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治宇 于朝春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654-658,共5页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是一种由于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TCS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术中拴系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组织,并提供术中指导。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是一种由于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TCS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术中拴系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组织,并提供术中指导。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球海绵体反射4个模态作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杂拴系手术的风险,还能减少或避免甚至预防神经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多模态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1
2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8-1008,共11页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提示术者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不可逆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神经损害 神经损伤 神经生理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员阳 齐华光 +2 位作者 张信 闫博 闫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56-2760,共5页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术中监测组及参考组各100例。术中监测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2~74(58.92±10.35)岁;体重指数(BMI)为18~30(23.15±2.09)kg/m^(2)。参考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3~73(59.14±10.62)岁;BMI为18~30(23.27±2.15)kg/m^(2)。两组均开展常规脊柱手术,术中监测组术中应用IONM技术,而参考组术中不应用IONM技术。对比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7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术中监测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10.84±1.56)h比(15.20±2.30)h、(3.84±0.69)d比(5.71±0.83)d、(9.47±1.66)d比(12.84±2.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17.33、11.88,均P<0.05)。两组术后7 d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术前1 d高(均P<0.05),且术中监测组高于参考组[(25.94±2.30)分比(21.50±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P<0.05)。术中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6.00%(6/100)比20.0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虽均较术前1 d高,但术中监测组均较参考组低(均P<0.05)。结论在脊柱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髓损伤 脊髓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脊柱脊髓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巍 王增春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中18例出现SEP异常,17例出现MEP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SEP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麻醉方式有关(χ~2>6.219,P<0.05),而MEP异常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追加肌松剂有关(χ~2>4.125,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对S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对M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低血压可能是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手 全身麻醉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 运动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宇 张鸿祺 +2 位作者 凌锋 胡鹏 任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分析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64例,术中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对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并以... 目的分析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64例,术中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对神经功能进行监测,并以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80%作为预警标准预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McCormick分级作为"金标准",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诱发电位波幅降低≥80%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多模态监测的灵敏度为75%(15/20)、特异度78.57%(33/42),阳性预测值为62.50%(15/24)、阴性预测值86.84%(33/38)。结论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中运动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有效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诱发电位预警标准以波幅降低≥8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脊髓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变化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症状改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严彬 欧阳芸 +2 位作者 黄晓虹 施莺莺 王晓宁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后早期和长期临床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并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术中IONM的CSM患者42例,依据术中电位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术...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后早期和长期临床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并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术中IONM的CSM患者42例,依据术中电位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术中电位改善组(A组)17例和术中电位改善不明显组(B组)25例。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颈椎评分(m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症状持续时间、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评分)及mJOA评分和手术时间等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A组m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B组mJOA评分较术前改善不明显(P>0.05)。术后2周,A组患者mJOA评分高于B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8,P=0.016)。术后12个月,A组和B组m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0,P=0.245)。结论IONM是CSM手术预后预测的重要监控方式之一,对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有确切预测价值,但术后长期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康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文鹏 李恩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8期1831-1835,共5页
近年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IONM)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IONM在为患者带来安全保障的同时,也为麻醉医生的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了挑战。在术中针对不同种类的IONM技... 近年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IONM)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IONM在为患者带来安全保障的同时,也为麻醉医生的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了挑战。在术中针对不同种类的IONM技术调整相应的麻醉管理方案,将有助于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运动诱发 体感诱发 神经外科手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肖丹青(综述) 赵春维 +1 位作者 刘梅歌 刘献增(审校)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16-320,共5页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OM)通过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测量检验手术中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向手术团队实时反馈手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变化,提示医生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它可有效降低术后神经功...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OM)通过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测量检验手术中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向手术团队实时反馈手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变化,提示医生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它可有效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对避免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大有裨益。上世纪70年代以来,IOM在脊柱外科广泛应用,监测范围包括脊柱侧弯矫形、髓内或髓外肿瘤切除、椎管狭窄扩大的前路或后路减压术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运动诱发 躯体感觉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幕下肿瘤切除术中顺式阿曲库铵用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潘龙 孙悦 +2 位作者 刘娜 于明鑫 袁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2期280-284,共5页
