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极端气象干旱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建萌 黄玮 +1 位作者 陈艳 周建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9-1051,共13页
根据云南降水和蒸发的气候特征,剔除区域内降水多、蒸发小的站点,用剩余101个站1961-2012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云南区域极端气象干旱标准。分析表明,云南气温与蒸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用气温作为蒸发变化的表征量。进而提出了用修正的降水... 根据云南降水和蒸发的气候特征,剔除区域内降水多、蒸发小的站点,用剩余101个站1961-2012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云南区域极端气象干旱标准。分析表明,云南气温与蒸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用气温作为蒸发变化的表征量。进而提出了用修正的降水气温均一化指数I_S作为云南气象干旱指数。利用滑动3个月的I_S指数序列和I_S累加强度作为指标,检测出云南1961-2012年的十次极端气象干旱事件为1962/1963年、1968/1969年、1978/1979年、1980年、1983年、1987年、1992年、2003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的干旱过程。对这10次干旱过程分析及其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表明,将这10次干旱过程作为云南极端气象干旱事件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极端气象干旱事件指标 降水气温均一化指数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两次极端沙尘事件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董元柱 王天河 +3 位作者 谭睿琦 王思晨 焦英姿 唐靖宜 《干旱气象》 2024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为深入理解极端沙尘暴事件的演变过程和驱动因子,结合多源卫星遥感及再分析数据,挑选2007年3月31日(“3·31”事件)和2021年3月14日(“3·14”事件)爆发于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两次沙尘暴事件,对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高低空环... 为深入理解极端沙尘暴事件的演变过程和驱动因子,结合多源卫星遥感及再分析数据,挑选2007年3月31日(“3·31”事件)和2021年3月14日(“3·14”事件)爆发于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两次沙尘暴事件,对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高低空环流配置、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次极端事件分别爆发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戈壁荒漠,均受高低层天气系统影响。其中,“3·31”事件受地面冷锋和高空脊控制,脊前西北冷空气与地面冷锋引起的垂直运动配合,将沙尘往下游输送;而“3·14”事件则受蒙古气旋和高空槽影响,气旋后的偏北风和气旋引发的垂直运动将沙尘卷起至高层大气,并通过槽后西北风将其往下游输送;(2)两次极端沙尘事件均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区别在于“3·31”事件主要受高压脊、均压场和周边地形影响,大气层结稳定,沙尘不易沉降和输送,而“3·14”事件则因中国北部持续性高压导致的偏南风和偏东风阻止了沙尘向下游扩散;(3)两次极端沙尘事件爆发前,塔克拉玛干和戈壁荒漠均出现了高温、降水减少及土壤水分枯竭现象,即强风和干燥土壤。为极端沙尘事件的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 极端沙尘事件 天气系统配置 近地面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梅梅 高歌 +3 位作者 李莹 王国复 代潭龙 陈逸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0,共9页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特征显著,给水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基于1961~2022年长江流域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特征显著,给水资源、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带来重大影响。基于1961~2022年长江流域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长期趋势和相互关系,给出了基于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面积的综合危险性指数评估结果。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及以南地区是2022年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相对影响最大的地区,同时上述地区也是高温干旱复合风险增加趋势显著的地区。(2)在局地复合事件持续时间增加以及上游复合事件风险增大的叠加作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周边水文干旱风险可能增加。(3)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复合极端事件将变得更为极端,特别在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流域东南部最为显著;高温事件增加是复合事件增加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干旱事件与高温关联;长江上、中游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高温事件强度对复合事件强度起主要贡献的年份明显增多。(4)从综合危险性来看,长江全流域强高温事件并发的年份较多,而严重干旱常在上、中、下游中的两个区域内发展演变;21世纪以来,6~10月发生高危险性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且影响范围覆盖长江全流域的有2006,2013,2019年和2022年。研究成果可为认识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规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综合风险评估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体系研讨会暨项目进展会召开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3期133-133,共1页
2000年4月10—11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体系研讨会”暨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重点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会在江苏扬州市召开。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指标体系 展会 “十一五” 气象灾害 科技部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金佳鑫 肖园园 +3 位作者 金君良 朱求安 雍斌 季盈盈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利用1982—2015年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再分析数据,识别以降水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差(VPD)为指标的极端干旱(Dry-VPD和Dry-PRE)和极端湿润(Wet-VPD和Wet-PRE)事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植被与不同极端事件发... 利用1982—2015年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再分析数据,识别以降水和大气饱和水气压差(VPD)为指标的极端干旱(Dry-VPD和Dry-PRE)和极端湿润(Wet-VPD和Wet-PRE)事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讨植被与不同极端事件发生频数的相关关系与差异。结果表明:除Wet-VPD外,Dry-VPD、Wet-PRE和Dry-PRE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后Dry-VPD在长江上、下游流域显著增加;长江流域植被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敏感性(以负相关为主)高于极端湿润事件,且长江上游植被对Dry-VPD敏感,而中下游植被对Dry-PRE敏感。综上,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日趋严重,相较于降水干旱限制植被生长的传统认识,本研究指出在长江上游地区大气干旱对植被的负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水文气象事件 饱和水气压差 干旱 湿润 归一化植被指数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干旱、强降水、高温和低温区域性极端事件》 被引量:5
6
作者 任福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8-388,共1页
