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张力对人成骨样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邹淑娟 胡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观察机械张力对人成骨细胞TGF - β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人成骨样细胞MG - 6 3进行 6 %、12 %和 2 4 %的拉伸应变加载实验 ,用RT -PCR反应检测细胞受力后TGF - βmRNA的表达。结果  6 %和 1... 目的 观察机械张力对人成骨细胞TGF - β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人成骨样细胞MG - 6 3进行 6 %、12 %和 2 4 %的拉伸应变加载实验 ,用RT -PCR反应检测细胞受力后TGF - βmRNA的表达。结果  6 %和 12 %的拉伸率能显著促进MG - 6 3细胞TGF - β的表达 ,但 2 4 %的拉伸率作用对细胞TGF - β基因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 恰当大小的机械张力可以增加成骨细胞TGF - β的表达 ,过大的应力刺激可能没有这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成骨细胞 TGF-Β 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 颌骨 牵张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传感器的印染机械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强 刘红 陈丹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86,共3页
印染设备大多部是多单元传动联合机械,联合机各单元间的同步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染色、印花产品的质量。在联合机内,各加工单元分别由一台电动机驱动,
关键词 机械张力 印染设备 控制系统设计 重力传感器 多单元传动 电动机驱动 同步性能 加工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张力诱发小鼠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温从吉 傅士博 +1 位作者 周仁鹏 王丹茹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张力诱发小鼠产生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背部形成2 cm长的手术切口,术后第4天,使用牵拉装置给予创面持续的张力刺激,维持2周后拆除装置,分别在牵引结束后1 d、30 d、60 d观察瘢痕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变化。检测瘢... 目的观察机械张力诱发小鼠产生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背部形成2 cm长的手术切口,术后第4天,使用牵拉装置给予创面持续的张力刺激,维持2周后拆除装置,分别在牵引结束后1 d、30 d、60 d观察瘢痕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变化。检测瘢痕面积、细胞数目及胶原量变化情况。结果牵拉后小鼠背部形成类似于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并且瘢痕组织可以维持至少60 d,但瘢痕的面积有逐渐减少趋势。结论机械张力诱发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可以形成增生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增生性瘢痕 毛囊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张力对颅面骨缝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邹淑娟 陈扬熙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颅面骨缝是颅面部的主要生长区,骨缝受到张应力的刺激后,骨缝将发生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反应。上颌骨的前牵引和腭中缝的扩大就是利用骨缝的生长改建刺激骨生长以协调上下颌骨的关系。了解骨缝在受到机械张力刺激后发生适应性改建的细胞和... 颅面骨缝是颅面部的主要生长区,骨缝受到张应力的刺激后,骨缝将发生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反应。上颌骨的前牵引和腭中缝的扩大就是利用骨缝的生长改建刺激骨生长以协调上下颌骨的关系。了解骨缝在受到机械张力刺激后发生适应性改建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寻找最佳的矫治时机,缩短疗程,防止复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机械张力对颅面骨缝成骨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成骨作用 骨缝 分子生物学机制 生物学反应 适应性改建 影响的研究 上下颌骨 生长改建 矫治时机 临床意义 防止复发 颅面部 张应力 骨生长 腭中缝 前牵引 上颌骨 短疗程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瑞林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年第6期67-69,共3页
由于传统系统对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控制所消耗的时间较长,为此提出基于PLC的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在硬件方面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压数据采集卡进行了选型设计,在软件方面利用大数据聚类技术实现对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控... 由于传统系统对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控制所消耗的时间较长,为此提出基于PLC的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在硬件方面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压数据采集卡进行了选型设计,在软件方面利用大数据聚类技术实现对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控制信号拟合,并通过制定模糊控制规则执行系统控制指令,以此完成基于PLC的伺服电机机械张力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经实验证明,设计系统耗时少于传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伺服电机 机械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机械牵张力对HPDLSCs和PPDLSCs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刘佳 郭冬会 +2 位作者 秦文 杨平 李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牙周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和牙周病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PPDLSCs)在静态机械牵张力作用下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同。方法:采用低密度接种法分离培养HPDLSCs和PPDL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种细胞的表面间充质... 