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放射治疗
1
作者 李能平 杨志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放射治疗在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地位一直颇受争议,但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价值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本文对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价值、放疗技术的应用、靶区设计及影... 放射治疗在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地位一直颇受争议,但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价值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本文对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价值、放疗技术的应用、靶区设计及影响放疗疗效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期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贾敬好 王静 +4 位作者 王巍 孙璐 刘建平 刘卫东 韩春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目的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1、2年样本数分别为22、7例。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0%、13.4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是否同期化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00、0.013、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8、0.028、0.006)。结论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脑肿瘤 术后放化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科 张弓 +1 位作者 谢丛华 周云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Ⅱ、Ⅲ期(UICC,1989)乳腺癌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手术方式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胸壁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3.6Gy/次,隔日照射,3次/周,总剂量为39.6 Gy,分11次,近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Ⅱ、Ⅲ期(UICC,1989)乳腺癌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手术方式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胸壁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3.6Gy/次,隔日照射,3次/周,总剂量为39.6 Gy,分11次,近4周完成。结果随访时间为61~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6.7个月。低分割放疗后5年胸壁复发7例(6.6%),5年无瘤生存率为67.9%(72/106),5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10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急性皮肤湿性反应发生率为4.7%(5/106),晚期中上肺部局部放射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1%(4/78)。结论低分割放疗与常规照射方案比较,疗效相当,早晚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术后放射疗法 低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下段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范围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马慧 郭信伟 叶宏勋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胸下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照射野范围大小对生存率的影响,并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胸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并具有术后放疗指征的患者103例,分别为大野组和小野组,均于术后4周左右开始放疗,总剂量45~54... 目的比较和分析胸下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照射野范围大小对生存率的影响,并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胸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并具有术后放疗指征的患者103例,分别为大野组和小野组,均于术后4周左右开始放疗,总剂量45~54Gy,中位剂量50Gy左右。结果术后放疗小野组≥2级胃肠道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大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病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50.5%,32.0%,大野组分别为91.2%,49.1%,31.6%,小野组分别为91.3%,52.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照射时,适当缩小照射野不会降低生存率,且副反应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照射野 不良反应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保乳手术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筛选研究
5
