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疆地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古地理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甄宇 陈旋 +8 位作者 焦立新 李新宁 周志超 刘文辉 殷树铮 李涤 苟红光 李成明 何登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99,共22页
石炭纪—二叠纪是东疆地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构造转折期,期间发生了多次洋壳闭合和陆陆碰撞活动。基于东疆地区洋盆性质、沟-弧-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的复杂性,目前针对东疆地区盆地晚古生代地层格架对比以及沉积充填特征认识不足。文中... 石炭纪—二叠纪是东疆地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构造转折期,期间发生了多次洋壳闭合和陆陆碰撞活动。基于东疆地区洋盆性质、沟-弧-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的复杂性,目前针对东疆地区盆地晚古生代地层格架对比以及沉积充填特征认识不足。文中以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为指导,复原东疆地区盆山构造带的构造-沉积面貌,厘定各构造地层单元的构造-沉积环境,从沉积充填、构造演化复原、周缘构造环境等角度来综合地、动态地开展原型盆地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东疆地区经历了早石炭世伸展、早石炭世末期—晚石炭世早期弱伸展、晚石炭世末期挤压、早二叠世早期伸展、早二叠世末期挤压5期伸展聚敛旋回,随后经历了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晚新生代5期构造改造过程。盆山构造复原揭示了石炭纪吐哈盆地南部边界距现今盆山边界向南46~70 km,石炭纪准东盆地北部克拉美丽山距现今向北约30 km,三塘湖盆地北部造山带石炭纪边界距今约55 km。东疆地区沉积环境经历了从石炭纪海相到早二叠世海陆过渡相再到中晚二叠世陆相的沉积演化,石炭纪发育海相的弧相关断陷盆地、裂谷边缘盆地、断陷盆地,早二叠世以发育海相、陆相断陷盆地为主,中二叠世主要发育陆相坳陷盆地,晚二叠世发育挤压型坳陷盆地。解析东疆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及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古地理演化,为探究东疆地区主要沉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成藏条件、源-储组合分布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疆地区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三塘湖盆地 石炭纪 二叠纪 构造古地理 原型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84
2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4 位作者 张明利 刘池阳 吴汉宁 由福报 张兵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1-429,共9页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 :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 ,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 ,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 ,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 ,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 ,生物发育 ;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 ,石炭纪时位于北纬 11 9° ,二叠纪时位于北纬 12 7° ,三叠纪时位于北纬 2 2 2° ,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 ,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 ,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侏罗纪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地磁 叠合盆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2
3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古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构造古地理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8 位作者 陈志勇 刘静江 马奎 李文正 谢武仁 江青春 翟秀芬 石书缘 李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4-897,共14页
利用露头剖面、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古构造格局、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演化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受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影响,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碳酸盐台地... 利用露头剖面、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古构造格局、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演化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受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影响,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碳酸盐台地产生构造分异,发育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台内断陷,形成了"三台两凹"的构造-古地理格局。