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构建绿色和谐家园 丽水市积极推动瓯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
1
作者 王若昕 涂夏丽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52-54,共3页
绿水青山共为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统筹区域内山脉、河流、海岸、森林、湿地、农田、道路等要素,联结不同生态斑块的重要桥梁生态廊道,更是成为万物共生、源头活水、林海氤氲、生机盎然的瓯江源头区域激活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共为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统筹区域内山脉、河流、海岸、森林、湿地、农田、道路等要素,联结不同生态斑块的重要桥梁生态廊道,更是成为万物共生、源头活水、林海氤氲、生机盎然的瓯江源头区域激活绿色发展的重要动能。近年来,丽水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定位,大力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在修复生态廊道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建设水生生物廊道、哺乳动物生态廊道,连接城、镇、村、山、水、林、田、湖生态廊道等措施,丽水市实现瓯江干支流横向、纵向连通,维护生物扩散、迁移、繁衍等活动,恢复大鲵、猕猴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450公顷,打通水环境生态廊道4.4公里,成功保护了河流、森林等关键的生物栖息地,进一步加强生态单元间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栖息 生态单元 和谐家园 生物栖息 栖息环境 生命共同体 万物共生 生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与栖息环境的关系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思泉 陈新军 +1 位作者 冯波 钱卫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592,共7页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E以西传统作业渔场(40°N^45°N,145°E^165°E)资源丰度极低;7月在153°E^173°E、43°N^45°N海域资源丰度水平相对较高;8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0°E^157°E、40°N^45°N;9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2°E、40°N^45°N和158°E^165°E、41°N^45°N;10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4°E^158°E、41°N^44°N;11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5°E、39°N^42°N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栖息环境 广义加性模型 资源丰度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大西洋中部公海大眼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利明 高攀峰 +1 位作者 周应祺 张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804,共7页
2001年7月4日-10月27日,中国水产总公司所属的3艘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对大西洋中部公海海域进行金枪鱼渔业调查。本文根据所获得的渔场环境、作业参数、渔获统计等数据,应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有关水层(60 m为一层)及总... 2001年7月4日-10月27日,中国水产总公司所属的3艘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对大西洋中部公海海域进行金枪鱼渔业调查。本文根据所获得的渔场环境、作业参数、渔获统计等数据,应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有关水层(60 m为一层)及总渔获率与温度、盐度和相对流速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并考虑其不同的影响权重及交互作用建立了数值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大眼金枪鱼的栖息环境综合指数(HEH),利用Marine Explore 4.0软件绘制大眼金枪鱼HEII指数等值线分布图。结果显示:(1)180~240 m水层中,中部海区的HEII_(D_(ij))指数分布较高(高于0.6),其他海区分布较低(小于0.6);(2)240~300 m水层中,6°N以南的海区HEII_(D_(ij))分布较高(高于0.6),以北的海区分布较低(10°N以北,29°W以西除外);(3)300~360 m水层中,仅东南部-部分海区(3°N以南,22°W以东)HEII_(D_(ij))较低(低于0.4),其他大部分海区分布较高(高于0.5);(4)6°N以南的大部分海区(?)指数分布较高(高于0.6),仅在部分较小海区(5°N,22°W、3°N,17°~18°W的附近)内(?)指数分布低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分位数回归 大西洋中部公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库克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嘉樑 黄洪亮 +3 位作者 宋利明 饶欣 吴越 齐广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2-851,共20页
根据2012年9-11月在库克群岛(the Cook Islands)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获得的共计43个站点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获率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叶绿素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数据等环境因子数据,采用分位数回... 根据2012年9-11月在库克群岛(the Cook Islands)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获得的共计43个站点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获率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叶绿素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数据等环境因子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各水层(40-280 m,每40 m为一层)及整个水体中各个环境因子与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并利用43个站点内随机选择的验证站点对不同水层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长鳍金枪鱼在各水层及整个水体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分布呈偏正态分布;(2)调查期间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内的预测CPUE与名义CPUE间均无显著性差异;(3)栖息地综合指数(IHI)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且在水深40-80 m、160-200 m及整个水体范围内能有效预测长鳍金枪鱼的分布情况;(4)不同水层影响长鳍金枪鱼分布的因素不同,如在较浅水层(40-80 m)长鳍金枪鱼的渔获率与水色的的关联较大,在80-120 m 水层则主要受水温的影响、在混合水层所在的120-160 m水层则主要受海流的影响,在较深的水层(160-240 m)则主要受饵料分布及水温的影响;(5)长鳍金枪鱼偏好觅食的水层应为160-240 m 水层;(6)长鳍金枪鱼 IHI 指数分布较高的两个海域分别为13°S-15°S,162°W-167°W与11°S-12°S,161°W-167°W。建议在上述两个海域作业时,应使钓具沉降到160-240 m水层,从而在避免兼捕其他水层渔获的同时,提高长鳍金枪鱼的捕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分位数回归 库克群岛 捕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与栖息环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毕中霖 张正旺 宋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3-668,共6页
