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析因法研究9~12周龄皖西白鹅氨基酸需要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洪龙 邓小杰 +3 位作者 胡忠泽 陈丽园 江卫军 夏伦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评估9~12周龄皖西白鹅氨基酸需要量,本研究基于析因法原理选取9周龄皖西白鹅84只和成年健康公鹅16只,通过生长鹅屠宰试验和成年鹅氮平衡试验测定9和12周龄皖西白鹅胴体和羽毛氨基酸含量与成年公鹅排泄物氨基酸和肌酐含量。结果表明:9... 为评估9~12周龄皖西白鹅氨基酸需要量,本研究基于析因法原理选取9周龄皖西白鹅84只和成年健康公鹅16只,通过生长鹅屠宰试验和成年鹅氮平衡试验测定9和12周龄皖西白鹅胴体和羽毛氨基酸含量与成年公鹅排泄物氨基酸和肌酐含量。结果表明:9周龄皖西白鹅胴体和羽毛氨基酸组成(模式)与12周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9~12周龄皖西白鹅生长氨基酸需要量(模式)为:赖氨酸(Lys)1803.16 mg/d(100)、蛋氨酸(Met)464.85 mg/d(26)、胱氨酸(Cys)775.56 mg/d(69)、苏氨酸(Thr)1032.40 mg/d(57)、组氨酸(His)482.37 mg/d(27)、缬氨酸(Val)1200.68 mg/d(67)、亮氨酸(Leu)1862.72 mg/d(103)、异亮氨酸(Ile)1043.63 mg/d(58)、精氨酸(Arg)1203.58 mg/d(67)、苯丙氨酸(Phe)660.97 mg/d(37)、丝氨酸(Ser)1322.75 mg/d(73)、脯氨酸(Pro)824.05 mg/d(46);维持氨基酸需要量(模式)为:Lys 172.29 mg/d(100)、Met 161.14 mg/d(94)、Cys 633.05 mg/d(367)、Thr 398.08 mg/d(231)、His 70.52 mg/d(41)、Val 548.26 mg/d(318)、Leu 626.06 mg/d(363)、Ile 362.46 mg/d(210)、Arg 506.62 mg/d(294)、Phe 299.31 mg/d(174)、Ser 882.53 mg/d(477)、Pro 693.37 mg/d(402);9~12周龄皖西白鹅饲粮氨基酸水平为:Lys 0.77%、Met 0.24%、Cys 0.55%、Thr 0.56%、His 0.21%、Val 0.68%、Leu 0.97%、Ile 0.55%、Arg 0.66%、Phe 0.37%、Ser 0.83%、Pro 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因法 皖西白鹅 氨基酸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正交析因法在浮选流程优化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忠敏 庄宇凯 栾作春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获得某矿石最佳的磨矿细度和浮选浓度,采用二因素多水平的正交析因法设计该矿石的浮选流程优化试验内容,通过对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得到了该矿石的最佳磨矿细度和浮选浓度。采用部分正交析因法确定浮选流程优化试验内容,可以提... 为了获得某矿石最佳的磨矿细度和浮选浓度,采用二因素多水平的正交析因法设计该矿石的浮选流程优化试验内容,通过对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得到了该矿石的最佳磨矿细度和浮选浓度。采用部分正交析因法确定浮选流程优化试验内容,可以提高试验效率,并且更有针对性的为选矿生产提供快速、准确的浮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析因法 考杏 磨矿细度 浮选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因法优化零余子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程超 李伟 +1 位作者 黎甫 莫开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8-190,共3页
主要采用析因试验对零余子多酚类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发现:采用普鲁士蓝法检测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醇酸比为97.6∶2.4,提取温度为96℃,料液比1∶30,此时零余子多酚的最高得率为4.4503mg/g。
关键词 零余子 多酚 提取 析因法
原文传递
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及验证
4
作者 赵少猛 董瑞玲 +6 位作者 刘大伟 营凡 李森 赵桂苹 张敏红 文杰 冯京海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3-1323,共11页
旨在研究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测定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生长试验),然后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试验)。生长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广明2... 旨在研究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测定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生长试验),然后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试验)。生长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广明2号公、母鸡各132只,根据性别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2只鸡。肉鸡自由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饲喂至42日龄。每周测定肉鸡的体重和体蛋白重,建立体重与体蛋白重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即为肉鸡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验证试验分三个阶段(0~10日龄、11~24日龄、25~39日龄)分别开展。在0、11和25日龄时,分别选择200、150、100只健康广明2号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按照Aviagen育种公司推荐标准和预测模型计算出的蛋白质需要量配制饲粮,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生长试验发现:21日龄和42日龄广明2号公鸡的生产性能显著高于母鸡(P<0.01);分阶段建立肉鸡体重与体蛋白重的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前期R 2均为0.99,后期为0.98;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肉鸡体蛋白的生长需要量,再按照饲粮蛋白质的沉积效率,进一步计算出肉鸡饲粮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1~21日龄公、母鸡分别为每克日增重(ADG)需要0.251和0.228 g饲粮蛋白质(单位表示为g·g^(-1)ADG),22~42日龄公、母鸡分别为0.272和0.268 g·g^(-1)ADG。结合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蛋白质需要量(Crude protein requirement,CPR)预测模型:0~21日龄:CPR=2.365×BW 0.75+0.251×ADG(公鸡),CPR=3.165×BW 0.75+0.228×ADG(母鸡);22~42日龄:CPR=2.955×BW 0.75+0.272×ADG(公鸡),CPR=2.560×BW 0.75+0.268×ADG(母鸡)。