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特征参数的再入滑翔飞行器机动模式智能辨识
1
作者 贺杨超 李炯 +2 位作者 邵雷 周池军 张锦林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再入滑翔飞行器的机动模式辨识问题是拦截方实现对其轨迹预测的关键。提出了一组与飞行器轨迹机动特点贴合的特征参数,根据构建的RGV机动模式轨迹库,搭建了LSTM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实现了对RGV机动模式的智能辨识。与传统模式辨识方法和... 再入滑翔飞行器的机动模式辨识问题是拦截方实现对其轨迹预测的关键。提出了一组与飞行器轨迹机动特点贴合的特征参数,根据构建的RGV机动模式轨迹库,搭建了LSTM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实现了对RGV机动模式的智能辨识。与传统模式辨识方法和其他典型特征参数的辨识网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文中所提特征参数在LSTM机动模式辨识网络训练中具有收敛速度快、辨识精度高和鲁棒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滑翔飞行器 特征参数 机动模式 智能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窗口的空中目标机动模式提取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昌艳 梅卫 冯小雨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7,共7页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机动模式识别算法中,机动模式提取方法实用性差和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时间窗口的空中目标机动模式提取及识别方法。该方法构造了多个不同尺度的时间窗口并制定了相对应的多时间窗口识别机制,使得机动模式的...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机动模式识别算法中,机动模式提取方法实用性差和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时间窗口的空中目标机动模式提取及识别方法。该方法构造了多个不同尺度的时间窗口并制定了相对应的多时间窗口识别机制,使得机动模式的提取和识别环节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机动模式的识别,时间窗口采用的是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对5种机动模式类型的识别率均达到了90%以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提取方法完全依赖特征点寻找、提取精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了机动模式识别的准确性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模式识别 机动模式提取 多时间窗口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目标非弹道式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秦雷 李君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0-1385,共6页
由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飞行速度、高度、加速度不断变化,目标机动具有长周期机动特点,临近空间目标运动轨迹往往呈现出"跳跃"特征,给地面防御系统对其定位和跟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机动... 由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非弹道式机动飞行方式,飞行速度、高度、加速度不断变化,目标机动具有长周期机动特点,临近空间目标运动轨迹往往呈现出"跳跃"特征,给地面防御系统对其定位和跟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技术无法给出精确的目标状态估计,跟踪性能变差。通过对跟踪滤波方法进行概述,介绍临近空间目标四种典型的非弹道式机动模式,对不同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技术、机动模式未知情况下的跟踪滤波技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跟踪滤波精度,成功拦截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道式 临近空间 机动模式 跟踪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非弹道式机动模式与跟踪滤波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君龙 秦雷 谢晓瑛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6,152,共9页
由于美国近些年来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它的高速和机动特性给地面防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在该领域的关键技术中,非弹道式机动跟踪滤波问题是尚未攻破的技术瓶颈... 由于美国近些年来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它的高速和机动特性给地面防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在该领域的关键技术中,非弹道式机动跟踪滤波问题是尚未攻破的技术瓶颈。介绍了临近空间目标3种典型的非弹道式机动模式,并且从不同机动模式跟踪滤波方法、机动模式未知情况下的跟踪滤波方法、多种机动模式组合的跟踪滤波方法 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非弹道式跟踪滤波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道式 临近空间 机动模式 跟踪滤波 预测 弹道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模式下星箭组合体冲击振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论 潘建平 +1 位作者 郝鹏飞 张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2,128,共6页
为了满足卫星在机动运输模式下的快速发射任务,卫星需经历振动条件相对苛刻的长时间公路机动运输环境。为测试卫星运输环境适应性,星箭组合体在机动运输状态下,经不同等级公路进行机动运输,采集运输过程中传递到卫星的振动、冲击等横向... 为了满足卫星在机动运输模式下的快速发射任务,卫星需经历振动条件相对苛刻的长时间公路机动运输环境。为测试卫星运输环境适应性,星箭组合体在机动运输状态下,经不同等级公路进行机动运输,采集运输过程中传递到卫星的振动、冲击等横向和纵向力学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仿真分析,验证卫星运输过程中结构及各分系统单机疲劳破坏或失效情况,为机动快速发射装备选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模式 星箭组合体 冲击振动 运输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空中目标战术机动模式分类器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昌艳 梅卫 《微型机与应用》 2015年第22期50-52,56,共4页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机动模式识别算法鲁棒性和抗噪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直接对航迹数据进行非人工特征提取,从而实现机动模式识别的算法。针对目标机动段难以分割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滑动时间窗口的模式识别方法,并给出了基于...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机动模式识别算法鲁棒性和抗噪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直接对航迹数据进行非人工特征提取,从而实现机动模式识别的算法。针对目标机动段难以分割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滑动时间窗口的模式识别方法,并给出了基于滑动时间窗口的机动模式识别流程。对空中目标进行了航迹仿真,并进行了数据预处理,为卷积神经网络提供了合理训练样本。通过仿真实验确定了适合于机动模式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构造好的卷积网络对机动模式的识别率达98.4%,并且在结合机动触发点后,对连续航迹的识别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模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滑动时间窗口 航迹仿真 数据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空间多模式机动目标的稳健IMM算法
