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消毒对村镇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鄢元波 贾燕南 +2 位作者 丁昆仑 孙文海 赵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3,106,共5页
通过考察臭氧投加对不同来源村镇供水工程水源水中AOC和TOC的影响,以及实际工程管网中AOC的变化情况,研究臭氧消毒对村镇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OC较大(2.06mg/L)的地表水源水,AOC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水的生物稳定... 通过考察臭氧投加对不同来源村镇供水工程水源水中AOC和TOC的影响,以及实际工程管网中AOC的变化情况,研究臭氧消毒对村镇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OC较大(2.06mg/L)的地表水源水,AOC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水的生物稳定性减弱;TOC较小(0.48mg/L)的地下水源水则相反,AOC下降,生物稳定性增强;臭氧投加浓度较低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TOC均增大,臭氧投加浓度较高时,TOC随臭氧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村镇饮水工程臭氧消毒后,管网中AOC出现显著波动。该研究表明,臭氧消毒适用于TOC较低的水源水,对于水源水中TOC较大的村镇供水工程,需合理控制臭氧投加量以保障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臭氧消毒 A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模型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潘真真 苏维词 +4 位作者 王建伟 郭晓娜 王伟 吴克华 易武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水源地安全预警是保护村镇饮用水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以贵州省1 224个村镇水源地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惩罚型变权—可拓物元评价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3年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 水源地安全预警是保护村镇饮用水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以贵州省1 224个村镇水源地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惩罚型变权—可拓物元评价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3年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测度,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贵州省2014—2020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整体呈好转的趋势,2000—2013年水源地安全等级从"巨警Ⅰ"演变为"中警Ⅲ",对应的警情指示灯由"红色"演化为"黄色";影响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被覆盖率、裸岩率、水源保证率、人均供水量、农田灌溉单位面积用水量、COD排放负荷等指标,在今后的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应予以重视;2014—2020年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测等级分别为"中警Ⅲ"和"轻警Ⅳ",指示灯为"黄色"和"蓝色",但水源地安全等级具有向"中警Ⅲ"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 评价指标体系 预警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珮 谢崇宝 +1 位作者 张国华 刘增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目前有关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在分析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需求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指标体系的5个构建原则,提出指标的选取过程分为筛选和优化两个阶段,并介绍了5种优化方法;然后以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内涵... 目前有关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在分析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需求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指标体系的5个构建原则,提出指标的选取过程分为筛选和优化两个阶段,并介绍了5种优化方法;然后以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内涵为基础,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这3个层次组成的通用的指标体系框架;最后通过研究窖池水、河流水、湖库水、地下水这4类水源地的特征及相应的水质共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污染特征提出了个性指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得村镇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过程和结果更系统更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 水源地类型 饮水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饮用水不同次氯酸钠消毒模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万昌 贾燕南 +3 位作者 邬晓梅 陈峥 乔舒悦 廖丽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探讨村镇供水工程的适宜次氯酸钠消毒模式,本文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从消毒液品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消毒效果及运行成本三方面对不同应用模式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子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浓度高,... 为探讨村镇供水工程的适宜次氯酸钠消毒模式,本文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从消毒液品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消毒效果及运行成本三方面对不同应用模式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子膜法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浓度高,分别是无隔膜法、隔膜法电解设备产物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的10.75倍、4.51倍和1.41倍,其杂质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浓度极低,投入水体后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小;对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表明,4种次氯酸钠消毒应用模式均能在10 min内有效灭菌,采用离子膜法发生器消毒产生的副产物三卤甲烷最少;离子膜法发生器的电耗、盐耗相对较低,运行成本比无隔膜法、隔膜法、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分别低46%、56%和81%。由于上述优势,在村镇供水中采用离子膜电解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饮用水 消毒 离子膜 次氯酸钠 有效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改造及调试运行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功端 苏昭越 +4 位作者 林茹晶 林大同 陈杰云 陈薇 雷明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9-13,共5页
针对我国村镇地区广泛采用的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无法保障以及重建困难等问题,以福州某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为改造对象,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即采用机械搅拌混合替代原管式静态混合,同... 针对我国村镇地区广泛采用的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无法保障以及重建困难等问题,以福州某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为改造对象,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即采用机械搅拌混合替代原管式静态混合,同时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搅拌转速、混凝剂投加量和处理负荷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运行时,混凝剂宜选用液态聚合氯化铝(PAC);机械混合的速度梯度(G值)取500s^-1时沉淀和过滤效果较好,出水浊度由改造前的0.8NTU以上降至0.13NTU;就试验期间的原水水质(9.0-10.0NTU)而言,混凝剂的投量宜控制在4mg/L左右;为保证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净水效果,宜降低处理负荷,同时还可采用提高搅拌G值(增大絮体的密实度)、污泥回流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饮用水 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 工艺改造 调试运行 机械搅拌混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