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真理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国欣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1-14,共4页
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这是我国哲学界基本一致的观点。但如果问,真理概念是否有本体论意义?对此,许多人都可能给予否定的回答。但是,如果否定了这一点,就很难对客观真理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因此,揭示真理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关键词 主观真理 本体论意义 客观事实 思想形式 真理范畴 认识论 客观真理论 真理定义 客观事物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明合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0,共4页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体现在马...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体现在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上,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上。“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上,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实践 本体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德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8,共6页
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不仅在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近代发展也具有比较深广的影响。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争论,但... 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不仅在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近代发展也具有比较深广的影响。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争论,但最根本的还在于笛卡尔与原子论的近代复兴者伽森狄的哲学争论。可以说,莱布尼茨的无限可分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主要地就是在对笛卡尔的批判的再批判中发挥出来的。莱布尼茨在对笛卡尔有关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中,从他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中不仅推演出了他的"单子论"实体学说,而且还推演出了他的中国盒式的自然有机主义和前定和谐系统。差不多与亚里士多德提出其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同时,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极其相似的哲学命题,这就是:"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莱布尼茨的这样一种哲学进路对我们昭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物质无限可分 本体论意义 “尺捶”之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生活中主体想象发展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世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2-75,共4页
虚拟空间是被技术实现了的人的想象空间,虚拟生活是主体想象创造并控制的生活。虚拟生活也激发主体的想象。在虚拟空间中,开放、多元、自由、宽容、共享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开放与共享,意味着主体可以相互启迪着想象;多元与宽容,意味... 虚拟空间是被技术实现了的人的想象空间,虚拟生活是主体想象创造并控制的生活。虚拟生活也激发主体的想象。在虚拟空间中,开放、多元、自由、宽容、共享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开放与共享,意味着主体可以相互启迪着想象;多元与宽容,意味着主体可以启动创造的意念,自由地想象。虚拟空间排除了现代科学理性和市场逻辑对自由想象的挤压,有效地抵制想象的齐一化、单向化。虚拟空间想象的发展还有利于反抗现代文明对主体创造生活的压抑。由此,虚拟生活中主体想象的发展又有了本体论与人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生活 主体想象 本体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象“独化”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5
作者 康中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郭象 '独化'范畴 本体论意义 存在物 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
6
作者 郝立新 《人文杂志》 1988年第6期16-21,共6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人们并不存疑。然而一旦涉及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不少人就会望而却步或大惑不解。似乎承认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便是离经叛道,与物质本体论相抵触。
关键词 本体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本体论 社会存在 自然本体论 社会本体论 基本概念 人与自然 自然界 物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论意义上的美不存在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峻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40,共10页
美学论著中经常谈论美、审美,其实美并不存在。美既不是一个实存的对象,也不是对象的某种性质,严格地说美也算不上是抽象概念。美学史上真正有价值的美的定义最终都指向空无,而指向物质对象和属性的则不能成立。真正存在的是鉴赏活动,... 美学论著中经常谈论美、审美,其实美并不存在。美既不是一个实存的对象,也不是对象的某种性质,严格地说美也算不上是抽象概念。美学史上真正有价值的美的定义最终都指向空无,而指向物质对象和属性的则不能成立。真正存在的是鉴赏活动,这是因为人在历史过程中发展起精神能力,于是就有了精神需要,这使得人不仅有了物质享受,还有了精神享受。鉴赏活动是人在精神或情感上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顺应和喜爱,人以自己的精神能力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的世界,通常所说的美就是只存在于人心中的这种诗情。把美当作真实的存在是一种错觉。应当以“鉴赏”和“鉴赏学”代替“审美”和“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意义 审美 美学 鉴赏 鉴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叙事对于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上)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佳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44-47,共4页
