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栖息地法求解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流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易燃 陶江平 +4 位作者 杨志 刘宏高 徐薇 曹俊 张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1,59,共8页
为了解决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的多鱼种生态流量求解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计算,在耦合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流量及阈值计算的求解方法,包括:①采用模糊逻辑法进行产卵场栖息地... 为了解决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的多鱼种生态流量求解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计算,在耦合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流量及阈值计算的求解方法,包括:①采用模糊逻辑法进行产卵场栖息地模拟;②改进优势度模型,并运用熵权法确定鱼种的生态流量权重,加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结果的适用性;③耦合多种鱼类产卵需求求解生态流量,并基于单、多鱼种最适生态流量求解综合生态流量阈值。方法考虑了多种鱼类产卵期间的生态流量需求,增加了鱼种对河流生态需求指示作用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库生态调度提供理论基础,为河流水资源管理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漂流性卵鱼类 模糊逻辑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
2
作者 易燃 陈小娟 +7 位作者 杨志 陶江平 戴凌全 郜星晨 刘宏高 朱其广 徐薇 曹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和中华金沙鳅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在耦合8种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态流量阈值,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在145、150、155、160、165 m和天然情形下变动回水区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6543、7130、9943、13713、17603、6106 m^(3)/s;最大生态流量分别为:17028、17526、23110、28291、29858、15753 m^(3)/s;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10002、10916、14479、18810、23226、9365 m^(3)/s,上、下阈值分别为13515、14221、18794、23550、26542、12559 m^(3)/s;8272、9023、12211、16262、20414、7736 m^(3)/s。流量较小时,一定流量范围内,降低水位有利于增加加权可利用面积(AWU);流量较大时,流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水位有利于增加AWU;而流量在两者之间时,可参考研究结果中的水位及生态流量阈值进行调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生态流量 调控策略 广阳-石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改进栖息地法的河流生态流量计算
3
作者 赵亿睿 陆宝宏 +2 位作者 徐健 姜政放 周尊广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5期1-6,100,共7页
广泛应用于生态流量计算的栖息地法,近年来理论基础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质疑。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人工鱼群算法中的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对栖息地法进行了3个方面的改进,其中,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分别代表鱼类搜寻... 广泛应用于生态流量计算的栖息地法,近年来理论基础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质疑。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人工鱼群算法中的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对栖息地法进行了3个方面的改进,其中,视野、奖励权重、拥挤度参数分别代表鱼类搜寻适宜栖息地的能力、鱼类聚群后优选栖息地的倾向和鱼类实际选择栖息地时的逻辑。以淮河中游鲁台子~淮南段为研究区域,发现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体现鱼类自我优化栖息地选择的过程,可以反映栖息地的利用情况,显著提高了栖息地法计算结果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栖息地法 人工鱼群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栖息地法的城市河流生态需水评估——以深圳市观澜河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奕龙 张利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5-58,共4页
基于鱼类栖息地法,计算了深圳市观澜河主要监测断面的生态需水量,并评估了生态需水的水质。结果表明:(1)5个监测断面(E1~E5)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77~3.78m^3/s,最大生态需水量为2.04~10.08m^3/s;枯季和雨季均只有E4、E5可满足河流生态... 基于鱼类栖息地法,计算了深圳市观澜河主要监测断面的生态需水量,并评估了生态需水的水质。结果表明:(1)5个监测断面(E1~E5)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77~3.78m^3/s,最大生态需水量为2.04~10.08m^3/s;枯季和雨季均只有E4、E5可满足河流生态需水量的要求。(2)枯季的溶解氧(DO)只有E3、E4达标(DO≥5mg/L),雨季的DO只有E3达标;E1~E5在枯季和雨季的氨氮均超标(氨氮<2mg/L),分别超标3.11~14.08、1.12~4.11倍,无法达到生态需水的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栖息地法 生态需水 城市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栖息地毒鼠法与复方灭鼠剂在恒湖垦殖场的应用
5
作者 李浩元 陈志宏 +5 位作者 张美文 戴年华 谢南昌 张庆 刘玮 邹佳圻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应用全栖息地毒鼠法和复方灭鼠剂 ,使国营恒湖垦殖场的鼠密度降至不足为害水平。方法 :全栖息地毒鼠法。结果 :经过春季的大面积灭鼠 ,总体鼠密度由 3 2 .0 4%降为 0 .3 5 % ,灭效达 98.91%。结论 :此次灭鼠活动 ,使群众对慢性和... 目的 :应用全栖息地毒鼠法和复方灭鼠剂 ,使国营恒湖垦殖场的鼠密度降至不足为害水平。方法 :全栖息地毒鼠法。结果 :经过春季的大面积灭鼠 ,总体鼠密度由 3 2 .0 4%降为 0 .3 5 % ,灭效达 98.91%。结论 :此次灭鼠活动 ,使群众对慢性和急性灭鼠剂有了正确的认识 ,了解了慢性灭鼠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 栖息地毒鼠 复方灭鼠剂 恒湖垦殖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场实施“全栖息地毒鼠法”灭鼠效果显著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宏 李浩元 +3 位作者 周正 谢南昌 段龙贵 杨志斌 《江西农业科技》 1998年第5期39-40,共2页
我场地处赣江支流下游、鄱阳湖畔,1995年7月,因遭洪水导致蛇、黄鼠狼等老鼠的天敌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1996、1997年场内鼠害十分猖獗,1997年11月份调查,野外老鼠捕获率达到60.81%,属鼠害严重区。为了有... 我场地处赣江支流下游、鄱阳湖畔,1995年7月,因遭洪水导致蛇、黄鼠狼等老鼠的天敌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1996、1997年场内鼠害十分猖獗,1997年11月份调查,野外老鼠捕获率达到60.81%,属鼠害严重区。为了有效地控制鼠害,1998年在全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毒鼠 灭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栖息地毒鼠法”防治南亚热带地区农田农舍害鼠
7
作者 鲁春发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6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全栖息地毒鼠 南亚热带地区 农田农舍 害鼠防治 毒饵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评述 被引量:77
8
