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樟子松树皮厚度
1
作者 谌俊燃 张兹鹏 姜立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0,共9页
【目的】研究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树皮厚度,为树皮厚度的精准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245株樟子松伐倒木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6个传统模型(线性、非线性... 【目的】研究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树皮厚度,为树皮厚度的精准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245株樟子松伐倒木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6个传统模型(线性、非线性)和2种机器学习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回归SVR),同时比较不同自变量组合时机器学习模型的表现。【结果】(1)树皮厚度的拟合和检验结果均表明2种机器学习模型均优于传统模型,具体结果排序为SVR6>ANN6>M5;(2)SVR6的最优输入变量组合为胸径、树高、距离地面高度和相对高。与传统模型M5相比,SVR6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其中R2提高了12.66%,RMSE和MAE分别降低了17.71%和20.27%;(3)将数据划分为不同径阶组合分析各模型的预测精度时,发现2种机器学习模型(ANN6、SVR6)的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模型M5。其中,当树木为小径阶(5 cm≤DBH<15 cm)和大径阶(DBH≥25 cm)时,建议采用SVR6进行预测;当树木多为中等径阶(15 cm≤DBH<25 cm)时,建议采用ANN6进行预测;(4)比较各模型在树干不同高度的预测能力时,发现在相对高0~70%处,ANN6和SVR6的预测能力较优;在相对高70%~100%处,M5的预测能力较优。总体来看,ANN6和SVR6在大部分高度处的预测能力都优于M5。【结论】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树皮厚度的预测精度。相较传统模型,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效果更优。其中SVR的拟合和检验效果最好,适合该区域树皮厚度的精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树皮厚度 预测精度 人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皮厚度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饶米德 徐紫薇 +5 位作者 陈建华 倪健 米湘成 陈声文 方涛 叶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70-3177,共8页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干最外层结构,具有保护茎干、养分储存与运输等重要作用。因此,树皮厚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其变异不仅影响树皮的各种生态功能,还能影响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然而,以往对树皮厚度的研究集中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干最外层结构,具有保护茎干、养分储存与运输等重要作用。因此,树皮厚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其变异不仅影响树皮的各种生态功能,还能影响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然而,以往对树皮厚度的研究集中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对火灾不易发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仍较缺乏。测量了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树种的树皮厚度,并检验了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在各分类群间以及功能群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39个树种807个个体的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均值分别为1.90 mm、1.38 mm和0.54 mm。漆树科(Anacardiaceae)、杨梅科(Myricaceae)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类群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的树皮厚度较大。短柄枹(Quercus serrata)、木荷(Schima superb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等树种的树皮厚度较大。2)种间、科间的各树皮厚度差异均显著。不同功能类群间,乔木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灌木类群大,常绿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落叶类群大(内树皮厚度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中的树皮厚度,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内的树皮厚度相对较薄,表明这些森林树种对当地湿润气候的适应性。同时,树皮厚度在各种分类水平与功能群水平间的显著变异,反映了群落内不同生态策略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厚度 常绿阔叶林 功能性状 生态位分化 物种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生长、木材密度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罗建中 Roger Arnold +2 位作者 项东云 谢耀坚 陈健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764,共7页
以广西桂林和柳州的邓恩桉种源/家系(6个种源53个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对8.5年生胸径以及10.5年生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5年生时,邓恩桉在桂林和柳州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18、0.18... 以广西桂林和柳州的邓恩桉种源/家系(6个种源53个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对8.5年生胸径以及10.5年生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5年生时,邓恩桉在桂林和柳州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18、0.189 m^3,平均木材密度分别为521.0、483.7 kg.m^-3,树皮厚度分别为1.15、1.26 cm;10.5年生材积性状和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10),10.5年生木材密度在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树皮厚度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均不显著(P〉0.10)。除8.5年生胸径外,其他性状的试验地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10);8.5年生胸径、10.5年生树高、木材密度均存在显著的试验地点与家系间交互作用(P〈0.05);10.5年生树皮厚在种源、家系水平上和地点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8.5年生胸径、10.5年生胸径与树高的遗传力在0.1289-0.2345间,木材密度的遗传力为0.7000-0.9629,树皮厚度的遗传力为0.1053-0.3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遗传变异 生长 木材密度 树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种内杂种无性系树皮厚度与湿心材变异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曦阳 宋跃朋 +3 位作者 马开峰 王斯琪 董晓飞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3,共7页
