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化疗对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莫海山 周志伟 +1 位作者 侯冰宗 曾庆安 《湖南医学》 2002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术前行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化疗术后常规化疗对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的近期疗效,找出减低术后局部复发方法.方法将60例术前经病理学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又无转移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30例除实行术... 目的通过观察术前行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化疗术后常规化疗对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的近期疗效,找出减低术后局部复发方法.方法将60例术前经病理学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又无转移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30例除实行术后常规LF方案化疗外,加用术前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并术中腹腔化疗,B组30例实行术后常规LF方案化疗.比较A、B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3年局部复发情况.结果术后A、B组腹部伤口全部Ⅰ级愈合,会阴部伤口A组愈合较差,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3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化疗能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介入化疗 中腹腔化疗 低位直肠癌 疗效 药物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和球囊扩张术对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李延龙 贾春娟 +3 位作者 赵小话 张震 刘玉艳 孟令淮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4期42-45,55,共5页
目的:对比血管内介入、球囊扩张术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 目的:对比血管内介入、球囊扩张术治疗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5)。对照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研究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脑血管平均血流量为(8.89±1.33)mL/s、最大血流速度为(37.21±6.09)cm/s、最小血流速度为(8.01±1.62)cm/s、平均血流速度为(16.83±1.69)cm/s,均较对照组(7.91±1.25)mL/s大(32.89±5.43)cm/sdd2(6.29±1.58)cm/s、(14.89±1.55)cm/s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为(9.05±0.67)mPa·s、全血低切黏度为(5.02±0.56)mPa·s、血小板聚集率为(0.40±0.10)%,均较对照组的(10.42±0.78)mPa·s、(6.22±0.75)mPa·s、(0.51±0.1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4.83±0.65)分,低于对照组的(6.75±1.03)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82.54±5.73)分,高于对照组的(71.32±5.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较对照组的4.4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内循环动脉狭窄 血管内介入 球囊扩张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3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彭兵 肖乾虎 +5 位作者 王向东 赖毅 程中 庄文 张尚福 陈代云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 评价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 9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术前经介入插管化疗 33例 ,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40例 ,术中全身性化疗 2 4例。所用药... 目的 评价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 9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术前经介入插管化疗 33例 ,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40例 ,术中全身性化疗 2 4例。所用药物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 (Fu DR)、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结果 采用前两种方法治疗后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 ,其近期有效率为 95 % ,而最后一种方法的有效率仅为 41.6 7% (P<0 .0 5 )。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选择性强 ,近远期抗癌效果好 ,且较第一种方法更能减少和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 ,同时毒副作用更小 ,患者住院费用更低。结论 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具有更多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介入治疗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全身化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娟 田海龙 +2 位作者 朱涛 王岳 李晓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于腹腔镜引导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在术后7 d辅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于腹腔镜引导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在术后7 d辅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统计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7 d的血清AST、TBIL、ALT水平均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CA19-9、AFP、GPC3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1个月两组QOL-LC评分均增高,且研究组[(185.74±12.34)分]较对照组[(164.30±11.55)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年复发率为26.00%(13/50),低于对照组的50.00%(25/50),生存率为84.00%(42/50),高于对照组的64.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辅助肿瘤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提升临床生存率,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切除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肝功能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复发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SB、SPP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生存期预测价值
6
作者 燕普 蔡瑜 曾建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原癌基凶同源物B(FOSB)、分泌性磷蛋白1(SPP 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1... 目的探讨骨肉瘤原癌基凶同源物B(FOSB)、分泌性磷蛋白1(SPP 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OSB、SPP 1基因表达水平分为FOSB高表达组(n=52)、FOSB低表达组(n=63)及SPP 1高表达组(n=89)、SPP 1低表达组(n=26)。同时选取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FOSB、SPP 1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Logistics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SB、SPP 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S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PP 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SB、SPP 1表达在中晚期肝癌患者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在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FOSB、SPP 1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FOSB低表达、SPP 1高表达均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时间60个月,患者生存率为17.39%(20/115),FOSB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7个月,明显高于FOSB低表达组的19.3个月(P<0.05);SPP 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明显高于SPP 1高表达组的18个月(P<0.05)。结论FOSB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表达明显下调,SPP 1表达上调,其对预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价值。FOSB、SPP 1有望成为评估介入术治疗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可协同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等临床指标预测或评估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B SPP 1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中晚期肝癌 生存期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李瑞琳 尤红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对比单纯球囊扩张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行单纯球囊扩... 