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MCSPWM多电平逆变器 被引量:1
1
作者 殷小东 余佶成 +3 位作者 刘俊杰 梁思远 刘俭 王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1-869,I0031,I0032,共11页
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具备系统惯量支持和电压支撑的优势,可利用各种能源之间的互补性,提高能源利用率及系统稳定性。在该系统中,多电平逆变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及基于高频的多重载波正弦脉宽调... 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具备系统惯量支持和电压支撑的优势,可利用各种能源之间的互补性,提高能源利用率及系统稳定性。在该系统中,多电平逆变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及基于高频的多重载波正弦脉宽调制(multi-carrier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MCSPWM)策略,该逆变器在开关数量、管压应力、升压能力和控制难度等方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该文分析了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抑制电容充电电流尖峰的方法,在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新型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实验样机。样机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拓扑在高频调制策略下具有输出2倍升压、双向功率流的能力,开关电容可自动均压,开关管电压应力不超过输入直流源电压Uin,并且开关电容纹波电压的峰峰值小于2V。新型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在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容九电平逆变器 多重载波正弦脉宽调制 高频调制 构网型新能源发电系统 工作模态 预充电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跟网和构网型新能源发电单元的混联电力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森 姚骏 +2 位作者 钟勤敏 龚晟 徐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378-8391,I0005,共15页
在新能源发电单元与同步发电机共同接入的混联电力系统中,不同同步方式新能源间,新能源与同步发电机间耦合复杂,深刻影响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为揭示电网对称短路故障下不同发电单元间的动态耦合机理及其对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作用机... 在新能源发电单元与同步发电机共同接入的混联电力系统中,不同同步方式新能源间,新能源与同步发电机间耦合复杂,深刻影响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性。为揭示电网对称短路故障下不同发电单元间的动态耦合机理及其对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该文首先建立故障条件下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数学模型。随后,利用空间矢量图示法与相平面法分析跟网型新能源发电单元注入电流、锁相环参数以及构网型新能源发电单元有功控制环参数等因素对混联系统内各发电单元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据此给出系统控制器参数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不同工况下的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发电单元 能源发电单元 同步发电 对称短路故障 暂态同步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构网型储能电站的新能源基地无功协调优化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俐 马笑寒 丁文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共10页
与传统火电主导的系统相比,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呈现低抗扰性和弱支撑性,采用构网型储能电站(GFMS)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对GFMS控制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稳态及动态条件下GFMS的功率调节范围,并建立了GFMS运行模型。... 与传统火电主导的系统相比,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呈现低抗扰性和弱支撑性,采用构网型储能电站(GFMS)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对GFMS控制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稳态及动态条件下GFMS的功率调节范围,并建立了GFMS运行模型。然后,提出了考虑GFMS辅助治理的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以适应无功协调优化及实时电压支撑需求。在无功协调优化阶段,以经济性最优和动态无功预留容量最大为目标,对无功源进行日前-日内集中优化;在实时电压支撑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并网点电压支撑需求的GFMS电压控制策略。选取中国西北地区某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了新能源基地安全稳定水平,充分发挥了GFM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能源基地 电压稳定 无功优化 电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和构网型新能源并网控制阻抗对比与振荡机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雷雨 李光辉 +2 位作者 王伟胜 何国庆 郭梓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2,I0012,共14页