对2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单株材积、湿心材、通直度、尖削度、树皮厚度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差异极显著(Sig.<0.01),存在广泛变异,重复力高(R>0.58);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材积、湿心材材积、树... 对2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单株材积、湿心材、通直度、尖削度、树皮厚度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差异极显著(Sig.<0.01),存在广泛变异,重复力高(R>0.58);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材积、湿心材材积、树皮材积、通直度、尖削度、不同高度直径间显著正相关;单株材积与树皮材积(r=0.992)、湿心材材积(r=0.596)呈线性相关。利用综合评定法评价无性系,当入选率为20%,初步选出624、609、616、629和623等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单株材积、地径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30.49%、11.12%和1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无性系 湿心材 树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树皮厚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晓林 蔡可旺 姜立春 《森林工程》 2011年第2期8-11,共4页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4株人工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研究胸径处树皮厚度(BT)与胸径(D)、树高(H)、树冠宽度(CD)、冠长率(CR)、冠长(CL)和相对高度(RH)的关系。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结果表明,...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4株人工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研究胸径处树皮厚度(BT)与胸径(D)、树高(H)、树冠宽度(CD)、冠长率(CR)、冠长(CL)和相对高度(RH)的关系。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结果表明,人工落叶松树皮厚度最优模型为BT=0.4221+0.0583D-0.046H。模型检验(F=32.46,P<0.0001)及拟合统计量(R2=0.5155,RMSE=0.1507)都表明该模型较好的描述落叶松树皮厚度的变化。这对于合理的经营和管理落叶松人工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树皮厚度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与树皮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温俊宝 叶刚 +1 位作者 李镇宇 何美长 《河北林果研究》 199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为了解天牛对杨树的危害,分析了几种杨树上光肩星天牛排粪孔数与树皮厚度、树高的关系。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光肩星天牛在大径阶(胸径≥15cm)杨树上产卵与树皮厚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性。小径阶(胸径≤15cm)杨树上天牛产... 为了解天牛对杨树的危害,分析了几种杨树上光肩星天牛排粪孔数与树皮厚度、树高的关系。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光肩星天牛在大径阶(胸径≥15cm)杨树上产卵与树皮厚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性。小径阶(胸径≤15cm)杨树上天牛产卵多在中下部,同样是由于树皮厚度所致。树皮厚度较树高与天牛产卵量关系更为密切,存在天牛产卵的最适树皮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树皮厚度 光肩星天牛 产卵 危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皮厚度、树皮材积与直径和树高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东来 秦淑英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树皮厚度、树皮材积与直径和树高相关关系的研究陈东来,秦淑英(河北林学院林学系保定071000)关键词树皮厚度,树皮材积,直径,树高,线性相关中图分类号S758.1STUDIESONCORRELATI0NOFTHICK... 树皮厚度、树皮材积与直径和树高相关关系的研究陈东来,秦淑英(河北林学院林学系保定071000)关键词树皮厚度,树皮材积,直径,树高,线性相关中图分类号S758.1STUDIESONCORRELATI0NOFTHICKNESSANDVOLUME0F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树皮厚度 树皮材积 直径 树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皮厚度和树皮系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君山 闫菁 《河北林果研究》 201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研究树皮厚度和树皮系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树皮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林分蓄积生长量的精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地测量树木的直径和树皮厚度,经过相关公式计算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树皮厚度随直径的增大而呈现增加的趋势,树皮系数随... 研究树皮厚度和树皮系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树皮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林分蓄积生长量的精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地测量树木的直径和树皮厚度,经过相关公式计算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树皮厚度随直径的增大而呈现增加的趋势,树皮系数随直径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桦树和山杨总树皮系数分别为1.093和1.078,其变动系数桦树0.94%,山杨为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 山杨 树皮厚度 树皮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栅技术的橡胶树树皮厚度测量装置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燕 蔡维 史留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3期3258-3261,共4页
基于容栅技术设计了橡胶树树皮厚度的自动测量装置,对核心部件主尺进行理论力学强度分析,得出优化的分析结果。对多棵橡胶树进行了树皮厚度测量,结果表明,橡胶树树皮厚度自动测量装置的测量效果优于传统的测量装置。