7
作者 卢山 李晴 张世源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针对空间非合作多模式机动目标跟踪中传统交互多模型(IMM)算法模型概率计算奇异,造成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稳健IMM算法。考虑空间目标的常见机动模式,设计了以C-W方程、扩维C-W方程、渐消C-W方程为子模型的IMM模型集,以较低的计算复杂... 针对空间非合作多模式机动目标跟踪中传统交互多模型(IMM)算法模型概率计算奇异,造成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稳健IMM算法。考虑空间目标的常见机动模式,设计了以C-W方程、扩维C-W方程、渐消C-W方程为子模型的IMM模型集,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模型集与真实系统匹配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对传统IMM算法中模型概率计算过程出现奇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模型概率更新方法,避免了目标发生机动模式切换或状态突变时算法无法准确估计目标状态甚至终止估计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传统IMM算法的位置精度提高了18.4%以上,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实现对非合作目标多种机动状态的稳定相对状态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 相对状态估计 机动模式 交互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辐射特征信号与目标机动模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寇添 周中良 +1 位作者 刘宏强 杨远志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8,共9页
通过建立目标光谱辐射的包络模型和目标姿态角的动态特征模型,分析了目标机动模式与姿态角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红外辐射的响应信号模型,并对影响信号特征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距离的指数项和高次幂项是影响红... 通过建立目标光谱辐射的包络模型和目标姿态角的动态特征模型,分析了目标机动模式与姿态角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红外辐射的响应信号模型,并对影响信号特征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距离的指数项和高次幂项是影响红外辐射信号幅度整体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目标姿态角的变化率对红外辐射响应信号的局部特征影响显著,且红外辐射响应信号的时间导数与目标姿态角的变化率成正比。选取三种典型的目标机动模式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动模式下目标红外辐射响应特征信号的差异性显著,这为目标机动模式的识别提供了可行性,对空间机动目标的跟踪、机动检测和态势评估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红外辐射 特征信号 姿态角变化率 机动模式
原文传递
空中点目标机动模式的双色比特征空间特性及辨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寇添 周中良 +2 位作者 刘宏强 杨远志 阮铖巍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35,共11页
为了根据光谱特征维度对点目标机动模式进行辨识,建立了点目标机动模式与光谱信号的映射关系,研究了目标机动过程中观测方向点目标的多光谱辐射特性。提取多光谱辐射信号特征,构建了双色比特征空间模型。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的聚类方法,深... 为了根据光谱特征维度对点目标机动模式进行辨识,建立了点目标机动模式与光谱信号的映射关系,研究了目标机动过程中观测方向点目标的多光谱辐射特性。提取多光谱辐射信号特征,构建了双色比特征空间模型。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的聚类方法,深入分析了双色比特征空间的迁移和可分性特性,得到了点目标不同机动模式特征子空间迁移矢量和相邻矢量夹角余弦的变化规律,并得到特征子空间可分的最小姿态角变化量Δα=6.25°,可分距离阈值Dth=2.6,这为辨识点目标机动模式提供了依据。根据双色比特征子空间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时序特征子空间的点目标机动模式辨识方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对点目标的机动模式辨识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可分性,这对获取超视距作战环境中点目标的机动信息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红外辐射 双色比特征 高斯混合模型 机动模式辨识
原文传递
平面体系机动分析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祥 胡景龙 陈国新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3期62-65,共4页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是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学习结构力学后续内容的基础和前提。针对机动分析时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对大量习题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平面体系"2+2+3+4"机动分析模式,使平面体系机动...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是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学习结构力学后续内容的基础和前提。针对机动分析时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对大量习题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平面体系"2+2+3+4"机动分析模式,使平面体系机动分析过程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和步骤进行,让看似无从下手的分析变得有章可循。针对三种不同机动分析方法,分别辅以例题对分析步骤进行详细说明,为结构力学平面体系机动分析教学提供新的模式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力学 平面体系 自由度 机动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低空突防模式机动舵面最优配置建模仿真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虎子 王瑾 +1 位作者 齐万涛 金开保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80-2190,共11页
