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8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hmin-1、p53、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及预测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王康 王春 +2 位作者 周文倩 叶梓楠 杨春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44-250,共7页
目的探讨Stathmin-1、p53、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0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包括56例食管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EHGSIN组)、24例食管低级别鳞状上... 目的探讨Stathmin-1、p53、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0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包括56例食管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EHGSIN组)、24例食管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ELGSIN组)、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正常组)和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切片标本进行Stathmin-1免疫组化染色,其余切片标本均进行p53、Ki-67和Stathmin-1免疫组化染色。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3例与非复发组57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53、Ki-67两者联合检测和Stathmin-1、p53、Ki-67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分级的诊断效能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Stathmin-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且均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P<0.01)。EHGSIN组中p53、Ki-67和Stathmin-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ELGSIN组(P<0.05)。p53和Ki-67阳性的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中Stathmin-1阳性表达率高于p53和Ki-67阴性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p53、Ki-67和Stathmin-1联合检查诊断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高于p53、Ki-67两者联合检查。p53、Ki-67和Stathmin-1联合检查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均高于p53、Ki-67两者联合检查。结论Stathmin-1、p53、Ki-67蛋白联合检测对于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分级、术后复发具有一定诊断和预测价值,有助于提高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相关诊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hmin-1 P53 Ki-67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 分级诊断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T1、LC3Ⅱ及TSHZ3水平对膀胱癌诊断和手术后复发风险评估分析
2
作者 曹建伟 穆一姝 +2 位作者 付国 赵华才 高丹 《西部医学》 2025年第2期256-261,共6页
目的 探讨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LAT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锌指同源盒3(TSHZ3)水平对膀胱癌诊断和手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96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所... 目的 探讨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LAT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锌指同源盒3(TSHZ3)水平对膀胱癌诊断和手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96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及无复发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LAT1、LC3Ⅱ及TSHZ3蛋白阳性表达。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LAT1、LC3Ⅱ及TSHZ3蛋白阳性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LAT1、LC3Ⅱ及TSHZ3蛋白阳性表达;比较复发组与无复发组蛋白LAT1、LC3Ⅱ及TSHZ3阳性表达。采用ROC曲线分析LAT1、LC3Ⅱ及TSHZ3表达对膀胱癌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T1、LC3Ⅱ及TSHZ3表达与术后复发关系。结果 癌组织LAT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而LC3Ⅱ及TSHZ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和肿瘤最大径LAT1、LC3Ⅱ及TSHZ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LAT1阳性表达率高于Ta期,淋巴结转移LAT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T1期LC3Ⅱ和TSHZ3阳性表达率低于Ta期,淋巴结转移LC3Ⅱ和TSHZ3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均P<0.05)。复发组LAT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复发组,而LC3Ⅱ和TSHZ3阳性表达率低于无复发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膀胱癌预测中,LAT1灵敏度92.20%,特异度为88.90%;LC3Ⅱ灵敏度100.00%,特异度为86.70%;TSHZ3灵敏度91.10%,特异度为91.10%。ROC曲线分析显示,膀胱癌术后复发预测中,LAT1灵敏度87.50%,特异度为92.20%;LC3Ⅱ灵敏度96.90%,特异度为79.70%;TSHZ3灵敏度78.10%,特异度为95.3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T1高表达、LC3Ⅱ低表达及TSHZ3低表达为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LAT1呈高表达而LC3Ⅱ和TSHZ3呈低表达,LAT1、LC3Ⅱ、TSHZ3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对预测膀胱癌及术后复发灵敏度和特异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 锌指同源框蛋白3 膀胱癌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患者CT影像特点及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则才 杨丽兵 +1 位作者 曹英伟 韩明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 分析早期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特点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行肝切除术的早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27... 目的 分析早期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特点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行肝切除术的早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CT影像学特征,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导致早期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早期HC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边界及微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动脉期肿瘤周边强化、肿瘤内坏死、肿瘤卫星灶、供血方式、癌灶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边界不光滑、有微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增大为早期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边界、微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预测早期H CC术后复发的A U C分别为0.711、0.633、0.866,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8(95%CI:0.870~0.993),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92.59%,联合预测因子AUC高于单独指标(Z=3.539、2.247、7.838,P≤0.001、0.025、<0.001)。结论肿瘤边界、微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与早期HCC患者术后复发呈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指标,且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细胞癌 术后复发 影像特点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子宫腺肌症患者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4
