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弹性接触分析的边界元柔度矩阵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华 巩云鹏 蔡春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3-85,共3页
将边界元法与柔度矩阵法相结合,开发了三维弹性接触分析程序,充分发挥了边界元法处理数据少、建立模型简便、求解精度高和柔度矩阵法占内存少、迭代求解速度快的优越性.利用该程序成功地求解了等基圆曲线齿锥齿轮的瞬时接触区和接触... 将边界元法与柔度矩阵法相结合,开发了三维弹性接触分析程序,充分发挥了边界元法处理数据少、建立模型简便、求解精度高和柔度矩阵法占内存少、迭代求解速度快的优越性.利用该程序成功地求解了等基圆曲线齿锥齿轮的瞬时接触区和接触区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法 圆锥齿轮 接触问题 柔度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弹性摩擦接触分析的边界元柔度矩阵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巩云鹏 张伟华 +1 位作者 鲍劲松 王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将边界元柔度矩阵法用于求解摩擦接触问题 ,论述了求解方法和收敛判定准则 ,并开发了计算程序·该方法集中了边界元法和柔度矩阵法的优越性 ,建模简便、求解精度高、迭代求解过程简捷、速度快·算例分析结果表明 :摩擦系数对接... 将边界元柔度矩阵法用于求解摩擦接触问题 ,论述了求解方法和收敛判定准则 ,并开发了计算程序·该方法集中了边界元法和柔度矩阵法的优越性 ,建模简便、求解精度高、迭代求解过程简捷、速度快·算例分析结果表明 :摩擦系数对接触区大小及粘着、滑动区域分布和切向力的影响大于对法向力的影响 ;考虑摩擦影响时 ,法向力略大于忽略摩擦影响的法向力 ,接触区略小于忽略摩擦的接触区 ;摩擦系数增加时 ,接触区减小 ,粘着区相对扩大 ,滑动量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接触 摩擦接触 边界元法 柔度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多层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求解的柔度矩阵法
3
作者 沈蒲生 刘杨 《建筑技术开发》 2006年第2期4-6,11,共4页
底部多层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求解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问题。将底部多层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看作变刚度(截面)的弯-剪杆,并将结构简化为具有多个自由度的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柔度矩阵法求解结构频率和振型。详细的... 底部多层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求解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问题。将底部多层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看作变刚度(截面)的弯-剪杆,并将结构简化为具有多个自由度的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柔度矩阵法求解结构频率和振型。详细的介绍了柔度矩阵法的解题思想和计算步骤,并通过算例证明柔度矩阵法是一种简单而又精确的求解底部多层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多层大空间 自振频率 振型 柔度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杆转子界面局部脱开识别的改进广义柔度矩阵法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博 徐自力 阚选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4-729,共6页
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在拉杆预紧松弛时,重力、振动及热变形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轮盘非连续界面的局部分离。拉杆转子各界面上弯矩随着转速改变而变化,通过不同阶次临界转速时各界面的接触状态可能不同,因此只能使用对应阶次的模态参数对界面... 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在拉杆预紧松弛时,重力、振动及热变形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轮盘非连续界面的局部分离。拉杆转子各界面上弯矩随着转速改变而变化,通过不同阶次临界转速时各界面的接触状态可能不同,因此只能使用对应阶次的模态参数对界面分离发生的位置和程度进行识别。使用振型约束的方式对损伤识别的广义柔度矩阵法进行了改进,能够使用任意单阶模态参数识别结构的损伤。利用拉杆转子临界转速和振型的变化量,结合其静止时的模态参数,使用所提出方法对界面脱开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界面局部脱开的位置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拉杆组合转子 柔度矩阵法 损伤识别 陀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力学的有限单元法——柔度矩阵法
5
作者 丁学兴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07年第2期50-50,共1页
本文以实例介绍了与电子计算机性能相适应的力学模型:柔度矩阵法,实现了结构设计的程序化。
关键词 柔度矩阵法 有限单元法 结构力学 计算机性能 力学模型 结构设计 程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柔度矩阵法编制锯齿形跨变排架内力程序 被引量:1
6
作者 方跃 《建筑科学》 2003年第2期55-58,共4页
论述了用柔度矩阵法编制用于计算锯齿形跨变排架内力电算程序的方法及优越性,并推导出柔度方程中各系数;简述采用柔度矩阵法所编制的该结构体系内力计算程序的功能特点及工程计算实例。
关键词 柔度矩阵法 锯齿形跨变排架 内力 排架结构 结构计算
原文传递
平面柔性微定位平台的设计分析与优化
7
作者 桂和利 徐伟胜 +1 位作者 许添旗 曹毅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7,147,共12页
