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 被引量:17
1
作者 侯元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主要针对“林业分工论的理论依据问题”的争论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看法。扼要回顾了“林业分工论”的要点,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简明叙述,同时着重阐述了“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
关键词 林业分工论 经济学 分工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成本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温亚平 冯亮明 刘伟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5,共10页
林业生产分工是农户克服家庭林业经营困境、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交易成本理论,采用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选取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交易成本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量信息成本的“周围... 林业生产分工是农户克服家庭林业经营困境、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交易成本理论,采用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选取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交易成本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量信息成本的“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和衡量执行成本的“是否签订书面协议”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林业生产分工行为。同时,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林地细碎化程度越低,农户就越会选择林业生产分工。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在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信息平台、强化分工服务规范性、建设多部门综合联动的发展机制和适度扩大林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做出努力,以便为建设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和促进林业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成本 信息成本 谈判成本 执行成本 林业生产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基于福建省的农户调研数据 被引量:6
3
作者 温亚平 冯亮明 刘伟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森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遇到了新问题,现有研究成果及现实探索并未提供行之有效的答案;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农户非农就业增多,林业投劳机会成本上升。本文主要探索非农就业与林业生产分工之间... 【目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森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遇到了新问题,现有研究成果及现实探索并未提供行之有效的答案;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农户非农就业增多,林业投劳机会成本上升。本文主要探索非农就业与林业生产分工之间的关系,为加快构建林业生产分工体系、有效促进林业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并丰富林业分工理论的研究。【方法】1)将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决策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2)利用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选取二元Probit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显著关系;3)选择“本村人是否有外出打工的习惯”作为工具变量,采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4)将“非农就业人数”替换关键变量“非农就业收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IV-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非农就业收入和非农就业劳动力不住家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农户非农就业收入越多,参与林业生产分工的资金约束越小,替代效应越明显;二是非农就业不住家的农户从事林业生产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选择林业生产分工服务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和家庭收入在本村的水平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影响。稳健性分析表明上述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1)农户非农就业对林业生产分工有促进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不住家的非农劳动力人数会不断增加,林业生产分工进一步深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越高,林业生产分工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农户就越有可能参与分工。根据以上结论,林业部门需要着力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打造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多部门综合联动机制,制定统筹兼顾的林业政策,使得林业分工发展得以稳定有序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林业生产分工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能力与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研究——基于福建农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温亚平 冯亮明 刘伟平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2,共10页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阶段,完善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体系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林业生产分工是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克服林业家庭经营投入的不足,更有助于提升森林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小农户与林业大市场的...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阶段,完善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体系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林业生产分工是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克服林业家庭经营投入的不足,更有助于提升森林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小农户与林业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农户是集体林区的主要森林经营主体,其行为能力包括排他能力、交易能力和处置能力,对农户分化、林业生产分工决策有重要影响。文章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结合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行为能力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易能力和处置能力对农户的林业生产分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排他能力对林业生产分工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农户生计对林业依赖越高,选择林业生产分工的倾向越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是对农户行为理论的有益补充,研究阐明林业分工成为农户在选择利益最大化决策时在林业生产领域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在林业经济方面,弥补了现有分工理论研究的不足,将林业生产环节分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分析的实证结果,提出加快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深化采伐审批制度改革、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能力 林业生产分工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毅昌 蒋敏元 《中国林业经济》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林区发展理念,按照林业分工论的理念和原则对国有林区管理职能进行分工,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分工论 职能分工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乡村林业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清 《林业与社会》 1999年第6期2-4,共3页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林业经营理论也在不断地深化。概括而言,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林业经营理论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 1.单目标的(传统的)永续利用论。该理论的特点是追求纯经济利益,这也是我国解放后沿用至今的用材...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林业经营理论也在不断地深化。概括而言,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林业经营理论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 1.单目标的(传统的)永续利用论。该理论的特点是追求纯经济利益,这也是我国解放后沿用至今的用材林经营理论。 2.多目标的生态林业论。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功能的多样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林学家们相继提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林业 林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林业 多目标 发展之路 林业经营 林业分工论 支持体系 永续利用 现代林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小、老、穷”企业治危兴林之路的设计尝试
7
作者 赵殿华 尹梓 李锡镛 《林业勘查设计》 1995年第3期50-52,共3页
在我省森工林区中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自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终因沿袭旧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生产,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经营,一时木材产量过高,致使企业发展造成多方面比例失调,森林资源消长失控;... 在我省森工林区中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自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终因沿袭旧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生产,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经营,一时木材产量过高,致使企业发展造成多方面比例失调,森林资源消长失控;加之企业经营面积小,资源利用和发展经济回旋余地少,已使企业沦为“小、老、穷”,过早地陷入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僵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尝试 鹤立林业 兴安落叶松 森林资源 林业调查 净收益 经济效益 林业分工论 建设项目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雍文涛同志二三事
8
作者 陈福桐 《文史天地》 1997年第6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林业经济 黔东南州 贵州 林业分工论 林业工作者 林工贸一体化 文献工作 “七七”事变 时事问题 杉木
原文传递
怀念雍文涛同志
9
作者 杨祖恺 《文史天地》 1997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抗日救亡运动 林业建设 林业事业 统一战线 副部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林业 广东省委 一届三中全会 林业分工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