作者 谢欣 张凯旋 +1 位作者 陈辛元 戴建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筛选可用于保乳手术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基于文献检索和初选现有材料,选定5种生物可降解材料:PGA、PLLA、Mg1、Mg2、PLA/β-TCP,对这5种材料进行CT及MR图像扫描,评估其成像情况,然后对符合成像要求的材料进行体外降解测试,观... 筛选可用于保乳手术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基于文献检索和初选现有材料,选定5种生物可降解材料:PGA、PLLA、Mg1、Mg2、PLA/β-TCP,对这5种材料进行CT及MR图像扫描,评估其成像情况,然后对符合成像要求的材料进行体外降解测试,观察外观、质量及粘度变化。图像扫描测试表明:1)两种镁合金材料(Mg1和Mg2)在CT图像上出现放射状伪影;2)两种高分子材料(PGA和PLLA)及复合材料PLA/β-TCP在CT及MR图像上均没有明显伪影,且能与周围背景明显区分;3)就成像区分度而言,由于密度提高,复合材料PLA/β-TCP在CT图像上和周围背景的对比较PLLA明显提高。体外降解测试表明:1)PGA样品外观上至第8周时完全变成粉末状,粘度变化方面至12周时基本降解为小分子,而质量则至30周时基本降解完全;2)PLA/β-TCP样品至第40周时质量损失率约为10%,且外观无明显变化;3)PLLA样品至第40周时外观无明显变化,且由于亲水性不足降解非常缓慢,在48周的研究周期内粘度变化较小,质量基本不变化;4)进一步观察降解情况,在观察至9个月后,PLLA降解依旧非常缓慢,而PLA/β-TCP已进入加速降解阶段。本研究结合图像扫描及体外降解测试,综合考虑成像区分度和降解周期,最终确定PLA/β-TCP为最佳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乳手 术后放射疗法 瘤床标记物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宫颈癌的复合疗法
6
作者 菲琳 《国外医学情报》 1999年第4期16-16,共1页
据美国克利夫兰大学医院的PeterRose报道,顺氯氨铂(CDDP)周疗法加放疗与骨盆肿瘤复发率较低有关,并且其病人的生存率可能高于经羟基脲疗法加放疗治疗病人的生存率。当用药物加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时,CDDP的耐受性较CDDP复合物、5-氟尿嘧... 据美国克利夫兰大学医院的PeterRose报道,顺氯氨铂(CDDP)周疗法加放疗与骨盆肿瘤复发率较低有关,并且其病人的生存率可能高于经羟基脲疗法加放疗治疗病人的生存率。当用药物加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时,CDDP的耐受性较CDDP复合物、5-氟尿嘧啶和羟基脲联合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生存率 放疗治疗 术后放射疗法 顺氯氨铂 骨盆肿瘤 羟基脲 联合治疗 大学医院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术后放疗的靶区优化及初步疗效
7
作者 肖英 蒋雯 +3 位作者 窦圣金 叶露露 刘胜文 朱国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分析沿三叉神经分支走行设计放疗靶区及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ENI)的勾画策略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CC)术后调强放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术后放疗且无远处转... 目的分析沿三叉神经分支走行设计放疗靶区及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ENI)的勾画策略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CC)术后调强放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术后放疗且无远处转移的头颈部ACC患者资料。根据原发灶部位、是否神经侵犯以及病理分型等因素制订头颈部ACC术后放疗靶区及调强放疗计划。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评估该靶区勾画原则下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及局部区域复发模式。结果共纳入30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5年局部控制率达93.2%,全组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8%、90.6%、66.3%。共2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其中仅原发灶复发14例,仅区域淋巴结复发5例,原发灶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4例。原发灶复发患者中,与三叉神经走行区相关的复发共11例,原发灶及手术区域相关复发7例,局部复发患者中无野外复发。淋巴结复发的9例患者中,既往均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头颈部ACC术后患者,采用循三叉神经分支走行设计靶区的预防性照射,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选择性颈部淋巴结照射避免了大范围的颈部淋巴引流区照射,且区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腺样囊性 术后放射疗法 靶区勾画 三叉神经走行
原文传递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3
8
作者 肖泽芬 杨宗贻 +7 位作者 梁军 苗延浚 汪楣 殷蔚伯 谷铣之 张德超 张汝刚 汪良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4 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 ,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 (2 75例 )和术后放疗组 (2 2 0例 )。术后 3~ 4周开始放射治疗。双锁骨上区为 5周 5 0Gy,2 5次 ;全纵隔为 5~ 6周 5 0...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4 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 ,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 (2 75例 )和术后放疗组 (2 2 0例 )。术后 3~ 4周开始放射治疗。双锁骨上区为 5周 5 0Gy,2 5次 ;全纵隔为 5~ 6周 5 0~ 6 0Gy ,2 5~ 30次。结果 全组 5年生存率为39 .4 %。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 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4 4 74 )。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Ⅲ期患者 ,其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3.1%和 35 .1% (P =0 .0 0 2 7)。术后放疗组的胸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 16 .2 %、3.1%和 0 .5 % ,单一手术组分别为 2 5 .9%、13.2 %和 5 .8% (P <0 .0 5 )。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单一手术组为 1.8% ,术后放疗组为 4 .1% (P >0 .0 5 )。结论 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 ,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 ;术后放疗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 食管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食管癌
原文传递
