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PMMA树脂本体聚合反应及拉挤工艺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曾鑫志 师俊峰 +3 位作者 关静 刘佩佩 杨威 张彦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8,169,共8页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为反应调整助剂,将各种助剂以一定比例混入树脂体系中进行聚合。首先将各树脂体系在60℃进行20 min预聚合得到预聚体,再对不同体系的预聚体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和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β)下,加入DMA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都有所降低,DMA能够加快聚合初期的反应进程,而加入BAC则使得β为25℃/min时的反应温度区间从36.1℃提高到41.3℃。使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各体系反应的平均活化能(Ea),其中加入DMA使得体系Ea降低至40.71 kJ/mol,比未添加反应调整助剂的体系下降了16.9%。最终用各体系树脂进行拉挤实验,发现仅有添加了BAC的体系能够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在拉挤工艺生产纤维增强PMMA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一定量BAC助剂能够减缓树脂聚合集中放热,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反应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 拉挤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分析本体聚合ABS相转变过程
2
作者 林宇航 王井丽 +3 位作者 张宇 杜蕾 王犇 李树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3,共8页
本体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然而引发体系以及本体法中的相转变和接枝过程会对ABS成品性能产生影响。采用本体法合成ABS树脂,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溶剂(... 本体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然而引发体系以及本体法中的相转变和接枝过程会对ABS成品性能产生影响。采用本体法合成ABS树脂,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溶剂(乙苯)用量对本体聚合相转变动力学过程和相转变过程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了本体聚合相转变过程中的ABS树脂结构,对比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转变中的接枝行为会影响聚合速率,适量的引发剂、链转移剂和溶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06%,0.30%和20%)有利于相转变过程中的接枝过程,ATR-FTIR分析相转变过程接枝相的苯乙烯的苯环和丙烯腈的腈基峰强度明显增加,同时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ABS树脂。然而链转移剂过量时,ABS中的丙烯腈单体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相转变 动力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流量计在氯乙烯本体聚合生产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官礼 王西能 +2 位作者 郭继宁 薛登科 徐鹏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10期25-27,共3页
讨论了氯乙烯本体聚合工艺中氯乙烯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加质量流量计,同时进行工艺优化及控制程序优化,提高了氯乙烯计量的准确性。
关键词 氯乙烯 本体聚合 质量流量计 聚合 称重 安装 D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制备高抗冲ABS聚合物混合体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
4
作者 王元荪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0-670,共1页
由上海华谊本体聚合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727375,公开日期2006—02-01)“一种制备高抗冲ABS聚合物混合体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提供了一种通过连续本体聚合制备高抗冲ABS聚合物混合体的方法。其生产步骤如下:在有... 由上海华谊本体聚合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727375,公开日期2006—02-01)“一种制备高抗冲ABS聚合物混合体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提供了一种通过连续本体聚合制备高抗冲ABS聚合物混合体的方法。其生产步骤如下:在有机过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将溶于单烷基乙烯基芳烃单体和乙烯基不饱和腈单体混合物的聚丁二烯橡胶溶液加入第一反应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工艺 混合体 聚合 ABS 高抗冲 制备 连续本体聚合 有机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聚合法制备超高分子量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米红宇 王吉德 +3 位作者 李惠萍 奚惠民 买苏尔.米吉提 司马义.努尔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9-503,共5页
以TiCl4/AlEt2Cl为引发体系,在常压条件下采用本体聚合法引发长链α-烯烃聚合,制备高减阻性能的油溶性减阻剂(DRA)。考察了各项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化工艺条件,提出一项合成油溶性减阻剂的新工艺。聚合物环道减阻测试的... 以TiCl4/AlEt2Cl为引发体系,在常压条件下采用本体聚合法引发长链α-烯烃聚合,制备高减阻性能的油溶性减阻剂(DRA)。考察了各项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化工艺条件,提出一项合成油溶性减阻剂的新工艺。聚合物环道减阻测试的结果表明,聚合物在环道中添加的质量浓度为0.01 kg/m3时,减阻率高达40.1%。通过1H-NMR,XRD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证明用该方法可以制得高柔顺性的超高分子量(Mw=4.1×106,Mn=4.5×105,PDI=9.14)的原油用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烯烃 本体聚合 减阻剂 减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阴离子高温本体聚合引发机理的新发现(二)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安呐 郑云龙 +2 位作者 管涌 代文 李书召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4,共9页
