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顺德机器缫丝业的发展(1874-1929)
1
作者 肖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近代历史上,顺德以一县之力成为与上海并行的两个缫丝工业中心之一。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立为顺德的缫丝业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顺德的缫丝工业由此迅速发展,高居广东机器缫丝业的榜首。本文通过数字的统计,描述了1874年顺德机器缫丝业... 近代历史上,顺德以一县之力成为与上海并行的两个缫丝工业中心之一。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立为顺德的缫丝业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顺德的缫丝工业由此迅速发展,高居广东机器缫丝业的榜首。本文通过数字的统计,描述了1874年顺德机器缫丝业发轫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这一段时间内,顺德机器缫丝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肯定了顺德机器缫丝业在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厂 机器缫丝 顺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应用为什么失败--以近代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机器缫丝业为例(1860-1936)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茂元 邱泽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32,共17页
1860—1936年的近80年间,长江三角洲在技术、资本、管理等经济条件均有极大优势的条件下,其机器缫丝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通过对机器缫丝业发展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长三角机器缫丝工厂没有建立在蚕茧原料供应地,蚕农为了保... 1860—1936年的近80年间,长江三角洲在技术、资本、管理等经济条件均有极大优势的条件下,其机器缫丝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通过对机器缫丝业发展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长三角机器缫丝工厂没有建立在蚕茧原料供应地,蚕农为了保持自己从家庭缫丝中获得的利益而不愿意出售蚕茧,从而导致长三角地区机器缫丝业因缺乏原料而发展迟滞。珠三角在引进机器缫丝技术之初则通过对技术的退步性改良使丝厂落户乡村,将蚕农直接卷入技术进步和技术应用的红利分配中。由此,技术应用活动成败的关键不在于社会结构或文化是否构成阻碍,甚至不在于技术是否先进,而在于是否惠及相关的利益团体。让相关利益群体从中受惠,既是技术影响社会变迁的基础,也是社会结构或文化塑造技术特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 技术与社会 互构性发展 机器缫丝
原文传递
近代乡绅技术观转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以近代珠三角机器缫丝技术应用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茂元 邱泽奇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本文以机器缫丝技术在近代中国的引进和应用为例,分析了近代乡绅技术观的分化和转型。在机器缫丝技术引进和应用之初,出于文化价值理念上的排斥,以及基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的考虑,乡绅对近代机器缫丝技术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抵制。随... 本文以机器缫丝技术在近代中国的引进和应用为例,分析了近代乡绅技术观的分化和转型。在机器缫丝技术引进和应用之初,出于文化价值理念上的排斥,以及基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等的考虑,乡绅对近代机器缫丝技术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抵制。随着机器缫丝技术应用的发展,技术红利逐渐取代价值理念,成为影响乡绅应对行为的主要因素。分享到技术红利的乡绅也逐渐从抵制转为尝试性参与,甚至积极参与;未能分享到技术红利的乡绅则在更长时间内持续抵制新技术。分析表明:新技术的应用方式直接影响着乡绅分享技术红利的机会和能力,也由此建构了近代乡绅价值观转型的社会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绅 技术红利 机器缫丝技术
原文传递
桑基鱼塘与珠三角近代经济变革潮流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显恩 周兆晴 《珠江经济》 2008年第8期89-96,共8页
本文论述桑基鱼塘是在海洋文化影响和人口压力下出现的一种生态农业,由它引发的蚕丝业成为珠三角的支柱产业,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它在珠江三角洲经济近代化变革中起到龙头带动的作用。
关键词 桑基鱼塘 集约化耕作 丝货出口 机器缫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茂元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48,共26页
文章以近代珠江三角洲缫丝业的技术变革为主线,考察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原先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的解体。文章还分别考察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技术革新者、原有社会体系的维护者(政府和士绅阶层... 文章以近代珠江三角洲缫丝业的技术变革为主线,考察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原先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的解体。文章还分别考察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技术革新者、原有社会体系的维护者(政府和士绅阶层)以及农民(后来分化为缫丝工和蚕农)在这场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行为。最后,文章指出,在理解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都有其各自的片面性。这一段时期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表明社会因为技术的组织刚性而产生结构重组;同时,建构中的技术也会因为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被改造。由此形成了技术和社会的互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手工缫丝 机器缫丝 技术变革 社会变迁 互构
原文传递
苏南蚕丝生产改进与近代苏南农村生产结构变迁研究
6
作者 杨虎 李维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5,共8页
近代中国上海开埠后,苏南地区蚕丝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最重要的农村社会经济生产方式,蚕丝生产改进加速了近代苏南农村传统生产结构的瓦解与革新,使其步入近代化之路。新式专业化的蚕种生产冲击了农村中传统土种生产;先进的... 近代中国上海开埠后,苏南地区蚕丝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最重要的农村社会经济生产方式,蚕丝生产改进加速了近代苏南农村传统生产结构的瓦解与革新,使其步入近代化之路。新式专业化的蚕种生产冲击了农村中传统土种生产;先进的机器缫丝生产方式替代了落后的手工生产方式;大规模集中性工厂化生产方式瓦解了原旧有的分散家庭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蚕丝生产改进 专业化蚕种生产 机器缫丝生产 工厂化生产 农村生产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