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RP加固RC矩形梁极限抗弯承载力与延性计算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芹永 涂智溢 卢小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根据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征,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刚度和挠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不考虑二次受力和考虑二次受力的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加固后梁的刚度和挠度计算公式,并对加固后梁的延性进行... 根据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征,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刚度和挠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不考虑二次受力和考虑二次受力的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加固后梁的刚度和挠度计算公式,并对加固后梁的延性进行分析,得出梁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计算式,结合实验数据,验算了计算公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钢筋混凝土(RC)矩形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刚度 挠度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二次效应的体外预应力梁极限抗弯承载力 被引量:3
2
作者 覃荷瑛 赵艳林 《结构工程师》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和二次效应是体外预应力梁设计中的两个关键因素,采用粘性折减系数法计算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同时考虑二次效应的影响,通过梁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体外预应力梁极限状态下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整个计算过程简单... 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和二次效应是体外预应力梁设计中的两个关键因素,采用粘性折减系数法计算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同时考虑二次效应的影响,通过梁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体外预应力梁极限状态下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整个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体外预应力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体外预应力梁 预应力筋 二次效应 粘性折减系数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火山渣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庆利 曹平周 康清梁 《钢结构》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6根两等跨钢-火山渣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试验基础上,应用截面转换法,提出此类梁负弯矩区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该方法无需判断组合截面中性轴的位置,并且避免了按照传统方法计算当中性轴位于钢梁上翼缘时计算结果过于保守的问... 在6根两等跨钢-火山渣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试验基础上,应用截面转换法,提出此类梁负弯矩区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该方法无需判断组合截面中性轴的位置,并且避免了按照传统方法计算当中性轴位于钢梁上翼缘时计算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当中性轴住于钢梁上翼缘时该方法能够给出计算简便且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渣 混凝土 连续组合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组合梁弹性变形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国强 周宏宇 +2 位作者 何天森 武敏刚 沈黎元 《钢结构》 2003年第5期19-21,44,共4页
针对简支组合梁在常温弹性状态下的变形计算 (包括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和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包括腹板出现局部失稳和不出现局部失稳 )的各种现有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尤其针对现行规范所依据的设计假定中忽略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总结... 针对简支组合梁在常温弹性状态下的变形计算 (包括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和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包括腹板出现局部失稳和不出现局部失稳 )的各种现有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尤其针对现行规范所依据的设计假定中忽略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和归纳 ,有助于相关规范的理解并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组合梁 弹性变形 极限抗弯承载力 混凝土 滑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弯矩调幅法用于FRP补强框架梁极限抗弯承载力的探讨
5
作者 敬登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2期58-60,共3页
根据弯矩调幅法在框架梁构件设计中的思想,提出逆向弯矩调幅法用于FRP补强框架梁构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设计,结合塑性理论的方法,得到该法利用内力重分布的特性,不但提高了框架梁构件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而且有效防止超筋梁的出现,满足... 根据弯矩调幅法在框架梁构件设计中的思想,提出逆向弯矩调幅法用于FRP补强框架梁构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设计,结合塑性理论的方法,得到该法利用内力重分布的特性,不但提高了框架梁构件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而且有效防止超筋梁的出现,满足抗震加固的要求,并且施工方便,为框架梁的加固方案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抗弯承载力 弯矩调幅法 框架梁 FRP 补强 逆向 内力重分布 构件设计 塑性理论 承载能力 抗震加固 加固方案 梁构件 施工方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中勇 饶军应 +2 位作者 陈再谦 帅世界 刘灯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102,共4页
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是在微型钢管桩的基础上加入桩心钢筋组合而成。对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进行了室内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弯矩增大,试件中性轴往受压侧移动,承载力不断提高;设计时应考虑桩心钢筋对抗弯承载力的贡献;钢管... 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是在微型钢管桩的基础上加入桩心钢筋组合而成。对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进行了室内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弯矩增大,试件中性轴往受压侧移动,承载力不断提高;设计时应考虑桩心钢筋对抗弯承载力的贡献;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试件在纯弯矩作用下表现出较好的延性。与无桩心配筋的微型钢管桩极限抗弯承载力对比后发现,桩心钢筋的存在使得钢管-桩心配筋微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了50%,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微型桩 室内试验 钢管桩心配筋桩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的极限抗弯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向芳 舒兴平 《钢结构》 2005年第1期11-13,37,共4页
半刚性连接是目前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梁柱连接形式。综合考虑影响节点性能的各个因素 ,对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计算比较 ,得出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受力的最薄弱环节 ,此最... 半刚性连接是目前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梁柱连接形式。综合考虑影响节点性能的各个因素 ,对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计算比较 ,得出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受力的最薄弱环节 ,此最薄弱连接构件的破坏将导致节点丧失抗弯能力。通过计算最薄弱环节的极限承载力 ,可以得出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 ,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从而验证了分析的可靠性 ,可为半刚性连接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连接 极限抗弯承载力 翼缘 节点性能 角钢 高层钢结构建筑 梁柱连接 计提 薄弱环节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空心截面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焦伟丰 郭成喜 《钢结构》 2012年第9期20-22,53,共4页