于 1999 0 3— 2 0 0 1 0 6对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 ,共发现鸟类 84种 ,依据营巢位置和取食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6个集团 .对鸟类种群密度、集团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群落指标与植被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 ,地面取食集团的物... 于 1999 0 3— 2 0 0 1 0 6对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 ,共发现鸟类 84种 ,依据营巢位置和取食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6个集团 .对鸟类种群密度、集团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群落指标与植被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 ,地面取食集团的物种数、种群密度与灌木丛的高度和盖度成正比 .影响鸟类密度的栖息地参数对于不同物种存在较大差别 .对地面营巢集团鸟类而言 ,随着灌木高度和盖度的增加 ,鸟类数量明显上升 ;而林冠营巢集团鸟类的数量却随着灌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 .鸟类种群密度和均匀度受到灌丛高度异质性和乔木高度的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东灵山地区 鸟类群落 栖息环境 群落结构 植被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被引量:8
6
作者 宋利明 杨嘉樑 +2 位作者 武亚苹 惠明明 吕凯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4-962,共9页
根据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取得的32个站点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叶绿素、溶解氧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各水层(80—240m,每40m为一... 根据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取得的32个站点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叶绿素、溶解氧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各水层(80—240m,每40m为一层)中各环境因子与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建立"栖息环境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模型",并利用另外8个站点的数据验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IHI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2)不同的水层影响大眼金枪鱼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在较浅的水层(80—200m),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与溶解氧浓度和海流相关,而在较深水层(>200m)则仅与温度相关;(3)大眼金枪鱼较适宜的栖息水层为120—160m;(4)大眼金枪鱼IHI指数分布较高的两个海域分别为2—3°S,169—175°E与1—3°S,178—180°E,建议在上述两个海域作业时,尽可能使钓具沉降到120—160m的水层,以达到减少兼捕渔获物,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分位数回归 吉尔伯特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库克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利明 周建坤 +2 位作者 沈智宾 赵海龙 谢凯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掌握海洋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有利于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2013年9-12月在库克群岛海域利用延绳钓调查所获得的共计56个站点的长鳍金枪鱼渔获率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水平海流及... 掌握海洋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有利于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2013年9-12月在库克群岛海域利用延绳钓调查所获得的共计56个站点的长鳍金枪鱼渔获率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等环境因子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分析了各水层(40.0~239.9 m,每40 m为一层)及整个水体中各个环境因子与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并建立了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IHI)模型,并利用验证站点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预测渔获率与其对应的名义渔获率无显著性差异;(2)IHI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能有效预测长鳍金枪鱼的分布;(3)不同水层影响长鳍金枪鱼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在40.0~79.9 m、80.0~119.9 m、120.0~159.9 m、160.0~199.9 m和200.0~239.9m水层其分布分别主要受叶绿素a浓度、水温、垂直海流、叶绿素a浓度和温度的影响。整个水体影响长鳍金枪鱼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温度;(4)长鳍金枪鱼分布密度较高的水层为120.0~199.9 m;(5)长鳍金枪鱼IHI指数分布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9°00′S-12°20′S,159°00′W-164°00′W、13°30′S-14°30′S,159°00′W-161°00′W和10°30′S-12°30′S,167°00′W-168°00′W,建议在上述海域作业时,应使钓具沉降到120~199.9 m水层,以减少其它物种的兼捕率并提高长鳍金枪鱼的渔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栖息环境综合指数 支持向量机 库克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环境和种间竞争对中华蜜蜂群体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余林生 韩胜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3-556,共4页