目的:对比单纯球囊扩张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临床评分、血清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球囊扩张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改善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狭窄 球囊扩张 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涛 陈晓杰 +4 位作者 梁春玲 张然 杨玉红 黄超联 杨大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273例,以术后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出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经Cox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据此建立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273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15%(5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25±3.91)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QRS波群时限(HR=1.043,95%CI 1.025~1.061,P<0.001)、存在Q波(HR=2.078,95%CI 1.148~3.762,P=0.016)、存在碎裂QRS波群(HR=1.955,95%CI 1.121~3.409,P=0.018)、累计胸前导联个数≥3(HR=2.728,95%CI 1.409~5.282,P=0.003)、胸前导联累积R波幅度总和(HR=0.973,95%CI 0.955~0.992,P=0.005)、胸前导联R波振幅总和/(S波+Q波)振幅总和比值[R/(Q+S)](HR=0.291,95%CI 0.118~0.715,P=0.007)为预测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MACE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AUC为0.722。结论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在PCI治疗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入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性激素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的影响
9
作者 张丹丹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介入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性激素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04月-2024年04月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90例作为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A组与B组,A组采用术前腹主动脉预置球囊;B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比... 目的研究不同介入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术后性激素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04月-2024年04月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90例作为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A组与B组,A组采用术前腹主动脉预置球囊;B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性激素水平、子宫动脉血流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腰臀疼痛时间及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MH及基础状态血清FSH、LH、E2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产后双侧子宫动脉RI及S/D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腹主动脉预置球囊较术中子宫动脉栓塞术更具有优势,但对临床技术要求较高,建议在有条件医院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球囊预置 产后出血 性激素 子宫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云强 谭志明 +6 位作者 王嘉康 汤日杰 王俊 赵宏宇 麦聪 张相良 崔书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7-1248,1253,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65%。A组与B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1.3%和72.2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65%和86.36%、86.96%和68.18%;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8.69%和27.27%;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分别为78.26%和59.09%。结论PRAC能提高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区域动脉化疗 保肛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对肝脏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亮 姚学权 +4 位作者 陈彻 吴晓宇 曹勤洪 田君 刘福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的肝脏微环境的变化,评估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小于70岁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入组分为对照组、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和术前静脉化疗组,入院后常规检查肝功能,化疗后第1、3、7天抽取...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的肝脏微环境的变化,评估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小于70岁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入组分为对照组、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和术前静脉化疗组,入院后常规检查肝功能,化疗后第1、3、7天抽取外周血了解化疗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术中收集正常肝组织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对肝脏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术前静脉化疗组相比较,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组光镜及电镜下肝脏细胞结构变化无显著差异,两组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肝脏细胞结构发生变化,治疗后肝功能轻度异常。结论: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后,患者肝功能及肝脏微结构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动脉介入化疗 静脉化疗 肝脏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化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晓峰 赵维敬 +1 位作者 杜静 袁赟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介入组(n=58)术前应用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化疗组(n=55)术前应用全身化疗...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介入组(n=58)术前应用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化疗组(n=55)术前应用全身化疗,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率和生存质量。结果介入组化疗后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化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化疗组,根治性手术率、淋巴结转移率均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消化道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神经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肌痛、关节痛,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手术后血清VEGF-D、VEGF-C、VEGF-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手术后血清VEGF-D、VEGF-C、VEGF-A水平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质量总评分与化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对于宫颈癌疗效明确,可提高根治手术率,降低了肿瘤负荷,减少了亚临床转移,且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全身化疗 宫颈癌 肿瘤切除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肠癌组织学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安堂 任宏 +3 位作者 吴放 王荣 陶勇博 刘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69-971,共3页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观察其组织学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术前经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及47例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观察其组织学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术前经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及47例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2例,Ⅰ级24例,Ⅱ级28例,Ⅲ级2例,总有效率96.4%。经术后5年随访,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组织学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区域动脉 介入 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术前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丰华 吴萍 +1 位作者 郑媛 张立晶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7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A组42例与B组43例。A组术前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B组术前静脉化疗。两组均采用TP化疗方案:紫杉醇135~175 mg·m... 目的:观察术前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A组42例与B组43例。A组术前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B组术前静脉化疗。