食管癌根治性术后预防性IMRT所致放射性胃炎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沈文斌 高红梅 +5 位作者 曹彦坤 祝淑钗 李幼梅 李曙光 温士旺 朱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8-822,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术后预防性IMRT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与胸腔胃受量关系。方法对接受根治性术的49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预防性IMRT的治疗计划及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 目的: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术后预防性IMRT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与胸腔胃受量关系。方法对接受根治性术的49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预防性IMRT的治疗计划及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组间比较行χ2检验,Logistic法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共19例(39%)患者出现≥2级急性急性放射性胃炎。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相关的物理变量包括胃Dmax、胃Dmean、LSTT5—LSTT40及V10—V50;依据ROC曲线所得各物理指标分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除V5之外,余指标分界值以上组患者≥2级急性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分界值以下组患者,各物理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TT5和V40为预测≥2级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的指标( P=0.026、0.001)。结论在制定食管癌术后患者预防性IMRT的治疗计划时应注意保护胸腔胃,DVH可以很好预测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其中胃LSTT5及V40为预测指标。但最终有待于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放射性胃炎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应用4DCT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IMRT的放射物理学优势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文岩 肖志清 +3 位作者 王艳强 张玉峰 郭晗 薛晓英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根治术后乳腺癌胸壁IMRT时为克服呼吸运动影响应用4DCT确定靶区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入组的1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序贯进行常规CT和4DCT扫描并采集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根据每位患者的3D、4D靶区分别制定3D计划和4D计划... 目的 探讨根治术后乳腺癌胸壁IMRT时为克服呼吸运动影响应用4DCT确定靶区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入组的1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序贯进行常规CT和4DCT扫描并采集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根据每位患者的3D、4D靶区分别制定3D计划和4D计划,并将3D计划按等中心坐标直接复制到4D靶区上比较差异及OAR剂量学变化,并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运动导致PTV4D较PTV3D.平均增大(10.35±4.80)%(P=0.000),V100、V95、V90、D95、D90、Dmin分别降低(0.78 ~ 18.0)%(P=0.000)、(0.01~3.90)%(P=0.000)、(0~2.12)% (P =0.000)、(13~222) cGy (P=0.000)、(1~118) cGy (P=0.000)、(6~1 910) cGy (P=0.000).而呼吸运动对患侧肺V20、V10、V5、Dmean和心脏V30影响不明显(P =0.288、0.407、0.435、0.758、0.575).结论 呼吸运动可能降低3D靶区剂量及覆盖范围,4DCT个体化放疗计划在保证胸壁靶区照射精度的同时并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呼吸运动 四维治疗计划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术后不同分割模式放射治疗急性不良反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尚彬 高献书 +4 位作者 李洪振 顾晓斌 李晓颖 亓昕 任雪盈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 初步比较前列腺癌术后不同分割模式放疗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11-2017年间接受前列腺癌术后中等分割(62.75 Gy分25次,2.51 Gy/次)和术后常规分割(72 Gy分36次,2 Gy/次)放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 目的 初步比较前列腺癌术后不同分割模式放疗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2011-2017年间接受前列腺癌术后中等分割(62.75 Gy分25次,2.51 Gy/次)和术后常规分割(72 Gy分36次,2 Gy/次)放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每日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将两组分别匹配35例,匹配因素包括年龄、照射范围、内分泌治疗、手术—放疗间隔时间、以及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不良反应评价采用北美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差异行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中等分割组41例,常规分割组72例。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6、45.0个月。中等分割与常规分割组2级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分别为7%与7%(P=1.000)、15%与17%(P=0.847)。PSM匹配后两组2级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分别为9%与11%(P=0.814)、14%与11%(P=0.670)。无≥3级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术后中等分割与常规分割相比未增加患者急性胃肠、泌尿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中等分割 放射疗法 常规分割
原文传递