②灯影组灯一+灯二段沉积期,发育上扬子镶边台地、台内断陷及中扬子孤立台地,川东地区存在宣汉-开江古陆;灯三段沉积期为构造-古地理转换期,在桐湾运动Ⅰ幕形成的侵蚀古地貌背景上发生海侵作用,沉积了一套富含泥质的浅水陆棚沉积;灯四段沉积期总体继承灯一+灯二段沉积期的古地理格局,德阳-安岳台内断陷进一步发展扩大,中扬子台地演变成2个孤立台地。③震旦系碳酸盐台地的构造-沉积分异及其演化形成了台缘和台内两类成藏组合,有利区分布广,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构造分异 台内断陷 镶边台地 微生物丘滩体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中上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寒武纪——三叠纪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初步重建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江海 周肖贝 +4 位作者 李维波 王洪浩 刘仲兰 张华添 塔斯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5-1234,共10页
塔里木陆块寒武纪——三叠纪主要经历了从东冈瓦纳大陆西北缘裂解、到向劳亚大陆聚合的演化过程,北部长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南部主要为裂谷、持续裂解以及漂移过程中陆块地体增生拼合,主要为弧后前陆盆地或隆起。塔里木盆地一级层序... 塔里木陆块寒武纪——三叠纪主要经历了从东冈瓦纳大陆西北缘裂解、到向劳亚大陆聚合的演化过程,北部长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南部主要为裂谷、持续裂解以及漂移过程中陆块地体增生拼合,主要为弧后前陆盆地或隆起。塔里木盆地一级层序地层、区域不整合事件、次级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等,与板块边界上构造活动及其板块运动轨迹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板块边界上的挤压造山活动,造成盆地隆升以及盆地岩相古地理格局的剧烈变化。引发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活动,垂向上也造成石炭系穹隆状剥蚀抬升。塔里木叠合盆地的形成是小陆块上不同时期不同盆地类型复合的产物,而在世界其他大板块上,它们在横向上可能处于不同位置,不会发生垂向叠合,而以不同时代的不同盆地出现。塔里木陆块较全球典型克拉通盆地规模小,在与周边陆块碰撞汇聚时受改造强烈,构造变形程度大并由陆块边缘向陆块内扩展,南、北两侧陆块边界上的强烈构造作用易于对整个盆地产生强烈影响,发育挤压期盆地隆起和前陆盆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板块 构造古地理 生代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造山带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5 位作者 计文化 王超 赵振明 王秉章 戴传固 王国灿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1-233,共13页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处于伸展裂陷的大地构造背景,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半深海及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大部分地区为洋岛或水下隆起,洋岛主要为剥蚀区,水下隆起部分主要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地区为碳酸盐岩台地;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为有限洋盆(昆南洋),昆南大部及昆中部分地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昆南部分地区为滨浅海相沉积;总体表现为两堑夹一垒、洋岛遍布、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造山带 石炭纪 岩相特征 构造古地理 多岛洋盆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的再造 被引量:76
7
作者 邵济安 唐克东 何国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58-1866,共9页
针对近年来关于内蒙古中部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存在和向南北两侧大陆俯冲的观点,本文通过构造古地理图的编制,结合早二叠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生物组合、陆源碎屑以及烃源岩的讨论,认为中亚陆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晚古生代存在的是陆壳基底... 针对近年来关于内蒙古中部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存在和向南北两侧大陆俯冲的观点,本文通过构造古地理图的编制,结合早二叠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生物组合、陆源碎屑以及烃源岩的讨论,认为中亚陆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晚古生代存在的是陆壳基底之上发育的陆表海和裂陷槽,而不是大开大合的大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该区的演化过程。早二叠世早期伴有强烈火山喷发的沉积作用受到三条近东西向分布的同沉积裂陷槽的控制,由北向南,其滨-浅海相的沉积-火山岩厚度分别>8000m;>5000m和2900m,显示基底为不稳定的裂陷槽。沉积作用受到深断层控制的观点得到本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的佐证。早二叠世早期沉积岩以粗碎屑岩为主,其中成熟度低的硬砂岩、长石砂岩分布广泛。此外,从陆源碎屑的组分和来源可见,蚀源区具有新生陆壳的组成,近源沉积物具有快速堆积的特征。早二叠世晚期沉积岩为夹有灰岩透镜体的炭质粉砂岩、板岩。由于海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的提高,形成分布于前三角洲,浅海,半深海的烃源岩(R0值=1.01%~3.67%)。上述沉积组合反映了陆壳成熟度不断提高,构造活动性减小,陆表海逐渐萎缩的特征。