作者 毛婷婷 蒋琼 +2 位作者 王燕 明霞 娄英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与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依...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与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依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5)和未复发组(n=67)。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8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IGF-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TGF-β1、IGF-1表达与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血清TGF-β1、IGF-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1、IGF-1水平对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TGF-β1、IGF-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患者月经量、人流刮宫史、子宫体积、病理类型、病灶体积、子宫内膜状态、异位腺体周期相关(P<0.05)。血清IGF-1表达水平与患者月经量、人流刮宫史、子宫体积、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状态、异位腺体周期相关(P<0.05)。术后复发组血清TGF-β1、IGF-1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GF-β1、IGF-1水平以及二者联合预测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803和0.940。血清TGF-β1、IGF-1水平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效能优于其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TGF-β1=2.001、Z二者联合-IGF-1=2.318,P=0.045、0.021)。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血清TGF-β1、IGF-1显著升高,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血清TGF-β1、IGF-1水平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临床病理特征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免疫炎性值联合趋化因子预测子宫肌瘤术后复发风险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刘志慧 王令令 +1 位作者 顾振鹏 崔金秀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泛免疫炎性值及趋化因子表达谱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中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04例的... 目的探讨泛免疫炎性值及趋化因子表达谱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中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n=81)和复发组(n=23)。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血细胞相关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泛免疫炎性值(PI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趋化因子水平[CC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8、CCL21]、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睾酮(T)]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独立及联合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疾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中合并子宫肌瘤家族史患者比例及ESR、PIV、NLR、CCL8、CCL21、FSH、LH、E 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患者(χ^(2)/t/P=6.124/0.013、3.602/<0.001、4.278/<0.001、3.905/<0.001、4.454/<0.001、3.841/<0.001、4.123/<0.001、3.351/0.001、4.285/<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家族史、ESR、PIV、NLR、CCL8、CCL21、FSH、LH、E 2水平均与疾病复发呈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IV、NLR、CCL8、CCL21、E 2水平较高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OR(95%CI)=1.026(1.006~1.046)、4.978(1.018~7.776)、1.231(1.058~1.432)、1.066(1.016~1.118)、1.032(1.004~1.060)];ROC分析表明PIV、NLR、CCL8、CCL21单独及四者联合预测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62、0.703、0.799、0.739、0.966,四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3.876、4.145、3.722、3.956,P均<0.05)。结论泛免疫炎性值及趋化因子水平可联合性激素用于预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复发风险,密切监测炎性反应水平及性激素变化对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切除 术后复发 泛免疫炎性值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
6
作者 岳艳 谢德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C)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1年8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就诊的OEMC患者165例,均行保守性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依据术后3年...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C)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1年8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就诊的OEMC患者165例,均行保守性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依据术后3年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1例)与未复发组(124例)。收集患者年龄、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分期、术前D-二聚体(D-D)、术前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等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OEMC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H-L检验该模型的校准能力。结果:OEMC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率24.9%(41/16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小、ASRM分期Ⅲ~Ⅳ期、术前D-D水平升高、术前SII升高、术后未用药是OEMC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OEMC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预测灵敏度85.4%、特异度83.9%;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风险模型与实际观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ASRM分期Ⅲ~Ⅳ期、术前D-D升高、术前SII升高、术后未用药是OEMC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与校准度,可用于临床早期评估与针对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保守性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7