“双碳”战略下,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和构网型(grid-forming,GFM)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其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基于阻抗模型和Nyqu... “双碳”战略下,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和构网型(grid-forming,GFM)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其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基于阻抗模型和Nyquist稳定判据对比GFM和GFL阻抗特性差异与振荡风险。由于GFM和GFL具有多控制回路,且二者在不同频段阻抗特性差异来源和主导因素仍未明确,特别是同步环节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亟需深入研究。此外,GFM并网实现GFL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的作用机理仍有待分析。该文首先对GFL和GFM不同频段阻抗特性进行对比,定量分析同步环节在阻抗特性中的角色和作用,揭示了决定二者不同频段阻抗特性差异的主导因素;然后,建立GFL和GFM并网的三端口稳定性判据,分析GFM并网实现GFL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开展GFL和GFM并网实验,验证该文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同步环节 阻抗特性 宽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并网变流器跟网/构网型稳定控制技术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 常永康 +4 位作者 毛永涛 刘恩俊 汪兴 张兴 耿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73-4788,共16页
随着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电网的特性愈发复杂,传统单一模式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无法完全满足电网的需求。因此,一方面,高渗透率条件下,局部电网的阻抗波动更加显著,电网表现出强弱交替变化的特点,现有并网变流... 随着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电网的特性愈发复杂,传统单一模式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无法完全满足电网的需求。因此,一方面,高渗透率条件下,局部电网的阻抗波动更加显著,电网表现出强弱交替变化的特点,现有并网变流器稳定控制应用存在局限性,如何将两种控制模式结合,使得变流器能够兼顾经济性和稳定性是研究热点;另一方面,现有并网变流器控制难以适应复杂电网特性的非线性变化。高渗透率条件下,受到新能源间歇性、电网故障导致设备/支路切除等因素的影响,电网结构/参数呈现非线性变化。为此,探索非线性控制在跟、构网变流器中的应用,使得变流器在复杂电网状况下能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综上,该文在构网型和跟网型单一控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几类结合跟、构网两种模式优点的控制方式,涉及单机双模式切换控制、单机双模式融合控制以及多机场站混合模式控制。然后,进一步阐述如何改进现有并网变流器控制,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电网特性的非线性变化。最后,对未来变流器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率 能源 阻抗 非线性控制 控制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的跟网/构网混合型新能源场站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快速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涛 林政阳 +1 位作者 李晨 李君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7,共9页
为支撑跟网/构网混合型新能源场站中机组控制方式快速切换,实现可适应电网强度变化的新能源场站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基于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的跟网/构网混合型新能源场站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快速评估... 为支撑跟网/构网混合型新能源场站中机组控制方式快速切换,实现可适应电网强度变化的新能源场站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基于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的跟网/构网混合型新能源场站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首先,构建跟网/构网混合型新能源场站聚合阻抗模型,通过特征值计算得到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裕度。然后,以并网系统短路比和新能源场站跟网/构网控制方式信息作为输入特征,以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裕度和阻尼比作为输出特征,训练TCN得到混合型新能源场站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快速评估模型。经过训练的模型可根据短路比和跟网/构网混合型新能源场站中各机组的控制方式快速输出对应的小干扰稳定裕度和阻尼比。最后,以一个含10台风电机组的新能源场站为对象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TCN方法相比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在小干扰稳定裕度和阻尼比预测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16.76%、14.75%;所提方法的计算耗时相对于特征值计算方法降低98.54%,从而验证所提小干扰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场站 控制 控制 小干扰稳定 时间卷积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技术
7
作者 李明 亚夏尔·吐尔洪 +1 位作者 郑云平 兰承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8,共10页
构网(grid-forming,GFM)型储能技术可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的一个有效手段。基于此,分析了GFM型储能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机理,根据GFM型储能技术原理和特性,对比分析了5种常用的... 构网(grid-forming,GFM)型储能技术可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的一个有效手段。基于此,分析了GFM型储能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机理,根据GFM型储能技术原理和特性,对比分析了5种常用的提升电网稳定性技术。给出一种考虑多时变参数的GFM型储能系统模型搭建思路,并提出GFM型储能技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方案以及海量GFM型储能设备并网振荡产生机制分析方法。同时,研究了基于信号注入的系统阻抗动态辨识技术,进而提出海量GFM型储能设备并网系统阻抗重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高比例能源 稳定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MOPSO算法的构网型储能接入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优化配置
8
