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粉对白鲢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郑赵敏 徐巧玲 +5 位作者 郑洪梨 刘俊辰 施咏淇 姚春霞 肖春元 汪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6,共9页
该研究以冷冻白鲢鱼糜为实验原料,向其中添加枸杞粉(wolfberry powder,WP),分析不同添加量[0.25%、0.5%、0.75%、1%、1.5%(质量分数)]的WP对白鲢鱼糜凝胶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白度值、水分分布、凝胶特性、微观结构、感官评价及气味特... 该研究以冷冻白鲢鱼糜为实验原料,向其中添加枸杞粉(wolfberry powder,WP),分析不同添加量[0.25%、0.5%、0.75%、1%、1.5%(质量分数)]的WP对白鲢鱼糜凝胶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白度值、水分分布、凝胶特性、微观结构、感官评价及气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P含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持水性、硬度、咀嚼性和凝胶强度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WP的添加量为0.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78.55%、(2716.77±75.76)g、(2185.15±32.46)g和1087 g·cm;而蒸煮损失率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0.5%的添加量时,蒸煮损失率最小,为7.49%。在鱼糜中加入WP后,可以减少鱼糜凝胶中自由水的比例,增加不易流动水的比例,使鱼糜凝胶保留更多水分,且当WP在最适添加量0.5%时,鱼糜凝胶中只检测到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未检测到自由水。适量WP的添加会增强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使其变得更加致密均匀。WP的添加会减小鱼糜凝胶的白度值和色泽评分,但在最适添加量0.5%时,其颜色总体可接受。此外,感官评价和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当WP在最适添加量0.5%时,可以显著改善鱼糜凝胶的风味品质。研究结果可为生产高品质的鱼糜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白鲢 鱼糜 持水性 微观结构 凝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湿对不同干制方式下枸杞粉活性成分及色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宇慧 李世瑶 +2 位作者 徐昊 卜宁霞 刘敦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6,21,共8页
探讨晒干、烘干和冻干对枸杞粉吸湿前后多糖、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干制方式对黄酮类和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研究吸湿前后的色泽变化。结果表明:相同干制方式下,枸杞粉吸湿后多糖... 探讨晒干、烘干和冻干对枸杞粉吸湿前后多糖、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干制方式对黄酮类和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研究吸湿前后的色泽变化。结果表明:相同干制方式下,枸杞粉吸湿后多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黄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阿魏酸、咖啡酸、对香豆酸含量减少,而槲皮素、芦丁含量增大;3种干制方式的枸杞粉吸湿后的L*、a*、b*值较吸湿前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干制方式下,冻干枸杞粉的多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干制方式,而烘干枸杞粉黄酮含量最高;其色泽参数显示,吸湿前:烘干>晒干>冻干,吸湿后:冻干>烘干>晒干。综合而言,吸湿对不同干制方式下枸杞粉活性成分的保留及色泽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干制方式 吸湿 活性成分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枸杞粉调味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盛贵 牛黎莉 +1 位作者 陈致印 魏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5-869,共5页
通过研究枸杞粉调味剂以及最佳用量与配比,为其产品的进一步研发与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模糊评判模型对调配后的枸杞汁进行感官评定,目的在于为其感官评定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试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配方的枸杞粉冲调液感官质量... 通过研究枸杞粉调味剂以及最佳用量与配比,为其产品的进一步研发与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模糊评判模型对调配后的枸杞汁进行感官评定,目的在于为其感官评定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试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配方的枸杞粉冲调液感官质量进行评价,以选择最佳配方,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枸杞粉中调味剂的最佳组合为A_1B_2C_2,即蔗糖为14%,康甜素为0.2%,柠檬酸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调味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制备枸杞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荣群 于蒙 +2 位作者 包晓玮 侯伟伟 杨海燕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年第1期26-28,共3页
以枸杞酱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枸杞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确定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麦芽糊精添加量为50%、固形物浓度为8%、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80℃时,喷雾干燥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喷雾制备枸杞粉的出粉率为29... 以枸杞酱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枸杞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确定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麦芽糊精添加量为50%、固形物浓度为8%、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80℃时,喷雾干燥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喷雾制备枸杞粉的出粉率为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喷雾干燥 麦芽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料均匀设计优化枸杞粉稳定剂配比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致印 张盛贵 +1 位作者 牛黎莉 魏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共5页