目的:探讨健康牙周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和牙周病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PPDLSCs)在静态机械牵张力作用下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同。方法:采用低密度接种法分离培养HPDLSCs和PPDL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种细胞的表面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表达进行检测,使用Flexcell Tension Unit对HPDLSCs和PPDLSCs进行不同力值静态机械牵张力(SMS)加载,实时定量RT-PCR检测HPDLSCs和PPDLSCs中破骨相关基因RANKL和C-fos的表达。结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STRO-1、CD146、CD90、CD29在HPDLSCs和PPDLSCs中均强阳性表达,且HPDLSCs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PDLSCs(P<0.05)。在未加载SMS情况下,PPDLSCs中RANKL和C-f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DLSCs(P<0.05);当加载SMS≤12%形变量时,HPDLSCs中两种破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未加力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形变量达到14%时,二者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PPDLSCs组,当SMS≤8%形变量时,RANKL和C-fo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SMS≥10%形变量时,可明显激活两种破骨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HPDLSCs和PPDLSCs对SMS的反应不同,过大的静态牵张力会导致PPDLSCs表达破骨相关基因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静态机械张力 牙周炎 破骨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不同部位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志国 匡瑞霞 +2 位作者 徐全臣 陈振雨 李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反应的差异。方法取色素痣切除患者自愿捐赠的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皮肤,应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取第5~8代细胞进行实验。将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反应的差异。方法取色素痣切除患者自愿捐赠的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皮肤,应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取第5~8代细胞进行实验。将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采用多通道细胞应力加载仪加载周期性机械张力24、36、48 h;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各时间点加载结束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内整合素β1、P130Ca s(p130Crk-associated substance)、TGF-β1、Ⅰ型胶原a1链(collagen type Iα1 chain,COL1A1)m RNA水平;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和TGF-β1含量。对照组于培养对应时间取细胞进行以上观察。结果实验组加载后细胞均增殖旺盛,分布密集,排列呈一定方向性。加载24 h后,实验组背部及上臂内侧细胞增殖,整合素β1、P130Cas、TGF-β1 m RNA表达水平和TGF-β1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36、48 h时,背部细胞以上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上臂内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背部及上臂内侧细胞的COL1A1 m RNA表达水平和Ⅰ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背部及上臂内侧细胞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和上臂内侧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的反应不同,提示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特征存在部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部位增生性瘢痕的发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机械张力 正常皮肤 增生性瘢痕
原文传递
机械牵张力加载时间对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明宇 李雨珊 +1 位作者 王志国 匡瑞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5-59,共5页
目的:探究机械牵张力不同加载时间对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s,NSFB)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转化的影响。方法:同一人体NSFB和HSFB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载0.1Hz、... 目的:探究机械牵张力不同加载时间对诱导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s,NSFB)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转化的影响。方法:同一人体NSFB和HSFB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载0.1Hz、10%拉伸幅度的机械牵张力3d、5d、7d,对照组细胞均不加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SYBR Green q PCR法检测细胞p130Cas、Integrin-β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 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_1和Ⅰ型胶原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Integrin-β_1、p130Cas、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机械牵张力加载5d时,NSFB实验组与HSFB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水平及p130Cas、Integrin-β_1、TGF-β_1、Ⅰ型胶原、α-SMA表达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3d、7d时,以上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Hz、10%拉伸幅度的机械牵张力加载5d可使NSFB表现出HSFB的部分生化特征,机械牵张力对NSFB向HSFB转化过程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机械张力 成纤维细胞 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张力参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鹏 王志国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55-657,共3页
