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韦正 黄秀香 +2 位作者 叶红霞 邵柳红 赖红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探讨提取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用量和超声功率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探讨提取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用量和超声功率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1%、超声温度61℃、超声时间25 min、磷酸氢二钾用量4.6 g,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1.53%,与预测值相接近。研究表明,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枇杷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枇杷叶的资源化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绿原酸 双水相协同超声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三萜酸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姚莹 张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涂抹0.05%卤米松乳膏,连续45 d,构建HDD模型。构建成功后,rh-EGF组涂抹rh-EGF凝胶,TAL组涂抹TAL溶液,联合组涂抹TAL和rh-EGF凝胶,对照组和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共15 d。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并打分;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皮脂量(SC);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明显、皮肤组织损坏严重,TEWL增加,WCSC和SC减少;免疫因子Ig E和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减轻、皮肤组织损伤不明显;TEWL减少,WCSC和SC增加,免疫因子IgE和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且联合组与rh-EGF组和TAL组比较,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0.05)。TAL组和联合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L联合rh-EGF可有效缓解HDD豚鼠的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细胞损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升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皮炎 枇杷叶三萜酸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屏障功能 免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分析
3
作者 高伟城 王小平 +2 位作者 陈荣珠 丁其春 李雪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1469,共9页
目的 对12个月份采收期枇杷叶的氨基酸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枇杷叶采收期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月份枇杷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PSS22.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 目的 对12个月份采收期枇杷叶的氨基酸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枇杷叶采收期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月份枇杷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PSS22.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理想模式及朱圣陶提出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不同采收期的枇杷叶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9种儿童必需氨基酸(CEAA)及9种药用氨基酸。17种氨基酸分别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1~7.23、4.64~9.66、2.05~3.75、2.99~4.95、0.01~1.56、2.33~4.85、2.10~4.03、2.67~5.48、5.37~7.64、1.45~3.49、2.70~5.53、0.01~0.48、3.64~4.78、1.91~4.15、3.96~7.83、2.39~4.60、1.85~3.65 mg·g^(-1)。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TFAA)、EAA总量、CEAA总量、药用氨基酸、苦味氨基酸的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味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百分含量较稳定。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EAA含量为44.26%~50.33%,明显高于WHO/FAO模式值(35.00%);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均值(55.67%)和EAA/TFAA均值(35.74%)分别接近WHO/FAO模式值的60%、40%;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17种氨基酸含量峰值前2位是7月和11月;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为62.53~76.17,前3位为11月、8月及7月。赖氨酸为枇杷叶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苦味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TFAA呈正相关(P<0.01)。结论 枇杷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合理,具有较佳开发利用价值;不同月份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大,7月和11月是枇杷叶氨基酸合理开发利用的较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氨基酸 柱前衍生 采收期 氨基酸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提取物对高糖饮食诱导的黑腹果蝇代谢紊乱的缓解作用
4
作者 董翠 孙安然 王家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3,共10页