采用创建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t)在60°C至140°C下的阴离子本体聚合。结果表明,低温下(<20°C)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存在的非活性正丁基锂在高温下(≥60°C)会转化为活性种。随... 采用创建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t)在60°C至140°C下的阴离子本体聚合。结果表明,低温下(<20°C)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存在的非活性正丁基锂在高温下(≥60°C)会转化为活性种。随机分布在该六元结构上的平均1.3个离子对可以引发St的阴离子聚合。然而从六元缔合结构上增长出的超分子聚合物线团又将阻碍单体继续扩散进入离子对参与聚合,从而产生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聚合转化率停滞平台(SCP)。由于时温等效作用,提高聚合温度可以显著地缩短SCP的持续时间,从而大大地加快聚合速率。SCP后期,缔合的超分子结构在前期聚合累积能量、单体扩散动力以及相分离的共同驱动下将完全地分解为6个独立、相等的聚苯乙烯锂活性链,聚合又将继续,并迅速达到聚合终点。少量极性调节剂四氢呋喃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聚合速率,但仅仅只是缩短了SCP的持续时间,并没有改变n-BuLi的缔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阴离子本体聚合 引发机理 缔合 超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聚合法合成的氨基硅油及其在毛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群 孟祥英 +2 位作者 耿春英 李梅 陈水林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2,共3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双氨基偶联剂、有机碱催化剂等为原料,经本体聚合成氨基改性有机硅原油.实验表明:当偶联剂用量3.5%~4.0%、催化剂用量0.01%、90~100℃反应3.5~4 h时,其氨值为0.5~0.6、粘度为5.0~5.5 Pa·s、外观...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双氨基偶联剂、有机碱催化剂等为原料,经本体聚合成氨基改性有机硅原油.实验表明:当偶联剂用量3.5%~4.0%、催化剂用量0.01%、90~100℃反应3.5~4 h时,其氨值为0.5~0.6、粘度为5.0~5.5 Pa·s、外观为无色透明粘稠液体.随着氨基偶联剂用量的增加,氨基改性有机硅原油的氨值上升、粘度增大、手感不断改善,但是整理后的织物黄变现象加重经配制的毛织物柔软整理剂LQ-88整理后的精纺毛织物,弹性回复角(经+纬)大于300°,增幅达12.33%;撕破强力大于240 N,增幅达47.38%;手感增加了4,但吸水性下降了2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氨基硅油 毛织物 柔软整理 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聚合法制备保塑-减缩型聚羧酸系减水剂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振平 张建锋 王家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9-394,共6页
以丙烯醇聚氧乙烯醚(APEG)和二乙二醇单丁醚单马来酸酯(MADGBE)为原料,在本体聚合条件下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PCE).研究了单体摩尔比、聚合温度以及引发剂的投料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MADGBE与APEG的摩尔比为3.5∶1,聚合... 以丙烯醇聚氧乙烯醚(APEG)和二乙二醇单丁醚单马来酸酯(MADGBE)为原料,在本体聚合条件下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PCE).研究了单体摩尔比、聚合温度以及引发剂的投料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MADGBE与APEG的摩尔比为3.5∶1,聚合温度为90℃,引发剂均分三份后分批加入所制备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具有良好的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且显著降低了混凝土的收缩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最后,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分子结构与预期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保塑 减缩 聚羧酸系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催化本体聚合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的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新惠 李柏林 +4 位作者 刘亚东 龚志 郭春玲 郑玉莲 王佛松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77-279,共3页
对稀土催化本体聚合丁二烯(Bd)-异戊二烯(Ip)橡胶(Ln-BIR)的性能研究发现,Ln-BIR在素炼过程中有明显的降解,Ip含量愈高,降解速率愈快。确认Ln-BIR分子链中有长链支化及轻度交联的存在。添加适量操作油,既可改善Ln-BIR的加工性,也能提高... 对稀土催化本体聚合丁二烯(Bd)-异戊二烯(Ip)橡胶(Ln-BIR)的性能研究发现,Ln-BIR在素炼过程中有明显的降解,Ip含量愈高,降解速率愈快。确认Ln-BIR分子链中有长链支化及轻度交联的存在。添加适量操作油,既可改善Ln-BIR的加工性,也能提高硫化胶的强伸性能。Ln-BIR硫化胶的回弹性和耐寒性随Bd/Ip(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耐磨性在谊值为40/60~50/50时出现峰值;而湿滑指数则随该值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稀土 催化剂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管反应器中稳态操作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正鸿 郑屹 +1 位作者 曹志凯 徐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1,共7页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研究了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本体聚合过程。基于流体全混流流动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数学模型,模拟了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动力学。以采...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研究了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本体聚合过程。基于流体全混流流动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数学模型,模拟了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动力学。