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情促治:非正式治理资源促进乡村治理的逻辑建构——基于不同村庄村干部的多案例分析
1
作者 李博 贺子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与正式治理不同的是依靠情感因素的渗透,通过对村干部乡土情感的运作实现治理有效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一种隐性逻辑。对F区村干部乡村治理的实践进行考察,描绘了在乡村场域内情感因素嵌入到乡村治理的整个过程,阐释了情感作为一种非正式治... 与正式治理不同的是依靠情感因素的渗透,通过对村干部乡土情感的运作实现治理有效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一种隐性逻辑。对F区村干部乡村治理的实践进行考察,描绘了在乡村场域内情感因素嵌入到乡村治理的整个过程,阐释了情感作为一种非正式治理资源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情感嵌入乡村治理可分为“热爱农业型”“岗位奉献型”“公益回报型”“价值实现型”四种类型,情感嵌入从价值、社会、效益、制度四个维度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在价值层面,通过对个体情感进行价值赋予与功能放大,提升了治理效率;在社会层面,通过对熟人社会的人情与面子规则的运作,激发了治理动力;在效益层面,将乡村治理任务置于情感互动的社会场景中,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的高成本困境,缓解了治理压力;在制度层面,情感因素对正式制度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形成了治理合力。情感因素通过非正式化的运作方式对正式治理形成了有益补充,有助于实现乡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村干部 非正式治理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人型村干部如何促进乡村环境参与式治理——以浙江省三个“千万工程”典型村为例
2
作者 吴伟光 苗小波 马荟 《世界农业》 2025年第2期31-43,共13页
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本文融合了嵌入性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以浙江省三个“千万工程”典型村庄为例,分析能人型村干部嵌入乡村环境治理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能人型村干部通过资源嵌入... 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本文融合了嵌入性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以浙江省三个“千万工程”典型村庄为例,分析能人型村干部嵌入乡村环境治理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能人型村干部通过资源嵌入、关系嵌入、知识嵌入三条路径嵌入乡村环境治理实践,并利用供需反馈协调内外环境目标、差序动员激发村民参与自觉、利益整合培育生态共富产业,进而推动参与式环境治理实现。基于此,建议在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加强能人型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建,发挥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创新考核激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能人型村干部 环境治理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治型青年村干部的现实表征、生成机理与治理效应——基于粤西茂村的案例考察
3
作者 曹银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村干部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责任主体。基于粤西茂村等地实证研究发现,技治型青年村干部正逐步取代传统乡土干部成为新的村治主体。与传统乡土干部相比,技治型青年村干部身份特征表征为年轻化、知识... 村干部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责任主体。基于粤西茂村等地实证研究发现,技治型青年村干部正逐步取代传统乡土干部成为新的村治主体。与传统乡土干部相比,技治型青年村干部身份特征表征为年轻化、知识化与职业化,治理内容表征为执行行政任务,治理工具表征为规范化、技术化与去价值化,权力基础表征为技术赋能与行政授权。村干部队伍工作的内容切换、方式转换,干部管理的制度变迁,共同导致了技治型青年村干部的生成。技治型青年村干部有利于完成密集性治理任务,提升科层化治理能力,但在实践中也面临治理过程悬浮化与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治理机制去人格化与治理有效性、村干部队伍体系稳定性与效率等张力难题。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技治型青年村干部与乡土干部的关系问题,稳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下乡 技术治理 村干部 青年干部 技治型青年村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专职化能提升乡村治理有效性吗? 被引量:1
4
作者 易裕元 刘彩艳 赵一夫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村干部专职化日益成为各地探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织方式。基于2022年10省(直辖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村干部专职化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专职化对乡村治理有效性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村干部专职化日益成为各地探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织方式。基于2022年10省(直辖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村干部专职化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专职化对乡村治理有效性整体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来看,村干部岗位公职化、管理规范化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显著为正,晋升制度化和发展持续化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尚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村干部专职化通过影响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进而对乡村治理有效性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村干部专职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村庄以及近郊村和中郊村的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西部村庄和远郊村的影响显著为负。据此提出因地制宜推行村干部专职化、强化村干部的原则性和服务意识、稳慎推广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内源性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专职化 乡村治理 治理有效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或抑制:能人型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来自宁夏468个行政村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谷华菩 张会萍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能人带动是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运用宁夏468个村庄的调研数据,检验发现能人型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与社会整合的双重效应:一是具有从商经历的...