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枝状聚合物对聚乳酸熔体微分电纺纤维膜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晶 王智 +5 位作者 王朔 付宏岩 李长金 李好义 杨卫民 张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采用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为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对聚乳酸(PLA)进行改性,探究了CYD-T151含量、纺丝温度和纺丝电压对熔体微分电纺PLA及PLA/CYD-T151纤维平均直径、直径分布和纤维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状聚合物CYD-T... 采用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为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对聚乳酸(PLA)进行改性,探究了CYD-T151含量、纺丝温度和纺丝电压对熔体微分电纺PLA及PLA/CYD-T151纤维平均直径、直径分布和纤维膜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LA的熔体流动性,降低纤维细度,当CYD-T151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25%、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5 kV时,熔体电纺纤维的纤维平均直径为1.360μm,较纯PLA减小了49.72%;树枝状聚合物CYD-T151作为增塑剂,可有效提高PLA熔体电纺纤维膜的韧性,当CYD-T151含量为1.25%,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5 kV时,PLA/CYD-T151纤维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50 MPa和92.33%,较纯PLA提高了4.07%和1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合物 熔体微分电纺 聚乳酸纤维膜 纤维直径 拉伸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
2
作者 徐振华 邓航 +3 位作者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李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8-1351,共14页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例,综合卫星地图、探地雷达、浅钻孔、沉积数值模拟数据,揭示了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的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研究认为,树枝状沙坝是由多个相互分叉、交汇的指状沙坝拼接而成,呈现“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关系,其间发育分流间湾。根据规模差异,树枝状沙坝内的分流河道可分为主支分流河道与侧支分流河道,主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大、数量少,多发育于近源端并延伸至沙坝末端,分布于沙坝中部;侧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小、数量多,多分布于前缘两侧与末端。树枝状沙坝的形成与细粒、黏性、高排量河流供给相关,细粒与黏性沉积物促进了稳定天然堤的加积与指状沙坝的形成,高排量导致了分流河道的分流与决口,从而形成树枝状的指状沙坝。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储集层的侧向连通性较差,优势储集层位于指状沙坝中部,为分流河道砂体与近岸河口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浅水三角洲 树枝状沙坝 鄱阳湖 日帽洲三角洲 沉积数值模拟 探地雷达 沉积构型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硅基纳米粒子对重金属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陶疆辉 亢玉龙 +2 位作者 樊荣荣 王亚斌 丁秀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独特的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表面硅羟基官能团可作为功能化活性位点。已有研究表明,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能够替代传统二氧化硅材料(如MCM-41和SBA-15),对重金属...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独特的三维中心辐射状孔道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表面硅羟基官能团可作为功能化活性位点。已有研究表明,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能够替代传统二氧化硅材料(如MCM-41和SBA-15),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去除作用。综述总结了DMSNs基新型吸附剂材料的功能化方法,比较了其和功能化MCM-41或SBA-15对不同重金属离子(Pb^(2+)、Cr^(6+)、Hg^(2+)等)和放射性金属离子(U(Ⅵ)、Th(Ⅳ)等)的吸附性能,以期为设计具有优越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的DMSNs基新型吸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吸附剂 重金属去除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尼龙6的合成与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郑世昭 徐伟箭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用单羧基封端的尼龙6分别与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的G1代和G2代外围活泼氨基进行缩聚反应,合成出具有规整结构的由核心向外发散增长的树枝状尼龙6,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DSC和TGA对缩聚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树枝状尼龙6 合成 缩聚反应 树枝状聚酰胺-胺 尼龙6 树枝状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形貌调控机制及驱油性能
5
作者 李迪 王彦玲 +2 位作者 梁诗南 史文静 许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66-2776,2784,共12页