低空突防模式机动舵面最优配置是飞机安全飞行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数值仿真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小翼载多功能组合操纵面布局飞机,采用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数值微分方程建立了低空机动飞行仿真模型,构建了考虑越障能力、... 低空突防模式机动舵面最优配置是飞机安全飞行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数值仿真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小翼载多功能组合操纵面布局飞机,采用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数值微分方程建立了低空机动飞行仿真模型,构建了考虑越障能力、飞机坡度限制及爬升梯度等约束下的不同机动舵面模式的使用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解决舵面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同时,为设计机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飞机机动舵面最优配置提供了可行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机动舵面配置 小翼载 多功能组合操纵面 机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解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机动弹道设计
12
作者 刘政卓 王伟 +2 位作者 张勃 贺祥 闫杰 《空天防御》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为了提高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突防能力,本文研究了飞行器典型机动弹道的设计方法。首先,推导了高精度的高度-速度解析解,作为纵向弹道设计的基础。其次,基于高程解析解和横程解析解,设计了纵向机动模式和横向机动模式,实现飞行器纵... 为了提高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突防能力,本文研究了飞行器典型机动弹道的设计方法。首先,推导了高精度的高度-速度解析解,作为纵向弹道设计的基础。其次,基于高程解析解和横程解析解,设计了纵向机动模式和横向机动模式,实现飞行器纵向跳跃机动和横向摆动机动,分析了这两种模式对飞行器过载的影响,为实际突防中机动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合理设计横向机动模式和纵向机动模式中弹道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实现飞行器空间螺旋机动和空间钟摆机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机动弹道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可满足实际突防设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 弹道设计 机动模式 解析形式 突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与荷兰非机动化交通模式比较研究(英文)
13
作者 彭蓬 Shin Lee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1年第4期88-96,共9页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以其低能耗、健康、低消费、缓解交通拥堵等优势被认为是生态化且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近些年来,英国政府与荷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交通安全的教育,用于降低机动化交通速度,促进非机动化交通...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以其低能耗、健康、低消费、缓解交通拥堵等优势被认为是生态化且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近些年来,英国政府与荷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交通安全的教育,用于降低机动化交通速度,促进非机动化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对比发现非机动化交通配套设施在英国的发展远不及荷兰完善,且荷兰的非机动化交通与其他模式的交通实现了更紧密的结合,从而使荷兰的交通体系得到了均衡发展。基于非机动化交通模式适用于短途出行的特点,结合英国与荷兰的非机动化交通发展经验,在我国完善非机动化交通配套设施,和推行非机动化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将更有利于我国建设可持续化的城市交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化交通模式:交通政策 可持续化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之挑战——兼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影响
14
作者 马海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05-109,共5页
我国《物权法》第23条、第24条规定了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为交付加登记对抗主义,但该模式在理论及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对此进行了变... 我国《物权法》第23条、第24条规定了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为交付加登记对抗主义,但该模式在理论及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对此进行了变革,将交付加登记对抗主义转变为交付生效模式,直接挑战了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 交付加登记对抗主义 交付生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非机动化交通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蓬 陈刚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包括自行车出行和步行2种方式,这种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具有健康、环境友好、便利、廉价以及有益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优势。荷兰是推广非机动化交通模式较为成功的国家,具有完善的非机动化交通基础设施。为控...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包括自行车出行和步行2种方式,这种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具有健康、环境友好、便利、廉价以及有益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优势。荷兰是推广非机动化交通模式较为成功的国家,具有完善的非机动化交通基础设施。为控制小汽车使用量的增长,政府在近20年中,建立了持续的政策并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鼓励非机动化交通模式在该国的发展。但是基于非机动化交通模式更适用于短途出行的特征,它最终无法取代其他交通模式。因此,如何将非机动化交通模式与其他模式,尤其是公共交通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每个城市的可持续化交通发展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化交通模式 短途出行 公共交通 可持续化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机动化发展模式及实施对策分析
16
作者 郭燕燕 郑景轩 《中华建设》 2008年第7期125-126,共2页