本区早二叠世的古生物以腕足类、珊瑚、、苔藓类为主,这一生物组合形成于滨-浅海环境,其中珊瑚大多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温暖清澈的水域——几米至50米的滨-浅海区。植物化石及碎片的存在反映海陆交互相的环境。早二叠世晚期本区生物已经混生,主要以北极区生物为主,以Spiriferella为代表的腕足动物群到处可见,但也混有暖水型的分子,如Richtofenia,Enteletes等。生物混生现象暗示早二叠世之前板块已经拼合,不存在深海洋盆。根据毛登地区哲斯组放射虫和菊石、螺、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共生的事实,作者认为放射虫可以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水体中,不能作为深海大洋存在的确切证据。本区的岩浆作用具有以下特点:早二叠世大石寨组双峰式火山岩(281~270Ma)的玄武岩岩浆来自亏损地幔,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ISr=0.7024~0.7069,εNd(t)=-3.6^+7.9)。同期的碱性花岗岩和大型基性岩墙群(299~263Ma)呈带状展布在大型地堑带中,它们也具有幔源岩石的Sr-Nd同位素特征:εNd(t)=3.0~5.4,ISr=0.7053~0.7088,εHf(t)=-2.7~2.4。从区域构造演化的背景上看,本区岩浆活动与蒙古境内同期的裂谷型岩浆活动(双峰式火山岩和过碱性的深成岩)一致,均属于伸展背景下受裂陷槽控制的岩浆作用,而非挤压体制下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的岩浆作用。本区晚古生代宝力格裂谷带与蒙古的戈壁-天山裂谷带联接为一条延伸数千千米规模的大陆裂谷带,清楚地显示了中亚造山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在伸展构造的背景下进入新陆壳演化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构造古地理 陆表海 裂陷槽 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结构构造与构造古地理环境--以加里东中期青藏高原北缘及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26
8
作者 何碧竹 焦存礼 +4 位作者 许志琴 刘士林 蔡志慧 李海兵 张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84-2198,共15页
不整合结构与不整合面结构具有不同的属性及特征。本文在分析不整合三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异岩不整合等3大类不整合的结构构造,划分出10个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整合亚类。重点针对不整合面下的构造变... 不整合结构与不整合面结构具有不同的属性及特征。本文在分析不整合三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异岩不整合等3大类不整合的结构构造,划分出10个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整合亚类。重点针对不整合面下的构造变形特征、不整合结构类型的平面分布、不整合面上的初始沉积物、物源及其层序结构等展开了精细研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不整合形成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为例,在盆地尺度,解析不同区域不整合结构类型的特征、性质及差异。现今保留的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在盆地中南部广大地区呈角度不整合,在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南部、巴楚隆起中西部、塔中隆起北部为低角度、北倾的单斜角度不整合;在塘古兹巴斯凹陷表现为中-低角度的断褶不整合,呈北东向展布,在巴楚隆起东部及塔中隆起的南部局部也存在北东向展布的断褶不整合。在盆地北部塔北隆起西部局部存在褶皱不整合,东部存在低角度、南倾、单斜不整合。而盆地中部在阿瓦提-满加尔凹陷中北部、塔东凹陷东北则以平行不整合为特征。结合沉积地层发育及构造演化分析,恢复了志留系沉积前构造古地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为混积陆棚沉积、中部碳酸盐岩台地被逐渐淹没,满加尔及英吉苏凹陷为盆地相沉积。伴随着盆地南缘西昆仑-库地洋、南阿尔金洋的闭合及碰撞造山,在盆地南部主体为南北向的缩短,塘古兹巴斯凹陷为南东-北西向缩短,且变形强度明显大于南北向的缩短。因此,盆地南部的南东-北西向挤压作用是该期最活跃的构造作用,和田古隆起北部、塘古兹巴斯凹陷北东向加里东期褶皱带西北部,应是塔里木盆地第一期油气大规模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整合结构的解剖,尝试区别分析不同期次构造事件的作用及效应,识别单一构造事件(或构造运动)在构造古地理重建及成藏、成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三层结构 构造作用过程 构造古地理环境 加里东中期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昆结合部早中三叠世构造古地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启祥 张智勇 +3 位作者 张克信 王永标 王国灿 邓中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8,共9页
论述了秦祁昆结合带早中三叠世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盆地格架、构造古地理等特征.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组合,分析研究了早中三叠世秦祁昆结合带地层的相变、超覆、穿时现象.论述了闹仓坚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岩相... 论述了秦祁昆结合带早中三叠世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盆地格架、构造古地理等特征.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组合,分析研究了早中三叠世秦祁昆结合带地层的相变、超覆、穿时现象.论述了闹仓坚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岩相、时代,并对其含义进行了修订,认为闹仓坚沟组的时代是早中三叠世,由灰岩和碎屑岩组成,灰岩从底部上穿到顶部与碎屑岩呈相变关系.并阐述了秦祁昆结合带的沉积、构造古地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三叠世 构造古地理 西秦岭 南祁连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35
