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腰椎融合过程中终板损伤与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明彦
刘向阳
+8 位作者
常磊
陈晶
沈雄杰
刘斌
彭帅
张超
吴环宇
朱峰
牟海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56-2862,共7页
背景: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并发症融合器脱出偶有发生。关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未有统一认识,可能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诊断、多节段融合、手术节段、cage位置、小cage、梨形椎间盘、...
背景: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并发症融合器脱出偶有发生。关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未有统一认识,可能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诊断、多节段融合、手术节段、cage位置、小cage、梨形椎间盘、骨质疏松、单边螺钉固定等有关。而作者于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部分融合器脱出的患者术后CT可见融合节段的终板后缘损伤,因此文章探讨终板损伤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分析术中终板损伤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临床医疗中心1823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融合器脱出组21例,融合器未脱出组1802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多节段融合的差异,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节段的差异。建立21个匹配组,每个匹配组随机分配1例融合器脱出病例,再从融合器未脱出病例中分配4例与同一匹配组内的融合器脱出病例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年龄差<±2岁),且手术融合节段包括融合器脱出病例发生cage脱出的节段。使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21个匹配组进行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有术中终板损伤(≥5 mm)、梨形椎间盘、cage位置、小cage以及体质量指数。结果与结论:①融合器脱出组的平均年龄是63.3岁,融合器未脱出组的平均年龄是58.7岁,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融合器脱出和融合器未脱出组的平均融合节段数分别是1.9和1.8,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64);两组间性别、术前诊断和手术节段采用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中终板损伤(≥5 mm)、梨形椎间盘和cage位置偏后是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P均<0.05,三者的OR(95%CI)分别是54.9(23.8-126.7)、64.9(12.2-346.4)和21.2(10.1-44.6);③提示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终板损伤≥5 mm与术后融合器脱出有相关性,是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建议术中不要反复使用较大型号铰刀(12#)清理椎间盘,尤其是髓核严重退变、椎间隙狭窄、病变椎间盘呈梨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
术中终板损伤
融合器脱出
CAGE
梨形椎间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杨
朱裕成
+2 位作者
郑红兵
王博
袁鑫鑫
《现代医学》
202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18例行TLIF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以218例患者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临界...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18例行TLIF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以218例患者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临界点将其分为引流量正常组和引流量增多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是否合并术中终板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阳性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结果:218例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460 mL(60~1220 mL),其中引流量正常组患者107例(引流量<460 mL),引流量增多组患者111例(引流量≥460 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BMI、是否合并基础疾病、ASA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吸烟、融合节段数、是否合并术中终板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264,P=0.001)、吸烟(OR=2.186,P=0.006)、融合节段数多(OR=3.578,P=0.002)、术中终板损伤(OR=3.282,P=0.024)、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长(OR=2.429,P=0.007)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融合节段数多、术中终板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
术
引流量
危险因素
术中终板损伤
原文传递
题名
腰椎融合过程中终板损伤与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明彦
刘向阳
常磊
陈晶
沈雄杰
刘斌
彭帅
张超
吴环宇
朱峰
牟海频
机构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桃江县人民医院骨科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56-2862,共7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8C0029),项目负责人:常磊
湖南省卫健委科研课题(20201751),项目负责人:常磊
湖南省卫健委科研课题(20201755),项目负责人:陈晶。
文摘
背景: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并发症融合器脱出偶有发生。关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未有统一认识,可能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诊断、多节段融合、手术节段、cage位置、小cage、梨形椎间盘、骨质疏松、单边螺钉固定等有关。而作者于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部分融合器脱出的患者术后CT可见融合节段的终板后缘损伤,因此文章探讨终板损伤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分析术中终板损伤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临床医疗中心1823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融合器脱出组21例,融合器未脱出组1802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多节段融合的差异,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节段的差异。建立21个匹配组,每个匹配组随机分配1例融合器脱出病例,再从融合器未脱出病例中分配4例与同一匹配组内的融合器脱出病例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年龄差<±2岁),且手术融合节段包括融合器脱出病例发生cage脱出的节段。使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21个匹配组进行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有术中终板损伤(≥5 mm)、梨形椎间盘、cage位置、小cage以及体质量指数。结果与结论:①融合器脱出组的平均年龄是63.3岁,融合器未脱出组的平均年龄是58.7岁,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融合器脱出和融合器未脱出组的平均融合节段数分别是1.9和1.8,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64);两组间性别、术前诊断和手术节段采用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中终板损伤(≥5 mm)、梨形椎间盘和cage位置偏后是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P均<0.05,三者的OR(95%CI)分别是54.9(23.8-126.7)、64.9(12.2-346.4)和21.2(10.1-44.6);③提示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终板损伤≥5 mm与术后融合器脱出有相关性,是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建议术中不要反复使用较大型号铰刀(12#)清理椎间盘,尤其是髓核严重退变、椎间隙狭窄、病变椎间盘呈梨形的患者。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
术中终板损伤
融合器脱出
CAGE
梨形椎间盘
危险因素
Keywords
posterior lumbar fusion
intraoperative endplate injury
cage retropulsion
cage
pear-shaped intervertebral disc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459.9 [医药卫生—治疗学]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杨
朱裕成
郑红兵
王博
袁鑫鑫
机构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骨科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骨科
出处
《现代医学》
202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18例行TLIF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以218例患者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临界点将其分为引流量正常组和引流量增多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是否合并术中终板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阳性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结果:218例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布的中位数为460 mL(60~1220 mL),其中引流量正常组患者107例(引流量<460 mL),引流量增多组患者111例(引流量≥460 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BMI、是否合并基础疾病、ASA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吸烟、融合节段数、是否合并术中终板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264,P=0.001)、吸烟(OR=2.186,P=0.006)、融合节段数多(OR=3.578,P=0.002)、术中终板损伤(OR=3.282,P=0.024)、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长(OR=2.429,P=0.007)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融合节段数多、术中终板损伤、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是TLIF术后引流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
术
引流量
危险因素
术中终板损伤
Keyword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drainage volume
risk factors
intraoperative endplate injury
分类号
R68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腰椎融合过程中终板损伤与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关系
张明彦
刘向阳
常磊
陈晶
沈雄杰
刘斌
彭帅
张超
吴环宇
朱峰
牟海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杨
朱裕成
郑红兵
王博
袁鑫鑫
《现代医学》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