验证试验发现:0~10日龄阶段,试验组肉鸡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1~24日龄和25~39日龄阶段,试验组肉鸡体重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粮的蛋白含量是按照AA肉鸡的体重、日增重和采食量,利用模型预测出的。由于广明2号肉鸡和AA肉鸡的生长曲线以及采食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可能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并不能说明预测模型存在问题。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使用广明2号肉鸡,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体重和日增重,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出肉鸡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经过比较发现,除1~21日龄试验组肉鸡饲粮蛋白质的供应量超过需要量12.2%外,其余各组肉鸡在各个阶段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实际供应量之间的差异均不超过10%。这一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广明2号肉鸡饲粮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基本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明2号肉鸡 析因法 蛋白质生长需要量 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营养需要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琳 赵国先 +5 位作者 郝艳霜 李树鹏 柳迪 王珊 张艳艳 冯焯 《饲料广角》 2016年第9期48-50,共3页
近年来,国内关于营养需要量研究方法的报道有很多,适宜的畜禽营养需要量研究方法对制定合适的畜禽饲养标准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对畜禽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及整合,为以后制定饲养标准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研究方 营养需要量 析因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冯焯 赵国先 +3 位作者 郝艳霜 冯志华 张旭 唐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2,共5页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蛋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综合法和析因法两种。析因法是把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剖分成不同的需要分别测定,再求和。而综合法不考虑各种不同生产目的以及维持的需要,只考虑总的需要。本文分别对两种方法从定义、具...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蛋鸡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综合法和析因法两种。析因法是把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剖分成不同的需要分别测定,再求和。而综合法不考虑各种不同生产目的以及维持的需要,只考虑总的需要。本文分别对两种方法从定义、具体方法、研究现状和方法评价上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两种方法做出对比分析后,建议将综合法和析因法结合使用,先利用析因法测定某品种蛋鸡对某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再利用综合法验证析因法得出的结果,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营养需要量 析因法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法制备卡巴他赛脂质体的工艺优化
7
作者 柳宇红 姜宇 +1 位作者 郝贵周 刘善奎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243-246,284,共5页
目的对挤出法制备卡巴他赛脂质体的挤出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产品的平均粒径(MD)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和部分正交析因法来筛选最优工艺参数。结果最优挤出工艺参数为:核孔膜组合200 nm+80 nm(单层或双层),挤出次... 目的对挤出法制备卡巴他赛脂质体的挤出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产品的平均粒径(MD)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和部分正交析因法来筛选最优工艺参数。结果最优挤出工艺参数为:核孔膜组合200 nm+80 nm(单层或双层),挤出次数组合3+3或3+2,挤出温度10~23℃,挤出时间控制在18 h内,挤出压力0.5~1.2 MPa。结论采用最优挤出工艺参数可以成功制得平均粒径值和多分散指数值均符合规定标准且储存稳定性良好的卡巴他赛脂质体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他赛脂质体 挤出 正交设计 部分正交析因法 平均粒径 多分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2周龄京粉6号蛋鸡氨基酸需要量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8
作者 武佳玉 王亚楠 +3 位作者 安钰 田昌宇 王凌峰 齐德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15-7027,共13页
本试验基于析因法原理,通过将营养需要分为生长需要和维持需要2部分,建立7~12周龄京粉6号蛋鸡氨基酸需要量动态预测模型。生长需要试验选取96只7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均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为7~12周龄,用于... 本试验基于析因法原理,通过将营养需要分为生长需要和维持需要2部分,建立7~12周龄京粉6号蛋鸡氨基酸需要量动态预测模型。生长需要试验选取96只7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均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为7~12周龄,用于建立氨基酸生长需要量模型。维持需要试验分别于7~8周龄、9~10周龄和11~12周龄各进行1次,每次选取60只蛋鸡,随机分为限饲组和无氮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每次试验期为7 d,建立氨基酸维持需要量模型。综合氨基酸生长需要量和维持需要量,建立氨基酸需要量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7~12周龄蛋鸡生长曲线拟合方程为:BW_(t)=3224.649exp[-3.561exp(-0.012 t)](R^(2)=0.999)。式中:BW_(t)为t日龄体重(g);t为日龄。2)随着日龄的增长,7~12周龄京粉6号蛋鸡胴体和羽毛氨基酸模式无显著差异(P>0.05)。3)7~12周龄蛋鸡氨基酸需要量模型为:TAAR={14.207exp[-3.561exp(-0.012 t)-0.012 t]+53.321exp[-7.122exp(-0.012 t)-0.012 t]}×1000×AAc/NPU+{-1.033exp[-3.561exp(-0.012 t)-0.012 t]+44.434exp[-7.122exp(-0.012 t)-0.012 t]}×1000×AAf/NPU+{19.67×{3224.649exp[-3.561exp(-0.012 t)]}^(0.75)×AAm+C}/SID;TAAR=(8×10^(-7)BW^(2)+0.004 BW+0.706)×1000×AAc/NPU+(-4×10^(-6)BW^(2)+0.009 BW-2.936)×1000×AAf/NPU+(19.67×BW^(0.75)×AAm+C)/SID。