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的研究现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
15
1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2 位作者
王成善
刘少峰
陈槚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共28页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综合性科学,构造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理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特征的科学。地球表面的山川、流域与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受岩石圈板块水平运动与深部地幔动力学的联合控制。自...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综合性科学,构造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理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特征的科学。地球表面的山川、流域与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受岩石圈板块水平运动与深部地幔动力学的联合控制。自然地理单元及其演变是内、外动力长期作用的综合结果。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是在地球系统科学的活动论、演化论、阶段论与转换论观念下的自然延伸。整体、动态、综合分析是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构造古地理单元的边界、属性、组成、结构与演变的“五定”原则是工作的具体步骤;搭建数据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古地理重建平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基于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的原型盆地分析,是对原型盆地进行复位、复原与复变,揭示原型盆地的时—空结构;而活动论的源-汇系统分析是在地球系统观指导下的深、浅部结合的全链条、全过程综合研究。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表过程和能源、资源矿产分布预测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
地理
板块
构造
活动论
构造古地理重建
地球系统
大数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被引量:
34
2
作者
邓飞
贾东
+3 位作者
罗良
李海滨
李一泉
武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1-573,共13页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Ma、1800~1900Ma和2400~2500Ma、200~245Ma、400~450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Ma和2400~2500Ma、720~850Ma、950~1200Ma、400~450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
川西前陆盆地
碎屑锆石
物源
构造
演化和
古
地理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的研究现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
15
1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王成善
刘少峰
陈槚俊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共2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430316)资助~~
文摘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综合性科学,构造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理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特征的科学。地球表面的山川、流域与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受岩石圈板块水平运动与深部地幔动力学的联合控制。自然地理单元及其演变是内、外动力长期作用的综合结果。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是在地球系统科学的活动论、演化论、阶段论与转换论观念下的自然延伸。整体、动态、综合分析是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构造古地理单元的边界、属性、组成、结构与演变的“五定”原则是工作的具体步骤;搭建数据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古地理重建平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基于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的原型盆地分析,是对原型盆地进行复位、复原与复变,揭示原型盆地的时—空结构;而活动论的源-汇系统分析是在地球系统观指导下的深、浅部结合的全链条、全过程综合研究。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表过程和能源、资源矿产分布预测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古
地理
板块
构造
活动论
构造古地理重建
地球系统
大数据平台
Keywords
palaeogeography
plate tectonics
mobilism
reconstruction of tectono-palaeogeography
Earth system
big data platform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被引量:
34
2
作者
邓飞
贾东
罗良
李海滨
李一泉
武龙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1-57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672132
40372091)的成果
文摘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Ma、1800~1900Ma和2400~2500Ma、200~245Ma、400~450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Ma和2400~2500Ma、720~850Ma、950~1200Ma、400~450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关键词
松潘甘孜
川西前陆盆地
碎屑锆石
物源
构造
演化和
古
地理
重建
Keywords
Songpan Garz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
detrital zircon
provenanc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palaeogeography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的研究现状、思路与方法
何登发
李德生
王成善
刘少峰
陈槚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邓飞
贾东
罗良
李海滨
李一泉
武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