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杨树扦插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廖结安
马雪亭
+1 位作者
白兴山
王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4,109,共5页
为提高杨树扦插效率及林业经济效益,杨树扦插作业的机械化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为此,针对新疆地区杨树苗木的扦插作业,设计了一种自动扦插移栽机。该机具有设计合理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强等特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为提高杨树扦插效率及林业经济效益,杨树扦插作业的机械化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为此,针对新疆地区杨树苗木的扦插作业,设计了一种自动扦插移栽机。该机具有设计合理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强等特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现场试验表明:该机具基本可实现杨树苗木的扦插作业,达到了预期要求,但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
插
移栽
机
杨树
自动喂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营养液浓度对水稻机插水培毯状苗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玉祥
解双喜
+7 位作者
刘扬
丁艳锋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陈琳
李刚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01-209,共9页
为探明机插水稻育秧新方法——水培毯状苗育秧方法壮秧培育适宜的营养液浓度,以武运粳24号(常规粳稻)和6两优9368(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水培营养液浓度(S1、S2、S4、S8,分别表示营养液浓度为原液浓度的1、2、4、8倍,原液组成为:...
为探明机插水稻育秧新方法——水培毯状苗育秧方法壮秧培育适宜的营养液浓度,以武运粳24号(常规粳稻)和6两优9368(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水培营养液浓度(S1、S2、S4、S8,分别表示营养液浓度为原液浓度的1、2、4、8倍,原液组成为:0.643 g/kg N、0.615 g/kg P2O5、0.359 g/kg K2O、127.2 mg/kg Mg、26.34 mg/kg Fe、8.26mg/kg Mn、0.11 mg/kg Mo、0.66 mg/kg B、0.99 mg/kg Zn、1.405 mg/kg Cu、49 mg/kg SiO2、709.1 mg/kg Ca)对水培毯状苗育秧方法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大田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前秧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苗基宽、发根力、叶片和根系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总体上均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然而,高营养液浓度处理时秧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干物质积累小、根系活性低),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下降,成苗率变差,机插空穴率升高。低营养液浓度(S1)处理的秧苗素质弱、机插大田后返青活棵慢、分蘖发生延迟、干物质积累量低、穗数不足而影响产量(武运粳24号为10.74 t/hm^2,6两优9368为10.96 t/hm^2);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S2~S4),产量呈增加趋势(S2和S4处理下,武运粳24号产量分别为12.09和11.64 t/hm^2,6两优9368分别为12.16和12.47 t/hm^2);但产量并没有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S8处理下,武运粳24号产量为11.59t/hm^2,6两优9368产量为11.48 t/hm^2),主要受限于穗数不再增加,且穗粒数有下降趋势。因此,水培毯状苗育秧方法适宜的水培营养液浓度,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为S2(2倍于原液浓度),杂交籼稻6两优9368为S2~S4(2~4倍于原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叶面积指数
水稻
机插移栽
水培
秧苗素质
营养液浓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生长特征及其调控策略
被引量:
3
3
作者
仇景涛
任晓佳
+2 位作者
蒋天昊
顾雪怡
张祖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8,共12页
【目的】探究水稻机械化移栽应用中长期存在的晚播晚栽机插稻的特殊应用价值,【方法】在苏南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的产量表现及其群体生产特征,并设置密度和穗肥施用处理,解析栽培措施对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
【目的】探究水稻机械化移栽应用中长期存在的晚播晚栽机插稻的特殊应用价值,【方法】在苏南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的产量表现及其群体生产特征,并设置密度和穗肥施用处理,解析栽培措施对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机插水稻晚播晚栽产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晚播晚栽机插稻群体高峰苗出现时间相对前移,茎蘖成穗率则明显下降。同化物质积累和运转均受到一定影响,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下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也呈下降趋势。可见,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存在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必然劣势。增加栽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上升,产量明显提高。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着穗肥施氮量水平的提高,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多穗肥施用不利于晚播晚栽机插稻结实期的物质积累。较高密度配合适宜水平的穗肥施用,可提高其茎蘖成穗率,并维持结实期叶片活性,保持较高的中后期物质生产能力。【结论】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可采用较高移栽密度,促进前期早发提高群体质量,适当减少中后期肥料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改善结实期生长条件,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移栽
晚播晚栽
产量
物质积累
穗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水稻机插在闽北的试验
4
作者
卓振星
《福建农机》
2008年第1期23-24,20,共3页
本文通过细致的试验,重点探索解决在闽北山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早、中、晚季杂交水稻机插过程中的软盘育秧、苗期管理、机插移栽、大田管理以及晚季杂交稻避过"九月寒"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机插做好前期...