首先,以硅酸四乙酯(TEOS)和尿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双连续相微乳液法制备了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DMSNs),然后将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二元聚合物[P(AM-AMPS)]以质量分数0.05%(以DMSNs分散体... 首先,以硅酸四乙酯(TEOS)和尿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双连续相微乳液法制备了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DMSNs),然后将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二元聚合物[P(AM-AMPS)]以质量分数0.05%(以DMSNs分散体系质量计)加入DMSNs分散体系形成DMSNs流体。采用FTIR、XRD、SEM、TEM、N_(2)吸附-脱附对DMSN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TEOS添加量(以对二甲苯体积计,下同)、共溶剂、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对DMSNs性能的影响,探究了DMSNs米流体的润湿性及驱油性能。在反应时间6 h、TEOS添加量25%、以乙二醇为共溶剂、搅拌速率1000 r/min和反应温度85℃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DMSNs平均粒径为91 nm,比表面积为1094.75 m^(2)/g,孔隙体积为1.862 cm^(3)/g,平均孔径为6.1 nm;DMSNs表面具有特殊的褶皱形态,呈现“片状/层状”的花状介孔结构。DMSNs含量(以去离子水质量为基准,下同)0.10%的DMSNs流体能使岩石的润湿性从油湿性转变为水湿性,油相(正十六烷)接触角从0°增加到132°,可有效改变岩石润湿性,显著提高三次采收率(39.6%);DMSNs的制备过程为竞争性成核和生长机制,分为初始成核、纵向生长、二次成核+横向生长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 介孔结构 竞争性成核和生长 润湿性反转 提高石油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响应性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6
作者 于保辉 陈永竹 +4 位作者 汪林玉 谢广帆 宝利军 彭小琼 毕韵梅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多重响应性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LDBCs)具有可调控的线形链、树枝状结构和多种环境刺激响应性,可作为多种疏水性药物的纳米递送载体,在药物靶向递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展前景。文章简要地归纳总结了多重响应性LDBCs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多重响应性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LDBCs)具有可调控的线形链、树枝状结构和多种环境刺激响应性,可作为多种疏水性药物的纳米递送载体,在药物靶向递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展前景。文章简要地归纳总结了多重响应性LDBCs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展望了多重响应性LDBCs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树枝状嵌段共聚物 多重响应性 药物递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树枝状脂肪瘤1例报告
7
作者 高伟宸 赵吉逢 齐尚锋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3期2609-2611,共3页
树枝状脂肪瘤(Lipoma Arborescens,LA)是一种以脂肪增生为主要表现的罕见关节内肿瘤样病变,其主要特征为绒毛状和叶状形态脂肪组织增生。目前此病的发病原因暂不明确,文献研究中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对于此病的治疗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且... 树枝状脂肪瘤(Lipoma Arborescens,LA)是一种以脂肪增生为主要表现的罕见关节内肿瘤样病变,其主要特征为绒毛状和叶状形态脂肪组织增生。目前此病的发病原因暂不明确,文献研究中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对于此病的治疗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且复发率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0月收治1例罕见膝关节树枝状脂肪瘤患者,入院后行关节镜手术清理,术后应用芒硝冰片外敷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取得满意效果。此文旨在探讨膝关节树枝状脂肪瘤发病机制与脂质代谢的相关性并分享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脂肪瘤 桃红四物汤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纳米聚合物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
8
作者 杨静 齐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抑制活性氧(ROS)的表达,研究ROS抑制剂纳米试剂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聚合物(D-NAC)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I... 目的通过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抑制活性氧(ROS)的表达,研究ROS抑制剂纳米试剂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聚合物(D-NAC)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IR+Dendrimer组(OIR模型+玻璃体内注射Dendrimer)和OIR+D\|NAC组(OIR模型+玻璃体内注射D-NAC),通过从出生后第7天(P7)到P12暴露在含体积分数75%O 2的环境,从P12到P17返回到含体积分数21%O 2的环境,建立小鼠OIR模型。谷胱甘肽(GSH)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GSH浓度。视网膜荧光染色定量对比两OIR组小鼠间视网膜血管闭塞区(VO)和病理性新生血管(NV)面积,qRT-PCR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NV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差异,ELISA法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差异,qRT-PCR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Delta样4配体(DLL4)/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差异。结果GSH检测结果显示,P12、P13、P14、P16、P17时,正常对照组与OIR+Dendrimer组小鼠视网膜GSH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P16和P17,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GSH水平升高(P<0.05)。视网膜铺片染色结果显示,在P17,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VO及病理性NV面积均减少(均为P<0.05)。qRT-PCR结果显示,在P16,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VEGF、VEGF受体2、促红细胞生成素mRNA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P16,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DLL4/Notch通路相关因子Hey1、NRARP、DLL4、Notch1、Hes1和Hey2 mRNA水平均降低(均为P<0.01)。结论ROS抑制剂D-NAC通过抑制DLL4/Notch信号通路促进OIR的生理性NV形成,抑制病理性NV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N-乙酰半胱氨酸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血管重建 新生血管 DLL4/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水溶液的表面活性 被引量:41