作者 刘默斯 孙志媛 +2 位作者 李今昭 郑琨 陈立春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构网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参与电力系统调频和惯量控制等。然而,构网型储能的调节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其容量和位置是否正确配置。为解决构网型储能接入电网的优化配置问题,本工作研究了构网型储能参与高比例... 构网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参与电力系统调频和惯量控制等。然而,构网型储能的调节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其容量和位置是否正确配置。为解决构网型储能接入电网的优化配置问题,本工作研究了构网型储能参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调频的定容选址优化配置方法。首先,研究了高比例新能源下构网型储能参与调频的控制策略,包括构网型储能有功-频率下垂控制策略和构网型储能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提出将两种控制策略进行协同使用的综合调频方法。然后,以调频效果指标、电网脆弱性指标和储能经济性为多目标进行优化,采用交叉变异多目标粒子群算法(CMMOPSO),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从解集中根据信息熵法权重,最终得到构网型储能电站选址定容的优化方案。最后,在某区域电网实际算例中进行验证和优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定容选址 高比例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并网变流器跟网/构网混合模式控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兴 战祥对 +3 位作者 吴孟泽 韩峰 付新鑫 李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5,共15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目前以跟网型控制为主流的并网变流器稳定运行受到严峻挑战,具有主动电网支撑能力且弱电网稳定性强的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条件下,尤其是末端弱电网中,并网变... 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目前以跟网型控制为主流的并网变流器稳定运行受到严峻挑战,具有主动电网支撑能力且弱电网稳定性强的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条件下,尤其是末端弱电网中,并网变流器采用单一的跟网或构网模式控制难以兼顾稳定性、经济性和电网支撑性能。为此,国内外学者从2种模式的互补特性出发,提出并研究了跟网/构网混合模式控制策略,以期使并网变流器在弱电网下稳定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新能源,并取得优越的电网支撑性能。文中首先从跟网型与构网型变流器的基本控制结构出发,分析了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性能的互补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几种不同技术路线的混合模式控制方案,涉及多种单机混合控制策略和多机的场站级混合控制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各方案的技术研究思路、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对跟网/构网混合模式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发电 高渗透率 变流器 变流器 变流器 混合模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新能源-储能联合并网系统LVRT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佳俊 徐志 +2 位作者 翟保豫 陈雨田 陈俊儒 《电气传动》 2024年第7期58-65,72,共9页
针对构网型变换器控制下的新能源-储能联合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传统低电压穿越策略的附加电压限制器控制方案。首先分析传统基于电流限制的低压穿越策略存在的不足,当故障持续时间较长时仅设置电流限制将容易导致同步... 针对构网型变换器控制下的新能源-储能联合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传统低电压穿越策略的附加电压限制器控制方案。首先分析传统基于电流限制的低压穿越策略存在的不足,当故障持续时间较长时仅设置电流限制将容易导致同步失稳问题;然后提出附加电压限制器的改进低压穿越策略,以抑制更长时间尺度下的故障电流,提升故障下的同步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新能源-储能联合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所提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确保了电网发生三相对称跌落故障时新能源储能联合并网系统能够不脱网运行,有效提升故障期间系统的同步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能源-储能 低电压穿越 电压限制器 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场站跟网/构网变流器协同控制策略综述
11
作者 王冠淇 裴玮 +2 位作者 熊佳旺 李毅丰 苏小玲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3-805,共13页
在“30·60”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场站逐步转变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场站,场站内部电力电子设备也随之逐步增多。然而新能源场站内部电力电子变流器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致使新能源场站电压/频率稳定性变得更加复杂,... 在“30·60”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场站逐步转变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场站,场站内部电力电子设备也随之逐步增多。然而新能源场站内部电力电子变流器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致使新能源场站电压/频率稳定性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如何协同控制新能源场站内部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以维持新能源场站电压/频率稳定,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该文基于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及新能源场站模型,对目前新能源场站协同控制策略及多机暂态稳定性分析进行梳理以及总结。首先从变流器单机控制策略入手,分析了不同电力电子设备的电气特性及动态能力,明确跟网/构网变流器混合的新能源场站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目前新能源场站的主要结构及等值建模策略,为后续新能源场站协同控制及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再次,对多机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进一步梳理不同场景下混合场站内变流器协同控制策略;最后对目前混合场站协同控制策略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总结,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变流器 能源场站 协同控制策略 暂态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环境下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启示