本文通过细致的试验,重点探索解决在闽北山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早、中、晚季杂交水稻机插过程中的软盘育秧、苗期管理、机插移栽、大田管理以及晚季杂交稻避过"九月寒"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机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地区
杂交稻
软盘育秧
苗期管理
机插移栽
大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育秧、移栽方式对晚粳稻新品种浙粳100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云华
黄奇
+1 位作者
朱国富
张小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6期167-169,共3页
为加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20年对晚粳稻新品种浙粳100采用不同育秧、移栽方式研究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播(手插密植)类型田,秧苗基部明显增宽,茎叶增重,根...
为加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20年对晚粳稻新品种浙粳100采用不同育秧、移栽方式研究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播(手插密植)类型田,秧苗基部明显增宽,茎叶增重,根系增多,实现大穗增粒增重,有望夺取水稻高产;返青快,从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比盘播(机插)短4 d;有效穗增加,总粒数、实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增产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粳100
人工
移栽
机插移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沿海咸酸田机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6
作者
杨桂梅
韩玉芬
+2 位作者
李赛声
郑德戈
黄时香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9期26-28,共3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中。作为沿海城市的防城港市,尚有11余万亩的咸酸田,如何让这些又咸又酸的农田披上绿衣,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节约成本,作者于2021年早稻在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村...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中。作为沿海城市的防城港市,尚有11余万亩的咸酸田,如何让这些又咸又酸的农田披上绿衣,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节约成本,作者于2021年早稻在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村通过咸酸田机直播与机插栽培试验研究,探索咸酸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确定最佳耕作模式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酸田
机
直播播种
机插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烯效唑处理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廖莎
谭雪明
+3 位作者
李木英
胡凯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96-102,共7页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粉含量,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3种方式烯效唑处理下秧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基施方式提高全氮含量、浸种方式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最佳;以浓度100 mg/L浸种、150 mg/L喷施和100 mg/L基施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施用烯效唑还可促进秧苗栽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以基施方式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强秧苗的单株及群体分蘖能力,还可延长分蘖期,推迟高峰分蘖数时期。生产中,烯效唑浸种以浓度50~100 mg/L,喷雾以浓度100~150 mg/L,基施以浓度175~250 mg/L为宜,有利于形成健壮秧苗,利于栽后活棵、返青、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基质
烯效唑
浸种
喷施
基施
水稻
秧苗
机插移栽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树扦插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廖结安
马雪亭
白兴山
王伟
机构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现代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4,109,共5页
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2-G-22)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DNG20150202)
文摘
为提高杨树扦插效率及林业经济效益,杨树扦插作业的机械化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为此,针对新疆地区杨树苗木的扦插作业,设计了一种自动扦插移栽机。该机具有设计合理简单、成本低、适用性强等特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现场试验表明:该机具基本可实现杨树苗木的扦插作业,达到了预期要求,但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扦
插
移栽
机
杨树
自动喂苗
Keywords
cutting transplanter
poplar
auto matic feeding
分类号
S776.247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营养液浓度对水稻机插水培毯状苗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玉祥
解双喜
刘扬
丁艳锋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陈琳
李刚华
机构
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01-20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7YFD0301200
2016YFD0300505)
+3 种基金
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RCSX201724)
石河子大学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702)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BE2017369)
江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资助项目(SXGC[2017]283)
文摘
为探明机插水稻育秧新方法——水培毯状苗育秧方法壮秧培育适宜的营养液浓度,以武运粳24号(常规粳稻)和6两优9368(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水培营养液浓度(S1、S2、S4、S8,分别表示营养液浓度为原液浓度的1、2、4、8倍,原液组成为:0.643 g/kg N、0.615 g/kg P2O5、0.359 g/kg K2O、127.2 mg/kg Mg、26.34 mg/kg Fe、8.26mg/kg Mn、0.11 mg/kg Mo、0.66 mg/kg B、0.99 mg/kg Zn、1.405 mg/kg Cu、49 mg/kg SiO2、709.1 mg/kg Ca)对水培毯状苗育秧方法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大田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前秧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苗基宽、发根力、叶片和根系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总体上均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然而,高营养液浓度处理时秧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干物质积累小、根系活性低),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下降,成苗率变差,机插空穴率升高。低营养液浓度(S1)处理的秧苗素质弱、机插大田后返青活棵慢、分蘖发生延迟、干物质积累量低、穗数不足而影响产量(武运粳24号为10.74 t/hm^2,6两优9368为10.96 t/hm^2);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S2~S4),产量呈增加趋势(S2和S4处理下,武运粳24号产量分别为12.09和11.64 t/hm^2,6两优9368分别为12.16和12.47 t/hm^2);但产量并没有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S8处理下,武运粳24号产量为11.59t/hm^2,6两优9368产量为11.48 t/hm^2),主要受限于穗数不再增加,且穗粒数有下降趋势。因此,水培毯状苗育秧方法适宜的水培营养液浓度,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为S2(2倍于原液浓度),杂交籼稻6两优9368为S2~S4(2~4倍于原液浓度)。
关键词
作物
叶面积指数
水稻
机插移栽
水培
秧苗素质
营养液浓度
产量
