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禹保 《实验动物科学》 1990年第4期28-33,共6页
染色体显带技术(Chromosome banding techniques)指对制备的染色体标本进行各种处理后,再进行染色,使染色体纵向长度上出现不同带纹的技术;始于Caspersson及其同事的开拓性研究。嗣后纷至踏来的各种显带技术相继出现,为染色体的精确鉴... 染色体显带技术(Chromosome banding techniques)指对制备的染色体标本进行各种处理后,再进行染色,使染色体纵向长度上出现不同带纹的技术;始于Caspersson及其同事的开拓性研究。嗣后纷至踏来的各种显带技术相继出现,为染色体的精确鉴别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不但为染色体分析的实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带技术 染色体分析 染色体 BANDING 开拓性研究 纵向长度 着丝粒 染色体结构 缺口平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植物进化生物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文杰 《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2期41-44,共4页
染色体显带技术对了解植物属下等级分类、种下变异和分化的原因,多倍体起源和居群分化等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展史。
关键词 植物进化生物学 染色体显带技术 进化关系 植物物种 形态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生物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玄兵 宋希强 黄碧兰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 染色体显带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耳垂血制备染色体 G 显带的方法
4
作者 肖焕庚 张靖华 《中国体育科技》 1982年第20期24-25,共2页
由于常规的染色体标本不能将各染色体本身的细致特征完全显现出来,在进行核型分析时,对人类的23对染色体只能认出少数的几对(1、2、3、16号及 Y 染色体),对于 B、C、D、E、F、G 组染色体,仅能明确鉴别出属于哪一组,但不能识别出属于第... 由于常规的染色体标本不能将各染色体本身的细致特征完全显现出来,在进行核型分析时,对人类的23对染色体只能认出少数的几对(1、2、3、16号及 Y 染色体),对于 B、C、D、E、F、G 组染色体,仅能明确鉴别出属于哪一组,但不能识别出属于第几对。因此,只有通过显带技术才可以较精确地鉴定染色体。1968年以来,各国遗传学者在染色体显带技术方面的发展很快,目前显带技术种类有Q、G、C、R、T、N、CT 各显带及高分辨显带技术等。我们考虑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显带技术 染色体标本 耳垂血 运动员 胰酶 高分辨技术 核型分析 制备 培养液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Equus caballus)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三种带型(G带、C带和Ag-NOR_s带) 被引量:4
5
作者 蔡有余 李胜利 须昌隆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4年第4期305-310,I0001,I0002,共8页
马驴骡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Hsu et a1.,1967;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5;Short,1974)。70年代初,用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学者(Ryder,1978)从进化角度探讨马科种属的起源、进化... 马驴骡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Hsu et a1.,1967;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4;Benirschke et al.,1965;Short,1974)。70年代初,用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学者(Ryder,1978)从进化角度探讨马科种属的起源、进化和杂种不育等问题。在国内除了我们报道了马、驴和他们的杂种马骡和驴骡的核型外(李胜利等,1982),至今尚未见有关于马科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报道。本文的目的就马(Equus caballus)染色体的三种带型作初步的介绍,以促进马科动物核型、染色体带型、杂种不育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不育 染色体 马科动物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显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爱华 庄向华 陈爱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1年第2期59-60,共2页
反复流产、畸胎和死胎史是遗传咨询门诊中最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很多,如母体全身性疾病,黄体功能不全,内分泌失调,子宫异常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肌瘤以及遗传免疫因素等。随着染色体显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发现在早期自然流产... 反复流产、畸胎和死胎史是遗传咨询门诊中最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很多,如母体全身性疾病,黄体功能不全,内分泌失调,子宫异常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肌瘤以及遗传免疫因素等。随着染色体显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发现在早期自然流产中,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为20~70%,此为早期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的染色体畸变既有数日的改变,也有结构的异常,最常见的畸变有三体型、单体型、部分三体或单体、多倍体、嵌合体、易位、断裂、缺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流产 染色体分析 三体型 早期自然流产 染色体异常 内分泌失调 黄体功能不全 子宫发育不良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显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例遗传咨询病例染色体分析
7
作者 王燕 刘瑞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3年第1期45-45,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的进展和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工作,遗传咨询及染色体检查已被广泛应用.我院自1988年6月至1992年4月对遗传咨询中的223例疑有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其中男... 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的进展和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工作,遗传咨询及染色体检查已被广泛应用.我院自1988年6月至1992年4月对遗传咨询中的223例疑有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其中男性115人,女性108人,年龄分布0~38岁,发现异常11例,占受检人数的4.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咨询 染色体分析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显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例土家族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8
作者 张廉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1997年第S1期104-104,共1页
恩施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区之一,我室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121例土家族患者进行了染色体细胞遗传学检查,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核型分析 土家族 染色体 细胞培养 细胞遗传学检查 21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 血淋巴 染色体显带技术 女性假两性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02例优生遗传咨询门诊病例的染色体研究
9
作者 谭凤钦 刘杰 +2 位作者 于艳霞 陈晓梅 李志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0年第3期28-30,11-103,共5页
细胞遗传学应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十多年来,已发现400多种人类染色体异常。在群体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0.5%,新生儿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国内资料为0.7%。在智力低下儿童和一些男女性性腺发育不良及自发流产夫妇中,染色体异常率较高,尤其... 细胞遗传学应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十多年来,已发现400多种人类染色体异常。在群体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0.5%,新生儿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国内资料为0.7%。在智力低下儿童和一些男女性性腺发育不良及自发流产夫妇中,染色体异常率较高,尤其在自发流产的胎儿中有1/3以上的为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病的检出无疑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的一个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咨询门诊 自发流产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显带技术 染色体 性腺发育不良 临床医学诊断 异常核型 临床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在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元河 冯治 潘乔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和准确诊断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2例21三体嵌合体和3例Turn综合征嵌合体,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PRINS技术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出2... 目的:探讨快速和准确诊断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2例21三体嵌合体和3例Turn综合征嵌合体,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PRINS技术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出21号和X染色体,其标记率分别为90%和89%;PRINS技术检测的21三体嵌合体和Turn综合征嵌合体100个细胞中,异常核型细胞数目高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结论:PRIN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G显带技术相结合,可提高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物原位标记 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 染色体G技术