两组均采用TP化疗方案:紫杉醇135~175 mg·m-2+顺铂60~75 mg·m-2,持续3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管新生指标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0.95%,B组总有效率为7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含量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且A组均低于B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与静脉化疗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疗效相当,但术前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抑制血管新生效果优于静脉化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Ⅰb2~Ⅱa2期宫颈癌 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热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圣德 高斌 +4 位作者 文刚 李华 张宇东 李劲松 张秀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行术前区域性动脉热化疗对胃癌组织的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0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凋亡和细胞增殖的检测;107例进展期胃癌分3组,A组38例,采用单纯动脉灌注化疗,B组42...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行术前区域性动脉热化疗对胃癌组织的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0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凋亡和细胞增殖的检测;107例进展期胃癌分3组,A组38例,采用单纯动脉灌注化疗,B组42例,采用动脉热灌注化疗,C组27例,单纯外科手术作对照。结果:A组进展期胃癌的细胞凋亡率为10.6%±4.5%,B组的细胞凋亡率15.9%±2.8%,C组的细胞凋亡率为4.4%±1.5%,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率A组为57.9%(22/38),B组为33.3%(14/42),C组为85.2%(23/27)。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热化疗均可促进进展期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前辅助化疗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动脉化疗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成武 邹寿椿 +1 位作者 裘华森 赵大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80-481,484,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80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 (其中 3 3例术前行介入化疗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治疗措施及分...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80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 (其中 3 3例术前行介入化疗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治疗措施及分子生物学等 11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介入化疗组患者 5年生存率为 59.3 % ,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 5年生存率的 47.6% (P<0 .0 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术前动脉插管介入化疗为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进展期胃癌 预后 根治性手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前进 高金保 刘宇翔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榆林市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是否介入治疗分为非介入组(n=46)和介入组(n=...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榆林市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是否介入治疗分为非介入组(n=46)和介入组(n=50)。非介入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介入组患者在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手术切除率、1年内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观察介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介入组患者开腹后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为8.00%,明显低于非介入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0.00%,88.00%,明显高于非介入组的73.91%和6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4.00%,略高于非介入组的4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4.00%、12.00%,明显低于非介入组的35.29%、3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多为Ⅰ~Ⅱ级,经相应处理后均缓解;介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为24.00%,略高于非介入组的1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介入治疗能提高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减少胃癌腹腔内癌细胞的脱落,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癌 动脉灌注化疗 栓塞 治疗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云强 谭志明 +6 位作者 王嘉康 汤日杰 王俊 赵宏宇 麦聪 张相良 崔书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953-954,959,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分两组,PRAC组30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介入后1~2wk手术切除,对照组30例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结直肠癌组织的病理...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分两组,PRAC组30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介入后1~2wk手术切除,对照组30例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结直肠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83%。PRAC组与对照组的根治性切除率比较为86.66%(26/30):73.33%(22/30);术后1年生存率96.66%:83.33%;术后3年生存率86.67%:66.67%;术后3年复发率13.33%:26.67%;〈7cm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75%:53.33%。结论PRAC能抑制或杀伤了大量敏感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从而提高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是一种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区域动脉化疗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清EGFR HER-2 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进峰 彭雷 +1 位作者 付豹 陈小贺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CRC患者1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与研究组83例(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均测定患者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后1、3年预后情况及治疗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8.895,P=0.000)。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7、3.509、6.345,P均<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P=0.620)。研究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77/83,92.77%)显著高于对照组(61/81,75.31%),治疗后3年生存率(52/83,62.65%)显著高于对照组(29/81,3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71、14.039,P=0.002、0.000);随访中,研究组患者发生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及局部复发共19例,对照组共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32)。结论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减少CRC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远期生存率高且复发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镜手 结直肠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文斌 彭文斌 罗喜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6期2715-2717,共3页
目的 分析术前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3例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静脉化疗+手术治... 目的 分析术前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3例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静脉化疗+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术前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病理组织学转化状况、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6.92%,高于对照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观察组病理组织学转化Ⅲ级为58.97%,高于对照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疗效89.47%,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子宫动脉介入化疗用于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疗效,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巨块型宫颈癌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