式中:TAAR为氨基酸需要量(mg/d);AAc为胴体氨基酸模式(%);AAf为羽毛氨基酸模式(%);NPU为蛋白质净利用率(%);AAm为用于维持的氨基酸模式(%);C为肌酐排泄量(mg/d);SID为氨基酸消化率(%);t为日龄;BW为体重(g);BW^(0.75)为代谢体重(g)。综上所述,本试验利用析因法建立了7~12周龄京粉6号蛋鸡氨基酸需要量动态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粉6号蛋鸡 析因法 氨基酸需要量 动态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OTA和α-ZOL对HepG2细胞增殖及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微 郑楠 +2 位作者 李松励 李发弟 王加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赭曲霉毒素A(OTA)和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联合作用对Hep G2细胞毒性的交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采用3×3析因试验设计,设OTA浓度和α-ZOL浓度2个因素,OTA浓度水平分别为0、6和12μmol/L,α-ZOL浓度水平分别为0...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赭曲霉毒素A(OTA)和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联合作用对Hep G2细胞毒性的交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采用3×3析因试验设计,设OTA浓度和α-ZOL浓度2个因素,OTA浓度水平分别为0、6和12μmol/L,α-ZOL浓度水平分别为0、15和30μmol/L,全组合后共组成9个水平组合.毒素作用时间为48h.用边际均数轮廓图判断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OTA和α-ZOL联合作用时,细胞毒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交互作用一致,均表现为拮抗效应;且细胞活力的变化与SOD活性、MDA含量、GSH-PX活性和GSH含量的变化表现为显著性相关(P<0.05).结果表明细胞毒性的交互作用为拮抗效应,且氧化损伤是毒素诱发细胞毒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α-玉米赤霉烯醇 氧化损伤 析因法 边际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Plastic Responses of Metal Beams under Repeated Impacts Based on Membrane Factor Method
10
作者 GUO Kai-ling ZHANG Yi-jiang +1 位作者 MU Meng-ying ZHU Ling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1907,共17页
Marine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 loadings,resulting in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s,even causing serious accidents.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imensionless permanent deflection and impact ... Marine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 loadings,resulting in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s,even causing serious accidents.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imensionless permanent deflection and impact force of a metal beam based on maximal normal yield surface are derived by membrane factor method(MFM),then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peated impact tests.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olutions based on MFM ar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and very close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peated impact tests,indicat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oposed can predict the plastic responses of the metal beam accurately.What’s more,the influences of impact loc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beam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s are determined.Results show that,as the distance of impact location from the middle span of the beam increases,the permanent deflection decreases,while the impact force increases.Meanwhile,the influences of impact location enhance as the impact number increases.When the permanent defl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e thickness,the effect of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plastic responses is significant.However,when the deflection is larger than the thickness,the beam will be like a string and only axial force works,resulting in little influence of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plastic responses of the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ated impact theoretical analysis membrane factor method impact location boundary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康XP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丽萍 王康宁 孙玉国 《饲料工业》 2008年第24期28-30,共3页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采用2×2析因法,即设低营养+抗生素组(低营养对照组)、低营养+益康XP+抗生素组、高营养+抗生素组(高营养对照组1、高营养+益康XP+抗生素组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益...