巴赞的摄影影象本体论,揭示了一般电影的本体存在。本文在区分一般电影与作为艺术的电影的前提下,阐述叙事对于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从对电影及电影艺术的发明史的考证可知,电影成为艺术是从用镜头叙事开始的,而反叙事的先锋派... 巴赞的摄影影象本体论,揭示了一般电影的本体存在。本文在区分一般电影与作为艺术的电影的前提下,阐述叙事对于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从对电影及电影艺术的发明史的考证可知,电影成为艺术是从用镜头叙事开始的,而反叙事的先锋派或后期现代主义电影只能是一种试验或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创作 本体论意义 叙事学意义 现代主义 摄影影象 反叙事 “先锋派” 蒙太奇 后期现代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艺术视觉镜头的本体论意义
9
作者 张逸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2,共4页
电影本体论是电影艺术理论的哲学基座。它通过回答"电影是什么"的问题追寻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从而通过对电影基本元素的本原、本质属性、本性精神的探讨,力图构建直观审美意识形态、镜头语言、影像虚构的三维一体的"... 电影本体论是电影艺术理论的哲学基座。它通过回答"电影是什么"的问题追寻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从而通过对电影基本元素的本原、本质属性、本性精神的探讨,力图构建直观审美意识形态、镜头语言、影像虚构的三维一体的"电影性"构成和结构,以追寻电影本体论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本体论意义 视觉镜头 直观审美意识形态 影像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创造社会及其本体论意义
10
作者 陈舟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11,共4页
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产物或客体,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体;不但社会创造个人,个人也创造社会.只要我们坚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中来考察个人的活动,“个人创造社会”的命题是可以成立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 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产物或客体,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体;不但社会创造个人,个人也创造社会.只要我们坚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中来考察个人的活动,“个人创造社会”的命题是可以成立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一命题与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并不矛盾.历史证明,人民群众主体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体 人民群众 主体性 人类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 本体论意义 人类总体 历史过程 社会进步的动力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主体、客体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11
作者 陈华孝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86-89,共4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认识论是本体论的贯彻和具体化。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是从本体论范畴逻辑地发展而来的。主体和客体这对认识论范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本体论范畴。客体就是进入实践领域的物质,主体就是进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认识论是本体论的贯彻和具体化。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是从本体论范畴逻辑地发展而来的。主体和客体这对认识论范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本体论范畴。客体就是进入实践领域的物质,主体就是进入实践活动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意义 唯物主义本体论 客体范畴 实践客体 本体论意义 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客体关系 相互作用 本体论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问美育的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卫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55-56,共2页
探求一种事物或活动过程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价值,就是对其本体论意义的揭示.这种探求对美育学研究具有关键意义.美育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所谓“直接”与“内在”是指美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它授人以寻求外在... 探求一种事物或活动过程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价值,就是对其本体论意义的揭示.这种探求对美育学研究具有关键意义.美育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所谓“直接”与“内在”是指美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它授人以寻求外在价值的手段或本领(如知识、技能和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意义 美育学 情感满足 审美意识 美育研究 生存发展 美育过程 情感经验 人的生存 人的情感
原文传递
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
13
作者 郝立新 《哲学动态》 1988年第8期7-8,共2页
社会本体论乃是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基础、统一性的哲学探究。社会本体论与一般世界本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是在承认整个世界的本体论即物质本体论的前提下,探寻与非社会的存在系统不同的存在本质,或者说。
关键词 实践活动 社会本体论 客体 本体论意义 社会存在 物质本体论 中介 社会有机体 统一性 本质
原文传递
马克思《手稿》中三种意义的自然概念——兼评实践本体论对自然的解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红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66-71,共6页
