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兴安岭红松日径向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27
1
作者
李兴欢
刘瑞鹏
+3 位作者
毛子军
宋媛
刘林馨
孙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5-1644,共10页
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监测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树干径向生长,分别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日最大值法与周期循环法)分析了红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松径向生长于5月中旬开始,在7...
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监测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树干径向生长,分别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日最大值法与周期循环法)分析了红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松径向生长于5月中旬开始,在7月末趋于结束,最大径向生长速率出现在6月中旬。使用Gompertz生长模型能很好的拟合红松的径向生长,可以解释红松92%以上的径向变化。对于日最大值法,偏相关分析表明日径向变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对于周期循环法,第一阶段(收缩阶段)收缩量主要受到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水汽压亏缺的影响。第二阶段(膨胀阶段)影响树干径向恢复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最高气温。第三阶段(增长阶段)对树干径向生长影响最显著的是最低气温和降雨量。应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周期循环法能更加细化的分析日气象因子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能够更为真实地解释红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降雨和最低气温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红松
径向
变化
生长期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芽山林线华北落叶松径向变化季节特征
被引量:
24
2
作者
董满宇
江源
+2 位作者
王明昌
张文涛
杨浩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430-7439,共10页
利用点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对芦芽山林线树种华北落叶松树木茎干的径向变化进行了一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华北落叶松茎干径向日变化规律及茎干累积变化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茎干日变化在温暖季和寒冷季存在着相反的变化模式...
利用点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对芦芽山林线树种华北落叶松树木茎干的径向变化进行了一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华北落叶松茎干径向日变化规律及茎干累积变化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茎干日变化在温暖季和寒冷季存在着相反的变化模式。在温暖季,茎干径向日变化归因于空气温度导致树木蒸腾作用强度的日变化而使茎干组织水分发生变化;在寒冷季,茎干径向日变化主要是因为空气温度通过热力学原理导致的"茎干冻融作用"。华北落叶松年内茎干径向变化存在4个不同阶段:1)春季茎干水分恢复期,2)夏季茎干快速增长期,3)秋季茎干脱水收缩期,4)冬季茎干相对稳定期。在不同阶段,影响华北落叶松茎干径向变化的环境因子并不一致。土壤温度为生长季中控制华北落叶松茎干径向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林线
径向
变化
季节特征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青山米老排树干径向生长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保国
刘士玲
+6 位作者
庞圣江
张培
郝建
韦菊玲
王庆灵
邹位锡
覃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5,53,共8页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大青山林区乡土珍贵树种米老排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理解米老排生长-气候响应的生理机制、森林培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变化记录仪对米老排径向生长变化进行连...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大青山林区乡土珍贵树种米老排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理解米老排生长-气候响应的生理机制、森林培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变化记录仪对米老排径向生长变化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气象站同步测量辐射总量、土壤含水量、相对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米老排生长季第一个高峰期(5月)的不同分化等级径向生长日变化规律、不同天气条件下生长变化及径向生长-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结果】1)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5月份的径向生长日变化量优势木(17.08μm)>平均木(13.94μm)>被压木(-1.81μm),差异极显著(P<0.01),且不同阶段的起始时间、阶段时长、变化量也有所不同。2)不同天气条件下,三种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日净生长量和日变化幅度均表现为雨天>晴天>阴天,受雨水影响,雨天条件下径向变化量远超其自身生长量;同种天气条件下,径向日净生长量优势木最大,日变化幅度则表现为平均木最大。3)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生长与相对空气湿度、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总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20 cm土壤含水率无显著性相关,且各影响因子均存在不同时间滞后效应。【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由于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导致其受到环境因子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而使得其径向生长变化量产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
变化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环境因子
米老排
径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降雨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士玲
郑路
+6 位作者
韦菊玲
杨保国
张培
闵惠琳
张继辉
姚建峰
杨文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目的】了解降雨天气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为开展红椎直径微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样地位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区范围内,选取3株长势良好的红椎标准木,在树干1....