临床研究发现,机械张力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有张力的创面易形成瘢痕[1],通过调整切口走向,减少切口张力可以减少瘢痕的发生[2]。研究力学信号的转导途径将有助于探索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力学信号转导是指细胞... 临床研究发现,机械张力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有张力的创面易形成瘢痕[1],通过调整切口走向,减少切口张力可以减少瘢痕的发生[2]。研究力学信号的转导途径将有助于探索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力学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细胞内各种电或者化学信号的过程[3]。目前,发现参与病理性瘢痕形成和发展的力学信号转导途径有很多,如整合素途径、TGF-13/Smad途径、钙离子流途径、Akt途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增生性瘢痕 病理性瘢痕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抑制机械张力诱发小鼠增生性瘢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娜 张川 +2 位作者 杨磊 柳磊 谢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90-2092,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IL-6 mAb)对机械张力诱发的小鼠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C57/BL6小鼠,采取随机和均衡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阳性组、建模组、IgG组、IL-6 mAb组,后3组小鼠予以机械张力处理,构建机械...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IL-6 mAb)对机械张力诱发的小鼠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C57/BL6小鼠,采取随机和均衡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阳性组、建模组、IgG组、IL-6 mAb组,后3组小鼠予以机械张力处理,构建机械张力诱发的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张力持续2周后拆除装置,假阳性组无牵引张力。后2组于第3、4、5周分别予以免疫球蛋白G(IgG)和IL-6 mAb尾静脉注射,其他3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注射。所有小鼠5周后处死,取瘢痕组织,利用形态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gG对瘢痕增生无明显影响,IL-6 mAb组瘢痕面积明显缩小,组织学检测表明IL-6 mAb组胶原数量减少(均P=0.0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IL-6 mAb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均P=0.000);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进一步提示IL-6 mAb也能下调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00)。结论IL-6 mAb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分泌和抑制胶原的合成,抑制机械张力诱发的小鼠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 机械张力 增生性瘢痕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唐林 林珠 +1 位作者 李永明 王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0-581,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以了解牙槽骨改建机制。方法通过自行研制的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0%、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和48h后,用MT...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以了解牙槽骨改建机制。方法通过自行研制的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0%、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和4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受力后的增殖变化,ALP试剂盒检测ALP的变化。结果细胞受力后,其增殖能力随牵张力值的增大而明显增强(P<0.01),而ALP活性随牵张力值的增大明显降低(P<0.01)。结论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及ALP活性,与力值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成骨细胞 增殖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度机械牵张力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玉 郝荣安 +3 位作者 匡瑞霞 胡春楠 陈璐 王志国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幅度机械牵张力对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增生性瘢痕的转归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10%幅度牵张力诱导构建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以人正常成纤维细胞为阴... 目的探讨低幅度机械牵张力对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增生性瘢痕的转归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10%幅度牵张力诱导构建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以人正常成纤维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应用2%幅度牵张力体外培养;以肌成纤维细胞作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应用2%、10%幅度牵张力继续体外培养,诱导细胞再分化。