12
作者 徐全海 尤劼山 +3 位作者 赵文成 周移华 沈雷雷 常垚 《电气时代》 2024年第6期28-33,共6页
针对电力系统的局部弱电网特征,以及新能源难接入、难消纳的问题,构网型控制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较有潜力的技术路线之一。文章着重于构网型储能系统在产业界的应用,简述了当前新能源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对英国、澳洲、欧盟等构网... 针对电力系统的局部弱电网特征,以及新能源难接入、难消纳的问题,构网型控制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较有潜力的技术路线之一。文章着重于构网型储能系统在产业界的应用,简述了当前新能源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对英国、澳洲、欧盟等构网型储能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应用前景与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高比例能源 电力系统 弱电 能源建设 控制技术 现状及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在新能源接入场景下并网稳定性分析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家杰 陈新 +1 位作者 张东辉 杨智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341-9353,I0020,共14页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因具备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转动惯量等能力,被视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文中围绕构网型储能接入对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建立构网型与跟网型储能变换器特征阻抗模型,分析构网型与...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因具备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转动惯量等能力,被视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文中围绕构网型储能接入对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建立构网型与跟网型储能变换器特征阻抗模型,分析构网型与跟网型储能接入对于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能以构网形式接入更有利于提升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探究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对于新能源场站阻抗特性的影响规律,针对其弱主导频段中新能源机组负阻特性凸显问题,提出一种提升构网型储能变换器阻抗主导能力的自主阻抗适配控制,在系统谐振频率的实时检测基础之上,实现不同电网工况下自适应阻抗适配,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场站并网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RT-LAB控制硬件在环完成相关频率特性及其自主阻抗适配控制方法有效性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场站 储能 阻抗适配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无功补偿抑制新能源送端暂态过电压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磊 唐王倩云 +3 位作者 苏适 张高敏 唐小茜 华祝虎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3,共11页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远距离外送的关键。而直流闭锁、换相失败等故障可能导致送端短时无功过剩并引发暂态过电压,危及运行安全...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远距离外送的关键。而直流闭锁、换相失败等故障可能导致送端短时无功过剩并引发暂态过电压,危及运行安全。文中突破传统基于电压-电流级联控制的电流源外特性快速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原理,提出一种应用构网型无功补偿装置(grid-forming base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GFM-RPC)抑制新能源送端暂态过电压的方法,构建基于微分-代数关系的电压动态分析模型,阐明GFM-RPC抑制暂态过电压机理,并分析GFM-RPC相比现有基于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抑制暂态过电压方法的优势。利用仿真验证GFM-RPC抑制新能源送端暂态过电压的效果,并分析主要参数对过电压抑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STATCOM这类电流源外特性的无功补偿装置在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瞬间呈现出恶化电压动态的“反调”特性,而GFM-RPC能够克服这种“反调”特性,并且通过合理的参数配置可以进一步抑制电压幅值的超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无功补偿 能源发电外送 直流输电 暂态过电压 电压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技术:演进历程、功能定位与应用展望
15
作者 王伟 周少泽 +4 位作者 黄萌 艾诚 李奕曈 韦徵 郑玉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分析了构网型技术发展的内在驱动需求,明晰了不同形态电网场景下构网型技术的功能定位;最后,从静、动、暂态的稳定性分析等维度,剖析了构网型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大规模应用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装备 电力系统 能源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频率和电压动态分析的构网型新能源场站聚合建模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琛琛 陈俊儒 +3 位作者 徐森 常喜强 毛善祥 朱荣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4-1553,共10页