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是近1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领域一个新兴的方向,其基础是如何识别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糖葫芦串"模型的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并基于该模型... 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是近1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领域一个新兴的方向,其基础是如何识别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糖葫芦串"模型的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并基于该模型开展了针对四种中国区域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干旱、强降水、高温和低温)的观测研究,并利用CMIP5模式尝试性开展了模拟与预估研究,取得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书正是这些新成果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气候事件 极端事件 气象干旱 团队发展 识别方法 CMIP 研究成果 参考用书 业务科技 参考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6—1878年中国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德二 梁有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研究1876—1878年中国持续3年的大范围严重干旱,这是发生在小冰期将结束、全球气候迅速变暖之前的寒冷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干旱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统计逐年受旱县数,绘制了历年旱灾和伴... 研究1876—1878年中国持续3年的大范围严重干旱,这是发生在小冰期将结束、全球气候迅速变暖之前的寒冷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干旱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统计逐年受旱县数,绘制了历年旱灾和伴生的饥荒、蝗灾、疫疾发生地域实况图。这次持续干旱范围广及13个省份,干旱的中心区域在山西、河南、陕西。旱区中心1877年连续无透雨时段超过200d,跨年度的连续无透雨时段最长达340d。其严重程度超过20世纪最严重的1928—1930年的干旱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太阳黑子第11活动周的下降时段和第12周的太阳黑子极小值年,又位于厄尔尼诺(El Nio)事件频繁期,对应于极强的El Ni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干旱 历史气候 气象灾害 1876—187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2022年高温干旱事件演变及历史对比 被引量:14
8
作者 姜雨彤 侯爱中 +3 位作者 郝增超 张璇 付永硕 郝芳华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定义了两类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即气象干旱或农业干旱与高温同时发生的事件),对长江流域2022年春夏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其持续时间及覆盖面积等特... 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定义了两类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即气象干旱或农业干旱与高温同时发生的事件),对长江流域2022年春夏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其持续时间及覆盖面积等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22年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间上自6月开始,8月最严重,9月有所缓解,空间上由中下游开始,然后扩大到全流域,9月又缩小至中下游地区;与流域历史典型事件相比,2022年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各特征值均为最大;1979—2022年期间,两类复合高温干旱事件7—8月份的特征值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本文结果可加深对流域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认识,对于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气象干旱 农业干旱 高温 复合型极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气象服务推进能力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方 谢和林 《贵州气象》 2010年第C00期200-201,共2页
通过对2009—2010年发生在绥阳县的秋冬连旱叠加春旱的简单评估和气象服务工作的总结,以期记录此次特大极端气候事件,总结干旱气象服务工作经验和不足,以此推动和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关键词 气象服务工作 能力建设 干旱 极端气候事件 工作经验 绥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婉丽 禹雪中 廖文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澜沧江流域1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年、月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统计了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而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 基于澜沧江流域1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年、月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统计了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而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上游向中下游多年平均湿润指数逐渐增加,上游和中游的湿润指数呈增加趋势、下游呈下降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澜沧江流域经历了相对冷干-冷湿-冷干-暖湿-暖干五个阶段,暖干化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冬季和春季为暖干化趋势最明显的季节;年降水量、湿润指数均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气温和潜在蒸发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年降水量、湿润指数、气温和潜在蒸发量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2.095mm/(10a)、0.006/(10a)、0.276℃/(10a)、6.231mm/(10a);澜沧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下游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10 3次/a),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为澜沧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年代;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影响澜沧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主要气象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极端干旱事件 气象要素 澜沧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我国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综述 被引量:22
11
作者 程诗悦 秦伟 +1 位作者 郭乾坤 徐立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1,共7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引发严重水土流失事件,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开展极端降水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明晰极端降水变化规律、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等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基于不同时空尺度的极端降水及...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引发严重水土流失事件,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开展极端降水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明晰极端降水变化规律、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等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基于不同时空尺度的极端降水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对这些成果的总结和提炼不足,不利于正确认识我国极端降水规律。笔者通过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整体上我国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但华北、东北和西北东部等地区呈减小趋势。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极端降水研究具有以下薄弱环节:1)气象站点密度普遍偏小;2)地形因素对极端降水的影响考虑不足;3)点状和面状降水数据结合不够紧密——从而造成不同学者在同一区域的研究结论往往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也使得研究成果对实践工作的指导能力不足。建议后续研究应加密气象站点、充分考虑复杂地形条件对极端降水的影响以及加强点状和面状降雨数据的结合,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极端降水时空变化规律,增强对水土保持、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防护等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极端降水指标 时空变化特征 地形 气象站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3)(预备通知)