在植被结构和生态条件不同的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江淮地区及淮北平原 ,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种间竞争的生存竞争等因素是影响中蜂群体分布的主要因素 .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自然植被完整 ,生态条件好 ,蜜粉源植物丰富 ,中蜂群体数量... 在植被结构和生态条件不同的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江淮地区及淮北平原 ,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种间竞争的生存竞争等因素是影响中蜂群体分布的主要因素 .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自然植被完整 ,生态条件好 ,蜜粉源植物丰富 ,中蜂群体数量多 ,分布区域广 ,分布密度高 ,中蜂蜂王自然交配极少受到干扰 ,种间竞争处于优势 ,是中蜂栖息与繁衍的理想场所 .江淮地区和淮北平原自然植被少 ,生态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蜜粉源植物种类少 ,花期短而集中 ,中蜂蜂王自然交配受到意蜂雄蜂干扰 ,种间竞争处于劣势 ,中蜂群体数量锐减 ,分布区域缩小 ,群体分布密度大幅度下降 ,淮北平原比江淮地区更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栖息环境 种间竞争 群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啮齿动物栖息环境及其生存策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永亮 蒋永梅 +4 位作者 王贵珍 刘丽 王婷 刘黎 花立民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地下啮齿动物一般生活在黑暗、低氧、高二氧化碳、高湿的环境中,这种独特的栖息环境以及地下啮齿动物与之相适应的形态、行为等特征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地下啮齿动物长期营地下生活,增加了对其栖息环境和生存策略的研究难... 地下啮齿动物一般生活在黑暗、低氧、高二氧化碳、高湿的环境中,这种独特的栖息环境以及地下啮齿动物与之相适应的形态、行为等特征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地下啮齿动物长期营地下生活,增加了对其栖息环境和生存策略的研究难度,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为全面了解当前地下啮齿动物栖息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下啮齿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策略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今后探索地下啮齿动物生存环境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控制地下啮齿动物危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啮齿动物 栖息环境 生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候鸟栖息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明辉 李友辉 熊大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3-155,158,共4页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用抬高冬季湖水位与珍稀候鸟栖息环境矛盾问题,根据实测的鄱阳湖水下地形图、湖区各站多年实测水位资料和对候鸟栖息的观察、研究成果,分析了鄱阳湖珍稀候鸟的栖息环境,总结了珍稀大型涉禽对越冬栖息地必... 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用抬高冬季湖水位与珍稀候鸟栖息环境矛盾问题,根据实测的鄱阳湖水下地形图、湖区各站多年实测水位资料和对候鸟栖息的观察、研究成果,分析了鄱阳湖珍稀候鸟的栖息环境,总结了珍稀大型涉禽对越冬栖息地必须同时满足的"栖息地三条件;"提出了既有利于鄱阳湖区开发利用,"保护好一湖清水",又有利于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和保护的对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候鸟 栖息环境 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尾两栖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栖息环境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成 江建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0-955,共6页
无尾目的生活史分为卵、蝌蚪和成体3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生活在迥异的环境中,形成了各自阶段的生态适应。本文综述了无尾目3个阶段的栖息环境,以繁殖模式描述卵的栖息环境,以发育序列和生态表型描述蝌蚪的栖息环境,以生活类型描述成... 无尾目的生活史分为卵、蝌蚪和成体3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生活在迥异的环境中,形成了各自阶段的生态适应。本文综述了无尾目3个阶段的栖息环境,以繁殖模式描述卵的栖息环境,以发育序列和生态表型描述蝌蚪的栖息环境,以生活类型描述成体的栖息环境。无尾目的环境选择策略集中表现了进化的关键趋向:由水向陆的运动。利用生活史对水陆两种环境的适应优势,无尾目成功地分布到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目 栖息环境 繁殖模式 发育序列 生态表型 生活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库技术在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小恕 李继龙 +3 位作者 贾静 王立华 葛常水 黄其泉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71-377,共7页
讨论了如何建立和管理符合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数据库。数据库采用Access开发平台,开发操作界面清晰明了,开发的功能有数据录入、导入、导出、查询、修改、汇总统计、打印等,系统界面用户可视化,清晰、直观地... 讨论了如何建立和管理符合地理信息系统需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数据库。数据库采用Access开发平台,开发操作界面清晰明了,开发的功能有数据录入、导入、导出、查询、修改、汇总统计、打印等,系统界面用户可视化,清晰、直观地显示查询结果,其适用范围是针对海上勘测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的专业数据管理,能胜任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同时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数据库在日后的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的研究、评价中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数据库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 数据管理系统 生物栖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西部海域海地瓜的空间分布及其栖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俊伟 饶义勇 +2 位作者 廖秀丽 戴明 黄洪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3,共8页