为设计具有良好静动态特性的柔性微定位平台,提出了两种基于柔性梁与圆弧形柔性铰链所组成的柔性模块的柔性运动副。首先,基于该运动副设计了新型平面2自由度微定位平台结构;其次,采用柔度矩阵法建立了平台力-位移关系及输出位移的理论... 为设计具有良好静动态特性的柔性微定位平台,提出了两种基于柔性梁与圆弧形柔性铰链所组成的柔性模块的柔性运动副。首先,基于该运动副设计了新型平面2自由度微定位平台结构;其次,采用柔度矩阵法建立了平台力-位移关系及输出位移的理论模型,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平台固有频率与瞬时动力响应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理论研究与仿真验证表明,平台具有较高的静动态性能,其输入输出完全解耦,在0.3mm输入位移下丢失运动不超过1.8%;1阶固有频率为320.34 Hz,在0.1 s时间内动力响应与仿真趋势一致。最后,进行了平台静、动态性能的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平台在同样驱动下丢失运动和固有频率分别优化提升了1.95%和43.9%,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机构 微定位平台 传递阵法 柔度矩阵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三维振动装置的研究
8
作者 董厚孚 牛兴华 +1 位作者 王桂莲 吕秉锐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基于光学功能元件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振动辅助加工在制备方面展现的巨大发展潜力,本文设计了一种三维振动装置,采用三运动轴彼此垂直独立的串联方案,选取了直梁型柔性铰链作为导向结构,压电驱动器为动力源,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振动加工要... 基于光学功能元件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振动辅助加工在制备方面展现的巨大发展潜力,本文设计了一种三维振动装置,采用三运动轴彼此垂直独立的串联方案,选取了直梁型柔性铰链作为导向结构,压电驱动器为动力源,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振动加工要求,并借助柔度矩阵法与有限元建模对柔性铰链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计算与模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铰链机构 三维振动 柔度矩阵法 振动辅助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气动弹性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大伟 杨国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9-479,共11页
对基于结构网格的Euler方程及N-S方程求解器和基于非结构网格的Euler方程求解器,采用结构模态分析方法和柔度矩阵方法,对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在Ma=0.6,α=2°,飞行高度20km的巡航状态下的静气动弹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两种求... 对基于结构网格的Euler方程及N-S方程求解器和基于非结构网格的Euler方程求解器,采用结构模态分析方法和柔度矩阵方法,对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在Ma=0.6,α=2°,飞行高度20km的巡航状态下的静气动弹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两种求解器对静气动弹性模拟的准确性.同时,对模态分析方法和柔度矩阵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柔度矩阵方法更适用于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另外,对应用物面法向偏转方法替代网格变形技术模拟静气动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物面法向偏转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静气动弹性计算效率和克服机翼结构变形过大时动网格技术无法处理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动弹性 柔度矩阵法 非结构网格 结构网格 模态法 物面法向偏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槽结构对水润滑微凹槽尾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静 张圣东 +1 位作者 金勇 巩加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为研究仿生表面织构占比和宽度对尾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基于柔度矩阵法和润滑理论,计入内衬弹性变形,建立表面微凹槽织构水润滑尾轴承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设计矩形、圆形、等腰三角形3种不同截面形状的... 为研究仿生表面织构占比和宽度对尾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基于柔度矩阵法和润滑理论,计入内衬弹性变形,建立表面微凹槽织构水润滑尾轴承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设计矩形、圆形、等腰三角形3种不同截面形状的微凹槽表面织构水润滑尾轴承,对比分析凹槽占比和宽度对尾轴承承载力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局部凹槽尾轴承承载力和摩擦性能显著优于全局凹槽尾轴承;凹槽占比约为0.31时,矩形微凹槽尾轴承承载力达到最大值,摩擦因数达到最小值,因此在设计、使用水润滑尾轴承,尤其是赛龙内衬水润滑尾轴承时,建议凹槽占比取值为0.30~0.32,此时可获得最佳润滑性能;随凹槽宽度的增大,局部矩形凹槽尾轴承润滑效果显著优于等腰三角形和圆形凹槽尾轴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凹槽织构 水润滑尾轴承 柔度矩阵法 流固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刻物镜偏心调节机构抑制耦合误差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德福 李显凌 +1 位作者 东立剑 孙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33,共5页