10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3 位作者 计文化 赵振明 孟勇 史秉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1,共8页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造山带 晚泥盆世沉积 构造古地理环境 造山型磨拉石建造 伸展型磨拉石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裂陷槽深水沉积与沉积-构造古地理 被引量:25
11
作者 段吉业 夏德馨 安素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4,i003-i004,共10页
根据库鲁克塔格、孔雀河露头区及其南盆内深部资料 ,尤其是多种类型的深水沉积的鉴别 ,得以建立区内地层及沉积相格架。分析表明 ,裂陷槽内南华系—奥陶纪地层属于同一构造环境的产物 ,沉积以深水陆棚 -槽盆相为主体 ,相带呈东西向展布 ... 根据库鲁克塔格、孔雀河露头区及其南盆内深部资料 ,尤其是多种类型的深水沉积的鉴别 ,得以建立区内地层及沉积相格架。分析表明 ,裂陷槽内南华系—奥陶纪地层属于同一构造环境的产物 ,沉积以深水陆棚 -槽盆相为主体 ,相带呈东西向展布 ,其空间分布范围比传统认识要广大得多。裂陷中心在孔雀河地区 ,南翼在盆内覆盖区北缘 ,原库鲁克塔格地区仅是其北翼 ;满加尔则是其南翼向南延的边缘坳陷 ,从而深化了其时空展布及构造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深水沉积 生代 新元 展布 南华系 相带 地层 孔雀河 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的研究现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2 位作者 王成善 刘少峰 陈槚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共28页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综合性科学,构造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理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特征的科学。地球表面的山川、流域与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受岩石圈板块水平运动与深部地幔动力学的联合控制。自...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综合性科学,构造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理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特征的科学。地球表面的山川、流域与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受岩石圈板块水平运动与深部地幔动力学的联合控制。自然地理单元及其演变是内、外动力长期作用的综合结果。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是在地球系统科学的活动论、演化论、阶段论与转换论观念下的自然延伸。整体、动态、综合分析是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构造古地理单元的边界、属性、组成、结构与演变的“五定”原则是工作的具体步骤;搭建数据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古地理重建平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基于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的原型盆地分析,是对原型盆地进行复位、复原与复变,揭示原型盆地的时—空结构;而活动论的源-汇系统分析是在地球系统观指导下的深、浅部结合的全链条、全过程综合研究。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表过程和能源、资源矿产分布预测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板块构造 活动论 构造古地理重建 地球系统 大数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53,共21页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盆地发育 控盆断裂 油气勘探 南海西部海域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甘孜-理塘构造带放射虫地层、硅质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杨文强 冯庆来 刘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9,共12页
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块。硅质混杂岩块中含有大量的放射虫及竹节石生物化石。放射虫自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均有分布,竹节石时代为中泥盆世。不同时代的硅质岩均为生物成因... 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块。硅质混杂岩块中含有大量的放射虫及竹节石生物化石。放射虫自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均有分布,竹节石时代为中泥盆世。不同时代的硅质岩均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其Al2O3/(Al2O3+Fe2O3)比值介于0.58~0.96之间。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模式比较平坦,具弱的Ce负异常或明显的正异常,Eu异常不明显,总体表现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生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甘孜-理塘盆地自早泥盆世裂开。根据硅质岩和硅质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该盆地演化经历了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缓慢扩张的构造活动期和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三叠世的快速扩张期,以及中三叠世晚期的向西俯冲阶段。晚三叠世,甚至侏罗纪,该盆地仍然发育有深水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甘孜-理塘构造 沉积混杂岩 构造古地理 泥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桂地区海西—印支阶段的构造古地理演化及沉积盆地的时空组合 被引量:15
