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蓟县剖面杨庄组和雾迷山组形成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松山 桑海清 +2 位作者 裘冀 陈孟莪 李明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对蓟县剖面杨庄组和雾迷山组白云岩中条带状燧石采用40Ar/39Ar阶段加热技术和Cl-Ar相关性,消除了样品中次生流体包体及过剩Ar的干扰,从而获得燧石40Ar/39Ar等时年龄。结果表明高于庄组-杨庄组、杨庄组-雾... 对蓟县剖面杨庄组和雾迷山组白云岩中条带状燧石采用40Ar/39Ar阶段加热技术和Cl-Ar相关性,消除了样品中次生流体包体及过剩Ar的干扰,从而获得燧石40Ar/39Ar等时年龄。结果表明高于庄组-杨庄组、杨庄组-雾迷组和雾迷山-洪水庄组的界限年龄分别是1380、1310和120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庄组 雾迷山 形成年龄 地层 前寒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和杨庄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鹏举 王成文 +3 位作者 孙跃武 张宝福 王连和 岳书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河北平泉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和杨庄组中 21 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在纵向上的演变规律不明显,但各种元素含量在岩石地层界线均有明显变化,表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划分沉积地层的标志或对已划分的地层... 根据河北平泉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和杨庄组中 21 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在纵向上的演变规律不明显,但各种元素含量在岩石地层界线均有明显变化,表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划分沉积地层的标志或对已划分的地层界线进行优化。此外,据 w( CaO)/w(MgO)值、w(Ca)/w(Ca+Fe)值、w(Sr)/w(Ba)值及V、Pb、Co、Ni和 Ti等元素特征分析,高于庄组与杨庄组的沉积环境有极大的差异。高于庄组为远岸深水海洋环境下的沉积,陆源碎屑供应匮乏;而杨庄组为干热气候下的近岸海洋环境沉积,具有较多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泉 中元古代 高于庄 杨庄组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和杨庄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43
3
作者 汪凯明 罗顺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6-364,共9页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与杨庄组地层野外露头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根据26件碳酸盐岩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关系、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对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元素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与杨庄组地层野外露头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根据26件碳酸盐岩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关系、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的比值对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元素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1)碳酸盐岩中Sr与CaO呈明显正相关;Al2O3、K2O与TiO2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SiO2与CaO、MgO呈负相关;Na2O与MgO呈弱正相关;MnO仅与FeO有弱正相关关系。(2)Sr主要赋存于方解石晶格中,Sr和1000×Sr/Ca值随沉积水体的加深而增大,可作为判断古水深的标志。(3)据Sr/Ba、镁铝比值(m=100×MgO/Al2O3)、MgO/CaO值及Ti等元素特征分析,高于庄组与杨庄组的沉积环境有较大差异,高于庄组为潮湿气候下陆源碎屑供应匮乏的远岸陆表海沉积,以高于庄组三段沉积时水体最深;而杨庄组为干热气候下的近岸陆表海沉积,有较多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总之,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沉积环境与宏观岩性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沉积相分析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中元古界 碳酸盐岩 高于庄 杨庄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家华 旷红伟 +2 位作者 彭楠 杜玉明 姚江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7,共9页
为分析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层及层序界线、沉积环境的影响,选取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剖面进行了实测。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常量、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在纵向上具有特征的演变规律,特别是在岩石地层界线与层序界面附近变化... 为分析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层及层序界线、沉积环境的影响,选取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剖面进行了实测。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常量、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在纵向上具有特征的演变规律,特别是在岩石地层界线与层序界面附近变化明显。CaO含量从杨庄组一段到二段为21.07%~16.45%,从二段至三段则为16.45%~24.21%,Sr、Ba含量分别从杨庄组底部向上由44.59×10-6突变至98.16×10-6和0.51×10-6至10.45×10-6,δ13C值在0‰~-1.5‰之间变化,δ18O在-3.5‰~-8.5‰之间变化。上述常量、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同时期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表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划分地层界面或层序界面的标志,特别是可以优化地层界线或层序界线。杨庄组CaO/MgO、Sr/Ba及V、Rb、Be、B等组成和演化研究表明,杨庄组形成于干热气候下的近岸浅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界 杨庄组 地球化学 层序地层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杨庄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被引量:4
5
作者 吕奇奇 罗顺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杨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碳酸盐岩潮坪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2种微相。在...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野外仔细观察、测量,结合室内薄片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杨庄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碳酸盐岩潮坪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2种微相。在此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特征,对杨庄组层序进行了探讨,由于研究区在杨庄期处于浅水陆表海沉积环境,层序界面主要以浅水环境的沉积物及沉积构造作为识别标志。沉积体系域以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为主,普遍缺少低位体系域或陆棚边缘体系域,同时,也不具备形成凝缩层的环境,以最大海泛面沉积物与深海中的凝缩层相对应,最终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系统地阐述了每个层序的岩石、构造及体系域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庄组 沉积相 层序地层 体系域 冀北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杨庄组的划分及地层学意义
