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脊柱后路手术后引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罗德军 何发友 +2 位作者 杨博 张兆尧 何洪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2期74-76,共3页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脊柱后路手术后引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后路手术后引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脊柱后路手术后引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后路手术后引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替加环素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自然杀伤细胞(NK)]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χ^(2)=5.415,P=0.020)。观察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细菌替换率、细菌再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2组IgA水平低于治疗前,IgG、IgM、NK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χ^(2)=4.292,P=0.038)。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脊柱后路手术后引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细菌清除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手 术后引流 多重耐药菌感染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后引流对手术疗效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白凡 王凌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62-1068,共7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是否放置引流对手术疗效影响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放置引流分为引流组36例与未引流组30例。引流组中男17例,女19例;...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是否放置引流对手术疗效影响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放置引流分为引流组36例与未引流组30例。引流组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3~68(55.4±9.5)岁;未引流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0~69(53.9±8.3)岁。两组均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选择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损伤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Cobb角、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等10个可能影响是否术后引流的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JOA、VAS、ODI。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是否引流可能与患者年龄、是否损伤多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因素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P<0.05)。两组在术后随访时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JOA、VAS、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未引流组在术后腰痛总发生率低于引流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术后神经损伤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是否引流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手术时间,并且术后未引流不会影响手术的远期效果,反而未放置引流能够减少腰痛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术后引流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高慧芬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5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将其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 目的分析风险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将其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疼痛程度、术后尿管拔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术后,研究组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 d、3 d活动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尿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的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可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可避免因术后轻微活动时引流管松动产生的疼痛,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护理 前列腺增生 术后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的对比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瑞冬 于亚群 冯亚宇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5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9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9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例。两组患者分别记录心包及纵隔引流量,两组间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凝血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术后FB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引流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较多,密切注意两种手术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给予针对性监护,可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 术后引流 体外循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术后引流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浩明 磨鹏诗 +1 位作者 何暖坚 李慧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5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手术后引流中使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7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手术后给予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Ⅱ组患者给予双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种方法的引流... 目的探讨在乳腺手术后引流中使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7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手术后给予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Ⅱ组患者给予双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种方法的引流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I组患者手术后引流量较少,患者发生皮下积液较低,手术后皮瓣坏死率较低,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使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中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inobag真空高负压 双管负压 乳腺癌 术后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引流管居家管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曲慧利 宋真 +2 位作者 刘东 龙莎莎 