关键词 橡胶树 树皮厚度 自动测量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栎属树种单木生长模型及树皮厚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灿灿 聂稳 +9 位作者 刘逸夫 王亚 董遥 黄睿智 刘建锋 史胜青 常二梅 赵秀莲 江泽平 贾子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9-597,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栎属Quercus单木生长模型,分析栎树生长特征,为栎属植物质量精准提升、结构优化与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整理栎属3个树种(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解析木各阶段生长量信息,分析... 【目的】通过构建栎属Quercus单木生长模型,分析栎树生长特征,为栎属植物质量精准提升、结构优化与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整理栎属3个树种(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解析木各阶段生长量信息,分析栎树单木树高、材积、胸径生长特征;选取4个理论生长方程、1个经验方程及3个胸径处树皮厚度方程拟合并检验栎树单木的树高、材积、胸径与树皮厚度,优选出适应性最强、稳定性最高的模型。【结果】①各栎树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在前40~50 a树高与胸径生长速度较快,之后随着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降低逐渐减小;材积各生长量始终保持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②栎树模型拟合结果为:树高拟合最优模型多为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坎派兹(Compertz)模型,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修正威布尔(Weibull modified)模型。③气候对栎树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气候差异导致山西省和河南省槲栎生长发生明显差异。④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结论】树高模型对栎树生长拟合效果最佳,实际意义较强;槲栎对气候敏感性较强。图5表4参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树 生长特征 生长模型 树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属4个树种不同分布区生长过程及树皮厚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聂稳 江泽平 +3 位作者 刘逸夫 王亚 王军辉 贾子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3,共9页
以云杉属4个树种(白扦、青扦、云杉、丽江云杉)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了这4个树种主要分布省份(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树木生长量调查信息,并汇总了单木生长过程及胸径处树皮厚度数据,分析各树种树高、胸径、材积的... 以云杉属4个树种(白扦、青扦、云杉、丽江云杉)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了这4个树种主要分布省份(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树木生长量调查信息,并汇总了单木生长过程及胸径处树皮厚度数据,分析各树种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同时对3个生长指标的总生长量以及树皮厚度进行模型拟合与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云杉属4个树种在不同分布区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并且0-40 a的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增长速率较快,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40 a后增长速率较快,除白扦外其他树种在不同分布区的总生长量无显著性差异;2)各树种单木生长方程和树皮厚度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树高与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二次曲线模型,而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理查德模型,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研究可为云杉属的人工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属 生长规律 CurveExpert软件 模型评价 树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胸径和树皮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剑 周晴 +2 位作者 宋连君 康向阳 张平冬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6,共8页
三倍体杨树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研究造林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径向生长的影响规律,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工业用材林营建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以定植于河北威县的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和S86)以及二倍体毛... 三倍体杨树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研究造林密度对三倍体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径向生长的影响规律,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工业用材林营建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以定植于河北威县的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和S86)以及二倍体毛白杨对照无性系1316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造林密度(2490、1665、1110、825、615、495株/hm 2和405株/hm 2)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胸径和树皮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无性系以及造林密度与无性系间的交互效应均对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以495株/hm 2造林密度条件下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的胸径生长量最大,平均胸径达25.1 cm;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S86的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无性系B331和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无性系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造林密度对11年生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的树皮厚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三倍体白杨杂种无性系B301、B331、S86以及二倍体对照毛白杨无性系1316内部个体间胸径与树皮厚度均呈现正相关,说明树皮厚度随着胸径生长量的增大而增厚。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造林密度对杨树径向生长的影响和指导三倍体白杨良种无性系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三倍体白杨杂种 胸径 树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哑变量的木荷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伟志 吴宏炜 +3 位作者 黄光灿 田意 庄崇洋 江希钿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62-2570,共9页