【目的】了解降雨天气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为开展红椎直径微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样地位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区范围内,选取3株长势良好的红椎标准木,在树干1.3 m高处安装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19年5—10月连续观测直径微变化过程,同步观测风速、空气温度、降雨、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揭示不同降雨条件下红椎直径微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降雨量级下直径微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19年研究区域雨季的大气降雨总量为847.90 mm,以降雨量级<10 mm的降雨为主,占总降雨场次的46.88%;降雨量级≥50 mm对总降雨量的贡献最大,占总降雨量的59.19%。观测期间红椎树干日平均直径微生长量为30.65μm,直径总增长量为4383.17μm,大于日平均直径微收缩量(-19.91μm)和直径总收缩量(-796.44μm)。降雨对红椎树干直径变化产生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影响,不同降雨量级对直径微变化的影响表明: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的峰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滞后,谷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提前,振幅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减小,且在较大的降雨量级下,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表现为单调增加;连续降雨天气条件下,树干直径持续膨胀,当水分达饱和状态时,其直径出现最大值,连续降雨后的几天,直径出现负增长。降雨天气下,直径微变化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和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因降雨量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降雨显著影响红椎树干直径变化,其日变化特征对降雨量级和降雨时长的响应存在差异;在相关环境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对直径变化影响的贡献最显著,且这3个因子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红椎直径微变化均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椎
降雨
直径微
变化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芽山林线白杄生长季径向生长动态
被引量:
27
5
作者
董满宇
江源
+3 位作者
杨浩春
王明昌
张文涛
郭媛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6-964,共9页
高山林线作为树木分布的高度上限,是全球范围最重要的植被过渡带之一,其树木生长显著受到外界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利用点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09年5–9月,对山西省芦芽山林线组成树种白杄(Piceameyeri)生长季内树木径向生长进行了...
高山林线作为树木分布的高度上限,是全球范围最重要的植被过渡带之一,其树木生长显著受到外界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利用点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09年5–9月,对山西省芦芽山林线组成树种白杄(Piceameyeri)生长季内树木径向生长进行了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白杄茎干日变化主要受到树木蒸腾作用日变化的影响,茎干呈现出白天脱水收缩与夜间吸水膨胀的循环变化;生长季白杄径向生长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长时段:1)茎干水分恢复时段,2)茎干快速生长时段,3)茎干脱水收缩时段。在茎干水分恢复时段,白杄茎干径向累积变化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土壤温度是茎干快速生长时段影响茎干径向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同时它也影响着白杄茎干径向生长的开始。在茎干脱水收缩时段,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茎干径向累积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白杄径向生长最大速度出现在6月末,其主要受到光周期(即白昼长短)影响,是对林线处极端环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生长季
白杄
径向
生长
林线
原文传递
题名
小兴安岭红松日径向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27
1
作者
李兴欢
刘瑞鹏
毛子军
宋媛
刘林馨
孙涛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5-1644,共10页
基金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1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0494
31070350)
文摘
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监测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树干径向生长,分别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日最大值法与周期循环法)分析了红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松径向生长于5月中旬开始,在7月末趋于结束,最大径向生长速率出现在6月中旬。使用Gompertz生长模型能很好的拟合红松的径向生长,可以解释红松92%以上的径向变化。对于日最大值法,偏相关分析表明日径向变化与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降雨量显著相关;对于周期循环法,第一阶段(收缩阶段)收缩量主要受到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水汽压亏缺的影响。第二阶段(膨胀阶段)影响树干径向恢复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最高气温。第三阶段(增长阶段)对树干径向生长影响最显著的是最低气温和降雨量。应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周期循环法能更加细化的分析日气象因子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能够更为真实地解释红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降雨和最低气温对红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红松
径向
变化
生长期
气象因子
Keywords
dendrometer
Pinus koraiensis
stem radial variations
growing seas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分类号
S791.24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芽山林线华北落叶松径向变化季节特征
被引量:
24
2
作者
董满宇
江源
王明昌
张文涛
杨浩春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430-743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67
40871055)
文摘
利用点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对芦芽山林线树种华北落叶松树木茎干的径向变化进行了一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华北落叶松茎干径向日变化规律及茎干累积变化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茎干日变化在温暖季和寒冷季存在着相反的变化模式。在温暖季,茎干径向日变化归因于空气温度导致树木蒸腾作用强度的日变化而使茎干组织水分发生变化;在寒冷季,茎干径向日变化主要是因为空气温度通过热力学原理导致的"茎干冻融作用"。华北落叶松年内茎干径向变化存在4个不同阶段:1)春季茎干水分恢复期,2)夏季茎干快速增长期,3)秋季茎干脱水收缩期,4)冬季茎干相对稳定期。在不同阶段,影响华北落叶松茎干径向变化的环境因子并不一致。土壤温度为生长季中控制华北落叶松茎干径向生长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林线
径向
变化
季节特征
华北落叶松
Keywords
dendrometer
treeline
stem radial variation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分类号
S791.2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青山米老排树干径向生长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保国
刘士玲
庞圣江
张培
郝建
韦菊玲
王庆灵
邹位锡
覃瑶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5,53,共8页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科学基金(RL-2017-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600602-1)