为了探究枇杷叶提取物对高糖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的缓解作用,以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设置基础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和分别添加1%、5%、10%枇杷叶提取物的含药培养基对黑腹果蝇进行培养,对各组黑腹果蝇的寿命、运动能力、生长发育指标、抗氧... 为了探究枇杷叶提取物对高糖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的缓解作用,以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设置基础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和分别添加1%、5%、10%枇杷叶提取物的含药培养基对黑腹果蝇进行培养,对各组黑腹果蝇的寿命、运动能力、生长发育指标、抗氧化能力、肠道完整性、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糖饮食能造成黑腹果蝇代谢紊乱,在饮食中添加10%的枇杷叶提取物能通过延长黑腹果蝇寿命、提高老年黑腹果蝇的运动能力、提高黑腹果蝇卵的蛹化率和羽化率来提高黑腹果蝇的生长性能;通过提高黑腹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来提高黑腹果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和分析发现,高糖饮食能导致黑腹果蝇肠道菌群失调,在饮食中添加10%枇杷叶提取物能通过提高菌群丰度、抑制肠炎相关菌群增殖、改变菌群组成等方式缓解菌群失调。结果显示,枇杷叶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糖饮食造成的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高糖饮食 代谢紊乱 肠道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发酵枇杷叶茶的研制
5
作者 赖腾强 谢娜 +2 位作者 吴伯文 盛子煊 林文辉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枇杷叶为主料,研究利用灵芝菌来发酵枇杷叶制成养生茶,并测定其营养成分与重金属、农残含量。结果表明:美芝、大红芝可作为发酵枇杷叶的灵芝菌株;美芝菌丝生长速度较大红芝的快,生长速度配方B>配方C>配方A;添加少量的玉米粉、... 以枇杷叶为主料,研究利用灵芝菌来发酵枇杷叶制成养生茶,并测定其营养成分与重金属、农残含量。结果表明:美芝、大红芝可作为发酵枇杷叶的灵芝菌株;美芝菌丝生长速度较大红芝的快,生长速度配方B>配方C>配方A;添加少量的玉米粉、甜叶菊能够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添加少量的甜叶菊有助于提升发酵茶的口感;发酵后的枇杷叶中多糖、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但三萜酸含量有所下降;不同灵芝菌株发酵后的枇杷叶营养成分有所差别;发酵后的枇杷叶的重金属、农残含量均符合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枇杷叶 发酵茶 工艺 营养成分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枇杷叶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玉澜 肖云 +1 位作者 陈燕萌 郭松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99,共6页
试验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枇杷叶多糖的工艺条件,探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液料比对枇杷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枇杷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枇杷叶多糖... 试验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枇杷叶多糖的工艺条件,探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液料比对枇杷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枇杷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枇杷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80 W、超声温度60℃、液料比70 mL/g,枇杷叶多糖得率达到4.222%。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当枇杷叶多糖浓度为1.2 g/L时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3.90%,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8.45%。研究表明,枇杷叶多糖的提取工艺环保、可行,且枇杷叶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多糖 超声波 双水相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枇杷叶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邵宏华 朱亮 陈巧巧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803-809,共7页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研究枇杷叶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ALI组)、阳...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研究枇杷叶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ALI组)、阳性对照组(Dex组)、枇杷叶提取物低剂量组(EJLE-L组)、枇杷叶提取物中剂量组(EJLE-M组)和枇杷叶提取物高剂量组(EJLE-H组),每组10只。ALI组、Dex组、EJLE-L组、EJLE-M组、EJLE-H组气管内均滴注2 mg/kg脂多糖建立大鼠ALI模型。建模后,Dex组腹腔注射5 mg/kg地塞米松,EJLE-L组、EJLE-M组、EJLE-H组分别腹腔注射50、100、150 mg/kg枇杷叶提取物,NC组和ALI组腹腔注射5 mg/kg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组织学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湿重/干重值,外周循环、肺组织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肺组织HMGB1、TLR4、NF-κB累积光密度值(IOD)及蛋白、mRNA表达量。结果 与ALI组比较,Dex组、EJLE-L组、EJLE-M组、EJLE-H组肺组织湿重/干重值[(6.12±0.14)、(5.76±0.11)、(5.09±0.12)、(4.67±0.10)比(6.89±0.17),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7.79±0.65)分、(5.45±0.43)分、(3.23±0.29)分、(1.02±0.20)分比(13.23±1.00)分,P<0.05],外周循环炎症因子IL-1β[(102.32±11.23)ng/L、(87.86±9.09)ng/L、(64.54±6.74)ng/L、(43.11±5.63)ng/L比(147.87±15.64)ng/L,P<0.05]、IL-6 [(114.43±15.34)ng/L、(99.07±11.23)ng/L、(78.43±9.02)ng/L、(55.46±6.12)ng/L比(156.65±19.98)ng/L,P<0.05]、TNF-α[(156.64±19.09)ng/L、(107.64±12.32)ng/L、(69.09±9.09)ng/L、(49.98±5.46)ng/L比(201.98±24.43)ng/L,P<0.05]水平,肺组织炎症因子IL-1β[(172.21±17.68)ng/L、(123.32±14.35)ng/L、(95.54±10.76)ng/L、(70.94±8.75)ng/L比(223.42±28.76)ng/L,P<0.05]、IL-6[(154.43±17.65)ng/L、(100.23±11.43)ng/L、(76.42±8.93)ng/L、(66.75±6.55)ng/L比(198.90±22.34)ng/L,P<0.05]、TNF-α[(164.58±18.97)ng/L、(110.23±14.53)ng/L、(90.23±10.98)ng/L、(61.65±6.57)ng/L比(223.42±34.52)ng/L,P<0.05]水平,肺组织HMGB1[IOD值:(232.32±34.42)、(197.87±29.09)、(123.23±15.46)、(69.98±8.98)比(398.89±45.53),蛋白:(2.32±0.29)、(2.00±0.17)、(1.78±0.10)、(1.35±0.20)比(2.76±0.21),mRNA:(2.10±0.17)、(1.85±0.19)、(1.53±0.14)、(1.29±0.20)比(2.90±0.21),P <0.05]、TLR4 [IOD值:(214.34±22.35)、(168.98±18.90)、(100.34±11.23)、(77.85±8.45)比(453.34±52.32),蛋白:(2.54±0.23)、(2.04±0.22)、(1.61±0.18)、(1.46±0.14)比(2.98±0.34),mRNA:(2.03±0.25)、(1.76±0.21)、(1.54±0.14)、(1.25±0.10)比(2.76±0.22),P<0.05]、NF-κB [IOD值:(200.97±28.87)、(159.09±16.57)、(102.32±14.35)、(67.84±7.98)比(323.43±39.98),蛋白:(1.87±0.20)、(1.34±0.19)、(1.00±0.15)、(0.88±0.09)比(2.00±0.16),mRNA:(2.67±0.20)、(2.21±0.19)、(1.97±0.17)、(1.54±0.12)比(3.02±0.22),P<0.05]均明显降低;与Dex组、EJLE-L组、EJLE-M组比较,EJLE-H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枇杷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ALI大鼠外周循环及肺部炎症,其可能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逆转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肺损伤 枇杷叶提取物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枇杷叶三帖酸类化学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8
作者 张元波 程磊 李梦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枇杷叶三帖酸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判断提取液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总浓度,采用HPLC测定含量,得到最优提取方法。结果显示,枇杷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法、提取溶剂为90%乙醇、提取温度70℃,提取液... 本研究旨在优化枇杷叶三帖酸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判断提取液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总浓度,采用HPLC测定含量,得到最优提取方法。结果显示,枇杷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法、提取溶剂为90%乙醇、提取温度70℃,提取液料比10:1,提取1次,每次1h。该优化工艺稳定合理,可获得相对高浓度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帖酸 熊果酸 齐墩果酸 提取分离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9
作者 张元波 李颂 +1 位作者 魏庆红 王涛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该研究旨在建立枇杷叶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枇杷叶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该试验以不同产地的枇杷叶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 该研究旨在建立枇杷叶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枇杷叶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该试验以不同产地的枇杷叶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为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研究其谱效关系,进而筛选出其抗氧化物质基础。结果建立了11批枇杷叶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以9号峰(齐墩果酸),10号峰(熊果酸)为参照峰,确定了10个共有峰,11批枇杷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742~0.998。主成分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号峰、5号峰、6号峰、7号峰、9号峰(齐墩果酸)、10号峰(熊果酸)是反映枇杷叶抗氧化药效的重要特征峰。该试验结果为枇杷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抗氧化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麒冉 皮渤淼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枇杷叶具有降血糖、止咳平喘、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多用于糖尿病、支气管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枇杷叶对皮肤病、脂肪肝、骨质疏松等症均具较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枇杷叶药理作... 枇杷叶具有降血糖、止咳平喘、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多用于糖尿病、支气管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枇杷叶对皮肤病、脂肪肝、骨质疏松等症均具较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枇杷叶药理作用,以期为枇杷叶进一步开发利用、使枇杷资源物尽其用、延伸枇杷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1
作者 王晶 陈莹莹 +3 位作者 焦辉进 周浓 史虎军 张弦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2期52-5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此筛选枇杷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枇杷叶总黄酮、总酚,并以其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评价枇杷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枇杷叶总黄...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此筛选枇杷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枇杷叶总黄酮、总酚,并以其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评价枇杷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枇杷叶总黄酮、总酚的含量与FRAP值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成正相关。不同采收期枇杷叶总黄酮含量为1.968~7.785 mg/g,总酚含量为0.338~2.128 mg/g,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194~4.721 mg/m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为1.164~5.365 mg/mL,FRAP值为0.017~0.091 mg/mL。3月份枇杷叶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较高,FRAP还原能力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高。结论:枇杷叶最佳采收期为3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采收期 抗氧化活性 隶属函数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三萜酸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葛金芳 李俊 +6 位作者 姚宏伟 胡成穆 彭磊 金涌 吕雄文 张磊 余世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8,214,共6页