Keywords
crops
leaf area index
rice (Oriza sativa)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hydroponics
seedling quality
nutrient solution concentration
yields
分类号
S233.7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生长特征及其调控策略
被引量:
3
3
作者
仇景涛
任晓佳
蒋天昊
顾雪怡
张祖建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常熟市人民政府虞山街道办事处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8,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D0300502)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资助项目(BE2015320)。
文摘
【目的】探究水稻机械化移栽应用中长期存在的晚播晚栽机插稻的特殊应用价值,【方法】在苏南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的产量表现及其群体生产特征,并设置密度和穗肥施用处理,解析栽培措施对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机插水稻晚播晚栽产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晚播晚栽机插稻群体高峰苗出现时间相对前移,茎蘖成穗率则明显下降。同化物质积累和运转均受到一定影响,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下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也呈下降趋势。可见,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存在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必然劣势。增加栽植密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上升,产量明显提高。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着穗肥施氮量水平的提高,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多穗肥施用不利于晚播晚栽机插稻结实期的物质积累。较高密度配合适宜水平的穗肥施用,可提高其茎蘖成穗率,并维持结实期叶片活性,保持较高的中后期物质生产能力。【结论】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可采用较高移栽密度,促进前期早发提高群体质量,适当减少中后期肥料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改善结实期生长条件,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移栽
晚播晚栽
产量
物质积累
穗肥
Keywords
rice
machine-transplanted
late seeding and planting
yiel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anicle-promoting fertilizer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水稻机插在闽北的试验
4
作者
卓振星
机构
顺昌县洋口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出处
《福建农机》
2008年第1期23-24,20,共3页
文摘
本文通过细致的试验,重点探索解决在闽北山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早、中、晚季杂交水稻机插过程中的软盘育秧、苗期管理、机插移栽、大田管理以及晚季杂交稻避过"九月寒"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机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关键词
闽北地区
杂交稻
软盘育秧
苗期管理
机插移栽
大田管理
分类号
S233.7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育秧、移栽方式对晚粳稻新品种浙粳100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云华
黄奇
朱国富
张小明
机构
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6期167-169,共3页
基金
浙江省农业(粮食)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新品种选育”(2016C02050-2)。
文摘
为加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20年对晚粳稻新品种浙粳100采用不同育秧、移栽方式研究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播(手插密植)类型田,秧苗基部明显增宽,茎叶增重,根系增多,实现大穗增粒增重,有望夺取水稻高产;返青快,从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比盘播(机插)短4 d;有效穗增加,总粒数、实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增产增效显著。
关键词
浙粳100
人工
移栽
机插移栽
产量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沿海咸酸田机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6
作者
杨桂梅
韩玉芬
李赛声
郑德戈
黄时香
机构
防城港市农业农机服务中心
防城港市气象局
东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9期26-28,共3页
文摘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中。作为沿海城市的防城港市,尚有11余万亩的咸酸田,如何让这些又咸又酸的农田披上绿衣,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节约成本,作者于2021年早稻在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村通过咸酸田机直播与机插栽培试验研究,探索咸酸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确定最佳耕作模式加以推广。
关键词
咸酸田
机
直播播种
机插移栽
Keywords
salty acid field
machine direct seeding
machine transplanting
分类号
S56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烯效唑处理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廖莎
谭雪明
李木英
胡凯
潘晓华
石庆华
机构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农业农村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96-102,共7页
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41BBF6007)
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编号:JXARS-02-03)。
文摘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粉含量,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3种方式烯效唑处理下秧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基施方式提高全氮含量、浸种方式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最佳;以浓度100 mg/L浸种、150 mg/L喷施和100 mg/L基施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施用烯效唑还可促进秧苗栽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以基施方式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强秧苗的单株及群体分蘖能力,还可延长分蘖期,推迟高峰分蘖数时期。生产中,烯效唑浸种以浓度50~100 mg/L,喷雾以浓度100~150 mg/L,基施以浓度175~250 mg/L为宜,有利于形成健壮秧苗,利于栽后活棵、返青、分蘖。
关键词
稻草基质
烯效唑
浸种
喷施
基施
水稻
秧苗
机插移栽
生理活性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杨树扦插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
廖结安
马雪亭
白兴山
王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营养液浓度对水稻机插水培毯状苗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玉祥
解双喜
刘扬
丁艳锋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陈琳
李刚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群体生长特征及其调控策略
仇景涛
任晓佳
蒋天昊
顾雪怡
张祖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杂交水稻机插在闽北的试验
卓振星
《福建农机》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育秧、移栽方式对晚粳稻新品种浙粳100产量的影响
王云华
黄奇
朱国富
张小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沿海咸酸田机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杨桂梅
韩玉芬
李赛声
郑德戈
黄时香
《智慧农业导刊》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烯效唑处理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
廖莎
谭雪明
李木英
胡凯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