作者 薄祥坤 朱日祥 +1 位作者 陈晋 陈赛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RBM38)检测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转移,将患者...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RBM38)检测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转移,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48)、未发生组(n=72)。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和血清RBM3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RBM38水平和SUV_(max)、MTV、TLG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RBM38、SUV_(max)、MTV、TLG及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的RBM38水平低于未发生组,SUV_(max)、MTV、TLG水平高于均未发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RBM38水平与SUV_(max)、MTV、TLG水平呈负相关性(r=-0.600、-0.606、-05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_(max)、MTV、TLG、RBM38及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32、0.706、0.737、0.910,敏感度分别为64.58%、66.67%、70.83%、79.17%、89.58%,特异度分别为76.39%、72.22%、65.28%、62.50%、75.00%(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BM38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临床预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复发/转移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复发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崔高华 郭苏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Ⅲ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术后复发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106例晚期EOC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理困扰情况分为心理困扰组(64例)和无心理困扰组(42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晚期(≥Ⅲ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术后复发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106例晚期EOC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理困扰情况分为心理困扰组(64例)和无心理困扰组(42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分析晚期EOC术后复发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晚期EOC术后复发患者中,64例心理困扰温度计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占60.38%。心理困扰组、无心理困扰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家族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复发距手术时间、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家族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复发距手术时间、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是晚期EOC术后复发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EOC术后复发患者心理困扰受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家族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肿瘤复发距手术时间、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晚期 术后复发 心理困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9
作者 梁洁 闵沙 +2 位作者 王一清 李彤 石啸双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40例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患者根据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8例)与非复发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中医症状、术前腺瘤特征,并用Logistic...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40例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患者根据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8例)与非复发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中医症状、术前腺瘤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腺瘤数量、最大腺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2.106)、年龄≥50岁(OR=2.090)、腺瘤数量≥3个(OR=2.318)和最大腺瘤直径≥10 mm(OR=2.508)为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50岁、腺瘤数量≥3个和最大腺瘤直径≥10 mm的脾虚血瘀型结直肠腺瘤术后患者应在术后定期进行肠镜监测,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血瘀 结直肠腺瘤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5a、miR-24水平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
10
作者 郑涛 车沅沅 +3 位作者 褚冬 刘洋 贺世明 黄元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15a、miR-24水平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107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2)和... 目的探讨血清miR-15a、miR-24水平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107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2)和未复发组(n=85)。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在术后5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miR-15a、miR-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a、miR-24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血清miR-15a、miR-24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复发组患者(P<0.05)。血清miR-15a、miR-24预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95%CI:0.736~0.831)、0.819(95%CI:0.774~0.869),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6(95%CI:0.856~0.9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患者肿瘤分期Ⅲ~Ⅳ期比例、病理类型侵袭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OR=2.307,95%CI:1.433~3.715)、病理类型侵袭(OR=2.140,95%CI:1.266~3.619)、miR-15a≤0.52(OR=2.795,95%CI:1.820~4.294)、miR-24≤0.91(OR=2.649,95%CI:1.704~4.116)是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5a、miR-24降低与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二者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a miR-24 功能性垂体腺瘤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433-3p、β微管蛋白V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杨林 韩玉刚 梁想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433-3p(miR-433-3p)、β微管蛋白V(βV-tubulin, TUBB6)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1年8月~2022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16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局部复...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433-3p(miR-433-3p)、β微管蛋白V(βV-tubulin, TUBB6)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1年8月~2022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16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局部复发或者远处复发转移分为复发组(43例)和未复发组(7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433-3p、TUBB6 mRN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膀胱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33-3p、TUBB6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癌组织中miR-433-3p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TUBB6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33-3p水平在TNM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学分化为低分化、肿瘤浸润病人中明显降低,TUBB6 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病人血清miR-433-3p水平低于未复发组,TUBB6 mRNA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浸润、TUBB6高表达为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433-3p高表达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433-3p、TUBB6水平表达联合预测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明显大于单一指标预测(Z_(二者联合-miR-433-3p)=2.323、Z_(二者联合-TUBB6)=1.961,P=0.020、0.048),敏感度为95.35%,特异度为82.19%。结论 膀胱癌组织miR-433-3p、TUBB6表达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病人术后复发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微小RNA-433-3p β微管蛋白V 病理特征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构建
