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0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条播育秧机插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唐承翰 王晶卿 +7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怀燕 陈佳峰 王亚梁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目的】精准条播育秧可提升机插秧苗素质与群体均匀度。本研究旨在阐明杂交稻条播育秧秧苗素质与机插产量间的关系,为构建高产群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条播规格(D1:16条,D2:18条,D3... 【目的】精准条播育秧可提升机插秧苗素质与群体均匀度。本研究旨在阐明杂交稻条播育秧秧苗素质与机插产量间的关系,为构建高产群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条播规格(D1:16条,D2:18条,D3:20条)和3个每穴播种粒数(S1:3粒,S2:4粒,S3:5粒)处理。播种规格为每个秧盘横向播种40次,纵向播种次数与播种条数相对应。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分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1)每穴播种粒数和播种条数越少,秧苗素质越高;秧苗素质提高有利于增加移栽后秧苗第2、第3叶位分蘖的发生比例和单株分蘖力;每穴播种粒数越高,群体成穗率越低。(2)每穴播种粒数相同条件下,降低播种条数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每穴播种粒数越多,群体收获指数越低。(3)减少每穴播种粒数,增加了每穗粒数,并对籽粒的结实率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减少播种条数能有效提高二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4)降低播种条数可以使产量增加,D_(1)的平均产量较D_(2)、D_(3)分别提升5.0%、10.8%;每穴播种粒数为4粒时,群体产量较高,S_(2)的平均产量较S_(1)、S_(3)的分别提升6.0%、7.1%。(5)单株产量与秧苗充实度的相关性最高,秧苗充实度每提升1 mg/cm,单株产量提高13.94 g。【结论】壮秧能够提高机插秧苗低位分蘖的比例,秧苗充实度可作为判断秧苗素质的重要指标,降低播种量是促进壮秧的最有效措施。在相同基本苗下,机插壮秧提高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机插秧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污泥与食用菌菌渣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时薇 王志平 +19 位作者 张秀琴 郭广军 张小祥 张刚 肖宁 潘存红 刘建菊 吴云雨 李育红 蔡跃 陈梓春 朱书豪 余玲 周长海 季红娟 高鹏 吉春明 刘建凤 李爱宏 黄年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探究不同比例自来水污泥和食用菌菌渣配组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扬香玉200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比例的3个处理:A(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辅料=3∶3∶3∶1)、B... 为探究不同比例自来水污泥和食用菌菌渣配组研制的新型机插秧育苗基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以扬香玉200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比例的3个处理:A(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辅料=3∶3∶3∶1)、B(自来水污泥∶杏鲍菇渣∶双孢菇渣∶辅料=3∶3∶3∶1)、C(自来水污泥∶鹿茸菇渣∶杏鲍菇渣∶双孢菇渣∶辅料=2∶3∶2∶2∶1),柴米河基质(D)和细土(E)为双对照,对5个处理下秧苗素质、生理指标、移栽大田后的水稻产量以及稻米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A培育的水稻秧苗在株高、茎基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较处理E均显著提高;根体积、地下部鲜重与处理E相较无显著差异,根长显著短于处理E,说明处理A根系较为粗壮,促进了秧苗地上部的生长。处理B和处理C分别减少了秧苗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物量。生理指标显示,处理A提高了秧苗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全氮含量,总糖含量显著降低;该处理秧苗移栽大田后,增产显著。综合比较,处理A(润江基质1号)增强了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代谢,提高了糖分运输效率,秧苗整体素质好,对水稻增产贡献较大,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污泥 食用菌菌渣 机插秧 秧苗素质 生理指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发展探究——以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为例
3
作者 陈浩 吴建军 +1 位作者 杨庆飞 唐金萍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前,水稻生产大田翻耕、无人机飞防、收割机收割已经基本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由于受机插秧育秧技术、插秧机购机成本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全面推广水稻机插仍面临困难。基于此,文章以华容县湘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探究其在早稻... 目前,水稻生产大田翻耕、无人机飞防、收割机收割已经基本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由于受机插秧育秧技术、插秧机购机成本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全面推广水稻机插仍面临困难。基于此,文章以华容县湘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探究其在早稻、再生稻、中稻、双季晚稻上开展水稻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的做法,对比了机插秧社会化服务与手插秧、手抛秧、直播之间的优缺点,并阐述了大田水育秧和塑料大棚旱育秧两种机插秧育秧方法以及机插秧栽插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方面更有优势,且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开展水稻机插秧社会化服务,能够快速推广水稻机插,提高水稻机插覆盖率,可为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钟平 纪力 +1 位作者 孙春梅 邵文奇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探明常规育苗、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3种方式对水稻育苗及大田生长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相同播量下3种方式所育秧苗素质差异及对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成苗率在71.7%-75.0%,其中漂浮育... 为探明常规育苗、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3种方式对水稻育苗及大田生长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相同播量下3种方式所育秧苗素质差异及对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成苗率在71.7%-75.0%,其中漂浮育苗最高,三者的地上部性状无显著差异,但常规育苗根系数量及长度较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分别增加21.4%、16.1%和3.3%、9.8%;漂浮育苗的空穴率和伤秧率分别为0.39%、0.78%,栽插质量最优;漂浮育苗分蘖高峰期分蘖数较托盘育苗和常规育苗分别增加9.8%和24.0%,但单株生物量积累有所降低;漂浮育秧最终成穗数较托盘育苗、常规育苗增加7.2%和8.1%,但每穗实粒数降低4.9%、4.6%,在最终产量上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3种育苗方式都可育出健壮秧苗,并且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表现良好,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托盘育苗 漂浮育苗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无纺布盘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文孝荣 唐福森 +5 位作者 康民泰 杜孝敬 赵志强 袁杰 张燕红 王奉斌 《农村科技》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温宿县是新疆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7万公顷,80%的水稻种植面积采用盘育苗机插秧种植技术,但生产中存在秧苗易徒长,易发生立枯病、青枯病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2023年温宿县引进水稻无纺布盘育苗技术。