目的研究枇杷叶三萜酸(TAL)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 目的研究枇杷叶三萜酸(TAL)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TAL的抗炎作用。结果TAL(75、225、675mg/kg)ig给药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冰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AL(50、150、450mg/kg)ig给药可明显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AA大鼠的原发性、继发性炎症病变。进一步研究表明,TAL(0.05、0.5、5、50mg/L)体外给药可增加ConA、LPS诱导的AA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产生,同时抑制AA大鼠PMФ产生过高的IL-1。结论TAL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类/药理学 炎症/中药疗法 枇杷叶/药理学 枇杷叶/化学 三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枇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3
作者 王晶 陈莹莹 +3 位作者 焦辉进 周浓 史虎军 张弦飞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为优化枇杷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探明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方式、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设计试验,同时检测枇杷叶总黄酮对DPPH... 为优化枇杷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探明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方式、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设计试验,同时检测枇杷叶总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乙醇超声提取效果最好,4个因素对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排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其中4个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料液比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极显著(p<0.01);乙醇体积分数与提取时间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枇杷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48%,料液比1∶26,提取时间66 min,提取温度63℃,实际测得枇杷叶总黄酮提取量为69.389 mg·g-1,与理论值差异小。在该工艺下,枇杷叶总黄酮对DPPH·与ABTS+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4.396%、27.680%,虽然比Trolox清除率低,但仍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总黄酮 响应曲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三萜酸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磊 张轩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66-216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枇杷叶三萜酸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桂龙瑞咳宁(1 0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枇杷叶三萜酸低(150 mg/kg)、高(45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枇... 目的:初步探讨枇杷叶三萜酸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桂龙瑞咳宁(1 0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枇杷叶三萜酸低(150 mg/kg)、高(45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枇杷叶三萜酸低剂量组、枇杷叶三萜酸高剂量组、桂龙瑞咳宁组进行造模。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假手术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 w后对各组大鼠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咳嗽次数、肺组织TNF-α及IL-8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比例、肺泡巨噬细胞中NO含量及i 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枇杷叶三萜酸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而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枇杷叶三萜酸 慢性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炎、镇咳活性研究 被引量:153
15
作者 鞠建华 周亮 +3 位作者 林耕 刘东 王立为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2-757,共6页
目的 对常用中药枇杷叶 [Eriobotryajaponica (Thunb .)Lindl.]的化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 ,寻找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萃取、柱色谱和化学衍生化方法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IR ,MS ,1H NMR ,13 C... 目的 对常用中药枇杷叶 [Eriobotryajaponica (Thunb .)Lindl.]的化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 ,寻找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萃取、柱色谱和化学衍生化方法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IR ,MS ,1H NMR ,13 C NMR)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 ;根据其功能主治设计抗炎、镇咳药效学模型 ,对其萃取部位和所得单体成分进行抗炎、镇咳活性研究。结果 枇杷叶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三萜酸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 (oleanolicacid ,Ⅰ ) ,2α 羟基齐墩果酸 (maslinicacid ,Ⅱ ) ,乌苏酸 (ursolicacid ,Ⅲ ) ,2α 羟基乌苏酸 (2α hydroxyursolicacid ,Ⅳ ) ,坡模酸 (pomolicacid ,Ⅴ )和蔷薇酸 (euscaphicacid ,Ⅵ ) ,其中坡模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苏酸、2α 羟基齐墩果酸和总三萜酸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显示很强的抗炎活性 ;乌苏酸和总三萜酸还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止咳作用。结论 枇杷叶中的三萜酸类成分是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活性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乌苏酸可作为评价枇杷叶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类 抗炎活性 镇咳活性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抗炎和止咳作用研究 被引量:113