12
作者 凌雪君 蒙剑飞 +1 位作者 何中南 张燕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9例PTB患者为建模组,另选取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PTB患者为外部...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9例PTB患者为建模组,另选取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PTB患者为外部验证组。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PTB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建模组复发35例,外部验证组复发9例。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是PTB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建模组、外部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825、0.948;术后5年复发率的AUC分别为0.872、0.874。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是PTB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能力,能够为PTB患者术后提供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术后复发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miR-92a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13
作者 黄瑶 杨成 +2 位作者 汪蓉 郑清琼 杨旭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粪便miR-92a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就诊并完成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83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个体39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粪便miR-92a。... 目的探讨粪便miR-92a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就诊并完成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83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个体39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粪便miR-92a。术后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观察其PFS情况并分析miR-92a对患者术后PFS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miR-92a CT值低于对照组,复发转移患者miR-92a CT值低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miR-92a联合TNM是患者术后PF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miR-92a预测患者术后PFS的AUC为0.892。miR-92a低CT值的患者PFS更短(P<0.05)。结论粪便miR-92a在结直肠癌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CT值显著偏低,结合TNM分期是患者术后PFS的重要影响因素,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2a 结直肠癌 术后复发转移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阿依佐热姆·穆太力普 阿米娜·吾拉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7-090,共4页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应激指标、并发症,另外...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应激指标、并发症,另外,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复发情况,根据复发情况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从手术应激反应指标分析,术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本次40例腹腔镜治疗患者,术后有8例复发,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是否复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13岁、肌瘤数目≥2个、子宫大小≥14孕周、肌壁间肌瘤、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10 mg/L均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851、1.045、1.921、1.456、1.178)(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确切,创伤较小,但也可出现一定的复发率,其复发因素较多,初潮年龄过早、肌瘤数目过多、子宫过大、肌壁间肌瘤、炎症水平较高均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患者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乳晕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
15
作者 李志强 郑孔权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全乳晕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 目的:探究全乳晕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60例)采用全乳晕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引起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瘢痕外观满意度[(92.93±1.08)分]高于对照组[(81.48±0.94)分(t=7.624)],疼痛指数(NRS)、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21±0.24)分、10.00%]低于对照组[(7.82±0.50)分、25.00%(t=4.863,χ^(2)=4.675)],术中出血量[(14.03±2.35)ml]和术后引流量[(28.87±3.15)ml],少于对照组[(69.40±3.73)ml和(37.79±1.47)ml(t=6.114,t=1.029)],住院时间[(7.21±0.74)d]短于对照组[(12.82±0.50)d(t=2.6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开放式手术、有基因突变、肿瘤直径≥1 cm、有淋巴结转移是引起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开放式手术、有基因突变、肿瘤直径≥1 cm、有淋巴结转移是导致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全乳晕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缓解其术后疼痛,并提高切口美观度,同时患者所采取的开放式手术、有基因突变、肿瘤直径≥1 cm、有淋巴结转移也是导致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此进行针对性和全面性的预防改善,进而降低术后肿瘤复发和重症风险,保证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乳晕入路腔镜 甲状腺手 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在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冰心 宋雪 +2 位作者 古力努尔·依明 芦颜美 范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PAF消融术后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PAF消融术后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4)和未复发组(n=85)。109例PAF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4 h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收集患者术前BMI、左心房内径(LAD)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波参数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09例PAF患者中术后1年内复发24例,复发率22.02%。复发组房颤病程、高血压占比、LA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以及BMI均高于未复发组(t/χ^(2)/P=2.559/0.012、5.827/0.016、4.557/<0.001、5.254/<0.001、4.436/<0.001)。