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春风 周亚滨 +1 位作者 陈会君 李雁群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组,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TNF-... 目的:观察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加半量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组,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苏木乙酸乙酯组及环孢素A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TNF-α的水平。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低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中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抑制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损伤,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 慢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平 张明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989-992,共4页
从细胞水平介绍了新生乳鼠感染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模型制备,分别从心肌细胞培养、毒株的选择、病毒的分离和毒力滴定、评价造模成功的指标等方面阐述,分析了现有的实验观察,对模型的制备方法加以总结。
关键词 心肌细胞培养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防治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实验研究回顾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滨 王继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总结5年来中医药防治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研究包括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防治本病的情况,结果显示中医药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参考文献22篇。
关键词 中医药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实验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亚春 邵雪斋 宋鸿儒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15-418,共4页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ms,CVB)是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iryl myocaditis,VMC)的主要病原体,约占50%左右,尤以CVB3最常见。虽然国内外对VM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VMC的发病与病毒...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ms,CVB)是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iryl myocaditis,VMC)的主要病原体,约占50%左右,尤以CVB3最常见。虽然国内外对VM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VMC的发病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机体的免疫反应损伤和生化机制有关,现就该病主要免疫发病机制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免疫机制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中γδT细胞的作用
5
作者 余传霖(编译)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5年第4期19-23,共5页
心肌炎是一种由不同免疫病理发病机制引起组织损伤的复杂疾病.在某些但不是全部病例中,自身免疫性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病毒和肌球蛋白表位间的交叉反应性可以决定心肌炎中的体液和细胞自身免疫性.因此,宿主以及病毒的遗传学决定疾病的致病... 心肌炎是一种由不同免疫病理发病机制引起组织损伤的复杂疾病.在某些但不是全部病例中,自身免疫性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病毒和肌球蛋白表位间的交叉反应性可以决定心肌炎中的体液和细胞自身免疫性.因此,宿主以及病毒的遗传学决定疾病的致病性.以γδ+T细胞为代表的天然免疫在决定疾病的易患性上至关重要.天然效应分子能很快地定位于感染的心肌,并可通过释放γ干扰素(Vγ4+细胞;BALB/c小鼠)或白细胞介素4(Vγ1+细胞;C57B1/6小鼠)分别以Th1或Th2应答方式调节正在发生的获得性免疫应答.BALB/c小鼠中的Vγ4+细胞能识别类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CD1d.Vγ1+细胞的配体不明.只有在感染的肌细胞中方可见CD1d的上调,这时感染(双链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都是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ΓΔT细胞 BALB/C小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γδ^+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自身免疫性 复杂疾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探究沉默TRAF6对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智奇 杨帆 +3 位作者 卢东东 杨梅 苗林 方迪海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874-878,893,共6页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探究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对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小鼠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健康雄性SD小鼠44只,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1只作为正常组...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探究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对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小鼠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健康雄性SD小鼠44只,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1只作为正常组,33只建立柯萨奇VMC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上调组、沉默组各11只,上调组小鼠尾部静脉注射agoTRAF 630 mg/kg,沉默组小鼠尾部静脉注射antagoTRAF 630 mg/kg,正常组、模型组小鼠尾部静脉注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小鼠心功能指标,CK-MB、cTnT、IL-6、TNF-α、IFN-γ、SOD、MDA水平,PI3K、AKT及TRAF6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VESD、LVEDD升高,LVEF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LVESD、LVEDD升高,LVEF降低(P<0.05),而沉默组LVESD、LVEDD降低,LVEF升高(P<0.05);与上调组比较,沉默组LVESD、LVEDD降低,LVEF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K-MB、cTn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CK-MB、cTnT水平升高,沉默组CK-MB、cTnT水平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沉默组CK-MB、cTnT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TNF-α、IFN-γ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IL-6、TNF-α、IFN-γ水平升高,沉默组IL-6、TNF-α、IFN-γ水平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沉默组IL-6、TNF-α、IFN-γ水平较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沉默组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沉默组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TRAF6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PI3K、AKT、TRAF6表达升高,沉默组PI3K、AKT、TRAF6表达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沉默组PI3K、AKT、TRAF6表达降低(P<0.05)。