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真理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
吕国欣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1
|
|
2
|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 |
刘明合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3
|
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 |
段德智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4
|
虚拟生活中主体想象发展的本体论意义 |
林世芳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5
|
论郭象“独化”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
康中乾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6
|
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 |
郝立新
|
《人文杂志》
|
1988 |
0 |
|
7
|
本体论意义上的美不存在 |
曹峻峰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8
|
试论叙事对于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上) |
王佳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2
|
|
9
|
论电影艺术视觉镜头的本体论意义 |
张逸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论个人创造社会及其本体论意义 |
陈舟
|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1
|
试论主体、客体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
陈华孝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1989 |
0 |
|
12
|
追问美育的本体论意义 |
杜卫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1
|
|
13
|
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 |
郝立新
|
《哲学动态》
|
1988 |
0 |
|
14
|
马克思《手稿》中三种意义的自然概念——兼评实践本体论对自然的解释 |
沈红阳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1
|
|
15
|
论西方哲学从知识论的本体论向意义本体论的转型 |
谢永鑫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2 |
1
|
|
16
|
本体论意义上的“情性” |
刘悦笛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18 |
0 |
|
17
|
西方哲学史中的“无定”范畴及其本体论意义 |
景剑峰
徐鸿元
|
《新华文摘》
|
2023 |
0 |
|
18
|
关于人类本体论哲学 |
杜书瀛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9
|
试论本体论视域下的人民民主 |
陈仕伟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20
|
关于新实践美学本体论问题的思考——读《新实践美学论》有感 |
陈文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