周小凤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7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协同延伸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管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2017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6例,根据入院前后随机分成两个组,实验组48例采用协同延伸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协同延伸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管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2017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6例,根据入院前后随机分成两个组,实验组48例采用协同延伸护理模式,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患者术后引流管居家管理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拔管时间、堵管率、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医生、护士满意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协同延伸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引流管居家管理中明显优于一般常规护理,在保障引流通畅、降低切口并发症、缩短带管时间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乳腺癌 术后引流 居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术中外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术后引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费翔 李立 崔建春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66-67,共2页
甲状腺肿物作为头颈部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物的有效方法。因甲状腺的解剖位置特殊、血供极其丰富,出血及积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甲状腺术后多需携带负压引流,引流管既可引流创面渗出液体,减... 甲状腺肿物作为头颈部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物的有效方法。因甲状腺的解剖位置特殊、血供极其丰富,出血及积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甲状腺术后多需携带负压引流,引流管既可引流创面渗出液体,减少过多积液对气管的压迫,也可观察创面的出血情况[1],但术后留置引流管也存在增加切口感染、意外脱落引起出血、影响患者活动等风险。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多将24h引流量小于10ml作为甲状腺肿物术后患者的拔管指征[2]。本研究将24h引流量小于10ml作为拔管指征,探讨术中外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术后拔除引流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蛇毒血凝酶 甲状腺术后 术后引流 外用 留置 甲状腺肿物 拔管指征 术后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整形患者术后引流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安芳 李乐芝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4年第9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整形患者术后引流的效果。 方法 对 180例整形患者术后进行负压引流。 结果  180例患者术后通过负压引流 ,提高了患者皮片成活率 ,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装...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整形患者术后引流的效果。 方法 对 180例整形患者术后进行负压引流。 结果  180例患者术后通过负压引流 ,提高了患者皮片成活率 ,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较传统的中心管道负压装置更能满足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手 术后引流 装置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颅脑术后引流放置与否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力 崔洁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7期791-792,共2页
神经外科手术学中指出,标准开颅手术应该放置引流[1],一般认为开颅术后颅腔内残留的渗出物质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加剧脑水肿。
关键词 术后引流 开颅 开颅手 术后放置 颅内感染 神经外科 再出血 脑水肿 脑膨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腔型引流装置在心脏术后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祁世曼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6期1456-1457,共2页
胸腔负压吸引广泛应用于气胸的治疗及纵隔、心脏术后的引流。心脏术后由于术中体外循环的抗凝及术后止血不彻底,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量增多,采用持续胸腔负压吸引,及时有效引流胸腔积液,防止引流管堵塞,从而预防心脏压塞的发生。
关键词 术后引流 心脏术后 装置 应用 胸腔 护理 三腔 负压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负压吸引在喉癌术后引流中的应用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红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喉癌是咽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占恶性肿瘤的5.7%~7.6%,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7.8%~35%[1]。而颈部是人体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术后切口渗出液量较多。若不能及时处理渗出液,将会引起术腔感染... 喉癌是咽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占恶性肿瘤的5.7%~7.6%,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7.8%~35%[1]。而颈部是人体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术后切口渗出液量较多。若不能及时处理渗出液,将会引起术腔感染、皮瓣坏死,轻者延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负压吸 术后引流 喉癌 护理 应用 恶性肿瘤 淋巴管分布 耳鼻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引流包扎方式改进及护理干预
12
作者 王素佳 刘会云 凌希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5期91-92,共2页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成为影响近期手术效果的重要隐患,延长了住院时间,推迟了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影响了手术的预后,为解决此问题,我院对2004年2月-2005年2月92例乳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成为影响近期手术效果的重要隐患,延长了住院时间,推迟了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影响了手术的预后,为解决此问题,我院对2004年2月-2005年2月9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包扎方式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及相应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引流 护理干预 皮下积液 皮瓣坏死 乳腺癌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引流口处皮肤反复破溃、脓液流出并发热
13
作者 朴大勋 乔海泉 +2 位作者 刘昶 姜洪池 孙备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术后引流 皮肤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应用不同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的影响
14
