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极化定标的极化隔离度空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涂尚坦 许丽颖 +2 位作者 王芳 姜岩 张久玲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5,共4页
极化定标是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系统获取真实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必要步骤。文中针对极化定标过程中存在的极化隔离度距离向空变特性,采用基于无源角反射器的极化定标算法作为仿真工具,对PolSAR系统极化隔离度绝对值及其空变范围... 极化定标是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系统获取真实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必要步骤。文中针对极化定标过程中存在的极化隔离度距离向空变特性,采用基于无源角反射器的极化定标算法作为仿真工具,对PolSAR系统极化隔离度绝对值及其空变范围对图像中极化隔离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用于极化修正的极化误差矩阵与PolSAR系统自身极化隔离度不匹配时,极化修正将会使得修正后的图像极化隔离度变差。因此,在进行极化定标时,应当尽可能在定标场沿距离向布设一定间距的多组定标器,从而获取PolSAR系统在整个距离向成像带宽内的极化隔离度拟合曲线,在进行极化修正时对图像中距离向不同的像素点采用曲线中对应位置的极化误差矩阵进行修正,进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目标真实极化散射矩阵的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极化定标 极化隔离度 无源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化天气雷达的工作模式与极化隔离度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喆 王崇文 +1 位作者 高玉春 陈大任 《气象科技》 2014年第3期378-381,共4页
双极化天气雷达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同时发射同时接收模式和交替发射同时接收模式。比较了两种工作模式在谱参数估计精度、速度测量范围、地杂波抑制、信噪比等方面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分析了天气雷达中的退极化现象及其对差分反射率... 双极化天气雷达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同时发射同时接收模式和交替发射同时接收模式。比较了两种工作模式在谱参数估计精度、速度测量范围、地杂波抑制、信噪比等方面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分析了天气雷达中的退极化现象及其对差分反射率产品的影响;以线性退极化比为例,讨论了极化参数的测量误差对双极化天气雷达系统极化隔离度的要求。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精确的极化测量对双极化天气雷达的极化隔离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天气雷达 退极化 线性退极化 极化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站极化隔离度下降的排查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阳辉 罗黎希 罗岩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58-1662,共5页
针对卫星通信站接收交叉极化隔离度下降的问题,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了隔离度与极化角、线圆转换器偏差的关系曲线,然后通过实测值和公式相比较,推导出偏差理论值。最后,根据推导出的结论,通过工程实践解决了极化隔离度下降的问题,调... 针对卫星通信站接收交叉极化隔离度下降的问题,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了隔离度与极化角、线圆转换器偏差的关系曲线,然后通过实测值和公式相比较,推导出偏差理论值。最后,根据推导出的结论,通过工程实践解决了极化隔离度下降的问题,调整后测试的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站 极化失配 极化隔离度 线圆转换器 馈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的16元微带阵列天线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藤 罗勇 +1 位作者 李莎莎 李旭哲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14期114-116,共3页
在现代通信中,特别是卫星通信,有时需要比较高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对于传统的微带阵列天线来说,由于其馈电网络与阵元均处于同一侧,不仅会产生互耦,影响增益,并且交叉极化隔离度也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在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馈电结构,... 在现代通信中,特别是卫星通信,有时需要比较高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对于传统的微带阵列天线来说,由于其馈电网络与阵元均处于同一侧,不仅会产生互耦,影响增益,并且交叉极化隔离度也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在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馈电结构,旨在提高其交叉极化隔离度。从仿真中可以看出,交叉极化隔离度能达到40 dB以上,为实现更大型微带阵列天线网络做出一定的理论实践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阵列天线 交叉极化隔离度 馈源网络 开槽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在轨测试方法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国庆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9年第6期6-10,共5页