6
作者 刘振锋 郑桂森 《北京地质》 1994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利用近年来区调新资料,论述了西山地区杨庄组岩石特征、沉积环境和地层对比,指出了西山杨庄组的发现对该区地层层序划分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杨庄期燕山地区的古地理状况。
关键词 北京西山 杨庄组 地层学 地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滦县一带杨庄组沉积特征分析
7
作者 胡福根 《冶金与材料》 2018年第1期45-46,共2页
本文依据现场的调查资料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北滦县一带的杨庄组沉积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河北滦县 杨庄组 沉积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震旦系杨庄组地层层间裂隙水的认识
8
作者 王春明 《河北水利》 2005年第9期38-38,46,共2页
震旦系杨庄组在地质上属于贫水地层.唐山市北部各区县在这组地层中成功的找到地下水,钻井300余眼,成井率95%以上,解决了山区人饮困难和部分灌溉用水.总结30a的成井实践可以发现,层状岩层在压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和不断改变... 震旦系杨庄组在地质上属于贫水地层.唐山市北部各区县在这组地层中成功的找到地下水,钻井300余眼,成井率95%以上,解决了山区人饮困难和部分灌溉用水.总结30a的成井实践可以发现,层状岩层在压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和不断改变,应力分布方式的相继变更,造成层状岩层内部应力相对集中现象,致使层间裂隙发育,形成较理想的层间裂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庄组 震旦系 层间裂隙水 地层 灌溉用水 层状岩层 成井率 地下水 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的杨庄组
9
作者 吴洪飞 《山西地质》 1991年第1期71-79,共9页
关键词 杨庄组 地层 岩性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蓟县系杨庄组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怀春 张世红 +2 位作者 李正祥 李海燕 董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70-1376,共7页
对采自蓟县剖面的蓟县系杨庄组(~1350Ma)紫红色泥质白云岩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 成功分离出两个剩磁分量. 低温分量A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接近, 被解释为重磁化分量. 高温稳定剩磁分量B能够在99%置信水平上通过褶皱检... 对采自蓟县剖面的蓟县系杨庄组(~1350Ma)紫红色泥质白云岩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 成功分离出两个剩磁分量. 低温分量A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接近, 被解释为重磁化分量. 高温稳定剩磁分量B能够在99%置信水平上通过褶皱检验(褶皱的时代为中晚侏罗世) 和95%置信水平上通过倒转检验. 岩石磁学实验表明其携磁矿物为赤铁矿. 其平均方向在构造校正前为D/I = 77.6°/-24.3° (κ = 5.4, α95 = 18.3°), 校正后为D/I = 72.2°/11.5° (κ = 24.6, α95 = 7.9°, N = 15), 该分量被解释为原生剩磁. 相应的视磁极位置为(17.3°N, 214.5°E, dp/dm = 4.1°/8.0°). 对现有高质量古地磁极拟合结果表明, 华北地台、Laurentia、Baltica和Siberia大陆在1800~1350 Ma期间保持同一连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大地构造意义 杨庄组 置信水平 泥质白云岩 地理坐标系 蓟县剖面 磁场方向 磁学实验 晚侏罗世 磁极位置 古地磁极 连接方式 分量 紫红色 剩磁 赤铁矿 重磁化 校正 检验 褶皱 样品 矿物 岩石 倒转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元古界杨庄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晋东 赵峰华 +3 位作者 秦胜飞 邹雨 宋昌贵 孙宇翔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81,共14页
为探究燕山地区中元古界杨庄组碳酸盐岩物源及其构造沉积环境,采集研究区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常微量元素(主要是稀土)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质背景,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样品稀土含量(平均50.8×10-6)远高于纯白云岩(小于10... 为探究燕山地区中元古界杨庄组碳酸盐岩物源及其构造沉积环境,采集研究区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常微量元素(主要是稀土)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质背景,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样品稀土含量(平均50.8×10-6)远高于纯白云岩(小于10×10-6),Al2O3与∑REE+Y呈显著正相关,且PAAS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呈平坦页岩型(除Eu的正异常),说明杨庄组碳酸盐岩受到显著陆源碎屑混染。杨庄组经历海侵海退旋回沉积,与Sr/Ba值和∑REE+Y值变化曲线相对应,暗示海平面升降控制陆源碎屑输入量;通过La/Sc-Th/Co、La/Yb-∑REE+Y和TiO2-Zr等关系图解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认为研究区的陆源碎屑最可能源于华北元古代大陆裂谷背景下形成的的酸性长英质火成岩类;杨庄组沉积相总体为潮上-潮间带,海水氧化性较强,不利于烃源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庄组 碳酸盐岩 稀土元素 物源
原文传递
燕山地区宣龙坳陷高于庄组—雾迷山组沉积相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顺社 尚飞 +3 位作者 吕奇奇 张建坤 淡卫东 赵文栋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4期57-61,共5页
通过对野外剖面的观察和测量,根据剖面岩性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结合室内薄片资料的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主要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局部夹少量海相碎屑岩,韵律性和旋回性明显,叠层石形态丰富,可划分为海... 通过对野外剖面的观察和测量,根据剖面岩性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结合室内薄片资料的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主要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局部夹少量海相碎屑岩,韵律性和旋回性明显,叠层石形态丰富,可划分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2个相带,进一步可细分为潮坪和障积-黏结礁2种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和障积-黏结岩4种微相,其中以潮汐作用控制的碳酸盐岩潮坪亚相为主,障积-黏结礁亚相仅在研究区高于庄组九、十段发育。建立了研究区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通过对微量元素(V、Rb、Sr、Ba、Be、B)和常量元素(Al、Si、Fe、Mg、Ca、K、Mn、P)分析结果按不同相带进行的统计认为,研究区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始沉积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沉积环境判别的有效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宣龙坳陷 高于庄 雾迷山 杨庄组 沉积相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