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采用2×2析因法,即设低营养+抗生素组(低营养对照组)、低营养+益康XP+抗生素组、高营养+抗生素组(高营养对照组1、高营养+益康XP+抗生素组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益康XP由美国达农威公司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断奶仔猪 益康XP 生长影响 抗生素 试验设计 对照组 营养 析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促进肉鸭生长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正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20-23,90,共5页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用仔雌鸭864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参试各组按两个剂量水平(0、0.05%)的甜菜碱和三个剂量水平(0、0.06%和0.12%)的蛋氨酸分别组合添加进行2×3析因法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蛋氨酸相对缺乏的饲料中甜菜... 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用仔雌鸭864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参试各组按两个剂量水平(0、0.05%)的甜菜碱和三个剂量水平(0、0.06%和0.12%)的蛋氨酸分别组合添加进行2×3析因法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蛋氨酸相对缺乏的饲料中甜菜碱能高效替代蛋氨酸,甜菜碱比蛋氨酸对改善屠体品质更有效,甜菜碱和蛋氨酸在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腹脂率、肝脏中甜菜碱-高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BHMT)酶活性和胸肌中肉碱含量上无明显互作效应。结果揭示,甜菜碱可能通过增强甲基代谢,加强了肉碱合成,促进了长链脂肪酸的β-氧化从而达到促进生长,改善胴体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作用机理 肉鸭 甲基转移酶 高半胱氨酸 长链脂肪酸 蛋氨酸 研究结果 屠体品质 互作效应 促进生长 甲基代谢 樱桃谷 析因法 料重比 胸肌率 腹脂率 碱含量 水平 剂量 肉用 日龄 添加 饲料 肝脏 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周龄天府肉鸭净能需要量的评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乐晓 贾刚 +4 位作者 赵华 陈小玲 刘光芒 李华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91-340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测定2-3周龄天府肉鸭的净能(NE)需要量。选取7日龄天府肉鸭300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自由采食组和15%、25%、35%、45%限饲组,进行代谢试验,测定不同饲喂水平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另外250只用于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 本试验旨在测定2-3周龄天府肉鸭的净能(NE)需要量。选取7日龄天府肉鸭300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自由采食组和15%、25%、35%、45%限饲组,进行代谢试验,测定不同饲喂水平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另外250只用于饲养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试验开始前选取10只用于初始体成分的测定,其余240只随机分为5个组(同代谢试验)。14日龄时,从自由采食组选10只屠宰,测定试验中期试验鸭体成分;21日龄时,从每个组选10只屠宰,测定试验末期试验鸭体成分。根据自由采食组和限饲组饲粮的AME和试验鸭的生长性能、体成分,获得试验鸭在不同饲喂水平的产热量(HP)和代谢能摄入量(MEI),建立MEI和log10HP间的回归方程,外推到MEI为0时的HP即为维持净能需要量(NEm);根据自由采食组试验鸭在3个阶段的机体总能量(BE)和体重(BW),建立二者间的回归方程,方程的斜率为生长净能需要量(NEg)。结果如下:不同饲喂水平间,天府肉鸭的饲粮AME、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体脂肪、体蛋白、体能量、以脂肪形式沉积的能量(REf)、以蛋白质形式沉积的能量(REp)、MEI、沉积能(RE)和H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限饲组肉鸭的饲粮AM E、F/G、体蛋白和体水分显著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ADFI、ADG、体脂肪、体能量、REf、REp、MEI、RE和HP却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2-3周龄天府肉鸭MEI和log10HP间的回归方程为:log10HP=2.76+0.000 1×MEI,BW与BE的回归方程为:BE=-768.87+10.71×BW。由此可见,2-3周龄天府肉鸭的NEm为577.03 k J/(kg BW0.75·d),NEg为10.71 k J/g,2-3周龄天府肉鸭NE需要量的析因模型为:NE=577.03BW0.75+10.71△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肉鸭 净能 需要量 析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romosome Location of the Male-sterility and Yellow Seedling Gene in Line 1066A of Foxtail Millet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润奇 高俊华 +3 位作者 毛丽萍 杜瑞恒 刁现民 孙敬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209-1212,共4页
Using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male-sterile line 1066A as female parent and Yugu 1 primary trisomic series (1 - 7) and tetrasomics 8, 9 as male parents, chromosome location of gene for male-sterili... Using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male-sterile line 1066A as female parent and Yugu 1 primary trisomic series (1 - 7) and tetrasomics 8, 9 as male parents, chromosome location of gene for male-sterility and yellow seedling in line 1066A was studied by primary trisomic analysis. The plants of F-1 generation of trisomics 2 - 9 were obtained by crossing with a great many plants of 1066A. F-1 generation of trisomics was similar to their male parent in morphologic characters, the color of their seedling was green, and pollen was partially fertile.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fertility to sterility is 3:1 in F-2 generation of trisomics 2, 3, 4, 5, 7, 8 and 9; and 14:1 only in F-2 generation of trisomic 6 (chi(0.05)(2) = 0.012).