9
作者 龙飞 范瑜 +2 位作者 丁慧君 贾欣茹 李明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497,共3页
树枝状化合物是一类三维的、高度有序的新型高分子.与传统高分子相比,这类化合物在合成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严格控制,设计分子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基团,产物一般高度对称,单分散性好.因而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1,2].近年... 树枝状化合物是一类三维的、高度有序的新型高分子.与传统高分子相比,这类化合物在合成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严格控制,设计分子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基团,产物一般高度对称,单分散性好.因而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1,2].近年来,已引起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重视.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化合物 表面活性 树枝状高分子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聚醚酰胺基紫外固化粉末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梁红波 魏焕郁 施文芳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2年第2期X004-X007,共4页
论述了紫外固化粉末涂料的优点、加工工艺、应用领域以及国际上研究与开发动态。着重介绍了本实验室合成的光固半结晶树枝状聚醚酰胺的结晶性能。
关键词 树枝状聚醚酰胺基 紫外固化粉末涂料 研究 树枝状聚合物 聚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的自组装超薄膜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金凤 贾欣茹 +5 位作者 李盈 钟竑 陈金玉 罗国宾 李明谦 危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73-1775,共3页
An ultrathin film with forth generation poly(aminoamine)(PAMAM) dendrimers (methyl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s polycation and poly(sodium \%p\% styrenesulfonate) (PSS) as polyainon was fabricated \%via\% sequential d... An ultrathin film with forth generation poly(aminoamine)(PAMAM) dendrimers (methyl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s polycation and poly(sodium \%p\% styrenesulfonate) (PSS) as polyainon was fabricated \%via\% sequential deposition. It shows that the step by step depositions carried out smoothly by monitoring with UV Vis spectrometer. The multilayer film is rather flat with a mean roughness of \{0.39 nm\} determined by AFM.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a bilayer is \{5.0 nm\} obtained from XR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ndrimers molecules were compressed and possess high flatt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化合物 自组装 静电作用 树枝状大分子 超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围由小分子修饰的树枝状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巧荣 雷自强 +2 位作者 杨志旺 夏海平 丁马太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8-424,共7页
 合成了1~5代外围由小分子荧光体修饰的树枝状聚酰胺,通过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修饰后的固体产物的荧光较修饰前粘稠体产物的荧光强得多。树枝状高分子荧光受组分比、代数、溶液浓度、溶剂等因...  合成了1~5代外围由小分子荧光体修饰的树枝状聚酰胺,通过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修饰后的固体产物的荧光较修饰前粘稠体产物的荧光强得多。树枝状高分子荧光受组分比、代数、溶液浓度、溶剂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硅对树状高分子的端氨基与3,5二羟基苯甲酸按1/1摩尔比反应时,其产物荧光最强。对于端氨基与3,5二羟基苯甲酸摩尔比为1/1的不同代树枝状聚酰胺而言,2代产物荧光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修饰 树枝状聚酰胺 合成 荧光性能 树枝状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树枝状PNP铬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俊 高瑞 +3 位作者 于彦龙 张娜 李翠勤 施伟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57-1263,共7页
以1.0代聚酰胺-胺(PAMAM)为配体骨架,氯代二苯基膦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1种含有较大空间位阻的新型树枝状PNP配体,再以Cr Cl3(THF)3为络合试剂,通过络合反应合成树枝状PNP铬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 以1.0代聚酰胺-胺(PAMAM)为配体骨架,氯代二苯基膦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1种含有较大空间位阻的新型树枝状PNP配体,再以Cr Cl3(THF)3为络合试剂,通过络合反应合成树枝状PNP铬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核磁共振波谱(NMR)、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证实合成的新型树枝状PNP配体及其铬催化剂的结构与理论设计的结构一致.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Al/Cr摩尔比对该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MAO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25℃,反应压力为0.9 MPa,Al/Cr摩尔比为500时,该催化剂的活性高达2.15×105g/(mol Cr·h),催化剂对乙烯三聚、四聚反应的选择性共达到3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代聚酰胺-胺 树枝状PNP配体 树枝状PNP铬催化剂 乙烯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偶氮液晶高分子(PAMAM-MMAZO)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建芳 张海良 王霞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5-839,共5页