建立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在轨测试的全程链路模型,分析交叉极化分量产生的机理,给出一种符号表示方法标识由各天线馈源激励产生的各段链路上的信号。分析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主极化和交叉极化接收通道都会在2个相近的频点上产生多个极化... 建立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在轨测试的全程链路模型,分析交叉极化分量产生的机理,给出一种符号表示方法标识由各天线馈源激励产生的各段链路上的信号。分析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主极化和交叉极化接收通道都会在2个相近的频点上产生多个极化分量矢量合成的信号,如果频谱仪分辨率设置不当,则得不到正确的测试结果。由于无法完全分离地面天线和卫星天线产生的交叉极化分量,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受到地面天线极化隔离度的影响。此外,还描述了高精度测量的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在轨测试流程和误差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隔离度 卫星天线 在轨测试 入网验证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段SAR图像域极化隔离度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沈明星 张佳佳 +3 位作者 陈曦 许涛 冯森 武俊杰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202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为了充分利用极化SAR数据信息,必须对极化SAR图像进行极化定标.针对P波段极化定标后图像域极化隔离度低的问题,分析了背景杂波和相对仰角对极化特性影响;对角反下地面对交叉极化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极化定标相对仰角改善方法.挂... 为了充分利用极化SAR数据信息,必须对极化SAR图像进行极化定标.针对P波段极化定标后图像域极化隔离度低的问题,分析了背景杂波和相对仰角对极化特性影响;对角反下地面对交叉极化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极化定标相对仰角改善方法.挂飞试验显示该方法有效提升了P波段图像域极化隔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SAR P波段 极化隔离度 角反 相对仰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频带高增益高极化隔离度的微带天线
7
作者 叶剑锋 王玉峰 陈立明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13期94-96,共3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增益、高极化隔离特性的宽频带层叠型E形天线。通过激励E形辐射体,获得双峰谐振回路,并在E形天线上方附加寄生元,构成了三峰谐振特性,从而取得较传统E形天线更宽的频带;通过E形天线在低端激励的双电流路径保证了... 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增益、高极化隔离特性的宽频带层叠型E形天线。通过激励E形辐射体,获得双峰谐振回路,并在E形天线上方附加寄生元,构成了三峰谐振特性,从而取得较传统E形天线更宽的频带;通过E形天线在低端激励的双电流路径保证了天线在频率低端的高增益特性,而天线本身的辐射体尺寸保证了频率高端的高增益特性。采用Ansoft 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提出的天线模型仿进行优化,依次在1.75GHz,2.1GHz,2.475GHz形成了三个谐振峰值;在1.7-2.54GHz内驻波比≤1.5,其相对带宽达40%,在1.7~2.5GHz频带内增益〉8dBi,且具有低达-55dB的优异交叉极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 高增益 极化隔离度 E形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的测量与调整 被引量:6
8
作者 米慧勇 袁博 《有线电视技术》 2011年第9期72-73,84,共3页
本文阐述了天线极化隔离度的概念及极化隔离度的测量方法,并以NWIEE12米修正型格里高利双反射镜天线为例,着重介绍了天线馈源的原理及线极化面的调整方法。
关键词 极化 极化隔离度 极化 天线方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的液晶极化相控阵天线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修威 庞晨 +3 位作者 田海燕 吴迪 李永祯 王雪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8-1937,共10页
针对小型化、低成本极化相控阵雷达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材料的高交叉正交极化隔离度的极化相控阵天线。与传统极化相控阵天线相比,该设计不需要成倍增加的收发组件和复杂的移相馈电网络。基于液晶传输线移相器特点,结合缝隙耦... 针对小型化、低成本极化相控阵雷达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材料的高交叉正交极化隔离度的极化相控阵天线。与传统极化相控阵天线相比,该设计不需要成倍增加的收发组件和复杂的移相馈电网络。基于液晶传输线移相器特点,结合缝隙耦合辐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斜交耦合缝隙的交叉极化抑制结构,在提升天线单元主极化辐射性能的同时,抑制交叉极化辐射幅度。天线阵列采用由中心向两侧180°反向馈电形式,进一步提升交叉极化抑制比,同时可以实现极化和波束的联合重构。样机实测表明,天线扫描角度可达±40°,增益最大可达16.8 dB,效率高于66%,法向交叉极化隔离度可以达到33.3 dB,法向波束旁瓣最大抑制可以达到36.3 dB;展示了液晶极化相控阵天线的实用性,并且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结构简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相控阵 液晶材料 正交极化 移相器 交叉极化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极化隔离度对射频仿真模拟精度影响分析
10
作者 傅亦源 肖本龙 +1 位作者 何勇刚 牛凤梁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4期23-27,共5页
