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关节炎中枢纽基因及在免疫浸润中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鉴定
1
作者 蔡溦 朱御坤 许建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47-3757,共11页
背景:低度慢性炎症被认为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筛选和探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枢纽基因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将来自GPL570平台的GSE206848数据集与来自GPL96平台的GSE55235和G... 背景:低度慢性炎症被认为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筛选和探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枢纽基因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将来自GPL570平台的GSE206848数据集与来自GPL96平台的GSE55235和GSE55457数据集合形成原始数据集。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去除离群样本,随后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此外,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两种不同算法筛选枢纽基因。利用CIBERSORT算法评估骨关节炎样本与正常对照之间免疫细胞浸润比例的差异。通过对收集到的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样本进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实验,并结合来自GPL96测序平台的GSE12021数据集作为独立数据集,验证枢纽基因对骨关节炎的诊断能效。结果与结论:①在去除5个离群样本后,共鉴定出34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159个上调基因和181个下调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Cytoscape共获得了6个枢纽基因。②CIBERSORT分析显示,骨关节炎组织中多种类型免疫细胞浸润比例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差异,6个枢纽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骨关节炎中多种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密切相关。③RT-qPCR结果表明,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相对于正常组织呈下调趋势,但是NFKBIA和PTGS2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原始和外部数据集中的ROC曲线表明,6个枢纽基因对骨关节炎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AUC>0.8)。④结论:最终确定了4个枢纽基因,分别为CDKN1A、MYC、CXC趋化因子配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可能通过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成为未来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组织 枢纽基因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与肥胖的共表达枢纽基因的鉴定与机制探讨
2
作者 张云 徐争元 +1 位作者 陶俊安 胡慧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10,129,共7页
目的旨在揭示结直肠癌与肥胖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从TCGA和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肥胖相关基因集,利用韦恩图获取共表达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 目的旨在揭示结直肠癌与肥胖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分别从TCGA和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肥胖相关基因集,利用韦恩图获取共表达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取交集后得到3个关键枢纽基因。最后通过GEO数据库中的GSE39582数据集验证,并通过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临床样本信息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结直肠癌差异基因和肥胖相关基因取交集后得到33个共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和激素的活性、细胞外空间等相关。通过PPI分析筛选出的3个关键枢纽基因分别是PYY、SLC2A4和SERPINE1。经GSE39582数据集验证,3个枢纽基因在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量显著有别于正常对照样本(P<0.05)。生存分析显示SERPINE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筛选的3个枢纽基因可能通过肥胖相关途径影响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肥胖 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挖掘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枢纽基因
3
作者 翟梁好 计春敏 +3 位作者 董健 周福兴 杨红 陈必良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556-1561,共6页
目的:从基因网络层面挖掘与子宫内膜癌(EC)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的关键模块及枢纽基因。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中的EC的标本数据,从表达水平和功能水平分析E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本体(GO)分析进行DEGs的... 目的:从基因网络层面挖掘与子宫内膜癌(EC)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的关键模块及枢纽基因。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中的EC的标本数据,从表达水平和功能水平分析E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本体(GO)分析进行DEGs的功能富集。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出DEGs中与EC病人临床特征相关的模块,进一步挖掘出与EC发生发展相关性最高的枢纽基因。结果:WGCNA鉴定出8个与EC病人临床特征相关的基因模块,包括与癌症发病相关的黄色和蓝色模块。通过对黄色和蓝色两个枢纽模块的分析和验证,发现了以下8个枢纽基因基因:TTK,IQGAP3,CCNE1,CLEC1A,TSHZ3,TBC1D2B,PEAR1和DIPK2B。结论:WGCNA可以筛选出与EC相关且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关键模块及枢纽基因,为EC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生物信息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关键枢纽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艳丽 梁晓亮 +6 位作者 邝钢 吴璇 康小亮 董稚明 沈素朋 梁佳 郭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筛选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发展相关的枢纽基因(Hub gene),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GEO食管鳞状细胞癌芯片数据GSE100942为研究对象,采用GEO2R软件对... 