实验第7天,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SYBR Green qPCR法检测整合素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Ⅰ型胶原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整合素β1、α-SM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高(F=67.75,P<0.05),细胞内TGF-β1、Ⅰ型胶原的蛋白含量、α-SMA的蛋白表达及各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F=132.64~981.60,P<0.05),细胞内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肌成纤维细胞内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肌成纤维细胞内TGF-β1、Ⅰ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含量与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实验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幅度牵张力不能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可能存在其他机制介导了张力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肌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分化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张力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鹏 王运帷 +7 位作者 官浩 杨云舒 李少珲 陈阳 朱婵 万瑀 任丽颖 姚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2-1169,共8页
目的探讨机械张力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3~5个月龄雌雄不拘新西兰大白兔, 于每侧兔耳腹面制作5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术后0(即刻)、7、14、21、28 d所... 目的探讨机械张力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3~5个月龄雌雄不拘新西兰大白兔, 于每侧兔耳腹面制作5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术后0(即刻)、7、14、21、28 d所有兔耳创面外观。术后28 d, 计算瘢痕形成率。将每只兔左耳的3个成熟瘢痕纳入张力组并采用螺旋扩弓器持续扩弓, 将每只兔右耳的3个成熟瘢痕纳入假张力组并仅缝合螺旋扩弓器不扩弓, 每组共18个瘢痕。经机械张力处理(以下简称处理)40 d, 观察2组兔耳瘢痕组织颜色、质地。处理40 d, 观察并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EI), 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形态,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1、Smad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的蛋白表达和Smad3磷酸化水平。以上实验各组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0 d, 所有兔耳均形成5个新鲜创面;术后7 d, 可见创面结痂;术后14 d, 大部分创面已上皮化;术后21 d, 可见全部创面上皮化;术后28 d, 形成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术后28 d, 瘢痕形成率为75%(45/60)。处理40 d, 张力组的兔耳瘢痕组织凸起较假张力组明显, 瘢痕组织较硬, 颜色较红润;张力组兔耳瘢痕的SEI为2.02±0.08, 明显高于假张力组的1.70±0.08(t=5.07, P<0.01)。处理40 d, 与假张力组相比, 张力组兔耳瘢痕组织角质层变厚, 真皮层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胶原排列更加紊乱, 呈结节状或旋涡状分布。处理40 d, 张力组兔耳瘢痕组织中TGF-β1、Smad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81±0.25、5.71±0.82、7.86±0.56、4.35±0.28、5.89±0.47, 分别明显高于假张力组的1.00±0.08、1.00±0.12、1.00±0.13、1.00±0.14、1.00±0.14(t值分别为5.36、9.82、20.60、18.26、17.13, P值均<0.01);张力组兔耳瘢痕组织中TGF-β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α-SMA的蛋白表达和Smad3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865±0.050、0.895±0.042、0.972±0.027、1.012±0.057、0.968±0.087, 分别明显高于假张力组的0.657±0.050、0.271±0.029、0.631±0.027、0.418±0.023、0.511±0.035(t值分别为5.08、21.27、15.55、16.70、8.40, P值均<0.01)。结论机械张力会刺激瘢痕增生, 抑制真皮层胶原纤维的正常排列, 加剧胶原纤维的沉积, 从而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消退起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机械张力激活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蛋白质类 机械张力
原文传递
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林 邵玶 +1 位作者 李永明 林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0%、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力后OPGmRNA/RANKL mRNA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0%、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力后OPGmRNA/RANKL mRNA表达的变化,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受力后,其OPG mRNA及蛋白表达随牵张力值的增大明显增加,而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随牵张力值的增大明显减少。结论: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OPG/RANKL表达,进而影响正畸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成骨细胞 骨保护素 骨保护素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人成骨样细胞机械牵张力敏感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雪 丁寅 +3 位作者 段银钟 林珠 欧阳为明 蒲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 对人成骨样细胞机械牵张力敏感基因进行克隆研究。方法 对人成骨样细胞Saos_2进行二维方向上的加载 ,变形幅度为 12 % ,牵拉频率为 6周期 分钟 ,加载 12h后分别提取牵张力作用后Saos_2细胞及未作处理的正常Saos_2对照细胞的mRN... 目的 对人成骨样细胞机械牵张力敏感基因进行克隆研究。方法 对人成骨样细胞Saos_2进行二维方向上的加载 ,变形幅度为 12 % ,牵拉频率为 6周期 分钟 ,加载 12h后分别提取牵张力作用后Saos_2细胞及未作处理的正常Saos_2对照细胞的mRNA ,反转录制备cDNA ,将cDNA进行消减杂交 ,构建加载细胞与未加载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扣除cDNA文库 ,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克隆到的基因片段中 ,功能已知基因片段 15个 ,功能未知基因片段 2个 ,其中牵张力敏感基因 1(SSG1)位于 9号染色体上 ,功能未知 ;牵张力敏感基因 2 (SSG2 )位于 18号染色体上 ,与转录因子 2 ,4高度同源。结论 用消减杂交技术可以对人成骨细胞样机械牵张力敏感基因进行有效的克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减杂交 基因克隆 成骨细胞 机械张力 敏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控机床的伺服电机机械张力自动化控制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月桂 陈柏良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年第9期115-118,共4页