作者 徐志侠 陈敏建 董增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回顾了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的历史,介绍国内外河道内及河口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将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分为4类———历史流量法、水力定额法、栖息地法、整体分析法;总结分析各种计算方法的特点、使用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我... 回顾了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的历史,介绍国内外河道内及河口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将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分为4类———历史流量法、水力定额法、栖息地法、整体分析法;总结分析各种计算方法的特点、使用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我国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以便正确使用这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需水 历史流量 水力定额 栖息地法 整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应性分析及选择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卫 周刚炎 《水利水电快报》 2020年第12期59-62,共4页
介绍了欧洲生态流量计算评估实践,聚焦了水文法、水力-栖息地法和整体法计算生态流量的经验和案例,分析了3种生态流量估算方法的适应性及选择。分析表明:应评估受影响河流流态和生态流量之间的差距,提出实现生态流量和环境保护目标需求... 介绍了欧洲生态流量计算评估实践,聚焦了水文法、水力-栖息地法和整体法计算生态流量的经验和案例,分析了3种生态流量估算方法的适应性及选择。分析表明:应评估受影响河流流态和生态流量之间的差距,提出实现生态流量和环境保护目标需求相协调的建议;应结合不同类型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数据获取难易程度,选取合适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估算方 水文 水力-栖息地法 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工河道(周山河)生态流量确定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志月 周华 +1 位作者 吴维升 衣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2-55,共4页
为确定城市人工河道的生态流量问题,以江苏省泰州市周山河为例,比较分析了水文学法、水力学法和生物栖息地法在生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物栖息地法计算周山河的生态流量分别为19.284、23.830、15.000... 为确定城市人工河道的生态流量问题,以江苏省泰州市周山河为例,比较分析了水文学法、水力学法和生物栖息地法在生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物栖息地法计算周山河的生态流量分别为19.284、23.830、15.000m^(3)/s。其中,生物栖息地法分析出的结果适用于周山河,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水利工程对生态流量计算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河道 生态流量 生物栖息地法 周山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指标法的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洪思扬 王红瑞 +1 位作者 朱中凡 韩鲁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以大渡河流域为例,根据指示鱼类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构建包含水深、水面宽、流速、湿周和过水面积5个参数的栖息地评价体系,选择大渡河上游具有代表性的河段,建立流量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式,确定指示鱼类不同阶段的最低流量适宜值,得到... 以大渡河流域为例,根据指示鱼类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构建包含水深、水面宽、流速、湿周和过水面积5个参数的栖息地评价体系,选择大渡河上游具有代表性的河段,建立流量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式,确定指示鱼类不同阶段的最低流量适宜值,得到满足各栖息地指标要求的最小生态流量。计算得出,足木足河的非避冬期最小生态流量为18.3~78.5 m^3/s,避冬期为6.6 m^3/s;大金川的非避冬期最小生态流量为26.6~86.5 m^3/s,避冬期为26.6 m^3/s;梭磨河的全年最小生态流量为28.3 m^3/s;绰斯甲河的非避冬期最小生态流量为31.9~38.2 m^3/s,避冬期为31.9 m^3/s。区域最小生态流量的确定,可为研究区鱼类的保护提供参考,进而为维系地区生态平衡,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栖息地法 指示鱼类 大渡河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宋兰兰 陆桂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57-61,共5页
对目前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的定义进行辨析 ,根据生态环境需水的分类 ,总结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指出今后生态环境需水研究需要从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完善 .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用水 生态环境需水 历史流量 水力学 栖息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先保护鱼类识别的澜沧江中下游生态流量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为 刘丙军 +3 位作者 邱江潮 曾慧 张明珠 李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0,共8页
河道内维持合理的生态流量,以满足水生生物生境需求,是其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选取澜沧江中下游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风险系数、干扰系数和价值系数3个维度的河道优先保护鱼类评估方法,识别了该地区优先保护鱼类;基于河道内流量增量... 河道内维持合理的生态流量,以满足水生生物生境需求,是其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选取澜沧江中下游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风险系数、干扰系数和价值系数3个维度的河道优先保护鱼类评估方法,识别了该地区优先保护鱼类;基于河道内流量增量法,选取水力生境适宜性指数及高/中/低适宜生境面积比例作为生境适宜度评估指标,建立其与流量的关系曲线,研究了该地区优先保护鱼类产卵期和成年期的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1)澜沧江中下游优先保护等级最高的鱼类为中国结鱼;2)中国结鱼产卵期和成年期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2 100 m^3/s和1 200 m^3/s,适宜生态流量范围分别为1 700~3 300 m^3/s和800~1 500 m^3/s,计算结果介于Tennant法很好-最大等级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保护鱼类 栖息地法 生态流量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态环境需水评估方法确定引水式电站最小下泻流量
14
作者 严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7,共9页
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进一步辨析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的主要构成,对比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多种计算方法,认为以水文学方法确定并由栖息地法进行验证是较为合理可行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其应用于西南... 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进一步辨析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的主要构成,对比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多种计算方法,认为以水文学方法确定并由栖息地法进行验证是较为合理可行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其应用于西南某山区河流的引水式电站最小下泄流量计算实例表明,对于有常年水文统计资料的河流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相对合理的计算结果,相对于水力学方法及综合法而言更适合于我国的河流电站.该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区域规划环评中的河流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等方面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 电站最小下泻流量 Tennant方 栖息地法 环境影响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