目的: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筛选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发展相关的枢纽基因(Hub gene),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GEO食管鳞状细胞癌芯片数据GSE100942为研究对象,采用GEO2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DAVID、String、Cytoscape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Hub基因;应用GO及KEGG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同时通过网络工具MiRDB寻找可能调控Hub基因的miRNA,并构建Hub基因-miRNA调控网络;利用GEPIA在线分析工具对筛选基因的表达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分析GSE100942芯片数据共筛选出1229个表达差异达2倍以上及223个表达差异达4倍以上的差异基因,以及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的20个Hub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了癌症相关通路,并主要参与了细胞分裂及有丝核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从Hub基因进一步鉴定了DLGAP5、BUB1B、TPX2、TTK、CDC20、CCNB2、AURKA、DEPDC1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的8个关键Hub基因,他们参与了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等重要生物学过程。通过构建的miRNA调控网络分析,鉴定了CEP55、ECT2、NEK2、DEPDC1及NUSAP1等5个Hub基因受该网络高度调控。结论:基因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能够有效分析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的20个Hub基因和其中的8个关键基因可为进一步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分子标志物的筛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分析 枢纽基因 GSE1009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挖掘并验证调控前列腺癌转移的枢纽基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河元 陈南辉 +7 位作者 王晓红 高白云 凌木安 陈果 吴志明 李宇同 钟伟枫 潘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31-1640,共10页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挖掘并验证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对前列腺癌全基因组芯片GSE6919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在TCGA公共数据...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挖掘并验证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对前列腺癌全基因组芯片GSE6919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R语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在TCGA公共数据中分析基因表达量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设计和验证针对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HNRNPA2B1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Transwell等实验验证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长、凋亡、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PCA分析显示癌转移组和原位及癌旁组明显分开聚类,基因表达差异显著。WGCNA分析得到与癌转移组密切相关的模块,与干细胞分化、氨基酸代谢及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进一步筛选得到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6个枢纽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有表达差异,且与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NRNPA2B1小分子干扰成功;干扰片段转染PC3及LNCap细胞,MTT实验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沉默HNRNPA2B1可诱导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可抑制其克隆形成,Transwell实验显示沉默HNRNPA2B1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结论发现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BDH1、PAK4、EXTL3和转移相关的NKTR、CTBP2、HNRNPA2B16个枢纽基因,为前列腺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转移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枢纽基因 TC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结肠癌潜在枢纽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8
6
作者 丁志祥 史兵伟 +2 位作者 王永仿 葛贤 刘迁(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结肠癌的枢纽基因及潜在标志物。方法:利用GEO2R分析结肠癌相关芯片集GSE41258、GSE41328和GSE44861中的差异基因;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STRING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结肠癌的枢纽基因及潜在标志物。方法:利用GEO2R分析结肠癌相关芯片集GSE41258、GSE41328和GSE44861中的差异基因;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STRING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并通过Cytoscape筛选枢纽基因;GEPIA在线软件验证枢纽基因的表达及预后价值。结果:共筛选出67个上调差异基因和75个下调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形成及胶原蛋白分解代谢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及癌症通路;通过PPI分析筛选出的枢纽基因包括CCND1、COL1A1、COL1A2、CXCL1、CXCL8、CXCL12、MMP1、MMP3、MYC和SPP1。经验证,CCND1、COL1A1、COL1A2、CXCL1、CXCL8、MMP1、MMP3、MYC和SPP1在结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而CXCL12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生存分析显示,COL1A2过表达与结肠腺癌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呈负相关(P<0.05,P<0.01),COL1A1过表达与结肠腺癌DFS呈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结肠癌10个潜在枢纽基因和2个预后相关基因,为结肠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枢纽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存分析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乳腺癌枢纽基因和关键通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 刘春良 +2 位作者 赵倩 孙海鹏 刘云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302,共9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基因表达数据与临床生存分析相结合,以筛选乳腺癌的枢纽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下载了3个乳腺癌基因表达数据集,筛选出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Kaplan-Meier ...