在木荷人工林中,基于哑变量模型法构建树皮厚度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的稳定性,为木荷人工林出材率计算和经济价值评估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福建省南平市213块木荷人工林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选取19个包含胸高处、任意高度处、相对... 在木荷人工林中,基于哑变量模型法构建树皮厚度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的稳定性,为木荷人工林出材率计算和经济价值评估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福建省南平市213块木荷人工林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选取19个包含胸高处、任意高度处、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的理论方程作为构建木荷人工林树皮厚度的基础模型,使用R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分析,运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Erms)、和方差(Ess)、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准则(BIC)等模型评价指标,结合含熵值的TOPSIS法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4个基础模型(MI、M10、M12、M16),进一步构建含龄组和立地质量哑变量的木荷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用于建模的胸高处样本数为130个,任意高度处、相对树皮厚度和去皮直径样本数为2386个,用于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相对应的样本数分别为55个和1013个。结果表明:含龄组哑变量胸高处、任意高度处、相对树皮厚度模型(M20、M22、M25)的R2分别为0.9769、0.9214、0.9111,比基础模型(M1、M10、M12)的R2 (分别为0.6981、0.5540、0.5056)提高了39.9%、66.3%、80.2%,有了明显提升;含龄组哑变量去皮直径模型M27的AIC为21.62,BIC为76.44,比其基础模型M16分别降低了95.8%、85.46%。通过含熵值的TOPSIS法对模型指标综合评价,并经模型配对t检验,这4个含龄组哑变量模型(M20、M22、M25、M27)拟合效果更佳,适合于福建木荷人工林树皮厚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厚度 哑变量 龄组 立地质量 木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哑变量的湿地松树皮厚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宏炜 黄光灿 +3 位作者 张伟志 严铭海 庄崇洋 江希钿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拟合立地质量等级的湿地松树皮厚度模型,为测算生长于不同立地湿地松出材量、出材率及树皮材积提供依据。根据宁德市湿地松样木和样地的调查数据,运用R软件拟合4类树皮厚度模型,选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准则(BIC)、偏差(B)、绝对... 拟合立地质量等级的湿地松树皮厚度模型,为测算生长于不同立地湿地松出材量、出材率及树皮材积提供依据。根据宁德市湿地松样木和样地的调查数据,运用R软件拟合4类树皮厚度模型,选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准则(BIC)、偏差(B)、绝对偏差(AB)与决定系数(R2)为模型评价指标,使用含熵权值的TOPSIS法筛选最优模型,于得到的4类树皮厚度最优模型中加入立地质量等级哑变量,得到胸高处树皮厚度模型lnTBB=(-3.075S1-3.154S2-3.157S3-3.325S4)+1.125lnD1.3,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模型TB=(0.005S1-0.026S2-0.101S3-0.141S4)-0.616RC+0.761DR+0.040dob,相对树皮厚度模型TRB=0.137+0.903DR2.009S1+1.806S2+2.126S3+1.855S4,去皮直径模型dib=(-0.087S1+0.138S2+0.223S3+0.293S4)+0.881dob,这4个哑变量模型R2相对于原模型分别提升了8.9%、41.6%、20.4%和1.2%,各项低优指标均降低,经配对t检验,4个哑变量模型的预估值与实测值不存在明显差异,比原模型拟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变量 湿地松 立地质量 树皮厚度 含熵权值的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落叶松树皮厚度预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孟库 姜立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2,共9页
【目的】研究多个机器学习算法在树皮厚度预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不同单木因子对树皮厚度预测的影响,为树皮厚度预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大兴安岭天然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树皮厚度数据,构建4个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ANN、支持... 【目的】研究多个机器学习算法在树皮厚度预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不同单木因子对树皮厚度预测的影响,为树皮厚度预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大兴安岭天然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树皮厚度数据,构建4个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回归SVR、决策树CART、随机森林RF),并将其在预测树皮厚度方面的性能与6个传统树皮厚度模型比较。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来评价不同模型和算法。【结果】(1)在6个基础模型中Model5预测效果较好。基础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比较中,除CART4模型,其他机器学习模型拟合精度均好于传统模型Model5;(2)机器学习模型中ANN4和SVR3拟合和预测精度相似,RF4拟合效果最好。(3)RF4的输入变量为胸径(DBH)、树高(H)、相对树高(H_(r))。基于训练样本,与Model5相比,随机森林的R^(2)从0.675 2提高到0.723 4,RMSE从0.575 5降低到0.531 0。随机森林检验结果与Model5相比R^(2)从0.666 9调高到0.710 5,RMSE从0.616 9降低到0.544 6。【结论】相对于基础树皮厚度模型,机器学习算法中的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都能提高树皮厚度的预测精度,其中随机森林的预测效果最好,适合该区域落叶松树皮厚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厚度 支持向量回归 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可加性树干削度和树皮厚度联立方程组研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延丽 何培 +1 位作者 辛士冬 姜立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0-66,共7页