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能人带动是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运用宁夏468个村庄的调研数据,检验发现能人型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与社会整合的双重效应:一是具有从商经历的能人型村干部,依托自身经济资本的再生产,可提高村集体经济净收入和经营收入而形成“能人所能”的经济效应;二是禀赋公益责任的能人型村干部,经由提升村集体经济公共支出和带动农民就近就业而外溢出“能人本能”的社会效应;三是享有治理才能的能人型村干部,通过自身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带领村集体经济组织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多样化的产业经营决策,实现了“对外汲取资源”与“对内整合资源”的综合,呈现出“经济—社会”效应的再生产;四是基于正式制度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能人型村干部对于集体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据村庄有无实施“一肩挑”制度、村民代表大会次数和村级财务公开程度等资本要素而形成差异,反映出能人有所能亦有所不能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人型村干部 村集体经济 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 经营性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吸纳参与:乡村振兴中驻村干部与村民互动的运行逻辑
6
作者 朱冬亮 钟楚原 李丹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围绕驻村干部与村民参与的差异互动类型,建构“回应-参与”关联分析框架。通过对中部三省典型村庄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回应-参与”互动模式取决于驻村干部作为纵向行政系统代理的“反馈效应”和村民在横向村庄维度得到回应的“反弹效应... 围绕驻村干部与村民参与的差异互动类型,建构“回应-参与”关联分析框架。通过对中部三省典型村庄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回应-参与”互动模式取决于驻村干部作为纵向行政系统代理的“反馈效应”和村民在横向村庄维度得到回应的“反弹效应”。纵向维度的“反馈效应”要求驻村干部及时、有效地回应村民的诉求,并借此形塑责任政府;横向维度的“反弹效应”与便捷性、认可性相关,并由此催生责任公民。两大效应作用下的干群互动模式可划分为积极治理型、消极被动型和无效规避型。村民基于驻村干部的回应而推动乡村振兴,并表现出“回应吸纳参与”的运行逻辑,其本质是行政对社会的吸纳,生成诱因与压力情境、组织特征相关,同时受到共享发展机制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回应 村民参与 乡村振兴 “回应-参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的情绪劳动与乡村治理逻辑——基于鄂西北S村的田野考察
7
作者 周洲 周菲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随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村干部的作用不断凸显,其行动选择对村庄治理成效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鄂西北S村的田野考察,以情绪劳动为切入点,聚焦村干部治理实践中的情绪卷入,阐述情绪劳动下村庄实现善治... 随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村干部的作用不断凸显,其行动选择对村庄治理成效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鄂西北S村的田野考察,以情绪劳动为切入点,聚焦村干部治理实践中的情绪卷入,阐述情绪劳动下村庄实现善治的双重逻辑与治理转向。研究发现,情绪劳动的呈现样态为“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管理”的链条式结构。村干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与各种治理要素的有效互动,使情绪劳动呈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取向,有力推动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形成。这一治理转型背景下生动鲜活的村治实践,深刻凸显乡村治理在范式、内容和理念上的新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劳动 乡村治理 情感 村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理论视角下村干部治理能力的科学内涵、结构要素及跃迁路径
8
作者 蒙杨飞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3期24-28,共5页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其具备良好治理能力有助于造福村民,改善干群关系,助力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角色理论视角下,村干部应基于角色期望,协同多元主体依照制度规范开展乡村治理,积极回应村民诉求,以提升政...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其具备良好治理能力有助于造福村民,改善干群关系,助力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角色理论视角下,村干部应基于角色期望,协同多元主体依照制度规范开展乡村治理,积极回应村民诉求,以提升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产业发展能力、乡风文明建设能力、村庄善治能力等。为此,可从做好教育培训、完善选拔任用、强化全方位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村干部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治理能力 科学内涵 结构要素 跃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村干部激励措施研究
9
作者 韩园园 《三晋基层治理》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村干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与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村干部激励措施是推动村干部做好工作的一剂“良方”。新时代完善村干部激励措施,要从提升农民幸福感、力戒农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解决村干部关注的焦点... 村干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与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村干部激励措施是推动村干部做好工作的一剂“良方”。新时代完善村干部激励措施,要从提升农民幸福感、力戒农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解决村干部关注的焦点问题、发挥村干部的主体性、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五个方面着力,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动性,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村干部 农民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10
作者 陈昱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乡村干部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和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其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这一战略在基层的落实成效。针对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乡村干部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和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其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这一战略在基层的落实成效。针对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要从强化角色认知、提升综合能力、深化作风建设、健全支持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以提升乡村干部履职能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基础和组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 村干部 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嵌入路径研究--基于互助县W村个案分析