采用混料均匀设计优化枸杞粉稳定剂的配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混料均匀设计法试验复合的稳定剂配比方案,对枸杞粉中不同的稳定剂配比进行评价,建立回归方程,求出综合最优解,得到最优配比。结果:按照优化方法进行枸杞粉的稳定性试... 采用混料均匀设计优化枸杞粉稳定剂的配比,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混料均匀设计法试验复合的稳定剂配比方案,对枸杞粉中不同的稳定剂配比进行评价,建立回归方程,求出综合最优解,得到最优配比。结果:按照优化方法进行枸杞粉的稳定性试验,枸杞粉稳定性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均小于 5 %,符合性较好,且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稳定剂 混料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溶枸杞粉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曹竑 管春妮 张盛贵 《饮料工业》 2012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枸杞浓缩浆为原料,异VC-Na、柠檬酸为护色剂,麦芽糊精和β-环状糊精为助干剂,CMC-Na为稳定剂,白砂糖为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甘酯为乳化剂,使用喷雾干燥法生产速溶枸杞粉。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枸杞粉加工工艺。
关键词 枸杞粉 喷雾干燥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差闪蒸干燥结合振动磨粉碎制备枸杞粉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慧慧 陈芹芹 +2 位作者 毕金峰 易建勇 周沫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以压差闪蒸干燥枸杞为原料,研究振动磨粉碎技术对枸杞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0,5,15min),枸杞粉粒径不断减小,当粉碎时间15min时,枸杞粒径达33.35μm。枸杞经微粉碎后,水分含量、L值、b值、溶解度以及吸... 以压差闪蒸干燥枸杞为原料,研究振动磨粉碎技术对枸杞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0,5,15min),枸杞粉粒径不断减小,当粉碎时间15min时,枸杞粒径达33.35μm。枸杞经微粉碎后,水分含量、L值、b值、溶解度以及吸油能力增加,容积密度、持水能力、a值减小。枸杞粉中多糖和类胡萝卜素的溶出量也显著增大,在粉碎15min时,多糖及类胡萝卜素溶出量分别达到4.37%和183.48mg/100g,分别是振动磨粉碎处理前的1.65倍和1.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闪蒸干燥 枸杞粉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玻璃化转变及流动特性的枸杞粉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宋慧慧 陈芹芹 +3 位作者 毕金峰 吴昕烨 吕健 吕莹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9-218,共10页
本文基于水分活度和玻璃化转变理论,分析了枸杞粉的吸附等温线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构建状态图确定枸杞粉具有良好贮藏稳定性的临界水分含量;通过测试不同水分含量的枸杞粉的流动特性表征体系玻璃化转变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粉的吸附... 本文基于水分活度和玻璃化转变理论,分析了枸杞粉的吸附等温线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构建状态图确定枸杞粉具有良好贮藏稳定性的临界水分含量;通过测试不同水分含量的枸杞粉的流动特性表征体系玻璃化转变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粉的吸附等温线呈"J"型,GAB模型为描述其水分吸附特性的适宜模型;枸杞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水分含量的升高而降低,以LB1枸杞粉为例,当干基含水率从0.133 g/g增加到0.530 g/g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0.82℃降至-59.71℃。状态图表明,4种枸杞粉(LB1~LB4)干基含水率分别低于0.0833,0.0906,0.0992,0.1059 g/g时,在25℃下可稳定贮藏。宏观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枸杞粉水分含量的增加,粒径越大,越易发生玻璃化转变,粒径越小越有利于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吸附等温线 玻璃化转变温度 状态图 贮藏稳定性 总流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益生菌发酵枸杞粉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于红 彭珍 +2 位作者 黄涛 李君怡 熊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55-260,共6页
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枸杞浆为研究对象,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冻干显微镜分析益生菌发酵枸杞浆的物性参数,采用正交试验对保护剂进行选择和优化,并绘制冻干曲线,旨在开发出一套制备富含活性益生菌的发酵枸杞粉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运用差示... 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枸杞浆为研究对象,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冻干显微镜分析益生菌发酵枸杞浆的物性参数,采用正交试验对保护剂进行选择和优化,并绘制冻干曲线,旨在开发出一套制备富含活性益生菌的发酵枸杞粉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连续扫描法,在退火温度-5℃、升温速率5℃/min条件下,测得的益生菌发酵枸杞浆物料的物性参数为:共融点-5.28℃,结晶点-19.59℃,玻璃态转化温度-31.82℃,崩解温度约-36℃.根据已确立的参数确定发酵枸杞浆的预冻温度为-40℃,预冻时间为4 h,升华干燥阶段的温度为-45℃.最佳复配保护剂组合为:20%麦芽糊精、14%乳糖、6%海藻糖.复配后样品的升华干燥温度为-30℃,分别绘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冻干曲线.益生菌发酵枸杞冻干粉后活菌数达9.6(lg(CFU/g)),含水量低于3%,色泽完好,复水性强,产品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高活性 真空冷冻干燥 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枸杞粉抗结块工艺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昊 李世瑶 +2 位作者 赵宇慧 卜宁霞 刘敦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6-221,共6页