15
作者 夏文臣 雷建喜 +2 位作者 周杰 张年茂 王生维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77-488,共12页
本文在详细研究各类沉积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和鉴别古构造运动面性质的基础上,将黔桂地区的海西—印支构造阶段进而划分为3个构造古地理演化阶段:早海西(D—C_1)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中海西(C_2—P_1)的扬子陆块扩大和稳定沉降阶段;晚海... 本文在详细研究各类沉积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和鉴别古构造运动面性质的基础上,将黔桂地区的海西—印支构造阶段进而划分为3个构造古地理演化阶段:早海西(D—C_1)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中海西(C_2—P_1)的扬子陆块扩大和稳定沉降阶段;晚海西—早印支(P_2—T_2)的次生深海盆地形成和扩张阶段,从晚二叠世的半地堑式裂陷盆地系和基性火山活动的出现,到早、中三叠世次生深海盆地的发育,说明经历了长期镶嵌过程的扬子陆块再次被解体和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地理 构造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古近系孔店组沉积时期构造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桥 漆家福 +1 位作者 常德双 李明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13,共8页
黄骅坳陷南部的古近系孔店组是渤海湾裂陷盆地古近纪最早的沉积地层。孔店组分布在相向倾斜的沧东断层与徐西断层构成的地堑之中。综合分析盆地剖面构造特征、残留地层厚度分布及层序结构、断层生长指数等,认为黄骅坳陷南部孔店组沉积... 黄骅坳陷南部的古近系孔店组是渤海湾裂陷盆地古近纪最早的沉积地层。孔店组分布在相向倾斜的沧东断层与徐西断层构成的地堑之中。综合分析盆地剖面构造特征、残留地层厚度分布及层序结构、断层生长指数等,认为黄骅坳陷南部孔店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从伸展拗陷(或拗断)盆地向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演化。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黄骅坳陷南部发育大量规模小的正断层,断层分布均匀、活动强度较弱,且彼此间的差异性较小,同沉积期的活动断层基本上不影响沉积区的沉降—沉积作用,充填的沉积层总体上表现为平行、亚平行或凹叠状的层序结构,沧东断层和徐西断层上盘残留地层缺失边缘相。这些特征说明沧东断层和徐西断层可能并没有构成控制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的边界,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沉积区可能总体上表现为伸展"拗陷"或"拗断"的构造古地理面貌。孔一段沉积时期,正断层活动明显增强,且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性明显,地壳伸展变形主要集中在沉积区内部的几条规模较大的主干基底断层和沧东断层、徐西断层上,沧东断层、徐西断层成为对沉积区有约束的边界断层,充填的沉积层总体上表现为楔状层序结构,沉积区可能总体上表现为伸展"断陷"的构造古地理面貌,并破坏了孔三段、孔二段沉积时期的盆地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断层活动 伸展盆地 盆地原型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地区哈工组放射虫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2
17
作者 冯庆来 张世涛 +4 位作者 葛孟春 严城民 余华 段国玺 包俊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8,T003,T004,共11页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 ,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 ,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 ,形成晚...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 ,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 ,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 ,形成晚三叠世沉积混杂岩带。哈工组沉积序列和沉积混杂岩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中甸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为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 ,由盆地边缘垮塌沉积形成 ,混杂岩块物源为近源下伏地层。沉积混杂岩块主要为晚古生代灰岩 ,但也有含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层状硅质岩 ,说明德格—中甸微板块晚古生代不是统一的碳酸盐台地 ,而是碳酸盐台地与深水断陷盆地并存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另外 ,哈工组三段还发现侏罗纪放射虫化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混杂岩 放射虫 构造古地理 云南 晚三叠世 侏罗纪 德格-中句微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各组段的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桥 漆家福 +3 位作者 程秀申 能源 谢宸 徐政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部,属中原油田。