11
作者 薛守梅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嵌入式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项研究选取互助县W村的治理实践作为案例,探讨了驻村干部如何运用嵌入式治理的方法来支持乡村发展。通过资源嵌入、情感嵌入、政治嵌入和理念嵌入这四个维度,驻村... 嵌入式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项研究选取互助县W村的治理实践作为案例,探讨了驻村干部如何运用嵌入式治理的方法来支持乡村发展。通过资源嵌入、情感嵌入、政治嵌入和理念嵌入这四个维度,驻村干部努力改善乡村的运行环境,帮助乡村克服资源短缺和发展观念滞后的难题。本研究旨在为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嵌入式治理 驻村帮扶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角色类型、职务行为与乡村治理有效性
12
作者 罗博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村干部作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者”和“领路人”,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秦陇滇黔四省地区1649份样本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村干部角色类型、职务行为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并揭... 村干部作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者”和“领路人”,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秦陇滇黔四省地区1649份样本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村干部角色类型、职务行为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并揭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在村干部角色类型影响村干部职务行为作用路径中,政府角色、村庄角色村干部均对职务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村庄角色的影响程度更大;第二,在村干部角色类型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路径中,政府角色、村庄角色村干部均对乡村治理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政府角色的影响程度最大;第三,在村干部职务行为影响乡村治理有效性路径中,村干部职务行为对乡村治理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出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及监察机制,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有效性 村干部 角色类型 职务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陈雪 《山西农经》 2025年第3期25-28,共4页
农村基层管理作为国家管理基层一切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村干部作为基层事务的管理者,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干部能力水平不高、干部队... 农村基层管理作为国家管理基层一切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村干部作为基层事务的管理者,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干部能力水平不高、干部队伍趋于老龄化、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须改善。基于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基层队伍建设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14
作者 董杨 潘晓月 王珍珍 《中国人事科学》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作为乡村发展的组织者,乡村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行为对于助力乡村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三元交互模型,构建乡村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S县207位乡村干部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 作为乡村发展的组织者,乡村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行为对于助力乡村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三元交互模型,构建乡村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S县207位乡村干部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验证。研究发现:个体因素(行为态度、自我效能感)和环境因素(政策宣传、榜样示范)均显著正向影响乡村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行为,且环境因素会以个体因素为中介对提升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从环境、个体及两者间的互动出发,发挥好环境层面的行为引导和规范作用,激发个体层面的行为能动性,减少个体与环境间的互动障碍,是乡村干部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化发展 村干部 数字素养提升行为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型村庄村干部职业化“制度空转”现象探析
15
作者 舒丽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体两面,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体系完备、治理有效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村干部职业化制度是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创... 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体两面,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体系完备、治理有效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村干部职业化制度是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实践。实践过程中发现,统一的村干部职业化制度在工业欠发达的农业型村庄出现了“制度空转”。这表现在四个方面:工资制与软考核制、应付式的坐班制与考勤制、狭窄的职业晋升空间和乡镇有限度地引导村庄选举。这带来村干部消极治理与村级治理效能低下等意外治理后果。研究表明,制度运行是个系统,村干部职业化制度主体存在合法性、科学性有余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并连带引发了制度执行及监控变形,制度运行环境不稳定,最终导致“制度空转”现象生成。这启示我们需从整体优化制度运行回应制度运行的有效性问题,注重村干部职业化制度运行的村庄经济社会基础,因时因地制宜推动村干部职业化制度。增强村庄治权,有效杜绝农村基层制度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现代化 村干部职业化 制度空转 形式主义 村庄精英阶层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及路径探析——基于L县的实地调研
16