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green seedling to yellow seedling is 12:1 only in F-2 generation of trisomic 7 (chi(0.05)(2) = 0.31), but in other cases, this ratio is 3: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le-sterility gene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6, and the gene for yellow seedling was monogenic recessive and located on chromosome 7. The rate of trisomics transmission by pollen was tested, trisomics 8 and 9 were the highest in rates of trisomics transmission and followed by trisomics 6 and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aria italica MALE-STERILE yellow seedling primary trisomic analysis chromosome 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氨基酸营养需求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萍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1年第2期50-51,共2页
与以前的版本(NRC1989)相比,2001年版的NRC新增大量有关奶牛氨基酸研究的内容,尤其着重报道了泌乳奶牛的赖氨酸及蛋氨酸需求量、过瘤胃氨基酸方面的研究,现将有关内容简介如下:
关键词 奶牛 氨基酸 营养需要 析因法 剂量-反应 赖氨酸 蛋氨酸 过瘤胃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氰化提取金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学强 徐忠敏 +1 位作者 冯金敏 崔秋华 《黄金科学技术》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针对常规氰化法提取金银工艺具有浸出时间长,药剂消耗大等缺点,在浸出环节上采用高压浸出装置,对浮选后得到的精矿进行加压氰化提取金、银试验,采用部分正交析因法对加压氰化进行条件优化试验研究,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常规氰化和加压氰化... 针对常规氰化法提取金银工艺具有浸出时间长,药剂消耗大等缺点,在浸出环节上采用高压浸出装置,对浮选后得到的精矿进行加压氰化提取金、银试验,采用部分正交析因法对加压氰化进行条件优化试验研究,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常规氰化和加压氰化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由试验结果可知,当加压温度为55℃、压力为0.5 MPa、矿浆浓度32%、加压时间90 min、氰化钠用量为17 mL、氧化钙用量为2 g时,可以获得98.13%的氰化浸出回收率,比常规氰化回收率高出0.07个百分点,说明该方法在生产中使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 加压氰化 常规氰化 正交析因法 优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mographic inversion of near-surface Q factor by combining surface and cross-hole seismic surveys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国发 郑浩 +2 位作者 祝文亮 王明超 翟桐立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93-102,219,220,共12页
The estimation of the quality factor Q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enhancing seismic resolution via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We present a new geometry that can be used to acquire field data by... The estimation of the quality factor Q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enhancing seismic resolution via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We present a new geometry that can be used to acquire field data by combining surface and cross-hole surveys to decrease the effect of geophone coupling on Q estimation.In this study,we drilled number of receiver holes around the source hole,each hole has different depth and each geophone is placed geophones into the bottom of each receiver hole to avoid the effect of geophone coupling with the borehole wall on Q estimation in conventional cross-hole seismic surveys.We also propose a novel tomographic inversion of the Q factor without the effect of the source signature,and examine its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using synthetic data.We estimate the Q factors of the near-surface layer in two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using field data acquired in the Dagang Oil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absorption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ubsurface strata.Thus,it is of critical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seismic solution by compensating for near-surface absorption.In addition,we derive different Q factors from two frequency bands,which can be treated,to some extent,as evidence of a frequency-dependent 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surface Q factor tomographic inversion spectral ratio method frequency depend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换挡操纵拉索性能提升试验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志刚 王振兴 +1 位作者 谭火南 李亚飞 《汽车科技》 2020年第4期54-61,共8页