12
《干旱气象》 2009年第3期304-304,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干旱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防灾减灾 国际社会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汛期重庆气象灾害趋势将呈现4大特点
13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3期15-15,共1页
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1年汛期(5-9月)重庆总体气候趋势为旱涝交替、旱重于涝,区域性阶段性高温干旱明显,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局地偏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2021年汛期重庆气象灾害趋势方面将呈现4大特点:部分地区暴雨... 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1年汛期(5-9月)重庆总体气候趋势为旱涝交替、旱重于涝,区域性阶段性高温干旱明显,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局地偏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2021年汛期重庆气象灾害趋势方面将呈现4大特点:部分地区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风险较高、气象干旱较常年偏重、高温较常年明显、5月和初秋有低温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地质灾害 气象干旱 气候趋势 气象灾害 低温阴雨天气 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末盘点之——2012极端气候
14
作者 徐冰 《今日科苑》 2013年第2期54-56,共3页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世界气象组织 气候变化 气候状况 气候现象 联合国 北半球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气候逞凶
15
作者 麻红英 《科学生活》 2007年第10期18-20,共3页
世界气象组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8月7日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使高温热浪、严重干旱、暴风雪。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海平面上升 飓风 世界气象组织 高温热 干旱 摄氏度 暴雨
原文传递
专栏导言
16
作者 高歌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
干旱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受季风气候、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中国干旱灾害尤为突出,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季节性和区域性强等特点。干旱通常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目前,干旱监... 干旱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受季风气候、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中国干旱灾害尤为突出,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季节性和区域性强等特点。干旱通常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目前,干旱监测和评估也主要围绕这4种类型开展。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影响的背景下,水循环时空变异过程加剧,干旱逐渐呈现新的时空特征,极端干旱事件频发、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事件 农业干旱 时空变异 水文干旱 自然灾害 水循环 气象干旱 监测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国家防总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汇报
17
作者 郑国光 《中国防汛抗旱》 2015年第2期7-8,共2页
(2015年4月7日)1 2015年以来全国天气气候概况2015年以来,全国气候总体平稳,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偏高1.7℃,仅次于2002年;平均降水量为68.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各流域降水差异大,珠江流域偏少39.5%;辽河、黄河、海河、... (2015年4月7日)1 2015年以来全国天气气候概况2015年以来,全国气候总体平稳,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偏高1.7℃,仅次于2002年;平均降水量为68.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各流域降水差异大,珠江流域偏少39.5%;辽河、黄河、海河、松花江、长江流域分别偏多109%、75.1%、65.8%、63.3%、15%。冬麦区降雨过程多,华南降水少。2015年以来,冬麦区出现了四次明显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分别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数 冬麦区 气象干旱 气候概况 地区气温 极端气候事件 局地暴雨 前汛期 广东北部 东北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的气候变化故事
18
作者 叶谦 《中国科技教育》 2015年第11期74-75,共2页
在印度尼西亚,通过焚烧森林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棕榈树是当地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图1a)。在过去的18年,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雾霾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政府每年所必须应对的问题,而2015年干旱季节异常延长更加重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 传统生产方式 极端天气事件 森林火灾 气象学家 高温干旱 加利福尼亚州 东南亚诸国 粮食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架
19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8-128,共1页
中国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2008) 该图集是2009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西北极端干旱事件个例库及干旱指标数据集”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书架 中国西北地区 中国气象 旱涝分布 研究成果 干旱指标 干旱事件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栏导言
20
作者 李威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1期I0004-I0004,共1页
气候变暖仍在持续,引发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影响趋重。我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近年来大范围极端高温、区域性极端强降水、持续性极端干旱、高影响寒潮及复合型气象灾害等趋多趋强,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强国... 气候变暖仍在持续,引发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发、影响趋重。我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近年来大范围极端高温、区域性极端强降水、持续性极端干旱、高影响寒潮及复合型气象灾害等趋多趋强,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带来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极端强降水 极端干旱 气象灾害 极端高温 气候变暖 可持续发展 寒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