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吸湿时间、干燥剂添加量和抗结剂添加量对枸杞粉的抗结块效果,并探讨了包装方式及材料对枸杞粉结块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干燥剂与抗结剂对减缓枸杞粉结块的效果明显,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响应曲面分析... 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吸湿时间、干燥剂添加量和抗结剂添加量对枸杞粉的抗结块效果,并探讨了包装方式及材料对枸杞粉结块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中干燥剂与抗结剂对减缓枸杞粉结块的效果明显,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响应曲面分析,以结块度为指标对枸杞粉抗结块的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多元回归拟合得到影响结块度因素依次为:Si O_2添加量>吸湿时间> CaCl_2添加量。枸杞粉吸湿结块过程中抗结块的最优条件为:添加CaCl_2质量分数为0. 06%、添加Si O_2质量分数为1. 00%、吸湿时间为12 d,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结块度为48. 73%。在最佳抗结块条件下,真空包装抗结块效果优于非真空包装,在同一真空度下,不同包装材料对枸杞粉抗结块的效果依次为聚乙烯透明塑料包装(PE)>牛皮凝膜纸包装(牛皮纸/PE)>铝箔复合膜包装(铝箔/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响应面法 抗结块 干燥剂 抗结剂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制方式对枸杞粉吸湿过程中水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昊 张喜康 +3 位作者 颉向红 孔维洲 马浩然 刘敦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156,共6页
以3种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枸杞所制得的粉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吸湿速率、吸附等温曲线探讨枸杞粉的吸湿规律,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枸杞粉吸湿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结果表明,3种干制方式下的枸杞粉吸湿等温曲线均属于Ⅲ型等温线,... 以3种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枸杞所制得的粉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吸湿速率、吸附等温曲线探讨枸杞粉的吸湿规律,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枸杞粉吸湿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结果表明,3种干制方式下的枸杞粉吸湿等温曲线均属于Ⅲ型等温线,当水分活度大于0.5时,在同一水分活度下,其平衡含水率大小为,晒干>烘干>冻干,说明枸杞粉贮藏环境的水分活度低于0.5时较易保存;3种干制方式下的粉体储藏过程中,其核磁共振谱图显示,结合水(T_(21))随时间变化显著升高(P<0.05),不易流动水(T_(22))在前15 d没有显著变化,到第30天时显著升高(P<0.05),自由水(T_(23))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枸杞粉吸湿过程中,水分迁移变化主要发生在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之间;并发现储藏期在15 d之前,冻干方式所获得的枸杞粉吸湿特性更加稳定。该实验结果对于研究枸杞粉吸湿过程中的水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解释粉体吸湿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变化 枸杞粉 吸湿等温线 低场核磁共振 干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喷雾干燥制备乳酸菌发酵枸杞粉工艺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浩 秦小彤 熊涛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枸杞汁为原料,进行喷雾干燥单因素试验,研究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对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影响,并以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为因素,以水分含量、活菌数和集粉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枸杞汁为原料,进行喷雾干燥单因素试验,研究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对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影响,并以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为因素,以水分含量、活菌数和集粉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经响应面喷雾干燥制备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最优参数为进风温度117.89℃,进料流速320 mL·h-1,气流量427.27 L·h-1,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预测值分别为5.53%,7.62 log CFU·g-1和55.15%。以上述参数进行喷雾干燥试验,所得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为5.41%±0.21%、活菌数达到(7.53±0.14)log CFU·g-1、集粉率为55.61%±2.4%,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可为益生菌发酵果蔬粉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枸杞粉 喷雾干燥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红枸杞粉体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菁清 刘文卓 +2 位作者 肖明 孙小凤 崔明明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红果枸杞鲜果不宜长期储存,将红果枸杞加工成枸杞粉,不仅可以增加其贮藏的稳定性,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能丰富枸杞的产品种类。