本文探讨了机动化的含义与模式,指出城市机动化模式是由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布局形态双重作用所决定的,论证了公共交通模式才是适合此类城市的机动化模式,最后提出高密度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模式的基本实施对策。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机动模式 公共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系统探测空中机动目标的光谱辐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添 于雷 +3 位作者 周中良 王海晏 阮铖巍 刘宏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2-330,共9页
深空背景中机动目标光谱辐射探测是目标机动模式和属性识别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光谱散射和辐射理论,首先建立了复杂背景环境中目标反射背景辐射分布函数,然后根据气动加热引起的目标蒙皮温度场分布情况,建立了角水平和角俯仰的目标本征... 深空背景中机动目标光谱辐射探测是目标机动模式和属性识别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光谱散射和辐射理论,首先建立了复杂背景环境中目标反射背景辐射分布函数,然后根据气动加热引起的目标蒙皮温度场分布情况,建立了角水平和角俯仰的目标本征光谱辐射模型;结合空间目标运动方程和目标本体坐标系与探测器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关系矩阵,重点分析了目标不同机动模式下光谱响应信号的时空过程性变化特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中的光谱响应信号因目标时空域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特点,说明了目标机动模式与光谱响应信号间存在显著的特征映射关系,这为解决目标运动模式可分性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同时得出了目标姿态和空域相对位置是影响光谱响应信号特征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辐射 目标机动模式 信号特征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机动水下航行体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华 权晓波 +1 位作者 魏海鹏 王凡瑜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航行体水下高机动运动控制问题,建立基于水下航行体动力学方程的六自由度数学仿真模型,分析控制力和推进力对航行体水下机动过程的影响,提出小攻角机动和大攻角漂移机动两种弹道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实现小攻角机动控制力需求大,航... 针对航行体水下高机动运动控制问题,建立基于水下航行体动力学方程的六自由度数学仿真模型,分析控制力和推进力对航行体水下机动过程的影响,提出小攻角机动和大攻角漂移机动两种弹道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实现小攻角机动控制力需求大,航行体运动速度高;漂移机动模式能够大幅降低控制力需求,弹道参数及稳定性受航行体运动速度影响显著,尽可能晚地施加推进力有利于姿态稳定控制,但航行体运动速度衰减较大。通过开展航行体水下机动实航试验,验证和确认了漂移机动模式的工程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动 运动控制 机动模式 小攻角机动 漂移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目标机动检测与跟踪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霞 刘凯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07年第6期73-75,共3页
当今海战场水声目标往往采用机动方式航行,打破了目标匀速直线运动假定的传统。通过对水声目标的机动模式分析,可将目标的运动轨迹近似为折线运动进行研究。提出了水声目标的机动检测与跟踪方法,简化机动检测的复杂度,最后讨论了对机动... 当今海战场水声目标往往采用机动方式航行,打破了目标匀速直线运动假定的传统。通过对水声目标的机动模式分析,可将目标的运动轨迹近似为折线运动进行研究。提出了水声目标的机动检测与跟踪方法,简化机动检测的复杂度,最后讨论了对机动目标长时跟踪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 机动模式 机动检测 长时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f Horizontal Servo System in Suspension Gravity Compensation System
20
作者 WANG Wanqing WANG Qingxia +2 位作者 YANG Shuai LI Na HUANG Shunzhou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29-40,共12页
A new suspension gravity compensat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alleviate the gravity effects on a two-dimensional(2D)deployable mechanism for ground verification.Considering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of both the... A new suspension gravity compensat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alleviate the gravity effects on a two-dimensional(2D)deployable mechanism for ground verification.Considering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of both the rotating servo and the suspension system,a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simulating their integration is established using Lagrange’s equation.To mitigate instantaneous impact forces due to significant non-plumb effects from passive following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an elastic element is added in series with the rope in the vertical suspension system.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is elastic element relative to the rotating servo system is analyzed by the ADAMS softwar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nsating error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from 45%to 0.31%when incorporating elastic elements compared to scenarios without such elements.Additionally,low-stiffness elastic elements demonstrate a higher compensating error than high-stiffness ones.A spring with a stiffness coefficient of 6 N/mm is selected in the experiment,ensuring that compensating error meets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sion gravity compensation passive servo system flexible-rigid coupling model series elastic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