双相不锈钢材料的成功研发有效地克服了普通不锈钢初始材料成本偏高的缺点,使不锈钢在结构方面的应用有了更大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学者的注意。利用国际上最新发表的有关双相不锈钢UNS 32101/EN1.4162空心截面梁的试验资料,对其极限抗弯... 双相不锈钢材料的成功研发有效地克服了普通不锈钢初始材料成本偏高的缺点,使不锈钢在结构方面的应用有了更大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学者的注意。利用国际上最新发表的有关双相不锈钢UNS 32101/EN1.4162空心截面梁的试验资料,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构件材料强度、宽厚比及高宽比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得知,现有Eurocode 3:Part 1—4中第3类受弯截面承载力设计公式不能准确计算此型号双相不锈钢梁的抗弯承载力,且已有的宽厚比限值过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空心截面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抗滑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再谦 帅世杰 +2 位作者 蒲黍絛 张丽华 饶军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6,共8页
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共27根试件进行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发现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较低且为脆性破坏,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表现出较高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 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共27根试件进行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发现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较低且为脆性破坏,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表现出较高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将桩心配筋桩受荷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将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强化阶段。钢管+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可用钢管混凝土桩极限抗弯承载力乘以1.2的提高系数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心配筋桩 钢管+桩心配筋桩 钢管+H型钢桩 极限抗弯承载力 荷载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王睿 周志祥 魏文龙 《现代交通技术》 2017年第2期32-35,共4页
为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2片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和1片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负弯矩区段的试验研究分析以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索。试验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在抗弯承载力、刚度上表现良好。提出的钢板-混凝... 为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2片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和1片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负弯矩区段的试验研究分析以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索。试验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在抗弯承载力、刚度上表现良好。提出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弹性-塑性相结合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较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BP-ANN模型的梁柱平齐端板连接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仲洋 李冰阳 +3 位作者 黄轶淼 王浩 陈伟 翁维素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6,共8页
筛选文献中报道的143组试验数据,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和训练了1个2层BP-ANN模型,对梁柱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预测。该模型利用20个组件特征参数作为输入,以极限抗弯承载力作为输出。通过与传统... 筛选文献中报道的143组试验数据,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和训练了1个2层BP-ANN模型,对梁柱平齐端板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了预测。该模型利用20个组件特征参数作为输入,以极限抗弯承载力作为输出。通过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并依据模型推导出一个实用简化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数学表达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训练的BP-ANN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5.28%,均方误差(MSE)为5.79×10^(-4)。另外,对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组件特征对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P-ANN模型能够综合考虑组件特征对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模型为梁柱连接性能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可作为数值模拟和结构试验研究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梁柱节点 平齐端板连接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板加固RC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
12
作者 苏云超 陈进 +1 位作者 陶文科 邹杨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9-284,291,共7页
为了解CFRP板加固RC梁裂缝抑制及极限抗弯承载力影响效果,以孟加拉邦戈邦都大桥为背景,选取典型箱梁顶板结构单元,制作1∶1实体模型进行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RC梁发生极限破坏过程... 为了解CFRP板加固RC梁裂缝抑制及极限抗弯承载力影响效果,以孟加拉邦戈邦都大桥为背景,选取典型箱梁顶板结构单元,制作1∶1实体模型进行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RC梁发生极限破坏过程中CFRP板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剥离并弹出,受压区混凝土未发生异样;未加固的RC梁平均裂缝宽度为2.75 mm,梁端最大位移为11.23 mm,平均极限抗弯承载力为90.8 kN·m,加固的RC梁平均裂缝宽度为0.61 mm,梁端最大位移为5.65 mm,平均极限抗弯承载力为159.6 kN·m,与未加固的RC梁相比,加固的RC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实际提高约76%;在RC梁发生极限破坏时,CFRP板约发挥了自身抗拉强度的23%;RC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加固前理论计算值小于有限元计算值,加固后理论计算值大于有限元计算值,加固前、后有限元计算值与实测值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极限抗弯承载力 CFRP板加固 RC梁 实测值 有限元法 理论计算
原文传递
简支组合梁弹性变形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13
作者 彭桂林 陈瑞生 《结构工程师》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针对简支组合梁在弹性状态下的变形计算 (包括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和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包括腹板出现局部失稳和不出现局部失稳 )的各种现有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尤其针对现行规范所依据的设计假定中忽略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总结... 本文针对简支组合梁在弹性状态下的变形计算 (包括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和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包括腹板出现局部失稳和不出现局部失稳 )的各种现有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尤其针对现行规范所依据的设计假定中忽略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和归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组合梁 弹性变形 极限抗弯承载力 换算截面法 折减刚度法 滑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14
作者 周骏 张得晖 《科技资讯》 2009年第24期101-102,共2页