以采集到的工业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考核。从反应器内反应物料密度和聚合物熔融指数来看,模拟结果与工业现场采集数据相吻合。采用模型考察了稳态下,主要工艺条件对丙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转化率和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均随聚合温度升高而增加;随丙烯进料量的增加,转化率下降,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则先增加后减小;随催化剂量的增加,转化率与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增加;而H2进料量对转化率没有影响,但增加H2进料量将导致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 环管反应器 稳态模拟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阴离子高温本体聚合引发机理的新发现(一)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安呐 代文 +2 位作者 管涌 郑云龙 危大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苯乙烯阴离子的高温本体聚合,突破了传统阴离子动力学研究中仅采用高真空、稀溶液、低转化率的局限。结果表明:当聚合转化率小于4%时,聚合反应机理完全符合经典阴离子活性聚合的理论;但继续聚合后将出现一... 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苯乙烯阴离子的高温本体聚合,突破了传统阴离子动力学研究中仅采用高真空、稀溶液、低转化率的局限。结果表明:当聚合转化率小于4%时,聚合反应机理完全符合经典阴离子活性聚合的理论;但继续聚合后将出现一个转化率停滞平台和聚合速率再次升高的现象,与传统理论不同。假设活性种引发聚合后形成的大分子链不再反向团聚,进行聚合动力学的理论推导。将实验结果与传统理论进行比较,提出了阴离子聚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团聚以及引发剂缔合结构向活性种离解过程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阴离子聚合 引发机理 本体聚合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催化剂本体聚合异戊二烯的生胶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新惠 李柏林 +1 位作者 刘亚东 龚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1-93,共3页
<正> 本体聚合与溶液聚合相比,具有能耗低,反应平稳,转化率高等特点。杨彩云等用稀土催化剂对异戊二烯(Ip)进行本体聚合,聚合转化率达80%以上,聚合物中无疑胶,且分子量分布较窄(M_w/M?<2)。本文报道和讨论本体聚合放大试验胶... <正> 本体聚合与溶液聚合相比,具有能耗低,反应平稳,转化率高等特点。杨彩云等用稀土催化剂对异戊二烯(Ip)进行本体聚合,聚合转化率达80%以上,聚合物中无疑胶,且分子量分布较窄(M_w/M?<2)。本文报道和讨论本体聚合放大试验胶样的生胶特性。 异戊二烯胶样(BLn-IR)本所自制。溶液钛催化聚异戊二烯IR-1Q为日本JSR生产。天然橡胶(NR)系海南岛3~#烟片。门尼粘度按GB1232测定。应力-应变性能(23℃),用DL-1000B型电子拉力机测定,拉速500mm/min。玻璃化温度(T_g)用PE DSC-2C型仪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戊二烯 本体聚合 催化剂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钛催化丁烯-1本体聚合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盛海波 王波 +3 位作者 姚薇 赵永仙 李旭东 黄宝琛 《弹性体》 CAS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研究了负载钛催化丁烯-1本体聚合的聚合规律,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转化率和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负载钛催化剂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的聚丁烯-1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本反应适合采用反应挤出工艺方法,较佳的聚合条件为:n(Ti)/n(Bt)... 研究了负载钛催化丁烯-1本体聚合的聚合规律,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转化率和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负载钛催化剂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的聚丁烯-1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本反应适合采用反应挤出工艺方法,较佳的聚合条件为:n(Ti)/n(Bt)=2×10-5,n(Al)/n(Ti)=200,t=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丁烯-1 负载钛催化刺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声光谱法研究本体聚合聚丙烯的紫外光氧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俊 胡克良 +2 位作者 黄允兰 陈如铁 周贵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77,共4页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 (FT- IR- PAS)方法研究了本体聚合聚丙烯粉末的紫外光氧化。结果表明 ,光氧化主要发生在样品表面 ,生成过氧化物、酮、酸、酯等氧化产物。氧化程度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深入和加强。同时发现和解释了光氧化...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 (FT- IR- PAS)方法研究了本体聚合聚丙烯粉末的紫外光氧化。结果表明 ,光氧化主要发生在样品表面 ,生成过氧化物、酮、酸、酯等氧化产物。氧化程度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深入和加强。同时发现和解释了光氧化中聚丙烯的结晶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声光谱法 聚丙烯 紫外光氧化 化学结晶 本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聚合稀土异戊橡胶的加工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新惠 李柏林 刘亚东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8-241,共4页