作者 姚倩倩 《新西部》 202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村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的关键所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本文以L县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尽管县级党委在加强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 村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的关键所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本文以L县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尽管县级党委在加强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探索,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基层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但该县村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后备力量、能力水平、工作负担、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研究L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现实困境和原因分析,从规范运行机制、提升能力素质、完善留人机制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党委 村干部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 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升能力 后备力量 对策建议 文化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同地区村干部性质的差异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贺雪峰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4-49,共6页
村干部是国家与农民的重要联结,理解村干部的现状与性质具有十分重要而基础的意义。同样的村干部制度安排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实践形式。在中西部农业型地区,村干部经历了"老好人"当村干部、"狠人"争当村干部、&qu... 村干部是国家与农民的重要联结,理解村干部的现状与性质具有十分重要而基础的意义。同样的村干部制度安排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实践形式。在中西部农业型地区,村干部经历了"老好人"当村干部、"狠人"争当村干部、"老好人"村干部成主流、村干部逐步"中农化"及村支书全职化等过程。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苏南农村村干部职业化、珠三角农村村干部高度职业化与科层化、浙江农村村干部由企业家兼任的现象。不同的村干部性质是由村庄事务决定的。中西部传统农业型村庄由于村庄治理任务不重,"中农"作为村干部主力应是最佳选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复杂的治理任务需要专业化村干部队伍,浙江特殊的经济发展背景决定了专业化村干部队伍不可行。因此,中部地区村干部的中农化可以保证在不脱产和只拿误工补贴的情况下,仍然有人愿当且可以当好村干部;苏南上海农村村干部的高度职业化使国家具有能力开展有效治理;珠三角地区村干部因受到村民内部压力而倾向做当家人而非代理人;浙江应通过联村干部制度及运动式治理来应对村级治理中的各种繁多复杂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型地区村干部 发达地区村干部 村干部性质 中农 村干部职业化 村干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A省村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
18
作者 曲永军 张婕 《关东学刊》 2024年第4期58-68,共11页
村干部作为连接党和政府与广大村民之间的纽带,在落实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胜任力相关研究成果,结合A省村干部的职能特征和实证数据,确定了以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和经验维度4个维度为主,以政策法规... 村干部作为连接党和政府与广大村民之间的纽带,在落实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胜任力相关研究成果,结合A省村干部的职能特征和实证数据,确定了以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和经验维度4个维度为主,以政策法规知识、基本农业知识等26个要素为三级指标的乡村振兴战略下A省村干部胜任力模型。经实证分析,针对数据表明的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人岗适配程度、培育良好思想信念、完善监督激励制度等4个解决对策,以期对于我国农村村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村干部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型村干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基于H村和Q村的双案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守飞 云涛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是核心,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剂良方”。文章以L市H村和Q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在全面呈现两个村庄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市场型村干部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经研究发现:市...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是核心,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剂良方”。文章以L市H村和Q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在全面呈现两个村庄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市场型村干部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经研究发现:市场型村干部能够整合内外资源、做好利益联结与分配、培养“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更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村干部市场经营能力越弱,乡村产业发展越差;村干部市场经营能力越强,乡村产业则发展越好。因此,培养市场型村干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型村干部 乡村产业振兴 双案例研究 资源整合 利益联结 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双重代理角色:均衡的逻辑——基于浙江省安吉县乡村治理实践
20
作者 潘小娟 谭溪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104,159,共18页
在乡村治理领域,国家通过作为代理人的村干部实现对乡村的治理。既有研究揭示了单一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引发目标偏移,形成代理人腐败等。安吉案例表明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通过上级目标意图与乡村需求的连接、“硬考核”与“软激励”的结... 在乡村治理领域,国家通过作为代理人的村干部实现对乡村的治理。既有研究揭示了单一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引发目标偏移,形成代理人腐败等。安吉案例表明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通过上级目标意图与乡村需求的连接、“硬考核”与“软激励”的结合、组织管理与村民监督的对接,村干部能够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规避了单向代理或双重代理失衡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实现了国家与乡村的良性互动,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双重代理角色均衡的前提是国家目标与乡村目标一致,关键是形成国家与乡村对村干部的双向激励和约束,双重代理角色均衡有助于促进国家与乡村形成耦合关系,而后者又进一步为双重代理角色均衡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干部 委托代理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