随着影像学、显微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的发展,神经外科正从大体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进入以病变切除最大化、功能损伤最小化、手术效果最佳化的精准神经外科阶段[1,2],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 随着影像学、显微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的发展,神经外科正从大体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进入以病变切除最大化、功能损伤最小化、手术效果最佳化的精准神经外科阶段[1,2],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ONM)在幕下肿瘤切除术中主要用于保护颅神经及脑干神经功能活动的完整性[3,4]。依据日常麻醉工作经验及相关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持续输注 顺式阿曲库铵 幕下肿瘤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虹钰 杨万超 +5 位作者 闫瑞旭 张学勇 王威威 曹红玲 王跃振 李文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脊柱外科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21例:A组、B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脊柱外科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21例:A组、B组、C组肌松维持时罗库溴铵泵注剂量分别为6、9、12μg·kg-1·min-1。记录获得基础电位时(T 1)、椎弓根螺钉置入前1 min(T 2)、椎管减压前1 min(T 3)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波幅,以及术中意外体动、自主呼吸恢复及舌咬伤等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SEP波幅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右上肢T 2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右上肢及右下肢T 3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C组双上肢T 2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双上肢及右下肢T 3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与B组比较,C组左上肢T 3时MEP波幅与T 1时MEP波幅差值明显减小(P<0.05)。A组有5例(24%)在术中出现意外体动,B组、C组无一例意外体动(P<0.05)。A组有1例(5%)出现舌咬伤,B组、C组无一例舌咬伤。三组均未出现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结论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罗库溴铵最佳维持剂量为9μg·kg-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肌肉阻滞 运动诱发 体感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儿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三强 邱俊荫 +4 位作者 史本龙 刘臻 孙旭 朱泽章 邱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Chiari malformation-associated scoliosis,CMS)患儿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讨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监测结果...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Chiari malformation-associated scoliosis,CMS)患儿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讨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接受脊柱矫形手术的73例CMS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9例,平均年龄(20. 6±8. 9)岁。测量并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 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计算伴与不伴脊髓空洞CMS患儿异常SSEPs的比例。结果 73例患儿中,71例术中成功获得SSEPs监测结果,73例均成功获得TCe MEPs监测结果。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之间异常SSEP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CMS患儿凹凸侧之间SSEPs和TCe MEPs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之间年龄、身高、SSEPs的P37与N50潜伏期、TCe MEPs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而伴脊髓空洞组的主弯Cobb角显著升高、SSEPs波幅显著降低(均P <0. 05)。结论伴有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相比具有较高的侧凸Cobb角及较低的SSEPs波幅。因此,伴脊髓空洞CMS患儿侧凸的病情进展较快,且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的损害主要表现在SSEPs波幅的降低上,这需要引起脊柱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柱侧凸 脊髓空洞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12
作者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4-954,共11页
为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提出一套实用技术规范,以便监测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为脊柱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安全信息。本共识参考国际类似规范和近年研究结果,经过对具有术中脊髓监护经验的脊柱外科专家咨询调查和充分讨论,提... 为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提出一套实用技术规范,以便监测脊髓神经功能的完整性,为脊柱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安全信息。本共识参考国际类似规范和近年研究结果,经过对具有术中脊髓监护经验的脊柱外科专家咨询调查和充分讨论,提出基于专家共识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技术规范。描述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所使用的各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监测的技术要求和临床操作规范,阐明了脊柱外科手术中神经监测的基本原则。基于专家共识的临床实用规范草案,将有力地推广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为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运动诱发 脊髓神经功能 体感诱发 临床操作 专家共识 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注对甲状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年生 汪东学 王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泵注在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甲状腺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术中行IONM的甲状腺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0.6μg/kg DEX...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泵注在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甲状腺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术中行IONM的甲状腺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0.6μg/kg DEX预给量,随后持续泵注0.4μg·kg-1·h-1 DEX,直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用药;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2组病人均采用同样的药物快速诱导,为0.05 mg/kg咪达唑仑、2 mg/kg丙泊酚、0.4μg/kg瑞芬太尼、0.3 mg/kg罗库溴铵,然后为病人插入神经专用导管。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不使用肌松药。记录2组注药前(T 0)、麻醉诱导前(T 1)、插管即刻(T 2)、手术切皮即刻(T 3)、分离甲状腺时(T 4)、拔管后即刻(T 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病人麻醉恢复情况、术后舒适度、术中知晓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 1~T 4时HR和MAP均低于T 0(P<0.05~P<0.01),T 1~T 5时BIS均明显低于T 0(P<0.01);对照组T 3和T 4时HR均低于T 0,T 3时MAP低于T 0(P<0.05),T 2~T 5时BIS均明显低于T 0(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T 1~T 4时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各时点(P<0.05~P<0.01),T 1时B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情况。观察组病人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苏醒期间烦躁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P<0.05);观察组术后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联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病人,对术中IONM无影响,可满足手术需求,且具有降低苏醒期间烦躁和提高病人术后舒适程度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甲状腺手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松药对微血管减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管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申珍 代志刚 +3 位作者 王胜 邵秀芝 张圆圆 张振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肌松药对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拟行MVD术患者60例,根据所使用肌松药... 