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真菌素链霉菌变温发酵生产恩拉霉素的研究
1
作者 潘春梅 王静 张晓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28,共3页
试验以杀真菌素链霉菌为生产菌株,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菌体生长、总糖消耗和恩拉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变温控制策略,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变温发酵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发现后期培养温度对菌株发酵... 试验以杀真菌素链霉菌为生产菌株,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菌体生长、总糖消耗和恩拉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变温控制策略,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变温发酵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发现后期培养温度对菌株发酵生产恩拉霉素的影响最为显著,优化后的变温发酵控制条件为:发酵初期温度控制在31℃培养,70 h后改在27℃培养至发酵结束。采用优化后的变温培养工艺,恩拉霉素效价达到6 687 U/ml,与恒温29℃培养条件相比较,恩拉霉素产量提高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拉霉 杀真菌素链霉菌 变温发酵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真菌素链霉菌产恩拉霉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洪栋 潘春梅 +1 位作者 徐志旭 彭爱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79,共4页
以杀真菌素链霉菌为生产菌株,系统研究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菌丝状态对恩拉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同时对葡萄糖、玉米粉、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浆进行正交试验以优化碳氮源。结果显示: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菌丝状态对恩... 以杀真菌素链霉菌为生产菌株,系统研究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菌丝状态对恩拉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同时对葡萄糖、玉米粉、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浆进行正交试验以优化碳氮源。结果显示: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菌丝状态对恩拉霉素发酵影响较为显著,正交试验中葡萄糖和玉米粉严重影响恩拉霉素产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5、玉米粉45、玉米蛋白粉35、玉米浆15、氯化铵0.6、硫酸镁0.2和葵花油5 g/L,初始pH7.1。在此条件下,恩拉霉素产量高达5 940 U/mL,与未优化前的3 797 U/mL相比提高了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拉霉 杀真菌素链霉菌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拉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慧慧 杨淑慎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22期102-104,158,共4页
从原始生产菌BKSFJ06出发,对其进行了紫外诱变、氯化锂与紫外复合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亚硝基胍与紫外的复合诱变及恩拉霉素抗性筛选工作,用HPLC检测方法,以恩拉霉素的产量为指标,筛选高产菌株。最终筛选出的最优突变菌株ERS42-101108... 从原始生产菌BKSFJ06出发,对其进行了紫外诱变、氯化锂与紫外复合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亚硝基胍与紫外的复合诱变及恩拉霉素抗性筛选工作,用HPLC检测方法,以恩拉霉素的产量为指标,筛选高产菌株。最终筛选出的最优突变菌株ERS42-101108产量提高了50%,且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实验内容可以看出,通过亚硝基胍和紫外复合诱变的方法,抗自身产物定向筛选出的突变株具有较优良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拉霉 杀真菌素链霉菌 紫外 氯化锂 亚硝基胍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拉霉素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金环 《园艺与种苗》 CAS 2016年第3期72-73,共2页
以杀真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ungicidious)FYFJ08作为研究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对菌株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其适宜的摇瓶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使摇瓶发酵恩拉霉素产量由1 474 U/m L上升至2 030 U/m L。
关键词 杀真菌素链霉菌 恩拉霉 发酵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