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1
作者 张敏 赖志满 +5 位作者 谢定祥 赵静 马慧 蔡华崧 徐如林 吴嘉乐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5例临床疑似主动脉疾病并进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设为常规组,运用CE-Boost后处理技术所获得图像设为CE-Boost组。对两组图像分别测量气管分叉水平... 目的探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5例临床疑似主动脉疾病并进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设为常规组,运用CE-Boost后处理技术所获得图像设为CE-Boost组。对两组图像分别测量气管分叉水平的斜方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及空气,同时测量头臂干、腹主动脉起始段、腹腔干、腹主动脉分叉处、双侧髂外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等CT值(HU)及标准差(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进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主动脉整体图像质量、血管清晰度。结果CE-Boost组主动脉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5.0比4.5,P<0.0001),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相关系数>0.78)。CE-Boost组平均CT值较常规组提升47.5%(738.03比500.22 HU),CNR和SNR分别增加267%和53%(P<0.05)。结论CE-Boost后处理技术可提高主动脉CTA图像质量,能更清晰地评估主动脉整体情况,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 图像质量 柔性减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双低”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木兰 谢定祥 +5 位作者 王瑾珠 赖志满 马慧 徐如林 赵静 林京怡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低流率、低对比剂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A组(n=50)为“双低”组,采用流率3 mL/s,总量30 mL对比剂,其中A1组... 目的探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低流率、低对比剂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A组(n=50)为“双低”组,采用流率3 mL/s,总量30 mL对比剂,其中A1组为混合迭代重建图像,A2组为A1组图像经CE-Boost技术后处理后生成;B组(n=50)为常规组,采用流率4 mL/s,总量50 mL对比剂,图像只采用混合迭代重建。测量3组图像中主肺动脉、肺动脉分支和主肺动脉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标准差(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对3组图像整体图像质量及亚段肺动脉小血管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A1、A2、B组在各测量区域的平均CT值分别为376.21 HU、547.91 HU、465.00 HU;平均SNR值分别为20.64、30.96、21.68;平均CNR值分别为19.17、33.74、23.22。A2组在各测量区域CT值、SNR和CNR均最高,CT值、SNR和CNR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与B组在各测量区域的CT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SNR和CN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分析中,观察者间对A1、A2、B组图像质量评分Kappa值分别为0.862、0.754、0.756,一致性较好,A2组图像整体主观评分高于A1组和B组图像(A1、A2、B组分别为3.42±0.07、3.85±0.04、3.69±0.06),A2组在亚段肺动脉小血管显示的主观评分高于其他2组(A1、A2、B组分别为3.12±0.05、3.77±0.04、3.47±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oost技术联合低流率、低对比剂剂量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对比剂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 柔性减影技术 低流率 低剂量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