作者 张明 周殿阁 李志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后方稳定型(posterior cruciate stabilization,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 retention,CR)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终...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后方稳定型(posterior cruciate stabilization,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 retention,CR)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引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终末期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02例,其中62例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CR组),40例采用后稳定型(PS)假体(PS组)。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止血带、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术后患肢屈曲1 h、引流管夹毕1 h、患肢冰敷24 h。收集术后2、4、24、48 h引流量和引流液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以及术后2、24、48 h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HB)含量。统计术后输血情况、早期感染并发症例数。结果102例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总引流量CR组(292.9±128.3)mL比PS组引流量为(355.2±136.8)mL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的CR组的引流量比PS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的CR组引流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比PS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的PS组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比CR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2例输了2 U红细胞,PS组2例输了1 U红细胞、9例输了2 U红细胞。102例患者术后早期均未出现感染并发症。结论与PS假体相比,采用CR假体可减少患者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贫血的发生、减少围术期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稳定型假体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15
作者 汪新妹 吴国英 《河北医学》 CAS 1999年第8期75-76,共2页
1临床资料本组136例,均为女性,年龄22~70岁,全部均系标准根治术(不包括同期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及男性乳腺癌病例)。术前常规备皮、常规斜梭形切口,术毕时腋下放置直径0.6~0.8cm的硅胶管或乳胶引流管,腋窝... 1临床资料本组136例,均为女性,年龄22~70岁,全部均系标准根治术(不包括同期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及男性乳腺癌病例)。术前常规备皮、常规斜梭形切口,术毕时腋下放置直径0.6~0.8cm的硅胶管或乳胶引流管,腋窝及锁骨下区棉垫加压包扎,术后回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根治 术后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方式对皮瓣坏死的影响
16
作者 蔡茗叶 张颖颖 +2 位作者 荆明 边立芳 闫秀芝 《中国厂矿医学》 2004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 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3年 7月收治的乳腺癌实施改良根治术者 2 44例 ,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 ,术后随机采用 2种引流方式 :A组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 ;B组胸壁弹性绷带加...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 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3年 7月收治的乳腺癌实施改良根治术者 2 44例 ,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 ,术后随机采用 2种引流方式 :A组单纯闭式持续负压引流 ;B组胸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加闭式负压引流。皮瓣坏死按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 2 0cm ,中度 2 15 0cm ,重度 >5 0cm。结果 A组发生皮瓣坏死共 15例 ( 12 2 9% ) ,轻度 9例 ,中度 4例 ,重度 2例 ;B组发生皮瓣坏死共 2 7例 ( 2 2 13 % ) ,轻度 6例 ,中度 12例 ,重度9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14 ,P <0 .0 5〕。结论 乳腺癌术后单纯闭式负压引流已经足够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加闭式负压引流有增加皮瓣坏死 ,尤其是中、重度皮瓣坏死的风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坏死 重度 术后引流 轻度 闭式负压 乳腺癌改良根治 中度 方式 结论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术后引流液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34
17
作者 徐淑芠 邢朝晖 +7 位作者 黄广涛 马小勇 赵臣 王庄 徐志 褚波 高霞 徐弘碄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对比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手术术后引流液的性质与成分。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传... 目的:对比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手术术后引流液的性质与成分。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引流液成分等。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6%,低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率为6.45%(4/62),低于对照组的20.97%(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引流量均逐渐减少,且观察组每天引流量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引流液透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液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确切,具有切口小、疼痛感弱、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机体创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内窥镜检查 经胸路径 术后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引流的合理选择及管理
18
作者 刘连新 姜洪池 《辽宁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2-13,共2页
术后引流的合理选择及管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150001)刘连新姜洪池引流是指使器官、体腔或组织内积聚的内容物排除体外或引出的措施。广义的引流尚包括胃肠减压、留置胃管、各种造口或吻合等。引流在外科中是一... 术后引流的合理选择及管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150001)刘连新姜洪池引流是指使器官、体腔或组织内积聚的内容物排除体外或引出的措施。广义的引流尚包括胃肠减压、留置胃管、各种造口或吻合等。引流在外科中是一个古老的、但又引起争论的问题,早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选择 术后引流 吻合口 凡士林纱布 哈尔滨医科大学 负压 临床医学院
全文增补中
颅脑术后引流管护理69例体会
19
作者 赵庆红 吕春利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6期638-639,共2页
颅脑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膜下引流4种。术后引流成功与否影响着整个治疗过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有效引流、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我院2003~2007年颅脑术后放置... 颅脑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膜下引流4种。术后引流成功与否影响着整个治疗过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有效引流、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我院2003~2007年颅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护理 颅脑术后 促进伤口愈合 硬膜下 脑室 创腔 术后引流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引流的观察及护理
20
作者 李云 赵一军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10期61-62,共2页
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均为女性,年龄22—75岁,全部均系扩大根治术,术前常规备皮,术毕时腋下放置直径0.6—0.8cm的硅胶管或乳胶引流管,腋窝及锁骨下区棉垫加压包扎,术后回病房后立即接持续负压吸引,负压压力为20—30Kpa,负... 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均为女性,年龄22—75岁,全部均系扩大根治术,术前常规备皮,术毕时腋下放置直径0.6—0.8cm的硅胶管或乳胶引流管,腋窝及锁骨下区棉垫加压包扎,术后回病房后立即接持续负压吸引,负压压力为20—30Kpa,负压引流器容量为1000ml,结果4例术后有活动性出血,2例淋巴漏持续10d以上,150例均无明显感染,无大片状皮瓣坏死,均治愈。本组术后拔管时间及引流液量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根治 术后引流 乳腺癌 持续负压吸 护理 棉垫加压包扎 术后拔管时间 负压 活动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