射频仿真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四脊圆锥喇叭天线两路正交信号幅度和相位实现不同极化的模拟。但该系统存在交叉极化信号,将会产生极化模拟误差和两路正交极化信号角位置模拟偏差。为此,文中通过建立三元组辐射合成信号模型,分析不同交叉极... 射频仿真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四脊圆锥喇叭天线两路正交信号幅度和相位实现不同极化的模拟。但该系统存在交叉极化信号,将会产生极化模拟误差和两路正交极化信号角位置模拟偏差。为此,文中通过建立三元组辐射合成信号模型,分析不同交叉极化隔离度对极化轴比和极化倾角模拟误差的影响;同时,根据三元组角位置模拟模型计算不同交叉极化隔离度对两路正交极化信号角位置模拟精度的影响程度。分析结论可指导射频仿真系统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仿真 极化隔离度 交叉极化 圆锥喇叭天线 极化模拟 信号模型 角位置模拟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不达标原因分析探讨
11
作者 曹玉淼 《信息通信》 2018年第12期214-216,共3页
在以往大量的卫星通信工作中,有时会遇到对星过程中,不管如何调节天线的极化角度都无法达到卫星公司要求的极化隔离度,特别是一些特定的卫星,如68.5°、166°、169°等,更是无法达到卫星公司要求的理想极化隔离度。在日常... 在以往大量的卫星通信工作中,有时会遇到对星过程中,不管如何调节天线的极化角度都无法达到卫星公司要求的极化隔离度,特别是一些特定的卫星,如68.5°、166°、169°等,更是无法达到卫星公司要求的理想极化隔离度。在日常的卫星通信传输,特别是使用双极化卫星进行通信时,影响到反极化用户的信号,极端情况时卫星公司会禁止我们上行做业务。文章通过对故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给出理论依据及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卫星通信传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KU频段 极化 极化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中天线极化隔离度的调整
12
作者 王晖 张新元 刘飞飞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第7期1-2,7,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通信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并用图形直观地展现了三个参数随经纬度的分布情况。详细阐述了极化隔离度的概念,对极化隔离度的测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两架天线的数据来说明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对极化隔... 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通信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并用图形直观地展现了三个参数随经纬度的分布情况。详细阐述了极化隔离度的概念,对极化隔离度的测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两架天线的数据来说明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方位角 俯仰角 极化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波段全口径高隔离度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汝征 赵海明 曹根林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1-214,共4页
本文提出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全口径高隔离度双极化单脉冲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单元采用微带贴片与喇叭复合的形式,将微带贴片作为喇叭的二次激励源,以获得更高的单元增益。其中的微带贴片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带状线通过两个呈"T... 本文提出并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全口径高隔离度双极化单脉冲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单元采用微带贴片与喇叭复合的形式,将微带贴片作为喇叭的二次激励源,以获得更高的单元增益。其中的微带贴片采用一对相互垂直的带状线通过两个呈"T"型分布的"H"形缝隙耦合馈电,以获得较高的极化隔离度(在工作频带内小于-35dB)。在阵列馈电设计中采用二次错位倒相技术,进一步改善了极化隔离度和交叉极化。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在f0±200MHz内,驻波比小于2,垂直极化增益大于27dB,水平极化增益大于27.5dB,端口极化隔离度小于-40dB,和差端口隔离度小于-2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径 极化 极化隔离度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增益高极化隔离的宽频带L探针馈电E形微带天线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玉峰 龚传 林鑫超 《通信对抗》 2011年第3期47-51,共5页
设计了一种高增益、高极化隔离度、宽频带的L探针耦合馈电E形微带天线。通过在矩形贴片上加载两条平行窄缝,改变贴片表面电流分布,形成双峰谐振回路特性,以获得宽频带特性;采用L形探针对E形贴片进行耦合馈电,避免了普通探针馈电引... 设计了一种高增益、高极化隔离度、宽频带的L探针耦合馈电E形微带天线。通过在矩形贴片上加载两条平行窄缝,改变贴片表面电流分布,形成双峰谐振回路特性,以获得宽频带特性;采用L形探针对E形贴片进行耦合馈电,避免了普通探针馈电引入附加电感的缺陷,从而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对提出的天线进行仿真设计及优化,实现了29.2%的阻抗带宽(VSWR≤2),带宽内增益不低于8.5dBi,平均增益达到9.4dBi,平均交叉极化隔离度达到~6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极化隔离度 宽频带 L探针馈电 E形微带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偶极子的极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棉全 李永祯 +1 位作者 董健 王雪松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6-401,424,共6页
