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硬化手术联合射频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行海 胡长付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181-1183,共3页
大隐静脉曲张出现时表现为静脉蜿蜒屈曲、扩张伸长[1]。在日常生活中,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不止出现单一一种症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同时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方式是将来对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发展方向。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方式包括泡沫硬化治... 大隐静脉曲张出现时表现为静脉蜿蜒屈曲、扩张伸长[1]。在日常生活中,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不止出现单一一种症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同时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方式是将来对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发展方向。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方式包括泡沫硬化治疗、射频消融术和导管电凝术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泡沫硬化手术联合射频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指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导管电凝术 射频消融术 电极导管 射频导管 生活质量 下肢静脉曲张 条索状硬结 指标对比 皮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祁红艳 黄谦 +1 位作者 张磊 沈梅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47-2950,I0028,共5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对比,评价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疗效更优、损伤较少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速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速刺法、常规...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对比,评价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疗效更优、损伤较少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速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速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评分量表和临床体征评分,利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肌骨超声测量平腰三横突末端的两侧肌肉最厚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cgill评分、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速刺组治疗后Mcgill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速刺组愈显率86.667%、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愈显率36.666%、总有效率96.666%);速刺组治疗前后肌肉厚度明显下降,其差值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差值(P<0.01)。结论: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明显降低患者的Mcgill评分和体征评分,改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局部软组织水肿、消除炎症,且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值得针灸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针速刺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痉挛肌束 条索状硬结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加电针治疗颈椎病78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芳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颈椎病 条索状硬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葱蜜膏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4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89年第10期44-44,共1页
临床表现:56例均在肢体浅表静脉出现一段条索状硬结,多伴有自发的局部隐痛,活动时出现牵拉痛,触之疼痛加重。在条索状硬结两端如被牵拉时皮肤出现凹陷性浅沟,有部分条索硬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多为单发。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葱蜜膏 条索状硬结 浅表静脉 生大黄粉 皮肤色素沉着 牵拉痛 凹陷性 药物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巧治药物性静脉炎
5
作者 刘国应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6年第5期22-22,共1页
药物性静脉炎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或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静脉穿刺部位不适或肢体轻微疼痛,触诊常可发现患肢有一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随着静脉穿刺技术的普及及一次性输液管的应用,药物性静脉炎... 药物性静脉炎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或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静脉穿刺部位不适或肢体轻微疼痛,触诊常可发现患肢有一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随着静脉穿刺技术的普及及一次性输液管的应用,药物性静脉炎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医认为,药物性静脉炎多因脉络损伤,局部气滞血瘀,致使局部产生蚯蚓样硬结,或局部红肿硬痛,当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静脉炎 静脉穿刺部位 中成药治疗 脉络损伤 条索状硬结 一次性输液管 静脉穿刺技术 气滞血瘀 血管腔 轻微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配合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农洪升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091-1092,共2页
目的:探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配合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配合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经络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个疗程,每个疗程15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各自在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以及硬结条索状物指数方面,治疗后都较治疗前有较大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配合经络穴位治疗在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经络穴位 疼痛指数 功能状态指数 硬结索状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