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基因表达数据与临床生存分析相结合,以筛选乳腺癌的枢纽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下载了3个乳腺癌基因表达数据集,筛选出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一步筛选出与总体生存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通过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乳腺癌枢纽基因。利用Oncomine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来验证枢纽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枢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到262个差异表达基因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相关。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与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离相关,并且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FoxO信号通路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等通路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确定了10个枢纽基因。经数据库验证,它们在乳腺癌中均高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0个枢纽基因中有8个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结论·通过基于生存分析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了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通路,这些基因和通路主要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物信息学 枢纽基因 生存分析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枢纽基因和信号通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玉娟 郭思璇 +2 位作者 刘珈宸 万佳 吴春玲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0-13,36,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的差异,寻找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键致病基因及其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挖掘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正常人群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与模块分...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的差异,寻找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键致病基因及其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挖掘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正常人群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与模块分析,筛选出功能富集度最高的一个核心模块,对核心模块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GEO数据库获得3个数据集GSE6364,GSE7305,GSE25628,鉴定出279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1个上调,108个下调。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联性较强的枢纽基因,通过模块分析获得了最显著的模块,包括10个枢纽基因;KEGG通路分析显示,枢纽基因主要富集于剪接体,mRNA监测,癌症通路中的转录调控失调和蛋白聚糖。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键枢纽基因和信号通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为后续深入研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筛选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物信息学 关键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基因网络分析及关键枢纽基因鉴定
9
作者 张黎黎 刘文辉 +4 位作者 刘小静 丁岩 张琪 刘瑜 刘林嶓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构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基因共表达网络,明确基因网络中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求差异基因,利用差异基因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明确网络中与疾病最相关的基因模块及其关... 目的构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基因共表达网络,明确基因网络中的关键枢纽基因。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求差异基因,利用差异基因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明确网络中与疾病最相关的基因模块及其关键枢纽基因。结果共得到14878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基因共表达网络中共包括12个基因模块,其中turquoise模块与BLEL相关系数为-0.94,对应的P<0.001,模块内排名最高的关键枢纽基因依次是MAP1B、DOCK6、RGS5、ESAM和PDE5A。结论本研究构建了BLEL中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加深了我们对BLEL发病机制的理解,这些关键枢纽基因也可作为治疗BLEL的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基因芯片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关键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相关调控枢纽基因筛选
10
作者 朱祥 尧晨光 胡康洪 《生物信息学》 2017年第4期242-248,共7页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并且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应答研究有限。为深入研究病毒感染后宿主调控机制,分析了EV71感染RD细胞的基因表达芯片数据,筛选到与感染时间相关的6 64...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并且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应答研究有限。为深入研究病毒感染后宿主调控机制,分析了EV71感染RD细胞的基因表达芯片数据,筛选到与感染时间相关的6 642个差异基因;同时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GCNA)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得到和病毒感染时间呈强正负关联的pink模块和darkgreen模块。结果表明:GO分析发现目标模块分别富集于前剪切体的反式组装与翻译起始,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pink模块没有显著的通路富集,darkgreen模块通路富集于核糖体相关通路;Visant展示目标模块的调控网络并筛选出pink模块枢纽基因RPS4X、HSPA13、CXCL9、CD55与darkgreen模块枢纽基因ABLIM1、MPDU1、SUPT7L、CTSS。q PCR验证的3个持续上调的基因TXNIP、EGR1、c-FOS和8个枢纽基因的转录水平与芯片数据一致,其中TXNIP、EGR1、c-FOS表达上调超过2.5倍,CXCL9下调4.5倍。