为了研究乘用车换挡操纵拉索性能与结构和布置因素的影响,分两个阶段对选换挡操纵推拉索性能提升进行试验设计,拉通性能与因素之间的客观联系。第一个阶段采用析因法进行试验设计,将拉索结构影响因素(护管材料、芯线结构、内衬管材料、... 为了研究乘用车换挡操纵拉索性能与结构和布置因素的影响,分两个阶段对选换挡操纵推拉索性能提升进行试验设计,拉通性能与因素之间的客观联系。第一个阶段采用析因法进行试验设计,将拉索结构影响因素(护管材料、芯线结构、内衬管材料、间隙润滑脂、总长度)制作成"样件编码表",再结合空间布置影响因素(总弯曲角度、曲率半径),设计出"试验矩阵表"。按照一定的试验参数进行试验并分析试验数据,获得每个影响因素对拉索性能的影响客观数值,再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出结构可以通过组合分成性能好和性能差两种状态,结构方面内衬管材料和润滑脂加注量,布置方面曲率半径、弯曲角度对性能影响权重大。第二阶段,通过结构优化和布置优化两个维度对拉索性能提升进行研究,获得R70/438°和R150/176°两种极限状态的负载效率分别为63.1%和92%,并进一步得到R90/360°、R110/270°和R130/227°几种中间状态的负载效率分别为69.6%、76.2%和86.6%。结果表明,常用的单独某一项的影响因素,对性能的最终结果影响不大,但因素组合后变化就变得很明显,特别是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拉索性能提升 试验设计 换挡拉索 析因法 样件编码 负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meter Optimization Study on Control of Distortion in Bright Bar Used In Rack Application Subjected To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19
作者 K. Palaniradja N. Alagumurthi V. Soundararajan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1,共3页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alloys are related to their structures. The change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tals and alloy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process of heat treatment. Induction hardening is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alloys are related to their structures. The change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tals and alloy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process of heat treatment. Induction hardening is one such a process involves phase transformation by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of the outer surface. Induction hardening improves the outer surfac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t properties keeping the original toughness and ductility in the inner core. However past experiences shows that during heat treatment, parts have undergone dimensional changes due to thermal fluctuation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s. Dimensional changes can lead to excessive distortion in the component which always presented difficulties to the uses of many varieties of steels which can be hardened by induction hardening. The dimensional changes in components which have been induction hardened have for a long time proved costly and troublesome to manufacturers. These difficulties apply particularly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where the amount of distortion in rack and pinion assembly has been related to their noise level in operation and investigators have suggested a link between distor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fatigue failure. [1] Although the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would be an ideal aim, manufacturers are reconciled to the fact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distortion is an inherent part of the hardening process. However, if the amount of distortion is uniform and predictable, an allowance could be made in the initial machining operations. It was with these aims that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control of distortion in bright bar (EN 18D steel) used in rack application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加热淬火 变形 EN18D钢 析因法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气候和日粮对去势公犊舍饲肥育性能影响的相互关系
20
作者 D.E.Ray 李建民 《家畜生态学报》 1991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亚利桑那州的yuma,进行了四个试验。每个试验含16个牛圈,每圈养8—10头杂种去势公犊。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体重分别约为170和275kg。试验设计采用2×2×4析因法,重复进行两年。主要因素为季节(夏、冬),日粮(干草日粮和干草+谷... 在亚利桑那州的yuma,进行了四个试验。每个试验含16个牛圈,每圈养8—10头杂种去势公犊。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体重分别约为170和275kg。试验设计采用2×2×4析因法,重复进行两年。主要因素为季节(夏、冬),日粮(干草日粮和干草+谷物日粮)和水质(正常水及三种盐水组合)。试验结果,喂干草+谷物日粮的阉牛与喂单一干草日粮的阉牛相比,增重快32%(p<0.01),而耗料少4%(p<0.01);冬季的增重和采食量分别比夏季高20%和7%(p<0.01);盐水组与正常水组相比,增重和采食量约少9%(p<0.01);由夏季热应激或摄取盐水造成的增重和采食量的下降在干草日粮组内更大(日粮×水源和日粮×季节交互作用,p<0.05);尽管季节×水源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在夏季热应激时期摄取盐水趋于更有害;干草+谷物日粮组的阉牛对盐水产生了明显的适应性,但干草日粮组则不然。因此,日粮的能量密度显著地影响到舍饲阉牛对炎热的夏季条件和盐水摄取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犊 日粮类型 舍饲肥育 阉牛 热应激 耗料 亚利桑那州 净能 析因法 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