目的探讨肌松药对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6月拟行MVD术患者60例,根据所使用肌松药的不同随机分为氯化琥珀胆碱组(SCH组,n=20)、苯磺酸顺阿曲库铵组(CIS组,n=20)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药,n=20),对比分析3组患者电生理波形诱导成功率、气管插管条件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手术开始前,对照组和SCH组电生理波形诱导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CIS组的75.0%(P<0.05)。SCH组插管条件优秀率为100.0%,虽高于CIS组(90.0%)和对照组(8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和气管插管后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术麻醉诱导时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会延长电生理波形引出时间,在行电生理监测的MVD术麻醉诱导时尽量不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药 微血管减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在脊柱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善文 杨方玉 梅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在脊柱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自由肌电图(fEMG)和头皮脑电图(EEG...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在脊柱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自由肌电图(fEMG)和头皮脑电图(EEG)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80例患者中,152例术中EEG未见明显异常;28例术中因麻醉作用EEG出现爆发-抑制或电静息等,并伴不同程度SEP及MEP波形异常或消失;EEG异常情况均及时告知麻醉医师和主刀医师,多数患者得到及时纠正后EEG及MEP恢复正常。28例EEG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谵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及脑缺血1例。结论脊柱手术术中常规监测EEG能实时检测麻醉深度从而减少术后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并通过结合其他电生理监测方式增加神经监测的准确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同时也利于术后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手 躯体感觉诱发 运动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栓系松解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金琦 陈绪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栓系松解术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50例确诊为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TC)或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者,在...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栓系松解术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50例确诊为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TC)或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回顾病例资料、神经电生理监测数据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临床总结。结果:14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111例病情好转,35例稳定,2例患者病情恶化,其中1例下肢肌力减退,1例大便失禁。结论: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的监测和神经功能定位手段,可较有效辨别正常神经根与病变组织,保证神经通路完整性,有效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髓栓系 运动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
17
作者 何京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3期45-46,共2页
总结了19例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系统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包括监测方法、监护方法及术前准备、仪器准备等。认为听神经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系统及专业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生理监测系统 神经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甲状腺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张晨源 赵子鑫 +4 位作者 李梦鸽 苏学森 朱佳羽 苑昕 田首元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IVLI)对甲状腺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切除手术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多卡因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IVLI)对甲状腺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切除手术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利多卡因组术中持续IVLI,对照组术中持续输注等量0.9%NaCl溶液。两组患者诱导均采用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方式,除诱导剂量外麻醉全程不追加肌肉松弛剂,且均插入加强型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根据IONM标准化操作步骤,分别于引出迷走神经V1信号及V2信号时测量电极阻抗值,其差值为总电极阻抗下降水平(DAIL)。比较两组患者DAIL、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术后恢复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组DAIL<50%的患者比例高[80.0%(24/30)比40.0%(12/30),χ2=10.00,P=0.002]、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平均动脉压:(95±6)mmHg(1 mmHg=0.133 kPa)比(104±7)mmHg,t=31.00,P<0.001;心率:(73±5)次/min比(92±6)次/min,t=172.58,P<0.001]、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低[(2.0±0.7)分比(3.7±0.8)分,t=-8.86,P<0.001]、15项恢复质量量表总分高[(127±11)分比(118±13)分,t=2.92,P=0.005]。结论术中IVLI可改善甲状腺肿瘤患者IONM质量,同时降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利多卡因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喉返神经
原文传递
盆腔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壑然 姜可伟 +2 位作者 王杉 刘婧伊 刘献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49-1754,共6页
盆腔手术中神经受损可能导致尿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为预估和减少这些问题,近些年来盆腔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发展了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电信号记录和内脏器官物理测量等。在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手术中,国内外均证实术中神经... 盆腔手术中神经受损可能导致尿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为预估和减少这些问题,近些年来盆腔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发展了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电信号记录和内脏器官物理测量等。在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手术中,国内外均证实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术中识别和验证盆腔神经的功能完整性,改善缓和预后,并在方法学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监测设备方面,也从早期的神经刺激器结合肌电记录仪发展到了可集成记录的专用设备。当然,目前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盆腔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尚无统一的仪器与规范,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盆腔手 尿便障碍 性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20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电生理监测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 +13 位作者 乔慧 熊南翔 程宏伟 沈磊 杨静怡 岳楚乔 吴吉 李六一 潘智勇 熊文平 吴静 彭启珍 胡琴 万蕾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技术,但手术操作可引起血流灌注异常,进而导致术后新发脑缺血与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能有效识别早期术中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还能评估搭桥完成后脑血流...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技术,但手术操作可引起血流灌注异常,进而导致术后新发脑缺血与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能有效识别早期术中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还能评估搭桥完成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相关规范或共识。本团队在回顾国内外临床证据的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此专家共识,内容包括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IONM的意义、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中IONM的方法、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IONM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不同疾病的搭桥手术IONM监测策略和结果判读、其他注意事项,并根据GRADE证据等级标准,给出了8条相应的推荐意见,以期为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IONM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 缺血性脑血管病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复杂动脉瘤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