采用扩散法合成了1-2代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采用Michael加成方法对树枝状PAMAM进行表面修饰,将6-(4′-甲氧基4-氧基偶氮苯)-甲基丙烯酸已酯偶氮液晶基元(MMAZO)引入树枝状PAMAM的末端,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树枝状偶氮液晶高... 采用扩散法合成了1-2代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采用Michael加成方法对树枝状PAMAM进行表面修饰,将6-(4′-甲氧基4-氧基偶氮苯)-甲基丙烯酸已酯偶氮液晶基元(MMAZO)引入树枝状PAMAM的末端,在常温常压下合成了树枝状偶氮液晶高分子PAMAM-MMAZO。用液相色谱分析产品的纯度,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H NMR)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差热分析(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其液晶性。结果表明,采用此法可成功合成树枝状高分子液晶PAMAM-MMAZO,纯化后其纯度可达90%以上,产率可达45%以上。液晶性研究显示,PAMAM-MMAZO呈现出典型的向列型液晶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酰胺-胺 树枝状偶氮液晶 表面修饰 液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虎 胡晓熙 +1 位作者 易昌凤 徐祖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9-11,30,共4页
介绍了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合成方法,重点综述了以树枝状大分子引发剂合成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对树枝状-星型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树枝状-星型聚合物 树枝状大分子引发剂 先核后臂 活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桥联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俊 张鹏 +1 位作者 李翠勤 李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2-326,共5页
以1.0代聚酰胺-胺(PAMAM)与水杨醛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一类新型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并进一步与铜、锌、镍络合得到3种树枝状桥联过渡金属催化剂;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手段对树枝状配体及树枝状... 以1.0代聚酰胺-胺(PAMAM)与水杨醛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一类新型树枝状水杨醛亚胺配体,并进一步与铜、锌、镍络合得到3种树枝状桥联过渡金属催化剂;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手段对树枝状配体及树枝状桥联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分解双氧水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树枝状配体及树枝状桥联催化剂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3种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配体 树枝状催化剂 席夫碱反应 表征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十二酯的合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翠勤 王俊 +2 位作者 李杰 刘立新 万家齐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4-426,共3页
以乙二胺和丙烯酸十二酯为原料 ,甲醇为溶剂 ,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低代的树枝状十二酯。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树枝状十二酯收率的影响。乙二胺 2mL( 30mmol) ,n(乙二胺 )∶n(丙烯酸十二酯 ) =1∶6 ,甲醇占反应液总体积的 5 0 % ,反应温... 以乙二胺和丙烯酸十二酯为原料 ,甲醇为溶剂 ,采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低代的树枝状十二酯。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树枝状十二酯收率的影响。乙二胺 2mL( 30mmol) ,n(乙二胺 )∶n(丙烯酸十二酯 ) =1∶6 ,甲醇占反应液总体积的 5 0 % ,反应温度 4 0℃ ,反应时间 4 8h ,产率 5 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十二酯 丙烯酸十二酯 乙二胺 迈克尔加成反应 树枝状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共轭聚合物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璐 封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7-349,共13页
本文介绍了树枝状共轭聚合物的最新发展,包括全共轭、部分共轭树枝状聚合物及树枝化共轭聚合物的特点及其在电致发光、电极、传感器以及光探测等领域的功能化应用;详细讨论了包括代数、支化单元、端基、核、金属离子的络合等结构因素以... 本文介绍了树枝状共轭聚合物的最新发展,包括全共轭、部分共轭树枝状聚合物及树枝化共轭聚合物的特点及其在电致发光、电极、传感器以及光探测等领域的功能化应用;详细讨论了包括代数、支化单元、端基、核、金属离子的络合等结构因素以及溶剂和浓度等工艺因素对电荷传输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研究前景及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 超支化 共轭聚合物 树枝状聚合物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聚酯多元醇的烯丙基末端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宏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在三乙胺作催化剂的情况下 ,树枝状聚酯多元醇与丁二酸酐作用生成树枝状聚酯多元醇丁二酸单酯 ;后者在相转移催化下 ,与氯丙烯在弱碱条件下进行成酯反应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树枝状聚酯多元醇丁二酸烯丙基酯化产物 ;羟基酯化率为 80 %。
关键词 树枝状聚酯多元醇 树枝状聚酯多元醇烯丙基醚 酯化 烯丙基醚化 氯丙烯 涂料 催化剂 改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有机硅树枝状化合物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张建明 赵士贵 +1 位作者 王玮 周海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4-77,共4页
有机硅树枝状化合物是以S_1—O、S_1—C、Si—Si等键为骨架,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类似于树枝形状的化合物。结合当今国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有机硅树枝状化合物的最新应用。
关键词 有机硅树枝状化合物 树枝状大分子化学 催化剂 传感器 液晶材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