结论通过PI3K/AKT通路沉默TRAF6对柯萨奇VMC模型小鼠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及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PI3K/AKT通路炎性反应 心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少春 刘敬东 +2 位作者 王文棣 阿爽 孙裕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2 9例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与 5 2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年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等方面临床对比。【结果】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小婴儿居多 ,经统计学处理 ,差...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2 9例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与 5 2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年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等方面临床对比。【结果】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小婴儿居多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 ,学龄前期发病例数接近。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肌酶CK MB、CTnT明显高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心电图变化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传导阻滞为主 ,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ST T及早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心功能方面 ,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心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心脏指数 (CI)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心室舒张功能 (E/A)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的损害程度重于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对比研究 临床特点 年龄 心电图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召才 李双杰 +2 位作者 杨英珍 葛均波 陈灏珠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 (ECM)基因在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心肌炎动物模型 ,同时设正常对照 ,以包容 80 0 0余条基因的cDNA微矩阵芯片分析其心脏组织特异的mRNA表达 ,筛选出...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 (ECM)基因在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心肌炎动物模型 ,同时设正常对照 ,以包容 80 0 0余条基因的cDNA微矩阵芯片分析其心脏组织特异的mRNA表达 ,筛选出高表达的ECM基因后以RT PCR方法验证筛选结果。结果 芯片筛选发现心肌炎小鼠心脏中 9条ECM基因表达增高 ,经RT PCR验证其中 5条ECM基因为高表达基因 ,这 5条基因是诱导型生长因子 15基因、Ilk、β1 整合素结合蛋白基因、Lamr1和ADAMTS 1。结论 急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与某些ECM成分基因表达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小鼠 细胞外基质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急性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治疗机理探讨
9
作者 李岳春 革丽莎 +3 位作者 杨鹏麟 林加锋 季亢挺 任江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5-556,共2页
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多种神经激素拮抗特性,并拥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特性。卡维地洛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抗炎症抗氧化的活性。但目前卡维地洛治疗... 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多种神经激素拮抗特性,并拥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特性。卡维地洛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抗炎症抗氧化的活性。但目前卡维地洛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实验研究国内外资料甚少,本研究通过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对比观察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VMC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其对IL-12与IFN-γ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卡维地洛 治疗机理 美托洛尔 C小鼠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FN-γ水平
原文传递
苦瓜蛋白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半胱天冬酶3活性及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佐 李双杰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为研究苦瓜蛋白对凋亡的关键酶半胱天冬酶 3及凋亡的调节作用 ,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方法从苦瓜果肉中提取苦瓜蛋白。将BALB/C小鼠分为 4组 :病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 ,分别在第 0天、第 3天、第 7天和第 14天各处... 为研究苦瓜蛋白对凋亡的关键酶半胱天冬酶 3及凋亡的调节作用 ,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方法从苦瓜果肉中提取苦瓜蛋白。将BALB/C小鼠分为 4组 :病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 ,分别在第 0天、第 3天、第 7天和第 14天各处死 5只小鼠 ,第 2 1天全部处死动物 ,心肌组织半胱天冬酶 3活性测定按照CAL BIOCHEM公司的试剂说明书进行 ,并稍加改正 ,凋亡鉴定按照Oncogene公司的TdT DNA裂解片断末端原位标记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发现 ,①病毒对照组第 7天开始出现半胱天冬酶 3活性 (0 .6 3± 0 .2 1pmol/min ,n =5 ) ,第 14天的活性 (10 .9± 1.5pmol/min ,n =5 )显著高于第 7天 ,第 2 1天的活性 (12 .6± 1.3pmol/min ,n =5 )又高于第 14天。②药物治疗组 ,只有一个第 2 1天的标本有半胱天冬酶 3活性 (0 .4 1pmol/min) ,其它两组均未检测到此酶的活性。③DNA裂解片断末端原位标记法发现 ,病毒对照组在第 7天心肌中有少数细胞凋亡 ,第 14天、第 2 1天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在非病变区域可发现单个凋亡的心肌细胞。治疗组未发现凋亡细胞 ,其它两组也未发现凋亡细胞。结果提示 ,CVB3病毒性心肌炎中发现有明显的凋亡现象 ,凋亡和半胱天冬酶 3发现于第 7天 ,且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加重(增强 ) ;苦瓜蛋白可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生理学 苦瓜蛋白对柯萨奇3型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机制 DNA片断原位末端标记法 半胱天冬酶3 心肌细胞凋亡 柯萨奇3型 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 苦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研究概述