胸段食管癌微创术后治疗失败模式及辅助治疗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如田 王琪 +5 位作者 王澜 刘力坤 刘俊峰 韩春 韩晶 刘树堂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观察胸段食管癌患者微创手术后的总复发率及治疗失败模式,评估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6—2018年直接行微创手术及新辅助化疗后行微创手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食管癌... 目的观察胸段食管癌患者微创手术后的总复发率及治疗失败模式,评估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6—2018年直接行微创手术及新辅助化疗后行微创手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其基于术后病理的淋巴结转移率、疾病总复发率和治疗失败模式,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术后放疗组与未行放疗组生存情况。结果纳入患者443例,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2.0%,全组疾病总复发率为34.8%,最常见的复发模式是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24.2%和19.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3-4期、pN+期为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清扫淋巴结总数目≥12枚及颈部锁骨上+上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7枚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术后放疗组与未行放疗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5%、66.8%、60.7%和79.2%、61.6%、57.2%(χ2=0.13,P=0.715),两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0%、72.0%、67.5%和84.0%、68.0%、55.4%(χ2=0.43,P=0.513)。结论对于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在直接手术或仅行新辅助化疗情况下,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主要治疗失败模式。pT3-4期、pN+期、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及颈部锁骨上+上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不足是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术后放疗组的生存率有高于未行放疗组的趋势,包括术后放疗的辅助治疗可能仍然有其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微创食管切除 复发模式 辅助治疗 术后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鞍区生殖细胞瘤6例分析
13
作者 张树斌 王宁 +1 位作者 韩风平 潘东昌 《黑龙江医学》 1996年第7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鞍区 部分切除 例分析 显微外科 视力减退 松果体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 哈尔滨医科大学 术后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调强放疗后的复发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金明 唐源 +11 位作者 李宁 王淑莲 宋永文 刘跃平 亓姝楠 卢宁宁 景灏 陈波 房辉 李晔雄 刘文扬 金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9-425,共7页
目的探索在调强放疗技术条件下,胃癌术后放疗的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病理分期为T_(3-4)N_(0)期或T_(x)N_(1-3)期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术后放疗,并... 目的探索在调强放疗技术条件下,胃癌术后放疗的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病理分期为T_(3-4)N_(0)期或T_(x)N_(1-3)期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术后放疗,并在随诊期间存在影像学、内镜及病理等资料证实肿瘤复发。根据肿瘤复发位置分为局部或区域复发,以及远处转移。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复发模式差异,利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结果共计入组76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49(范围为27~67)岁,T_(3)、T_(4)、N_(1-3)期分别为34例(45%)、40例(53%)和75例(99%),病理分期为Ⅲ期者73例(92%),接受D2清扫者占50%(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8(范围为7.1~138.5)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7.6(范围为2.9~113.6)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19(范围为0.6~91.9)个月。患者局部或区域复发、远处转移分别为13例(17%)、6例(8%)、72例(95%)。远处转移的模式以腹膜转移(33例,43%)和远处淋巴结转移(12例,16%)为主。结论在调强放疗技术条件下,胃癌术后放疗有良好的局部和区域控制,整体的复发模式仍以远处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局部晚期 术后放射疗法 靶区勾画 失败模式
原文传递
2010年与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比较 被引量:23
15
作者 惠周光 张烨 +10 位作者 张江鹄 余子豪 刘新帆 金晶 王维虎 王淑莲 宋永文 刘跃平 任骅 房辉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两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调查的比较,评价6年间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拥有放疗单位的医院邮寄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基本信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和治疗技术细节等。调查... 目的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两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调查的比较,评价6年间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拥有放疗单位的医院邮寄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基本信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和治疗技术细节等。调查结果与2004年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并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结果952家医院中396家(41.6%)开展了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比首次的29.4%(210/715)有所增加。