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沙河街组一至四段和东营组。古近系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反映出东濮凹陷在古近纪具有裂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特点,但是古近纪不同时期裂陷盆地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沙四段沉积时... 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部,属中原油田。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沙河街组一至四段和东营组。古近系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反映出东濮凹陷在古近纪具有裂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特点,但是古近纪不同时期裂陷盆地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多沉降—沉积中心的断陷湖盆,且沉积中心不稳定;沙三段沉积时期兰聊断层是控制东濮凹陷的主边界断层,发育由2条相对稳定的NNE向沉降—沉积带构成的复式半地堑断陷湖盆,控凹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差异导致局部沉降—沉积中心在次级凹陷带内沿轴向迁移;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东濮凹陷发育“反S型”沉降—沉积带,反映兰聊断层南段的垂直位移明显小于中段,而盆地南部的长垣断层与黄河断层的垂直位移量明显增大。古近纪构造古地理演化特征可能是导致断陷湖盆发育的岩石圈动力学机制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东濮凹陷 近系 去压实校正 原始地层厚度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城地区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宇 卫巍 +1 位作者 庞绪勇 徐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9-707,共9页
通过对实测剖面层序和沉积特征的详细分析,将塔城北部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下亚组由下向上分为四个沉积相组合,分别为浊积岩相、浅海陆棚相、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构成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序列。古流向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塔城北部地区晚... 通过对实测剖面层序和沉积特征的详细分析,将塔城北部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下亚组由下向上分为四个沉积相组合,分别为浊积岩相、浅海陆棚相、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构成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序列。古流向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塔城北部地区晚古生代初期位于成吉思-塔尔巴哈台褶皱隆起带以北,其性质为向北开放的大陆边缘,发育晚古生代塔尔巴哈台组深海、浅海、滨海到海陆交互相的沉积体系。准噶尔西北塔城地区晚古生代早期古地理格局可能由南部成吉思-塔尔巴哈台早古生代褶皱带形成的隆起区和其北的向北开放的大陆边缘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 晚泥盆世 沉积特征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构造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海波 漆家福 +5 位作者 杨宪章 刘骐峣 曹淑娟 范绳 孙统 杨向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7-669,共13页
运用区域地面地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库车坳陷中生界的盆地结构、构造样式、中生界各层序原始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分布、古隆起形态、区域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重建了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构造古地理,并对盆地原型成因进... 运用区域地面地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库车坳陷中生界的盆地结构、构造样式、中生界各层序原始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分布、古隆起形态、区域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重建了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构造古地理,并对盆地原型成因进行分析。库车坳陷残留中生界总体上为北厚南薄、北剥南超的地质结构,北部强烈角度不整合在南天山海西期褶皱带,南部微角度不整合面在寒武-奥陶系之上,南部边缘沿着温宿-西秋-牙哈古隆起有基底断裂活动。北部单斜带为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克拉苏构造带为深湖,南部沿着古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浅湖。库车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位于南天山海西期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边缘过渡带之上,地壳均衡可能是盆地沉降的主要动力。南缘古隆起带在南天山洋扩张期为塔里木克拉通台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的台地边缘,南天山洋闭合期为前陆隆起带,发育基底断裂和断块差异活动,在中生代有继承性活动,晚新生代新天山挤压隆升使古隆起带发生挤压变形,成为新天山逆冲变形造山楔的前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构造古地理 原型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