16
作者 王立为 刘新民 +2 位作者 余世春 肖培根 杨峻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 研究枇杷叶抗炎和止咳作用的有效成分 ,为制定枇杷叶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和枸橼酸喷雾致豚鼠咳嗽模型 ,观察枇杷叶不同分离部分及单体成分的抗炎及止咳作用。... 目的 研究枇杷叶抗炎和止咳作用的有效成分 ,为制定枇杷叶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和枸橼酸喷雾致豚鼠咳嗽模型 ,观察枇杷叶不同分离部分及单体成分的抗炎及止咳作用。结果  P2和 P3部分对小鼠耳肿胀法所致的炎症具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且 P2部分具有明显的止咳作用。P2部分中的枇杷苷 ,P3部分中的总三萜酸和熊果酸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止咳效果。结论 枇杷苷 、熊果酸和总三萜酸是枇杷叶抗炎、止咳作用的主要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抗炎 止咳 枇杷苷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37
17
作者 鞠建华 周亮 +2 位作者 郑瑞霞 王春兰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 建立中药枇杷叶 [Eriobotryajaponica (Thunb .)Lindl.]中抗炎镇咳有效成分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No va pakC18(3.9mm× 15 0mm ,4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甲醇 水 醋酸胺 (6 0∶14∶2 8∶0 .6 ) ,流速为 1mL... 目的 建立中药枇杷叶 [Eriobotryajaponica (Thunb .)Lindl.]中抗炎镇咳有效成分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No va pakC18(3.9mm× 15 0mm ,4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甲醇 水 醋酸胺 (6 0∶14∶2 8∶0 .6 ) ,流速为 1mL·min-1,检测波长为2 15nm。结果 熊果酸在 4 .2 2~ 9.8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Y =5 .2 5× 10 5X +1.4 8× 10 5(r =0 .9996 )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3% ,RSD为 0 .0 2 %。结论 本方法简便 ,准确 ,重现性好 ,可作为枇杷叶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中药 枇杷叶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中枇杷叶油的提取及其工艺改进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华楠 陈美慧 +2 位作者 陈朝晖 朱明光 杨发福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4期51-53,56,共4页
枇杷叶中含有较多枇杷叶油,对枇杷叶油的有效提取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使用水蒸气蒸馏法、简单蒸馏法、索氏提取器法以及改进的索氏提取器法,从枇杷叶中提取枇杷叶油。经过相同的提取过程后,比较这四种方法所提取的枇杷叶油的提取率和... 枇杷叶中含有较多枇杷叶油,对枇杷叶油的有效提取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使用水蒸气蒸馏法、简单蒸馏法、索氏提取器法以及改进的索氏提取器法,从枇杷叶中提取枇杷叶油。经过相同的提取过程后,比较这四种方法所提取的枇杷叶油的提取率和组分差异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索氏提取法提取率最高,为1.1%,提取物纯度最好,主要成分为桉叶油,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枇杷叶 提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荚蒾叶片解剖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2
19
作者 邢全 石雷 +2 位作者 刘保东 崔洪霞 张金政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6-528,共3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枇杷叶荚蒾的叶片表皮结构和解剖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其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与生态适应性之问有很强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引种成功的关键生态因子以及作为常绿灌木在北方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枇杷叶荚蓬 解剖结构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杜丰玉 陈钧 +2 位作者 宣寒 任晓峰 郭海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90-1793,共4页
目的:为控制和评价枇杷叶及其中药制剂的质量,建立RP-HPLC法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不同品牌碳十八柱上以不同流动相系统检测同一枇杷叶样品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结果:最佳色谱条件为... 目的:为控制和评价枇杷叶及其中药制剂的质量,建立RP-HPLC法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不同品牌碳十八柱上以不同流动相系统检测同一枇杷叶样品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结果:最佳色谱条件为:采用Lichrospher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90∶10∶0.03∶0.06)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熊果酸、齐墩果酸能达到基线分离(RS>1.65),两者在0.4μg^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建立枇杷叶及其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熊果酸 齐墩果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