【目的】研建兴安落叶松可加性树干削度和树皮厚度模型系统,为一致性估算兴安落叶松树干带皮、去皮材积和树皮材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Kozak(2004)模型和多元回归技术构建兴安落叶松树干带皮直径(DOB)、去皮直径(DIB)和树皮厚度(BT)... 【目的】研建兴安落叶松可加性树干削度和树皮厚度模型系统,为一致性估算兴安落叶松树干带皮、去皮材积和树皮材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Kozak(2004)模型和多元回归技术构建兴安落叶松树干带皮直径(DOB)、去皮直径(DIB)和树皮厚度(BT)模型,并与以往构建的树干削度和树皮厚度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所构建的单模型,采用单模型估计、总量控制方法及2种逻辑关系变形和总量分解法分别研建可加性树干削度和树皮厚度模型系统。利用SAS软件PROC MODEL的SUR(似乎不相关回归)方法拟合各可加性模型系统,不同可加性方法使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均方根误差(RMSE)和调整决定系数(R2a)4个指标进行评价,采用平均误差(ME)、平均误差绝对值(MAE)、总体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4个指标对模型进行独立检验。【结果】1)运用Kozak(2004)模型和多元回归技术构建的兴安落叶松树干带皮直径、去皮直径和树皮厚度模型优于其他模型,且条件数(CN)均小于3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用于构建最优模型系统;2)5种可加性方法拟合结果对比表明,采用总量控制方法的各评价指标综合表现最优,且独立检验与拟合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于总量控制方法的最优模型系统在拟合、检验兴安落叶松树干带皮直径、去皮直径、树皮厚度和残差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推荐其作为兴安落叶松材积和树皮材积的一致性预测模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加性联立方程组 削度方程 树皮厚度 兴安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成片林主要树种(组)树皮厚度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中二 马锁金 陈厚照 《江苏林业科技》 1991年第1期21-22,18,共3页
树皮厚度值(胸径处)是反映树种或品种形态特征的基本数据之一,也是计算某些特征值(如胸径、生长率、材积等)的媒介。为了掌握近期江苏成片林各树种组和一些主要树种的单侧树皮厚度,求得此值与带皮胸径的相关方程,减轻野外林业调查的劳... 树皮厚度值(胸径处)是反映树种或品种形态特征的基本数据之一,也是计算某些特征值(如胸径、生长率、材积等)的媒介。为了掌握近期江苏成片林各树种组和一些主要树种的单侧树皮厚度,求得此值与带皮胸径的相关方程,减轻野外林业调查的劳动强度,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1 资料的收集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树皮厚度 成片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研究
18
作者 董珊 彭湘玲 +2 位作者 佟天仁 李丹丹 丰绪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19年第4期12-13,共2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人工林树干解析所得的圆盘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整理后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作图,得到在不同解析木类型(LX)、年龄(A)、胸径(DT)、树高(TH)和冠幅(CW)(整株树木各处的树皮厚度模型中则... 通过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人工林树干解析所得的圆盘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整理后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作图,得到在不同解析木类型(LX)、年龄(A)、胸径(DT)、树高(TH)和冠幅(CW)(整株树木各处的树皮厚度模型中则为带皮直径(DOB),高度(H)和年龄(A))下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BT)变化规律。并建立落叶松树皮厚度的多元线性预估模型,从而能够通过胸径等易测量变量预测树皮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圆盘图像 树皮厚度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树皮厚度测量仪的设计
19
作者 王驭陌 张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756-3759,共4页
基于容栅原理设计了一套智能橡胶树树皮厚度测量仪,并通过对橡胶树树皮厚度的测量试验,得出了不同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值。结果表明,该智能橡胶树树皮厚度测量仪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效率提高了17-19倍,并具有便携式、成本低、精度高、... 基于容栅原理设计了一套智能橡胶树树皮厚度测量仪,并通过对橡胶树树皮厚度的测量试验,得出了不同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值。结果表明,该智能橡胶树树皮厚度测量仪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效率提高了17-19倍,并具有便携式、成本低、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将在中国生态仪器中橡胶树树皮厚度测量领域起开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容栅原理 树皮厚度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炜玮 梁玉钊 李凤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4,共8页
【目的】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因子及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的预测模型,以期更加准确地对树皮厚度进行预测,为实际木材生产和森林经营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方法】基于2015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49株人工落叶松的1 186个圆盘数据,... 【目的】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因子及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的预测模型,以期更加准确地对树皮厚度进行预测,为实际木材生产和森林经营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方法】基于2015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49株人工落叶松的1 186个圆盘数据,利用SAS 9.4软件中的MIXED模块构建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树皮因子、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的线性混合效应预测模型。模型评价指标选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2倍的对数似然值(-2LL)及似然比检验(LRT)。【结果】对于树皮因子模型,基于树木效应时含b1、b2、b4随机参数组合的树皮因子模型为最优混合模型;基于样地效应时含b1、b2随机参数组合的模型是最优混合效应模型。对于任意高度处树皮厚度模型,基于树木效应时含b1、b2的组合为最优混合模型;基于样地效应时含b0、b2、b3组合的为最优模型。所有最优模型在具有无结构(UN)方差-协方差矩阵时拟合效果最好。【结论】不论是树皮因子还是树皮厚度模型,树木效应对模型的影响最大;混合效应模型的预估精度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树皮因子 树皮厚度 线性混合模型 预测模型 圆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