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 温宿县是新疆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7万公顷,80%的水稻种植面积采用盘育苗机插秧种植技术,但生产中存在秧苗易徒长,易发生立枯病、青枯病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2023年温宿县引进水稻无纺布盘育苗技术。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秧田管理三方面总结水稻无纺布盘育苗技术,从秧苗移栽、大田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纺布盘育苗 机插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安县水稻机插秧推广浅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仕君 《南方农机》 2024年第5期77-79,共3页
做好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是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云南省姚安县在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姚安县水稻机插秧推广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加... 做好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是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云南省姚安县在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姚安县水稻机插秧推广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粗浅论述。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时、降低劳动强度的优点,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是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姚安县水稻机插秧的示范推广过程中,其优势和所面临的挑战均十分明显。未来,要想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发挥其最大效益,还需要政府、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 推广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 《南方农机》 2024年第7期82-84,105,共4页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结合了农业机械和农艺技术的优点,实现了高效、精准、省力的水稻种植。推广应用这种技术,不仅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土壤...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结合了农业机械和农艺技术的优点,实现了高效、精准、省力的水稻种植。推广应用这种技术,不仅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土壤处理技术、幼苗选育技术、机器插秧定位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水稻机插秧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策略,如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注重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扶持与产业协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以促进水稻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 水稻机插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中地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集成效果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文文 代小军 +3 位作者 尚莉莉 王素梅 伍德春 胡晓燕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为了探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荆门是否对水稻产量提高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荆门市农业生产实际,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方法的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了2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长势和产量构成因素... 为了探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荆门是否对水稻产量提高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荆门市农业生产实际,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方法的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了2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长势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处理有利于水稻生长,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水稻植株长势水平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增加趋势明显,在同等肥料用量条件下,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亩增产29.5 kg,增产率达5.62%;亩施40%复合肥(25∶5∶10)30 kg/亩作基肥的侧深施肥处理产投比最高,比常规施肥高0.44,该种处理模式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 植株长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诚 《云南农业》 2024年第2期88-89,共2页
1水稻育秧技术。1.1机械化育苗。水稻机械育秧可大大提高播种效率,保证秧苗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控制育苗密度,实现科学合理育苗。合理控制苗圃环境温湿度如设置暖棚等,可减少环境因素对秧苗生长的不良影响,提高秧苗... 1水稻育秧技术。1.1机械化育苗。水稻机械育秧可大大提高播种效率,保证秧苗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控制育苗密度,实现科学合理育苗。合理控制苗圃环境温湿度如设置暖棚等,可减少环境因素对秧苗生长的不良影响,提高秧苗质量。此外,种植户还应选择抗病虫害等抗性较强的品种,保证幼苗健康生长,提高抗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苗质量 水稻育秧 水稻机插秧 育苗密度 秧苗生长 环境温湿度 种植户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永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55-156,159,共3页
《“十四五”湖南省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势在必行。概述了水稻机插秧同步... 《“十四五”湖南省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势在必行。概述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探讨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侧深施肥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井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9期84-86,共3页