与首次调查相比,手术至放疗中位间隔时间增加6周(12周:6周),术后最常用放化疗顺序由原来的化放化疗(71.7%)转变为序贯化放疗(73.5%)。仅以L或Ⅲ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作为术后放疗适应证医院占29.5%,而2004年度时仅为7.1%。术后对T1-2N0期、T1-2N0期肿瘤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T1-2期且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者放疗的医院比例由2004年度的11.9%、63.8%、87.6%下降至1.5%、19.7%、62.1%(P均=0.000)。最常见照射靶区仍然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均为97.0%,2004年度时分别为97.1%和96.2%),内乳区和腋窝分别减少至39.1%和50.0%(2004年度时分别为85.2%、74.8%)。胸壁照射时以手术瘢痕作为参考加量占75.0%(2004年度时为9.0%)。结论近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进步较大,对适应证和放疗技术的选择更符合规范,但仍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调查 中国大陆地区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乳房切除 改良根治性 第一次调查比较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烨 惠周光 +10 位作者 张江鹄 余子豪 刘新帆 金晶 王维虎 王淑莲 宋永文 刘跃平 任骅 房辉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中国大陆地区目前保乳术后放疗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实践。方法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中国大陆地区开展放疗的医院邮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调查表,内容包括2009年度内医院基本信息、保乳综合治... 目的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中国大陆地区目前保乳术后放疗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实践。方法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中国大陆地区开展放疗的医院邮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调查表,内容包括2009年度内医院基本信息、保乳综合治疗的一般情况、放疗靶区、适应证和技术细节等。调查内容通过电话或邮件确认。结果952家医院接受调查,有回复的396家(41.6%),其中328家开展了保乳术后放疗(82.8%)。手术至放疗中位间隔时间9周。320家(97.6%)照射患侧乳腺,275家(83.8%)照射锁骨上下区,140家(42.7%)照射腋窝,86家(26.2%)照射内乳区。对原发肿瘤位于乳腺者,把患侧乳腺作为放疗指征的医院占97.5%(311/319);对腋窝淋巴结阳性和淋巴结阳性〉14个者,把锁骨上下区作为照射指征的医院分别占41.8%(114/273)和31.5%(86/273),把腋窝作为照射指征的医院比例分别占26.8%(37/138)和29.0%(40/138);对肿瘤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者,把内乳区作为照射指征的医院占72.9%(62/85)。所用放疗技术均为常规分割,51.8%医院还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所有靶区中位处方剂量均为50Cy。结论中国大陆地区保乳术后放疗目前较为规范,但仍需通过建立和推广保乳术后放疗指南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中国大陆地区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乳房切除 区段
原文传递
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侯晓荣 胡克 +6 位作者 沈捷 连欣 孙帅 晏俊芳 刘志凯 张福泉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 回顾分析26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999-2012年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65例.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85.3%(226例).根据FIGO2009手术一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放疗方式包括盆腔外照射35例(1... 目的 回顾分析26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999-2012年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65例.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85.3%(226例).根据FIGO2009手术一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放疗方式包括盆腔外照射35例(13.2%)、单纯阴道内照射107例(40.4%)和内外照射联合治疗123例(46.4%).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5年随访率为85.7%.5年OS、PFS、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2.8%、89.7%、4.5%、6.4%.发生3级急性放射性肠炎者仅1例(0.4%),3、4级骨髓抑制者分别为4例(1.5%)、1例(0.4%),1例(0.4%)出现3级慢性肠炎.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OS和PFS的预后因素(P =0.041、0.001),放疗前贫血是影响OS的因素(P=0.048).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的Ⅰ期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放疗前贫血和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OS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盆腔外照射 近距离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脏正对射野(弧)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剂量学风险和收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夏东 邓清华 +9 位作者 马胜林 王佳浩 吴稚冰 夏冰 任垚 金献测 林胜友 吴式琇 包凌云 刘坚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放疗技术靶区、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2012-2013年间31例乳腺癌(左侧9例、右侧22例)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改良野中野IMRT计划(P1)、4个野IMRT计划(P2)、含心脏正对野5个野IMRT计划(P3)、含心脏正对... 