这些关键基因的发现可能为EV71感染机理的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GO分析 枢纽基因 感染关联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枢纽基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成吕 聂玉洁 +5 位作者 潘润桑 朱兰 陈双会 陈辉 张湘燕 聂瑛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运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提取这两个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利用韦恩图在线分析工具筛选DEGs。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在线工具DA...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运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提取这两个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利用韦恩图在线分析工具筛选DEGs。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在线工具DAVID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获得的DEGs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枢纽基因;利用GEPIA数据库验证枢纽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经GEO2R筛选,共从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中获得DEGs 142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35个、表达下调基因107个。GO功能注释发现,这些DEGs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降解、氧化还原过程、细胞黏附,分子功能主要涉及钙离子结合、碳酸盐脱水酶活性,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胞外区域、膜的组成;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筛选获得的DEGs主要涉及PI3K-Akt通路和代谢途径通路。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PPI网络中相互作用排名前10位的DEGs作为枢纽基因,分别为IL-6、GCG、SLC26A3、TIMP1、SPP1、TMIGD1、MYC、MMP3、MMP1、SLC9A2。结肠癌组织GCG、TMIGD1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IMP1、SPP1、MYC、MMP3、MMP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而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IL-6、SLC26A3、SLC9A2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共筛选出10个与结肠癌进展相关的枢纽基因,分别为IL-6、GCG、SLC26A3、TIMP1、SPP1、TMIGD1、MYC、MMP3、MMP1、SLC9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差异表达基因 枢纽基因 生物信息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HBV感染性肝癌调控枢纽基因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维华 朱祥 +3 位作者 尧晨光 孙鸽 寇铮 胡康洪 《生物信息学》 2016年第4期203-212,共10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涉及多种基因、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调控。从单个基因的角度来看,某个基因的表达量的改变只能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局部作出解释而无法从整体行为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涉及多种基因、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调控。从单个基因的角度来看,某个基因的表达量的改变只能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局部作出解释而无法从整体行为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无法满足高度复杂性的调控研究需要。筛选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肝癌发生相关的模块,利用可视化筛选枢纽基因,并针对枢纽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初步验证。富集分析和文献挖掘一致发现,某些枢纽基因确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显著的关联。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被证明是一个高效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该方法发现了新的HBV相关性肝癌枢纽基因。经实验验证,发现枢纽基因SHARPIN促进细胞迁移。该研究对肝癌发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发现HBV慢性感染导致肝癌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或)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相关性肝癌 GO分析 WGCNA 共表达模块 枢纽基因 SHAR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抗癫痫疗效相关枢纽基因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炯 张明华 +3 位作者 耿淼 艾伦娜 田磊 范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8-1415,共8页
目的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探索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疗效相关的基因模块及核心枢纽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表达谱数据,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筛选与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疗效显著相关的基因模块,根据模块内的... 目的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探索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疗效相关的基因模块及核心枢纽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表达谱数据,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筛选与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疗效显著相关的基因模块,根据模块内的连接性筛选枢纽基因;利用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对模块进行功能注释。结果根据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共构建了12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分别选出与是否采取丙戊酸钠药物治疗表型明显相关(r=0.57,P<0.0001)和与丙戊酸钠治疗是否有效表型显著相关(r=-0.53,P<0.0001)的两个基因模块;发现包含S1PR5、SARM1等基因以及MAGED1、FBXO31等基因分别在两个模块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生物注释功能发现,两个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调控、MAPK通路等生物学过程中。