构网型新能源场站可模拟传统火力发电厂相关特性,具有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和电压的功能.提出一种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性分析的构网型新能源场站聚合模型,并分析场站整体运行特性,提出聚合模型参数识别与选取方法.所提聚合模... 构网型新能源场站可模拟传统火力发电厂相关特性,具有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和电压的功能.提出一种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性分析的构网型新能源场站聚合模型,并分析场站整体运行特性,提出聚合模型参数识别与选取方法.所提聚合模型能够准确反映新能源场站与电网交互下的动态过程,并保障了较快的仿真速率.与MATLAB/Simulink中构网型新能源场站电磁暂态全拓扑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聚合模型的有效性.基于IEEE 39母线系统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聚合模型在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性仿真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能源场站 聚合模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新能源场站环流产生机理研究
17
作者 宋璐瑶 陈俊儒 +3 位作者 程静 陈雨田 张龙 陈军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共9页
为分析构网型新能源场站间环流产生机理,采用2个构网型新能源场站并联输出低频交流电到二极管整流单元作为建模场景。首先分析环流表达式得到影响环流的电气参数,并将其划分为大信号环流和小信号环流。其中大信号环流包含电压幅值、相... 为分析构网型新能源场站间环流产生机理,采用2个构网型新能源场站并联输出低频交流电到二极管整流单元作为建模场景。首先分析环流表达式得到影响环流的电气参数,并将其划分为大信号环流和小信号环流。其中大信号环流包含电压幅值、相位以及输出阻抗不平衡3种场景,小信号包含载波相位、死区以及三相滤波电感不平衡3种场景。然后对6种场景下的环流进行数学分析以得到每种场景下环流特点,最后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中6种场景下的环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场站 大信号 小信号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网型储能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故障穿越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文成 刘素梅 +1 位作者 武继增 董志玲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4年第4期3-13,共11页
针对沙戈荒地区地理位置较偏远且网架结构薄弱,受变流器电流限幅与其控制回路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基地内构网型储能的暂态控制通常被切换为跟网控制策略,在缺乏电网强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内的风电、光伏和储能等电源极易因电压跌落而失稳,从... 针对沙戈荒地区地理位置较偏远且网架结构薄弱,受变流器电流限幅与其控制回路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基地内构网型储能的暂态控制通常被切换为跟网控制策略,在缺乏电网强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内的风电、光伏和储能等电源极易因电压跌落而失稳,从而对整个基地故障穿越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基于新能源基地变流器暂态控制方式的差异,分析得出,电网故障下跟网型新能源电源与构网型储能(故障期间仍为构网型控制)变流器控制失稳的关键因素为直流母线电压脉动和功角失稳等,并进一步推导了跟网型与构网型变流器在各自稳定运行范围内所能发出的最大无功功率计算表达式,提出了不同有功功率输出工况下风电场、光伏电站与储能系统的最大极限无功补偿的协同控制策略,以提升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故障穿越能力。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电磁暂态模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能源基地 故障穿越 控制 故障特性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过程的幅频调制统一本质与系统稳定问题分类及新能源发电构网能力创新 被引量:21
19
作者 袁小明 何维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新能源发电引起的新型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业界对电力系统稳定问题分类的重新关注。然而,由于目前未能基于系统的基本运行机制与目标建立起系统统一的稳定问题分类,对系统面临的各种失稳现象难以进行合理分类。同时,新能源发电作为... 新能源发电引起的新型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业界对电力系统稳定问题分类的重新关注。然而,由于目前未能基于系统的基本运行机制与目标建立起系统统一的稳定问题分类,对系统面临的各种失稳现象难以进行合理分类。同时,新能源发电作为主力电源,将自然承担着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对新能源发电具备构网能力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针对上述需求,基本思路是回归到系统运行机制,从电压的幅值与频率稳定是系统运行一般化目标的本质认识上讨论系统基本稳定问题以及运行对设备的需求。为此,首先阐述了电力系统基本运行机制与目标,并以此为主线,基于系统的基本运行机制与目标,对不同装备的一致性与不同装备动态时间尺度的差异性提出了统一的电力系统稳定问题分类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运行目标并结合新能源发电的特点阐述了对新能源发电构网能力的一般需求及暂态构网能力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发电 电力系统运行机制 幅频调制 稳定分类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构网型光储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温春雪 毛健 +1 位作者 王鹏 李建林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抑制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的影响,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对离网工况下的微电网黑启动方案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策略一起应用于储能变流器中,建立了储能变流器的VSG数学模... 为了抑制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的影响,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对离网工况下的微电网黑启动方案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策略一起应用于储能变流器中,建立了储能变流器的VSG数学模型,推导了小信号模型表达式,通过在光储微电网系统引入惯性和阻尼,提高了系统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模型,验证了零起升压策略的有效性,确保了黑启动过程中线路电压的稳定;并在并网工况下分析了光储微电网系统各个微源之间的协调控制,验证了构网型光储变流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 光储变流器 光储系统 黑启动 小信号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