复发组术前P波时限(PWD)、最大PWD(Pmax)及P波离散度(Pd)均较未复发组显著升高(t=5.617、4.005、9.078,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均为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1.163(1.008~1.342)、1.256(1.024~1.540)、1.458(1.106~1.922)、1.435(1.045~1.971)、1.509(1.136~2.005)、1.157(1.005~1.332)、1.714(1.308~2.246)]。四者联合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优于PWD、Pmax、BMI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017/0.044、2.476/0.013、2.788/0.005),而与Pd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1.946/0.052)。结论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是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术前PWD、Pmax和Pd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术后复发 心电图P波参数 体质量指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通络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及对免疫稳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黎娟 曾薇薇 +4 位作者 刘迎 王斐 张露蓉 王伟 夏亲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通络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稳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且腹腔镜已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ASRM分期为Ⅱ~Ⅲ期)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促性腺激素释放... 目的探讨扶正通络方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稳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就诊于苏州市中医医院且腹腔镜已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ASRM分期为Ⅱ~Ⅲ期)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正通络方口服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及血清肿瘤指标(CA125、CA199)、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统计2组停药6个月、12个月后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痛经VAS评分及血清CA125、CA199、IL-10、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3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IL-3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停药后6个月,2组复发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停药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40)比32.5%(13/40),P<0.05],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16/40)比12.5%(5/40),P<0.05]。结论GnRH-a联合扶正通络方可以更好地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痛经症状,降低血清CA125、CA199水平,纠正术后持续存在的免疫稳态失衡,可有效减少复发,提高妊娠率,为临床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通络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复发 免疫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戈舍瑞林联合反加屈螺酮炔雌醇片(Ⅱ)辅助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瑛 胡晓乐 束媛媛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醋酸戈舍瑞林联合反加屈螺酮炔雌醇片(Ⅱ)辅助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104例E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联合... 目的探讨醋酸戈舍瑞林联合反加屈螺酮炔雌醇片(Ⅱ)辅助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104例E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联合组(n=52)。对照组采用醋酸戈舍瑞林治疗,联合组采用醋酸戈舍瑞林联合反加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期间疾病复发与妊娠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E_(2)、LH、FSH水平均下降,但联合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期间,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复发率更低,妊娠率更高(P<0.05);治疗期间,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醋酸戈舍瑞林联合反加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EMS,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副作用发生率,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戈舍瑞林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激素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安 马汇斌 +1 位作者 刘明锋 罗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3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降低该疾病患者术后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200例NS...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降低该疾病患者术后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20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建立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200例患者中有78例(39.00%)复发,将其作为复发组,其余122例(61.00%)为未复发组。复发组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期Ⅱ~Ⅲ期、T分期T_(2)~T_(4)期、淋巴结转移≥3个、未进行术后化疗及有吸烟史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期Ⅱ~Ⅲ期、T分期T_(2)~T_(4)期、术后淋巴结转移≥3个、术后未化疗及有吸烟史均是NSCL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6.238、10.323、13.220、5.283、4.067、5.026)(均P<0.05)。结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复发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为0.885~0.948,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期Ⅱ~Ⅲ期、T分期T_(2)~T_(4)期、术后淋巴结转移≥3个、术后未化疗及有吸烟史的NSCL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风险较高,且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对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据此制定预防措施以降低NSCL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根治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世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的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分别为(22.13±2.87)pg/ml、(515.30±209.10)pg/ml及(79.23±6.79)pg/ml,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为(30.22±2.82)pg/ml、HGF为(1194.00±354.50)pg/ml及PDGF为(97.89±7.40)pg/ml,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P<0.001)。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脑脊液中VEGF及HGF水平为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VEGF与HGF联合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0.856;P<0.001)。结论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显著升高,脑脊液VEGF及HGF水平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脊液 VEGF HGF PDGF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