水稻插秧机作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水稻机插秧不仅可以无需人工完成水稻插秧工作,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还可以提高水稻栽培的效率,避免秧田的浪费。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水稻机插秧都是当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首选... 水稻插秧机作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水稻机插秧不仅可以无需人工完成水稻插秧工作,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还可以提高水稻栽培的效率,避免秧田的浪费。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水稻机插秧都是当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首选。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对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掌握技术要点,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主要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表明水稻机插秧作业的重要性,并基于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从五个方面对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市南郑区水稻机插秧控水晒田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岚 姚永成 +4 位作者 张升 刘湘艺 吕孝伟 蒋瑞 李志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6-8,共3页
水稻插后晒田是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的重要措施。为探索汉中市南郑区水稻机插秧最佳控水晒田时间节点,设置4个晒田时间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生物学性状、茎蘖数、叶片变化情况、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汉中市南郑区水稻机插秧在正常管理... 水稻插后晒田是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的重要措施。为探索汉中市南郑区水稻机插秧最佳控水晒田时间节点,设置4个晒田时间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生物学性状、茎蘖数、叶片变化情况、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汉中市南郑区水稻机插秧在正常管理前提下,插后25 d左右控水晒田能促进秧苗生新根、快返青、早分蘖,实现机插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控水晒田 陕西汉中 南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秧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青 王阳峰 +6 位作者 韩丹 杨飞 李博宇 周子凡 张晓林 朱庭强 李小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7-39,43,共4页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为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单位面积秧盘用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本试验设4个播量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秧...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为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单位面积秧盘用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本试验设4个播量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130 g/盘和150 g/盘处理秧苗素质较好,株高较高,分蘖成穗率较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可有效节约秧盘成本,进而实现节本增效目标。这一创新技术可在陕西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播 短秧龄 机插秧 秧苗素质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平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为了探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以及适合的侧深施肥量,本研究以水稻品种两优688为试验材料,以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和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为2种施肥方式,其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处理中设计3个施肥量(480、384和288 ... 为了探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以及适合的侧深施肥量,本研究以水稻品种两优688为试验材料,以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和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为2种施肥方式,其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处理中设计3个施肥量(480、384和288 kg/hm^(2)),分别测定水稻的生育进程、株高、穗长、茎蘖动态、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适当延缓了水稻植株的生育进程,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产量指标,产量增幅为18.60%;同步侧深施肥量为384 kg/hm^(2)时的水稻产量最高,较施肥量480和288 kg/hm^(2)处理分别增加11.50%和29.62%。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协调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及减肥增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同步侧深施肥 生育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插期对机插秧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勇 李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3-5,共3页
近年来,水稻机插秧发展迅速,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栽插期对机插秧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淮稻5号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栽插期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栽插期对机插秧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以6月15日栽插产量最高,较6月30... 近年来,水稻机插秧发展迅速,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栽插期对机插秧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淮稻5号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栽插期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栽插期对机插秧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以6月15日栽插产量最高,较6月30日栽插增产5.3%,在秧龄相近的情况下,栽插越晚产量越低;随着栽插期的推迟,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生产上应抓住适期,争取早栽,以实现水稻产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水稻 栽插期 产量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对稻田还原性物质和机插秧早期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程爽 邢志鹏 +3 位作者 田超 胡群 魏海燕 张洪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2-1775,共14页