本文研究了不同粒径和不同粉碎时间下红枸杞粉体的休止角、滑角、松密度、色度、持水性、水分含量、多糖、总酚... 红果枸杞鲜果不宜长期储存,将红果枸杞加工成枸杞粉,不仅可以增加其贮藏的稳定性,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能丰富枸杞的产品种类。本文研究了不同粒径和不同粉碎时间下红枸杞粉体的休止角、滑角、松密度、色度、持水性、水分含量、多糖、总酚、蛋白质、脂肪、灰分和膳食纤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枸杞粉体粒径减小,枸杞粉体越细,流动性变差,颜色变深,持水性和水分含量都大幅下降;多糖和总酚含量增多,脂肪、灰分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随着枸杞粉体粉碎时间的延长,流动性变差,粉体的红度变浅;持水性和水分含量下降;多糖和膳食纤维含量变化明显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减少,总酚、脂肪和灰分含量有所增加。本研究为不同红果枸杞产品的加工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枸杞 枸杞粉 碎粒径 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粉的冷冻真空干燥加工工艺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涓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文介绍了冷冻真空干燥枸杞粉的加工原理、工艺及产品特性 ,结果表明运用冻干技术加工枸杞粉是一种新型的优良加工手段 。
关键词 枸杞 冷冻真空干燥 枸杞粉 加工工艺 原理 设备 质量指标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粉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宁 屈云萍 +4 位作者 蔡向杰 李菲 杨斯斯 姜国志 刘铁军 《饮料工业》 2018年第3期31-37,共7页
目的:枸杞粉的干燥工艺研究与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干燥温度、进料速率、干燥时间和履带运行速率4个考察因素,以水分、干燥速率和枸杞多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结果:产业化优先选择带式干燥方式,带... 目的:枸杞粉的干燥工艺研究与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干燥温度、进料速率、干燥时间和履带运行速率4个考察因素,以水分、干燥速率和枸杞多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结果:产业化优先选择带式干燥方式,带式干燥最优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97℃,进料速率65r/min,干燥时间125min,履带速率7cm/min。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指导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干燥 响应曲面法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粉片的研制及功效
16
作者 王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枸杞(Fructus Lycii)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药用植物,又是良好的滋补保健品.含有活性多糖,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硫胺素抑制物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枸杞鲜果水分含量高,不耐长久贮运,... 枸杞(Fructus Lycii)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药用植物,又是良好的滋补保健品.含有活性多糖,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硫胺素抑制物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枸杞鲜果水分含量高,不耐长久贮运,95%以上的被制成枸杞干.随着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以新鲜枸杞为原料,采用真空冻干工艺制成枸杞粉片,既提高枸杞的附加值,又为消费市场提供一种新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粉 冷冻真空干燥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水分协同调控对枸杞枝条粉氮素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曲继松 张丽娟 +3 位作者 朱倩楠 杜涵 路洁 周丽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69,共8页
以枸杞枝条粉为试材,采用双因素三因子设计,以尿素为氮源,研究温度-水分对枸杞枝条粉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发酵指标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地区枸杞产业循环发展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发酵期间各处理全氮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 以枸杞枝条粉为试材,采用双因素三因子设计,以尿素为氮源,研究温度-水分对枸杞枝条粉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发酵指标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地区枸杞产业循环发展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发酵期间各处理全氮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翻堆温度上限对发酵嗜热期和温热期堆体全氮含量影响显著,在成熟期翻堆温度上限较高时(60~65℃)不显著,而温度上限较低时(55℃)翻堆堆体含水量对堆体全氮含量影响显著。堆体含水量下限(40%)和翻堆温度上限(65℃)较高时更有利于铵态氮的积累。翻堆温度上限稍低时(55℃)对硝态氮含量影响显著。翻堆温度上限(65℃)对嗜热期和温热期堆体有机物总量影响显著,含水量下限(40%)在发酵期间翻堆温度上限较高时(60~65℃)各处理差异不显著,但翻堆温度上限较低时(55℃)翻堆堆体含水量下限对堆体有机物总量影响显著。堆体含水量(50%)或翻堆温度(65℃)上限较高时更有利于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提升。在翻堆温度上限为60℃、堆体含水量下限为50%条件下Pseudallecheria和Lasiobolidium占比超过50%,基于PCA分析不同翻堆温度上限、堆体含水量下限对枸杞枝条发酵堆体微生物群落组成有一定影响,且翻堆温度上限为60℃、堆体含水量下限为5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因此。翻堆温度上限为60℃、堆体含水量下限为50%的条件更有利于枸杞枝条粉基质化发酵腐熟的正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枝条 氮素转化 微生物群落 温度 含水量
原文传递
C/N对枸杞枝条粉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8