针对伺服电机机械张力自动化控制存在精确度低问题,设计基于数控机床的伺服电机机械张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选择二级齿轮张力传感器,设置旋转扩充装置转速及其他参数,电压采集卡采用DAQ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并对其端子针脚进行定义。软... 针对伺服电机机械张力自动化控制存在精确度低问题,设计基于数控机床的伺服电机机械张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选择二级齿轮张力传感器,设置旋转扩充装置转速及其他参数,电压采集卡采用DAQ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并对其端子针脚进行定义。软件设计中,根据系统模糊适应结构图制定数控机床的模糊控制规则,利用软件滤波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实现系统对张力的精准、快速控制。为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应用性能,设计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系统的控制均方差比传统系统小0.011 46,验证了该系统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准度,且耗时更短,应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伺服电机 机械张力 自动化控制系统
原文传递
机械扩张力作用下小鼠腭中缝成骨与破骨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苗毅 王林 +1 位作者 张卫兵 马俊青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腭中缝在机械扩张力作用的不同阶段成骨与破骨现象,探讨两种现象在腭中缝机械力扩张骨改建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6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1d、3d、7d、14d、28d组和实验加力1d、3d、7d、14d、28d组,每组... 目的观察小鼠腭中缝在机械扩张力作用的不同阶段成骨与破骨现象,探讨两种现象在腭中缝机械力扩张骨改建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6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1d、3d、7d、14d、28d组和实验加力1d、3d、7d、14d、28d组,每组各9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0.56N)于实验加力组小鼠的腭中缝。于加力后1d、3d、7d、14d、28d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观察腭中缝组织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组1d紧邻腭骨的骨膜细胞ALP染色呈强阳性,7d实验组腭中缝明显被扩宽,缝边缘ALP染色呈强阳性。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第1天有破骨细胞活动而3d破骨细胞消失,7d实验组破骨细胞主要分布于鼻底侧且较第1天组多,14d实验组与7d相似而28d破骨细胞消失。结论对腭中缝施加扩张力能够促使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化增殖,二者时间与空间的数量和分布差异导致了腭中缝扩张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中缝 机械张力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张力对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倩楠 周粤闽 孙朝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590,共5页
创伤导致的瘢痕不但影响患者外观及功能,还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证实,机械张力通过各种机械转导通路促进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和上皮形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发挥... 创伤导致的瘢痕不但影响患者外观及功能,还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证实,机械张力通过各种机械转导通路促进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和上皮形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采取降低创面机械张力的手术和辅助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本文总结了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及降低创伤创面机械张力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手段,以期为临床减少增生性瘢痕形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瘢痕 机械张力 减张治疗 辅助干预
原文传递
机械牵张力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瑛 胡竹林 +1 位作者 康剑书 张红 《医学综述》 2015年第9期1552-1554,共3页
骨的生长或吸收由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共同控制,而破骨细胞在骨的吸收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破骨细胞的增多与减少与机械牵张力的作用密切相关,改变不同机械牵张力,包括机械振动、压载荷、力学拉伸力和流体剪切力等,对破骨细胞作用的时间... 骨的生长或吸收由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共同控制,而破骨细胞在骨的吸收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破骨细胞的增多与减少与机械牵张力的作用密切相关,改变不同机械牵张力,包括机械振动、压载荷、力学拉伸力和流体剪切力等,对破骨细胞作用的时间、强度等,即可改变破骨细胞的相应特性,从而改变破骨细胞的功能活性。研究牵张力与破骨细胞的关系,将使牵张力在临床工作中的治疗作用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破骨细胞 拉伸强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通道部分介导机械牵张力引起的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树迎 张征宇 +7 位作者 谢富康 张敏 李宇煌 李晨 宁粉 黄锦桃 Qingbo Xu 李朝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1-581,共1页
关键词 机械张力 血管重塑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离子通道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