文摘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大青山林区乡土珍贵树种米老排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理解米老排生长-气候响应的生理机制、森林培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变化记录仪对米老排径向生长变化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气象站同步测量辐射总量、土壤含水量、相对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米老排生长季第一个高峰期(5月)的不同分化等级径向生长日变化规律、不同天气条件下生长变化及径向生长-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结果】1)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5月份的径向生长日变化量优势木(17.08μm)>平均木(13.94μm)>被压木(-1.81μm),差异极显著(P<0.01),且不同阶段的起始时间、阶段时长、变化量也有所不同。2)不同天气条件下,三种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日净生长量和日变化幅度均表现为雨天>晴天>阴天,受雨水影响,雨天条件下径向变化量远超其自身生长量;同种天气条件下,径向日净生长量优势木最大,日变化幅度则表现为平均木最大。3)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生长与相对空气湿度、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总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20 cm土壤含水率无显著性相关,且各影响因子均存在不同时间滞后效应。【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由于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导致其受到环境因子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而使得其径向生长变化量产生差异。
关键词
日
变化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环境因子
米老排
径向
生长
Keywords
daily variation
dendrome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Mytilaria laosensis
stem radial growth
分类号
S718.5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降雨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士玲
郑路
韦菊玲
杨保国
张培
闵惠琳
张继辉
姚建峰
杨文娟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GXNSFBA24506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科研业务费专项(CAFYBB2021MA002)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项目(2020132055)。
文摘
【目的】了解降雨天气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为开展红椎直径微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样地位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区范围内,选取3株长势良好的红椎标准木,在树干1.3 m高处安装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19年5—10月连续观测直径微变化过程,同步观测风速、空气温度、降雨、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揭示不同降雨条件下红椎直径微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降雨量级下直径微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19年研究区域雨季的大气降雨总量为847.90 mm,以降雨量级<10 mm的降雨为主,占总降雨场次的46.88%;降雨量级≥50 mm对总降雨量的贡献最大,占总降雨量的59.19%。观测期间红椎树干日平均直径微生长量为30.65μm,直径总增长量为4383.17μm,大于日平均直径微收缩量(-19.91μm)和直径总收缩量(-796.44μm)。降雨对红椎树干直径变化产生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影响,不同降雨量级对直径微变化的影响表明: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的峰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滞后,谷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提前,振幅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减小,且在较大的降雨量级下,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表现为单调增加;连续降雨天气条件下,树干直径持续膨胀,当水分达饱和状态时,其直径出现最大值,连续降雨后的几天,直径出现负增长。降雨天气下,直径微变化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和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因降雨量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降雨显著影响红椎树干直径变化,其日变化特征对降雨量级和降雨时长的响应存在差异;在相关环境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对直径变化影响的贡献最显著,且这3个因子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红椎直径微变化均具有控制作用。
关键词
红椎
降雨
直径微
变化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Keywords
Castanopsis hystrix
precipitation
diameter microvariation
trunk diameter variation dendrometer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芽山林线白杄生长季径向生长动态
被引量:
27
5
作者
董满宇
江源
杨浩春
王明昌
张文涛
郭媛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6-96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067和40871055)资助
文摘
高山林线作为树木分布的高度上限,是全球范围最重要的植被过渡带之一,其树木生长显著受到外界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利用点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09年5–9月,对山西省芦芽山林线组成树种白杄(Piceameyeri)生长季内树木径向生长进行了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白杄茎干日变化主要受到树木蒸腾作用日变化的影响,茎干呈现出白天脱水收缩与夜间吸水膨胀的循环变化;生长季白杄径向生长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长时段:1)茎干水分恢复时段,2)茎干快速生长时段,3)茎干脱水收缩时段。在茎干水分恢复时段,白杄茎干径向累积变化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土壤温度是茎干快速生长时段影响茎干径向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同时它也影响着白杄茎干径向生长的开始。在茎干脱水收缩时段,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茎干径向累积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白杄径向生长最大速度出现在6月末,其主要受到光周期(即白昼长短)影响,是对林线处极端环境的一种适应。
关键词
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
生长季
白杄
径向
生长
林线
Keywords
dendrometer, growing season, Picea meyeri, stem radial growth, treeline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兴安岭红松日径向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李兴欢
刘瑞鹏
毛子军
宋媛
刘林馨
孙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芦芽山林线华北落叶松径向变化季节特征
董满宇
江源
王明昌
张文涛
杨浩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青山米老排树干径向生长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杨保国
刘士玲
庞圣江
张培
郝建
韦菊玲
王庆灵
邹位锡
覃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降雨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
刘士玲
郑路
韦菊玲
杨保国
张培
闵惠琳
张继辉
姚建峰
杨文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芦芽山林线白杄生长季径向生长动态
董满宇
江源
杨浩春
王明昌
张文涛
郭媛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