原文传递
细胞遗传及分子诊断技术在染色体病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颖花(综述) 黄际卫(审校)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10期1167-1169,共3页
显带染色体分析技术是基于细胞遗传学发展的技术,核酸检测是基于分子遗传学的检测技术;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基础上衍生出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细胞遗传学的进步带来了多种不同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带来了基于核酸检测... 显带染色体分析技术是基于细胞遗传学发展的技术,核酸检测是基于分子遗传学的检测技术;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基础上衍生出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细胞遗传学的进步带来了多种不同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带来了基于核酸检测的胎儿无创DNA检测、高通量低深度测序技术等新技术。这技术的发展给染色体病的检测带来了新的进步。本文就染色体分析技术在染色体病检测中的应用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分析技术 分子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MICM四种检验方法不同组合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王珏 徐桂珍 +2 位作者 禹环 熊暮珺 欧阳晓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85-0088,共4页
观察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用MICM四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各50例,实施MICM四种方法检测骨髓标本,分为A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 观察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用MICM四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各50例,实施MICM四种方法检测骨髓标本,分为A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B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C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D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对比分析四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AML骨髓涂片中POX染色阳性率为94%。AML 染色体异常患者占比约为42.0%(21/50)。MDS 染色体异常患者占比约为36.0%(18/50)。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诊断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D组诊断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和流式细胞术在早期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涂片 骨髓涂片 流式细胞术 染色体核型技术 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华 林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300-304,共5页
产前染色体疾病常规诊断主要应用短期培养的绒毛细胞、羊水细胞、脐带血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制片后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及对未培养的间期细胞进行X小体、Y小体检查。这些方法在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单纯染色体显带分... 产前染色体疾病常规诊断主要应用短期培养的绒毛细胞、羊水细胞、脐带血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制片后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及对未培养的间期细胞进行X小体、Y小体检查。这些方法在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单纯染色体显带分析方法因检测周期长、取材易被污染而致培养失败,不能检出染色体微畸变。近年建立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为具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染色体和基因分析技术,是对经典细胞遗传学方法的补充,在染色体疾病诊断中具重要价值,不仅可发现和确定染色体数目异常,而且可检出单纯染色体显带方法无法检出的染色体微畸变和异常片段,因而可极大提高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诊断各种染色体异常,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羊水或绒毛细胞筛查非整倍体、母亲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及宫颈冲洗收集滋养细胞等细胞数少、不适合常规染色体分析的染色体异常病变检测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 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GPD)。本文就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的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西娜 许飞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前我国将流产定义为妊娠在28周以前,胎儿在1000g以下者,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在所有临床确认的妊娠中,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5%,连续2次及2次以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5%。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自然流产 复发性流产 染色体异常 检测结果 外周血 染色体显带技术 发生率 人工流产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实现“零”的突破──记一等功荣立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教授
15
作者 王建煌 《人事与人才》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夏家辉 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检验方法不同组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雪 崔建娇 +2 位作者 丛玉珠 符爽 张振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不同组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AML和50例MDS初诊患者,比较组合一(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组合二(外周血涂片+骨髓... 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不同组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AML和50例MDS初诊患者,比较组合一(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组合二(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组合三(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组合四(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的诊断检出率。结果:在50例AML患者中,组合一、二、三、四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64%、90%、68%、92%。50例MDS患者中,组合一、二、三、四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60%、84%、62%、86%。组合二、四诊断检出率高于组合一(均P<0.05)。组合三诊断检出率与组合一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组合二诊断检出率与组合四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可以为诊断提供相关遗传学证据,对化疗方案选择与预后评价提供参考,因此组合四对这两种疾病治疗方案的优化及预后评估更具有指导作用。而组合二可以大幅度提高AML与MDS的早期诊断水平,且检测费用相对不高,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外周血涂片 骨髓涂片 流式细胞术 染色体核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ner综合征sSMC的特点、来源及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5期7-8,26,共3页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 SMC)是指形态可辨识,但通过传统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显带技术不能识别其来源和特征的,结构不同于已知的23对染色体的,大小通常等于或小于同一中期染色体核型中的20号染色体...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 SMC)是指形态可辨识,但通过传统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显带技术不能识别其来源和特征的,结构不同于已知的23对染色体的,大小通常等于或小于同一中期染色体核型中的20号染色体的异常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 细胞遗传学 卵巢发育不全 标记染色体 染色体显带技术 染色体疾病 异常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 chromosomes 双着丝粒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