嗜热、超嗜热产甲烷菌,来自于陆源植物的纤维素、木质素、高分子聚合物等许多在成熟阶段难以降解的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可以发生降解。成油过程要经过降解有机质、去除含氧基团、产氢菌产氢、耗氢菌用氢等过程,较成气过程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改造 有机质演化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