目的 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放疗技术靶区、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2012-2013年间31例乳腺癌(左侧9例、右侧22例)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改良野中野IMRT计划(P1)、4个野IMRT计划(P2)、含心脏正对野5个野IMRT计划(P3)、含心脏正对弧VMAT计划(P4)分别计算靶区CI、HI,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患侧肺剂量学参数,分别用NTCP_RSM、NTCP_Lyman、LQ-TCP-Poisson模型计算左右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性心脏病概率、RP概率、TCP,结果用方差分析或x2检验.结果 P1-P4间左侧和右侧乳腺癌患者靶区CI、HI值均不同(P=0.009、P=0.000和P =0.000、0.000),放射性心脏病概率平均值相近[左侧2.7%、1.1%、1.3%、0.86%(P=0.397);右侧0.19%、4.76×10-3%、0、0(P=0.568)],RP概率平均值也相近[左侧9.73%、7.52%、8.86%、10.73% (P =0.953),右侧11.73%、8.65%、7.02%、11.25% (P=0.437)],但TCP均不同(左侧P=0.000,右侧P=0.000).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增加心脏正对射野(弧)不同放疗计划对放射性心、肺并发症概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改善计划靶区的CI、HI,增加TCP;5个野IMRT和VMAT技术可选为乳癌根治术后放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常规调强计划 容积调强计划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锁骨上淋巴结复发风险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帅 王淑莲 +6 位作者 李晔雄 宋永文 王维虎 金晶 刘跃平 房辉 任骅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SCFR)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4年本院收治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无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SCFR)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4年本院收治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无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256例均行全乳腺放疗,剂量46~ 50 Gy(2 Gy/次)或43.5 Gy(2.9 Gy/次),瘤床总剂量50 ~ 70 Gy.245例接受了辅助化疗,45例Her-2受体阳性者18例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同侧SCFR、LRR、DM及O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满5年的样本量为101例.全组5年SCFR、LRR、DM、OS分别为2.1%、2.1%、5.0%、98.0%,2~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P=0.010)、脉管瘤栓(P=0.030)、Luminal B型(P=0.006)为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为2~3个和1个者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2.8% (P=0.010);脉管瘤栓阳性和阴性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1.8% (P =0.030);Luminal B型、三阴性、Luminal A型和Her-2阳性型的5年SCFR分别为7.1%、3.2%、1.2%和0% (P=0.006).有0、1、2~3个高危因素患者的5年SCFR分别为0%、3.0%、10.6% (P =0.000).结论 在接受现代化疗前提下,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SCFR较低,不需要全部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有高危因素患者是否行预防性锁骨上区照射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保乳 锁骨上淋巴结复发
原文传递
胸腺瘤术后放疗疗效与WHO组织学分型和Masaoka分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洪选 吕长兴 +4 位作者 刘俊 王家明 郭金栋 王常禄 高兰婷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WHO组织学分型及Masaoka临床分期及其他因素与胸腺瘤术后放疗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6年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条件者共94例。其中男40例,女54例,中位年龄46岁。WHO组织学分型AB型3例,B1型7例... 目的探讨不同WHO组织学分型及Masaoka临床分期及其他因素与胸腺瘤术后放疗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6年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条件者共94例。其中男40例,女54例,中位年龄46岁。WHO组织学分型AB型3例,B1型7例,B2型22例,B3型44例,C型18例;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8例,Ⅳ期1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放疗,中位剂量为5442cGy(4011—6213eGy)。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Pearson复相关分析组织学分型与分期间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用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率91%,5年随访31例。5年总生存率为72%。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66%、36%。WHO组织学分型AB、B1、B2、B3、C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76%、67%、44%。相关分析发现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r=0.61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WHO组织学分型、手术切除完全性、肿瘤包膜有无侵犯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完全性、肿瘤包膜完整与否均为胸腺瘤术后长期生存重要的预后因素。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二者具有一定相关性,两者结合对胸腺瘤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分型 Masaoka临床分期 复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