针对稻麦轮作地区稻田耕整地质量不高以及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机插秧早期生长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一体化旱耕整泡田模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的可行性。于2021—2022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试验基地设置3种耕整地模式:一体化旱耕整地... 针对稻麦轮作地区稻田耕整地质量不高以及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机插秧早期生长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一体化旱耕整泡田模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的可行性。于2021—2022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试验基地设置3种耕整地模式: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Treatment 1,T1)、旱旋+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2,T2)、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3,T3),测定了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土层还原性物质含量和机插稻生长早期根系和地上部性状。结果表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以T1最高,在最低点较T2和T3分别提高19.3%~24.7%和31.6%~41.1%。不同耕整地模式显著影响了0~5 cm和5~10 cm土层内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和二价锰离子的含量。其中,相较于T2和T3的均值,T1在0~5 cm和5~10 cm土层内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分别降低31.9%~37.6%和22.6%~23.5%,亚铁离子含量分别降低30.5%~40.3%和25.3%~27.3%。这一结果主要与T1显著降低了0~5 cm和5~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并提高了相应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有关。机插秧根系性状(总根数、根干重、根系氧化力)和地上生长(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1最高,T2次之,T3最低。相比较于T2和T3的均值,移栽后30 d条件下T1的总根数增加9.6%~32.9%,根干重增加19.5%~53.8%,根系氧化力增加27.3%~34.7%,茎糵数增加9.0%~15.4%,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0.7%~44.7%。相关性分析表明,T1条件下机插秧早期的高质量生长主要是由于0~5 cm土层内还原性物质含量的降低,特别是活性还原性物质和亚铁离子含量的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稻麦轮作地区应用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有助于降低稻田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含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 耕整地模式 还原性物质 秧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安市裕安区水稻机插秧生产调查及农机农艺配套栽培途径探讨
17
作者 缪诗玮 刘礼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7期94-95,共2页
从六安市裕安区水稻机插秧生产调查入手,总结了水稻机插秧生产具有防倒伏、草害轻、产量高、米质优等优点的同时,指出了其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栽培措施,旨在为今后水稻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 生产调查 存在问题 农艺结合 配套栽培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市康熙岭镇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18
作者 黄艳霞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41-43,共3页
水稻是广西钦州市康熙岭镇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水稻安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将机械化插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中,是实现水稻种植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为推广相关技术,以康熙岭镇为例,着重对水稻机插秧的优势与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是广西钦州市康熙岭镇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水稻安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将机械化插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中,是实现水稻种植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为推广相关技术,以康熙岭镇为例,着重对水稻机插秧的优势与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高产栽培 广西钦州市康熙岭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市水稻机插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19
作者 王春红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2期70-71,共2页
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降低插秧成本,还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为水稻生产节本增效、高产稳产奠定基础。该文分析了水稻机插秧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并根据盐城市水稻生产实际,总结了育秧前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大田移栽、水稻收获等... 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降低插秧成本,还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为水稻生产节本增效、高产稳产奠定基础。该文分析了水稻机插秧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并根据盐城市水稻生产实际,总结了育秧前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大田移栽、水稻收获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给种植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优质 高效 栽培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品种筛选研究
20
作者 陈俊全 伍尚信 +5 位作者 周富亮 谢月兰 梁思维 刘光财 黄显良 姜先芽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5期95-97,共3页
本研究通过在广东省阳江市开展6个水稻品种试种,确定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特征性状、适应性和抗逆性情况,结合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从而筛选出适宜阳江地区种植的水稻优质品种,助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结果表明,每667 m^(2)的产量由高... 本研究通过在广东省阳江市开展6个水稻品种试种,确定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特征性状、适应性和抗逆性情况,结合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从而筛选出适宜阳江地区种植的水稻优质品种,助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结果表明,每667 m^(2)的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粤新银占2号(453.3 kg)、粤美占(390.5 kg)、特优粤禾丝苗(384.3 kg)、粤芽丝苗(363.0 kg)、粤香430(360.1 kg)、玉针香(279.6 kg)。从抗病性表现来看,粤新银占2号和粤美占比其他品种抗性强,因此,粤新银占2号和粤美占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当地进行扩大推广种植;特优粤禾丝苗、粤香430和粤芽丝苗综合表现一般,是否能在当地推广种植,还有待进一步对它们的米质和营养等价值进行评价;玉针香抗病性较差,且当地属于稻瘟病高发区域,产量较低,该品种不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优质品种 筛选 推广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