近年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功能和体系的讨论引向深入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这一有益的探索中,也出现了某种偏向,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它的还原.做为还... 近年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功能和体系的讨论引向深入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这一有益的探索中,也出现了某种偏向,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它的还原.做为还原的一种尝试,就是根据马克思新思想形成的某种哲学批判途径,尤其强调对旧唯物主义以客体为中心的自然本体论的批判,提出重建以实践为本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在实践本体论建构的理论体系中,对自然作何理解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实践本体论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简称《手稿》)看成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发源地,将《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概念 自然界 自然本体论 本体论意义 人类学 异化劳动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哲学从知识论的本体论向意义本体论的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永鑫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主要领域。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划分不同哲学形态的标准,可以把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划分为知识论的本体论与意义本体论两种形态。古代和近代本体论是知识论的本体论,现代西方哲学则主要是意义本体...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主要领域。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划分不同哲学形态的标准,可以把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划分为知识论的本体论与意义本体论两种形态。古代和近代本体论是知识论的本体论,现代西方哲学则主要是意义本体论。从哲学形态的视域看,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转型是从知识论的本体论向意义本体论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知识论的本体论 意义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论意义上的“情性”
16
作者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9期150-150,共1页
谈到情与性的关联,首先面临一个预设的问题:究竟是情在性先,还是性在情先?从历史上看,“性情说”更占主流。《性自命出》的提法就是:“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作为思孟学派文献的《性自命出》是从孔子发展到孟子的中... 谈到情与性的关联,首先面临一个预设的问题:究竟是情在性先,还是性在情先?从历史上看,“性情说”更占主流。《性自命出》的提法就是:“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作为思孟学派文献的《性自命出》是从孔子发展到孟子的中介环节,其开启了性情论的“性为情先”之先河。后代自孟子开始,中经朱熹的情为“性之动”的观念,直到王夫之强调“情者性之情”的时代,基本上仍由性定情。然而,从人类发展着眼,喜怒哀乐之情,一定是进化而来的,也是人们直接能感知得到的,性则是一种思想上的后设规定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性自命出》 中介环节 本体论意义 性之情 思孟学派 道始于情 情与性
原文传递
西方哲学史中的“无定”范畴及其本体论意义
17
作者 景剑峰 徐鸿元 《新华文摘》 2023年第8期161-162,共2页
景剑峰、徐鸿元在《内蒙古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西方哲人尽其所能搭建的本体论体系的尽头,“无定”向哲人们显现出无法被“同一”吸纳包容的“他异性”,向哲人们宣告了他们执着追求的终极本体本身的无根与空洞。而“无定”... 景剑峰、徐鸿元在《内蒙古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西方哲人尽其所能搭建的本体论体系的尽头,“无定”向哲人们显现出无法被“同一”吸纳包容的“他异性”,向哲人们宣告了他们执着追求的终极本体本身的无根与空洞。而“无定”所代表的无法被理性规定或把握的“绝对者”为理性划定界限的同时,也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地平线”,从而使得“自由”之开显与实现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 本体论意义 西方哲学史 《内蒙古大学学报》 西方哲人 地平线
原文传递
关于人类本体论哲学
18
作者 杜书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4-88,共5页
“本体”(onumenon)一词来自拉丁文“存在”、“有”、“是”(on)和“存在物”(ontos)。“本体论”(ontology)即是探讨存在本身,即一切现实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本体论”这一术语虽创立于十七世纪,但它与公元前四世纪时亚里士多德... “本体”(onumenon)一词来自拉丁文“存在”、“有”、“是”(on)和“存在物”(ontos)。“本体论”(ontology)即是探讨存在本身,即一切现实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本体论”这一术语虽创立于十七世纪,但它与公元前四世纪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第一哲学”的含义相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哲学 本体论意义 认识论意义 精神本体论 认识论哲学 物质本体论 马克思 古典哲学 主体论 客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本体论视域下的人民民主
19
作者 陈仕伟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从本体论视角分析,民主实质上就是人民的自我统治与自我管理。实现本体论意义上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不存在民主的终点,也不存在所谓的民主标杆;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具体民主制度安排必须考虑到特定国家的具体国情,应该形式多样化;当然... 从本体论视角分析,民主实质上就是人民的自我统治与自我管理。实现本体论意义上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不存在民主的终点,也不存在所谓的民主标杆;在其实现的过程中,具体民主制度安排必须考虑到特定国家的具体国情,应该形式多样化;当然,为了保证本体论意义民主的实现,专政也是必须的。结合本体论意义民主实现的历史过程以及当下的历史条件,人民民主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民主,优越于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或者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意义上的民主 人民民主 具体民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实践美学本体论问题的思考——读《新实践美学论》有感
20
作者 陈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06-107,共2页
张玉能先生《新实践美学论》一书结合当下对于本体论问题研究的现状,思考并探讨了新实践美学本体论的一些相关问题,即什么是本体论及讨论本体论问题的意义;对于新实践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界定;具有实践本体论意义的三种实践活动以及各自与... 张玉能先生《新实践美学论》一书结合当下对于本体论问题研究的现状,思考并探讨了新实践美学本体论的一些相关问题,即什么是本体论及讨论本体论问题的意义;对于新实践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界定;具有实践本体论意义的三种实践活动以及各自与美及艺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实践美学 本体论意义 实践 美及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