本文参考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计算公式,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推导出用于连续组合梁负弯矩极限抗弯承载力的统一简化公式。分析表明,本公式适用面广,计算过程简单,精确度较高,对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连续组合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V型肋卷边C形不锈钢梁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玉磊 叶彩凤 +2 位作者 陶忠 皇甫双娥 燕钊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研究在冷弯薄壁C形不锈钢梁腹板增设纵向加劲肋后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本文考虑腹板高度、高宽比以及加劲肋尺寸的不同,进行4组试件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卷边C形不锈钢梁腹板进行加肋能良好地抑制腹板鼓曲,有效提高其极... 为研究在冷弯薄壁C形不锈钢梁腹板增设纵向加劲肋后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本文考虑腹板高度、高宽比以及加劲肋尺寸的不同,进行4组试件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卷边C形不锈钢梁腹板进行加肋能良好地抑制腹板鼓曲,有效提高其极限抗弯承载力;加大加劲肋的尺寸会略微提高其极限抗弯承载力,但刚度略有降低;增加卷边C形不锈钢梁的腹板高度可有效提升其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V型加劲肋 冷弯薄壁卷边C形钢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翼缘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与延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经纬 王春生 +2 位作者 翟晓亮 刘浩 崔志强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41,共13页
为研究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3根圆管翼缘组合梁静力加载抗弯破坏性试验,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及栓钉滑移与断裂,建立了圆管翼缘组合梁非线性数值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数值模型的... 为研究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3根圆管翼缘组合梁静力加载抗弯破坏性试验,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及栓钉滑移与断裂,建立了圆管翼缘组合梁非线性数值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数值模型的适用性;以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为主要结构参数,计算了48根正交设计的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的力学性能;依据试验梁与数值模型梁的抗弯受力性能,提出了基于简化塑性理论的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应用数值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结果,回归得到了圆管翼缘组合梁位移延性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型组合梁与试验梁承载力比值为0.99~1.03,挠度比值为0.87~1.09,因此,弯矩-挠度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可采用数值模型组合梁准确模拟圆管翼缘组合梁的抗弯全过程受力行为;圆管翼缘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随钢梁下翼缘宽度、混凝土翼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圆管管径的改变变化较小,位移延性系数随混凝土翼板厚度与圆管管径平方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随钢梁下翼缘宽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不同塑性发展程度的各类模型梁位移延性系数为3.16~7.19,体现了较好的延性;采用极限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与圆管翼缘数值模型组合梁计算的极限抗弯承载力比值为0.91~1.09,平均比值为0.98,因此,公式计算结果准确;为使圆管翼缘组合梁具有一定延性,建议位移延性系数大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圆管翼缘组合梁 非线性有限元 钢管翼缘 极限抗弯承载力 延性
原文传递
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极限承载力
17
作者 张咸昌 朱浩川 +2 位作者 叶灵鹏 肖志斌 金振奋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5,95,共11页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节点承载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既有试验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考察水...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节点承载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既有试验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考察水平加劲肋厚度、柱间腹板厚度、暗柱截面高度和暗柱横隔板间距等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根据节点受力机理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式。研究表明,计算值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良好,适用于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墙 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 有限元模拟 水平加劲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极限抗弯承载力研究
18
作者 王会利 姜荣斌 秦泗凤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推导了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极限承载力与预应力钢筋面积、普通钢筋面积和混凝土强度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基于塑性铰法,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抗弯极限承... 推导了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极限承载力与预应力钢筋面积、普通钢筋面积和混凝土强度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基于塑性铰法,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普通钢筋面积和混凝土强度可以提高抗弯极限承载力;极限弯矩随着预应力钢筋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增大普通钢筋配筋率对提高极限抗弯承载力最有效,但要控制预应力钢筋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结 预应力混凝土 桥墩 极限抗弯承载力
原文传递
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挺 聂建国 +1 位作者 李炳益 樊健生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在推导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笔者完成的 5根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提出栓钉间距对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β。本文公式计算结果与... 本文在推导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笔者完成的 5根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提出栓钉间距对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β。本文公式计算结果与国内外 26根试验梁的实测值吻合良好。根据本文研究成果,可以很方便地得到考虑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组合作用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型钢板 混凝土 组合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栓钉抗剪承载力
原文传递
树状结构二分叉铸钢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几何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卫华 董正方 杜文风 《钢结构》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1,32,共5页
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树状结构二分叉铸钢节点在两类弯矩(节点核心区受压或受拉)分别作用下的几何因素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出该类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类弯矩分别作用下,当节点几何... 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树状结构二分叉铸钢节点在两类弯矩(节点核心区受压或受拉)分别作用下的几何因素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出该类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类弯矩分别作用下,当节点几何尺寸相同时,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相差不大;主、分管之间夹角,主、分管之间倒角半径,分管之间外壁倒角半径,分管之间内壁倒角半径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主管径厚比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随分管与主管外径比增大,节点承载力近似线性增大;随分管与主管壁厚比的增大,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近似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结构 二分叉铸钢节点 抗弯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