作者 曲继松 霍银亮 +1 位作者 张丽娟 朱倩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5-2376,共12页
为探讨C/N对枸杞枝条粉园艺基质化腐熟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枝条粉为研究材料,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N为15(W1)、20(W2)、25(W3)、30(W4)、35(W5)、43.75(W6)。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各处理... 为探讨C/N对枸杞枝条粉园艺基质化腐熟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枝条粉为研究材料,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N为15(W1)、20(W2)、25(W3)、30(W4)、35(W5)、43.75(W6)。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各处理的pH和电导率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总氮含量逐渐升高,铵态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总体变化规律,硝态氮含量各时期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折线变化规律。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差异较大,C/N为20~35处理W2、W3、W4、W5在发酵过程中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C/N过低(15)或过高(43.75)表现为发酵前期(0~15 d)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在15~105 d时间内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发酵堆体中脲酶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规律。C/N为20时,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值最大,而木质素增加值最大。在属水平上草酸降解菌(Pandoraea)、亚硝基单胞菌(Nitrosomonas)、亚硝基螺旋体(Nitrosospira)、假单胞菌(Pseudomonas)、双球菌(Paracoccus)、陶厄氏菌(Thauera)、嗜酸盐杆菌(Acidihalobacter)、绵羊属(Ovis)、马赛菌属(Massilia)、硝化细菌(Nitrobacter)、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硫磺菌属(Sulfuritortus)均为优势菌群。C/N较高时(C/N≥25),枸杞枝条发酵堆体微生物群落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均显著增加,基于PCA分析得出C/N值25为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临界值、C/N值35为反硝化作用临界值。因此,为加速枸杞枝条粉发酵过程并减少氮素流失,建议发酵堆体初始C/N保持在20~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枝条 发酵 C/N 理化性状 氮素转化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枸杞枝条粉含量的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海萍 杨冬艳 +3 位作者 白生虎 刘晓梅 谢华 裴红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03-1308,共6页
为探讨枸杞枝条粉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发酵好的枸杞枝条粉为主料,研究枸杞枝条粉与蛭石、草炭混配基质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5∶2∶3和6∶2∶2基质的干体积... 为探讨枸杞枝条粉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发酵好的枸杞枝条粉为主料,研究枸杞枝条粉与蛭石、草炭混配基质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5∶2∶3和6∶2∶2基质的干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气水比与CK基质接近,且能显著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功能叶片PSII潜在活性及光能转化效率,与CK基质存在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这2个处理黄瓜的长度、直径、单果质量及产量等也表现良好。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5∶2∶3和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6∶2∶2混配基质是黄瓜基质栽培的适宜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枝条 栽培基质 黄瓜 生理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因子对枸杞枝条粉腐解率及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海萍 李馨 +2 位作者 谢华 杨冬艳 裴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78-83,共6页
为探讨枸杞枝条基质发酵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响应规律,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以枸杞枝条粉和苦豆子茎秆粉质量比4∶1混合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发酵因子对枸杞枝条基质发酵中堆体腐熟速率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翻堆温度上限... 为探讨枸杞枝条基质发酵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响应规律,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以枸杞枝条粉和苦豆子茎秆粉质量比4∶1混合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发酵因子对枸杞枝条基质发酵中堆体腐熟速率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翻堆温度上限为60℃、堆体含水率保持在60%、添加油饼氮源及接种粗纤维素降解菌处理条件下枸杞枝条粉堆体的腐解量较多,腐解率较高,加快了枸杞枝条粉的腐解进度;温度、含水率、氮源及外源微生物均对枸杞枝条粉木质纤维素降解有显著或极显著作用,木质纤维素降解难易程度依次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以半纤维素最易降解,降解率在20%以上,以木质素较难降解,降解率在11%以上;以翻堆温度上限为60℃、堆体含水率为60%、添加油饼氮源及接种粗纤维素降解菌处理条件下腐解率较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枝条 发酵因子 腐解率 木质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