双极化相控阵天线的极化特性及其对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将决定相控阵体制雷达获取目标极化信息的精度和能力,是相控阵雷达极化技术的基础。以正交偶极子为阵元模型,分析了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及其对雷达目标极化散射... 双极化相控阵天线的极化特性及其对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将决定相控阵体制雷达获取目标极化信息的精度和能力,是相控阵雷达极化技术的基础。以正交偶极子为阵元模型,分析了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及其对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由于两阵元辐射电场在偏离视轴方向的非正交性,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两天线交叉极化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传统交叉极化评价指标的定义,分析了正交偶极子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并从目标极化特性测量性能的角度,定义了双极化雷达系统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将其表示为极化测量系数矩阵条件数的形式,以衡量全极化相控阵雷达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偶极子 交叉极化隔离度 极化散射矩阵 空域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极化口径耦合微带天线单元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疆 朱敏慧 王小青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7,31,共5页
本文在比较了一些微带天线实现双极化思路后,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极化隔离度和低后向辐射的双极化微带贴片结构:即在口径耦合单元的馈线上增加一对对称寄生微带线调节枝节,进行匹配阻抗和实现高极化隔离度,并利用H形口径耦合,减小贴片单元... 本文在比较了一些微带天线实现双极化思路后,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极化隔离度和低后向辐射的双极化微带贴片结构:即在口径耦合单元的馈线上增加一对对称寄生微带线调节枝节,进行匹配阻抗和实现高极化隔离度,并利用H形口径耦合,减小贴片单元的后向辐射,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该结构简单,调节简便,馈线网络占有面积较小,且易做成更大规模的双极化天线阵,非常适合现在高分辨率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和抗多径干扰高的移动通讯系统的需要。文中给出了仿真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天线 极化 极化隔离度 后向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维搜索的极化对消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波 《电视技术》 2018年第12期7-10,74,共5页
针对卫星通信中恶劣信道条件下极化隔离度降低导致数据误码率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路径延迟、频差、幅度多个维度进行搜索的极化对消算法。通过对主通路信号和辅通路信号之间的路径延迟进行大尺度搜索显著提高了对两路信号传输链路... 针对卫星通信中恶劣信道条件下极化隔离度降低导致数据误码率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路径延迟、频差、幅度多个维度进行搜索的极化对消算法。通过对主通路信号和辅通路信号之间的路径延迟进行大尺度搜索显著提高了对两路信号传输链路长度不一致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主通路信号和辅通路信号之间的频差进行计算和补偿,解决了两路信号之间存在频差时传统算法对消效果恶化的问题。文中给出了多维搜索极化对消算法的具体实现框图,并对不同极化隔离度下的对消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隔离度 干扰对消 极化复用 多维搜索 频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系统中降雨的去极化效应估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治宇 黎红武 田华 《空间电子技术》 2014年第1期77-80,共4页
随着对卫星通信容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极化复用技术由于能使卫星通信系统容量加倍,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卫星通信系统上。然而降雨引起的去极化效应是影响极化复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在系统设计时对此进行估算。文章不... 随着对卫星通信容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极化复用技术由于能使卫星通信系统容量加倍,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卫星通信系统上。然而降雨引起的去极化效应是影响极化复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在系统设计时对此进行估算。文章不仅给出了衡量降雨去极化效应大小的指标,还给出了ITU推荐的估计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符合某型号实际的降雨导致的去极化效应的估计结果,为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极化效应 交叉极化 交叉极化隔离度 交叉极化鉴别率 极化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交叉极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德成 刘飞飞 贾亦真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讲解了极化的原理,并且阐述了极化调整的重要性,总结了极化调整的方法,旨在引导用户规范使用,从而提升卫星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不断促进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交叉极化 交叉极化干扰 极化隔离度 极化隔离度测量与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电调极化技术研究
20
作者 王焕菊 《电子世界》 2015年第13期164-166,共3页
文中针对卫星通信中极化失配产生的通信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电调极化技术。该技术通过控制一对正交线极化波的幅相比例关系,可实时进行极化调整。经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 极化 卫星通信 极化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