结论丙戊酸钠用药引起癫痫患者体内免疫和代谢通路变化,其疗效是否显著可能与MAGED1、FBXO31等基因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丙戊酸钠 疗效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枢纽基因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肝细胞癌年轻患者特有关键枢纽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连旭 孙唯秀 韩崇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年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特有的关键枢纽基因(Hub gene),并探索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从GEO芯片数据集GSE45267获取年轻(确诊HCC时年龄≤40岁)和年老(确诊HCC时年龄>40岁)组...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年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特有的关键枢纽基因(Hub gene),并探索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从GEO芯片数据集GSE45267获取年轻(确诊HCC时年龄≤40岁)和年老(确诊HCC时年龄>40岁)组的HCC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数据信息,通过GEO2R和Venn图工具筛选两组的HCC组织相对正常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运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年轻组特有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Hub基因及显著模块。利用GEPIA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相关HCC患者总生存期。最后应用DAVID对年轻组特有基因及年轻与年老组共有DEGs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比较。结果:筛选出年轻组特有117个上调、179个下调DEGs,构建PPI网络选取出10个连接度最高的基因为Hub基因,其中7个Hub基因集中于第一模块。GEPIA验证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TYMS、CDC6、BUB1、TPX2、OIP5、KIF23等6个表达上调的Hub基因可能与年轻HCC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年轻HCC特有DEGs主要参与ATP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到了细胞周期S期;年轻与年老组共有DEGs主要参与环氧酶P450、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到细胞周期G2/M期。结论:本研究鉴定出6个在年轻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特有的显著上调且提示预后不良的Hub基因,可能成为年轻HCC患者潜在的治疗和预后预测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分析 枢纽基因 GSE452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枢纽基因的WGCNA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忠涵 赵文天 +2 位作者 官丰菊 孙立江 张桂铭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92-397,401,共7页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枢纽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GSE73731数据,通过WGCNA筛选枢纽基因,分析枢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预后的关系,使用GEPIA数据库和U...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枢纽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GSE73731数据,通过WGCNA筛选枢纽基因,分析枢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预后的关系,使用GEPIA数据库和UALCAN数据库进行验证,并对枢纽模块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构建共表达网络,确定green模块(包括355个基因)为枢纽模块,进一步筛选得到CEP55、CCNB1、NUF2、BUB1B、KIF14共5个枢纽基因。各枢纽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t=17.53~25.18,P<0.01),且BUB1B基因对低级别与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706,P<0.01)。GEPIA和UALCAN数据库验证结果显示,各枢纽基因与肿瘤的分级及分期相关,且CEP55、BUB1B高表达与肿瘤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较差明显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枢纽模块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生物学过程及通路上。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筛选出5个枢纽基因,这5个基因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枢纽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数据挖掘 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胆道闭锁相关的枢纽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红 吴梅 李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胆道闭锁(BA)发病相关的枢纽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BA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6960,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BA相关的模块与枢纽基因,对关键模块进行基因本体论(GO...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胆道闭锁(BA)发病相关的枢纽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BA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6960,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BA相关的模块与枢纽基因,对关键模块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WGCNA分析构建了20个基因共表达模块,确定与BA显著相关的模块为黄色模块(r=0.69,P<0.05),将黄色模块中的基因按基因连通性及基因显著性的不同阈值进一步筛选出16个枢纽基因。对黄色模块进行GO及KEGG分析显示,与BA显著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ECM)、细胞黏附分子、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结论:利用WGCNA方法识别出与BA相关的关键模块和16个枢纽基因,其中新发现有12个基因可能与BA发病相关,可能帮助阐明BA发病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 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WGCNA和DEG确定并验证GPC4和VCAN作为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增生的枢纽基因
17
作者 徐音飞 江予赫 +3 位作者 闫慧 冯文静 潘晓彤 曹彩霞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010-19022,共13页