对2L釜合成的5个本体聚合稀土异戊橡胶(LnIR)胶样([η]=2.38~8.10 dL/g)的辊筒行为、挤出行为,硫化特性和硫化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nIR具有明显的素炼降解行为,混炼辊筒温度不宜低于70℃,混炼行为与NR和溶液聚合钛系异戊橡胶(I... 对2L釜合成的5个本体聚合稀土异戊橡胶(LnIR)胶样([η]=2.38~8.10 dL/g)的辊筒行为、挤出行为,硫化特性和硫化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nIR具有明显的素炼降解行为,混炼辊筒温度不宜低于70℃,混炼行为与NR和溶液聚合钛系异戊橡胶(IR-10)相当,在110~130℃时,胶料的挤出性能可达良级;口型膨胀(B)位随温度和生胶[η]的增大而略有增加,在[η]相同时,B值与IR-10胶料相近。但小于NR胶料。硫化湿度为143℃时,LnIR硫化胶的性能除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外,其他均对硫化时间不敏感,从综合性能考虑,硫化时间应为20~40min,LnI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稍低于IR-10和NR硫化胶,而回弹性、低温性能、生热和抗湿滑性等均优于或相当于后两者。为获得良好综合性能的硫化胶。LnIR[η]应为4.0~6.0d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戊二烯 本体聚合 加工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本体聚合机理及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谢芳宁 潘勤敏 +1 位作者 孙建中 潘祖仁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苯乙烯本体聚合的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各基元反应的本质进行了讨论。分析比较了目前所采用的苯乙烯本体聚合的微观动力学模型和宏观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苯乙烯 本体聚合 聚合机理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作用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杰 赵建青 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微波作为一种新的能源,用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反应。聚合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聚合转化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诱导期及反应时间随之而减少。聚合产物的特性粘度及分子量与常规加热产物相比并无明显... 微波作为一种新的能源,用以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反应。聚合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聚合转化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诱导期及反应时间随之而减少。聚合产物的特性粘度及分子量与常规加热产物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中物性参数的测定及关联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志明 徐立新 +2 位作者 王宝军 田丽娜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8-881,共4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过程中比热容、黏度和导热系数等物性参数是影响聚合动力学和体系传热的重要因素。研究了聚合转化率和温度对MMA本体聚合体系密度、比热容、黏度和导热系数的变化,发现随着转化率增大,体系比热容减小,密度...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过程中比热容、黏度和导热系数等物性参数是影响聚合动力学和体系传热的重要因素。研究了聚合转化率和温度对MMA本体聚合体系密度、比热容、黏度和导热系数的变化,发现随着转化率增大,体系比热容减小,密度、黏度和导热系数增大,并存在黏度发生突变的临界转化率;随着体系温度增大,密度和导热系数减小,比热容和黏度突变对应的临界转化率增大。建立了能描述各物性参数随转化率(聚合物浓度)和温度变化的数学关联式,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建立的各关联式能较好地预测MMA本体聚合中的物性的变化,可为聚合配方及传热的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体聚合 黏度 导热系数 密度 比热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原位本体聚合制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苑会林 马沛岚 +3 位作者 李军 焦书军 孙永康 刘风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6期5-9,共5页
研究了纳米CaCO3原位聚合制聚丙烯的方法及其产品的性能。采用经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3和加入聚合釜的方法,经过在12 m3聚合釜的本体聚合生产表明,聚合物产品中纳米CacO3分散均匀,物理性能和热性能均有所改善,尤其是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其... 研究了纳米CaCO3原位聚合制聚丙烯的方法及其产品的性能。采用经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3和加入聚合釜的方法,经过在12 m3聚合釜的本体聚合生产表明,聚合物产品中纳米CacO3分散均匀,物理性能和热性能均有所改善,尤其是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其中,断裂伸长率可提高1-2倍,缺口冲击强度在常温(23℃)和低温(-20℃)下分别可提高100%和34%,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聚丙烯 原位聚合 本体聚合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聚合制备Sm(OPr^i)(TTA)_2/PMMA光致发光材料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美娟 王文 章文贡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3-1018,共6页
合成了(异丙氧基)二(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基)钐[Sm(OPri)(TTA)2]配合物,并通过本体聚合制备Sm(OPri)(TTA)2/PMMA光致发光材料,采用IR1、H-NMR、XRD、DMTA、FS、E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m-(OPri)(TTA)2/PMMA在396 nm波长激发下在562... 合成了(异丙氧基)二(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基)钐[Sm(OPri)(TTA)2]配合物,并通过本体聚合制备Sm(OPri)(TTA)2/PMMA光致发光材料,采用IR1、H-NMR、XRD、DMTA、FS、E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m-(OPri)(TTA)2/PMMA在396 nm波长激发下在562、598、644 nm处发射很强的Sm3+离子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的特征荧光,其发光强度与Sm(TTA)3/PMMA相当;其储能模量E′、玻璃化温度Tg和粘流温度Tf均比PMMA有所提高;Sm(OPri)3/PMMA形成类似交联结构聚合物,而Sm(OPri)(TTA)2/PMMA为线型无定型结构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Pr^i)(TTA)2配合物 本体聚合 光致发光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