为了找出耦合误差产生的根源,探讨了柔性偏心机构设计方法.首先,给出了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基于柔度矩阵法对机构建模,分别推导了桥式位移放大机构、导向机构、连接机构的柔度;最后,综合得到机构的整体柔度.分析结果表明柔度矩阵... 为了找出耦合误差产生的根源,探讨了柔性偏心机构设计方法.首先,给出了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基于柔度矩阵法对机构建模,分别推导了桥式位移放大机构、导向机构、连接机构的柔度;最后,综合得到机构的整体柔度.分析结果表明柔度矩阵法得到的输出柔度理论值和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误差为8.126%,机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为73.78Hz.在40N的驱动力范围内,机构可以实现66.466μm的行程,透镜和机构上的最大应力分别为0.0711 MPa和235.22 MPa,Y/Z/RX/RY/RZ耦合误差和X向行程的比分别为0.0543%、0.0082%、1.218×10-8rad/μm、1.870×10-7rad/μm、6.073×10-7rad/μm.调节后镜片面形PV值优于24nm,RMS值优于5nm,并且主要为像散.通过合理的柔度设计,机构接近完全解耦,揭示了不合理的机构刚度是产生调节耦合误差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误差 光刻 物镜 偏心调节机构 柔度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算法结合神经网络反演刚性路面模量
12
作者 王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0,共4页
为解决传统路面结构参数反演分析方法易陷于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根据弹性地基上的小挠度薄板理论,建立了刚性路面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中假定接缝只传递剪力,用压缩柔度矩阵方法考虑接缝的约束条件。用有限元模型构造训练集对BP神经网络进... 为解决传统路面结构参数反演分析方法易陷于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根据弹性地基上的小挠度薄板理论,建立了刚性路面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中假定接缝只传递剪力,用压缩柔度矩阵方法考虑接缝的约束条件。用有限元模型构造训练集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依靠BP网络的记忆和联想功能建立结构层模量与路面弯沉盆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进化算法(GA)在搜索空间内找出使弯沉盆误差最小的一组模量组合。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进化算法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反演刚性路面模量的最大误差只有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算法 刚性路面模量 弹性地基 压缩柔度矩阵法 BP神经网络 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预警系统中两种损伤识别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钰杰 张克波 李胡生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20-225,共6页
损伤识别技术是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损伤识别的方法还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通过对连续箱梁桥的仿真分析,从对损伤的灵敏性、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测试误差的抗干扰性三个方面出发,结合理论设定不同的工况对曲率模态法和... 损伤识别技术是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损伤识别的方法还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通过对连续箱梁桥的仿真分析,从对损伤的灵敏性、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测试误差的抗干扰性三个方面出发,结合理论设定不同的工况对曲率模态法和柔度矩阵法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曲率模态法和柔度矩阵法在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中的适用性问题,为桥梁安全预警系统中损伤识别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预警系统 损伤识别 曲率模态法 柔度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跨铰接框架计算
14
作者 岳爱臣 陆彤衡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79-86,共8页
本文采用柔度矩阵法,对多层多跨铰接框架进行静力与动力分析,附有实例。与刚度法相比,其优点是使矩阵降价,方法实用,可应用于工业厂房和一般刚架设计中。
关键词 多层多跨 铰接框架 框架 柔度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铰链的三维桥式放大机构的建模、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方鑫 高福天 +2 位作者 杜志江 孙立宁 董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0-116,共7页
为了解决全柔顺桥式放大机构实际放大倍数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铰链的三维桥式放大机构。该放大机构不仅保持了传统桥式放大机构对称性好、结构紧凑、设计简单的优点,而且还能实现较高的放大倍数。为了分析三维桥式机构的放大... 为了解决全柔顺桥式放大机构实际放大倍数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铰链的三维桥式放大机构。该放大机构不仅保持了传统桥式放大机构对称性好、结构紧凑、设计简单的优点,而且还能实现较高的放大倍数。为了分析三维桥式机构的放大倍数和负载能力,采用了柔度矩阵法建立了机构的静力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性能指标,即相对放大倍数,用于评价柔性放大机构的位移损失程度。3种最常用的柔性铰链被用于三维桥式机构的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发现,当第一级机构采用V形铰链,第二级机构采用簧片式铰链的时候,三维桥式放大机构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优。最后,设计加工了放大倍数为41,相对放大倍数在0.9以上的三维桥式机构,证明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放大机构 柔度矩阵法 性铰链 相对放大倍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