目的:通过生信分析筛选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增生的核心基因,探索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本研究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http://www.ncbi.nlm.nih.gov/geo)检索并下载了与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增生相关... 目的:通过生信分析筛选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增生的核心基因,探索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本研究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http://www.ncbi.nlm.nih.gov/geo)检索并下载了与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增生相关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表达谱数据集GSE171558。我们筛选了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对该数据集进行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对蓝色模块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根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PPI)。我们选择了蓝色模块中的中枢基因和PPI中的枢纽基因的重叠基因作为PBMAH的最终中枢基因。并且我们在GSE25031数据集中验证了最终枢纽基因。结果:蓝色基因模块(677个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领域,与PBMAH具有最高的相关系数。通过差异分析,我们筛选出487个DEGs,其中包括231个上调基因和256个下调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鉴定出30个中枢基因。GPC4和VCAN被确定为PBMAH的最终中枢基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PC4在PBMAH组中的表达显著下调,而VCAN与正常组相比显著上调。GSEA数据分析显示,VCAN与PI3K-Akt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联。GPC4与癌症相关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相关。GSE25031的原始数据验证了分析结果。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筛选出GPC4和VCAN可能参与PBMAH的致病和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增生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增生 库欣综合征 WGCNA 枢纽基因 GEO GSEA PPI KEGG GO V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HBV感染相关肝组织中免疫微环境枢纽基因
18
作者 娄海波 毛玉巧 +5 位作者 赖倩微 廖娜莹 梁蔚芳 于文轩 付喜花 周宇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BV感染相关免疫机制,找出定位于HBV感染相关免疫微环境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GSE121248和GSE55092数据集。使用limma R软件包筛选HBV阳性肝组织样本与正常肝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BV感染相关免疫机制,找出定位于HBV感染相关免疫微环境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GSE121248和GSE55092数据集。使用limma R软件包筛选HBV阳性肝组织样本与正常肝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从GeneCards数据库中下载免疫相关基因集,与上述两组DEGs取交集后得到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i-DEGs)。利用i-DEGs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以筛选可能与HBV感染相关的枢纽基因;使用多种网络工具评估枢纽基因与miRNA、转录因子、小分子药物的关联性。结果 从GSE55092和GSE121248分别获得1417和789个DEGs,二者与免疫相关基因集取交集后得到324个i-DEGs。通过构建PPI网络,鉴定出TOP2A、CDK1、AURKA、NCAPG、KIF11、CCNB1、CDC20、BUB1B、CCNB2、CCNA2共10个枢纽基因。通过探索DGIdb数据库,鉴定出可以调控TOP2A、CDK1、AURKA、CCNA2表达的36种小分子药物。进一步研究发现,CDK1对于HBV感染的诊断效能最高,其表达水平与HBV相关免疫微环境中的6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CKD1可能是调控HBV相关免疫微环境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信息学 枢纽基因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关键枢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作者 杨柳 李岗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1-87,96,共8页
目的:基于在线数据库分析膀胱癌有差异的关键枢纽基因(Hub基因)临床表达意义。方法:运用在线数据库(GEO)下载膀胱癌基因芯片数据集及GEO2R筛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R软件的“cluster profiler”软件包对共同DEGs行基因本体论(GO... 目的:基于在线数据库分析膀胱癌有差异的关键枢纽基因(Hub基因)临床表达意义。方法:运用在线数据库(GEO)下载膀胱癌基因芯片数据集及GEO2R筛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R软件的“cluster profiler”软件包对共同DEGs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造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PPI)、利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及Cytohubba应用软件中的MCC(基于最大聚集中心)筛选出Hub基因,通过Cbioportal行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GEPIA2分析有差异Hub基因的表达。结果:共同DEGs281个,上调34个,下调247个,GEPIA2验证发现有差异的Hub基因在膀胱癌中均高表达。结论:ASPM、NUSAP1、CDC20、KIF20A、PRC1和TOP2A Hub基因可能是膀胱癌有效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生物信息学 GEO 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挖掘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枢纽基因
20
作者 庄伟霞 郑冰 王谋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11-17,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与肝细胞癌(HCC)预后密切相关的枢纽(Hub)基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筛选出44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GO和KEGG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对DEGs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与肝细胞癌(HCC)预后密切相关的枢纽(Hub)基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筛选出44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GO和KEGG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对DEGs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PI)、再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枢纽基因;KM分析法鉴定4个枢纽基因高表达与HCC预后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分析证实差异表达基因具有显著生物学功能,并与PPI联合交集分析得出4个枢纽基因CCNB1、CDK1、MAD2L1、NDC80,KM法证实这些枢纽基因与HCC预后不良相关。结论枢纽基因CCNB1、CDK1、MAD2L1、NDC80与HCC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潜在治疗生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差异表达基因 预后 枢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