11
作者 王建湘 韩育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柯萨奇B3毒性心肌炎 中医药疗法 机制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抗炎症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悦 康永波 张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74-178,188,共6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属感染性心肌疾病,可由多种病毒诱导,其中以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最为常见。由CVB3引起的VMC典型表现为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和坏死,并最终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扩张...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属感染性心肌疾病,可由多种病毒诱导,其中以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最为常见。由CVB3引起的VMC典型表现为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和坏死,并最终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扩张性心肌病,在人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抗炎症治疗措施仍不完善,且相关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索其免疫抗炎症治疗机理和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靶点。现主要从Wnt11基因、巨噬细胞、半乳糖凝集素3、锌指抗病毒蛋白、蜂毒素和丙戊酸6个免疫抗炎症相关方面,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最新免疫抗炎症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B3毒性心肌炎 Wnt11基因 巨噬细胞 半乳糖凝集素3(Gal-3) 锌指抗毒蛋白(ZAP) 蜂毒素 丙戊酸(V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柯萨奇病毒B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飞 王巍 +3 位作者 姚荣妹 李洁 徐静 包巨太 《山东中医杂志》 2012年第9期691-693,共3页
从中医辨证论治、复方制剂以及自拟方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动物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四个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20篇。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IL-17、IL-18及MCP-1联合检测B型柯萨奇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凯达 王仕海 +1 位作者 朱庆华 毛红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B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CoxB-VM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联合检测对CoxB-VMC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VMC患者158例为实... 目的探讨B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CoxB-VM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联合检测对CoxB-VMC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VMC患者158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94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6、IL-17、IL-18、MCP-1的含量及B型柯萨奇病毒(CoxB)IgM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分析各指标的水平与CoxB-VMC的关系,评价IL-6、IL-17、IL-18及MCP-1联合检测对CoxB-VMC诊断的价值。结果AVMC急性期血清CK-MB、cTnT、IL-6、IL-17、IL-18及MCP-1水平分别为(27.90±4.72)、(0.37±0.02)、(361.60±45.39)、(445.70±67.97)、(168.60±35.87)、(376.20±49.50)n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MC患者CoxB病毒感染与心脏功能分级、IL-6、IL-17、IL-18及MCP-1水平呈正相关(P〈0.05)。IL-6、IL-17、IL-18及MCP-1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CoxB-VMC检测的敏感性(97.30%)、特异性(94.60%)及准确率(96.70%)。结论VMC急性期IL-6、IL-17、IL-18及MCP-1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xB-VMC的心脏功能状态,该4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增强CoxB-VMC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联合检测
原文传递
ROLE OF COXSACK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CAR)IN CARDIOTOXICITY INFECTED BY COXSACKIEVIRUS B3
15
作者 赵武 周爱卿 +2 位作者 傅立军 梁瑛 唐宁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xsack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 in cardiotoxicity infected by coxsackieviras B3. Methods A toxic cellul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vitro by adding myocarditic coxsackievi...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xsack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 in cardiotoxicity infected by coxsackieviras B3. Methods A toxic cellul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vitro by adding myocarditic coxsackievirus B3 (CVB3m) into the culture of neonatal mouse cardiomyocytes. 48 h later, the cardiomy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CVB3m, and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s. CVB3m-mediated myocytopathic effect of above three groups was observed after further culturing for 48h. At the same time, the cardiomyocytes' viability of above three groups was assessed by MTT assay. Results The degree of cytopathic effect(CPE) of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VB3m group ( P 〈 0. 01 )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in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 compared with CVB3m group( P 〈 0. 01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AR antibody possesse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CVB3m infected cardiomyoctyes, which indicates that CA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cardiotoxicity infected by CVB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sack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 coxsackievirus B3 CVB3 )cardiomyocy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