本研究于2020年1月(冬季)、3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西部海域的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空间分布和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室内养殖实验,分析了海地瓜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栖息特性。结果表明:①海地瓜最高... 本研究于2020年1月(冬季)、3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西部海域的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空间分布和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室内养殖实验,分析了海地瓜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栖息特性。结果表明:①海地瓜最高生物量达到170 g/m^(2),其栖息生境为粘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低温季节具有较高生物量。②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有海地瓜分布的站位环境特征表现为较大的水深、盐度和溶解氧浓度,以及较低的水温、叶绿素a含量和较细的底质。③海地瓜的埋栖特征表现为口部向下、尾部朝上,以粘土质粉砂层下的黑色胶泥为食。④经组织切片观察,海地瓜体壁表层无管足,口部有15个触手。海地瓜体表运动器官缺乏,附着能力较弱。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西部海域适宜海地瓜栖息的底质为粘土质粉砂,常出现在盐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深水区域。冬季和春季的调查数量高于其他季节,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生活史以明确其在不同时期内的生活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地瓜 空间分布 栖息环境 大亚湾西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紫蛤的栖息环境及肥满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利雄 吴进锋 +1 位作者 陈素文 张汉华 《南方水产》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以中国紫蛤(Hiatul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自然产区——饶平县大埕湾的环境条件,研究其生殖腺发育、肥满度的季节变化等。结果显示,大埕湾产区的中国紫蛤垂直分布于潮间带的低潮区至5m水深以内区域,年水温变化范围16.3~29.0℃,... 以中国紫蛤(Hiatul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自然产区——饶平县大埕湾的环境条件,研究其生殖腺发育、肥满度的季节变化等。结果显示,大埕湾产区的中国紫蛤垂直分布于潮间带的低潮区至5m水深以内区域,年水温变化范围16.3~29.0℃,盐度变化范围18.5~33.7,底质以粒径63~250μm的细砂质为主。中国紫蛤的肥满度变化范围5.74%~21.66%。由肥满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性腺发育情况推断,中国紫蛤一年中有1个繁殖期,为7~9月。满1龄的贝可达性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紫蛤 栖息环境 肥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栖息环境下麋鹿喜食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夷平 张树苗 +1 位作者 刘艳菊 白加德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255,共4页
为了分析不同栖息环境下麋鹿喜食植物营养成分,试验通过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研究区栖息的麋鹿喜食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喜食植... 为了分析不同栖息环境下麋鹿喜食植物营养成分,试验通过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研究区栖息的麋鹿喜食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喜食植物的6个样品中,以精饲料营养成分含量最高,鲜苜蓿、蟋蟀草次之,马唐营养成分略差。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喜食植物的6个样品中,以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含量最高,狼尾草较玉米秸秆稍差,苦荬菜营养成分含量最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喜食植物的6个样品营养成分中,以狗牙根营养成分含量最高,苔草营养成分含量最低。在区域方面,各个植物营养成分中看不出因地域纬度变化而明显变化的成分。在季节方面,与春季相比,麋鹿夏季喜食植物营养成分含量中,粗纤维、粗灰分、粗蛋白、水分含量、无氮浸出物含量明显较高,而粗脂肪、钙、总磷含量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苑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栖息环境 麋鹿 喜食植物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种类、数量与栖息环境调查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忠荣 刘越强 +2 位作者 刘菡 王俊华 韩联宪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2007年1~4月,采取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云南昆明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20种,隶属于6目7科.其中冬候鸟15种,占75%;留乌5种,占25%.雁鸭类水鸟多栖息于开阔水域,鹬类和鹭... 2007年1~4月,采取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云南昆明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20种,隶属于6目7科.其中冬候鸟15种,占75%;留乌5种,占25%.雁鸭类水鸟多栖息于开阔水域,鹬类和鹭类则多在沼泽和浅水水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种类与数量 栖息环境 滇池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的栖息环境和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青山 王学文 +1 位作者 吴海青 王结能 《湖北农业科学》 1993年第10期23-25,共3页
对武汉地区黄鳝的栖息环境和食性观察结果表明,黄鳝在水域沿岸区掘穴而居,一穴中一般只有一条,在乱石缝中则常群居。昼伏夜出。黄鳝与所居洞穴的关系是洞长为体全长的2.56~3.53倍,洞径略大于体高。黄鳝摄食水中各种动物性饵料,喜食的... 对武汉地区黄鳝的栖息环境和食性观察结果表明,黄鳝在水域沿岸区掘穴而居,一穴中一般只有一条,在乱石缝中则常群居。昼伏夜出。黄鳝与所居洞穴的关系是洞长为体全长的2.56~3.53倍,洞径略大于体高。黄鳝摄食水中各种动物性饵料,喜食的食物为水陆栖蚯蚓、昆虫的成虫和幼虫,也摄食植物碎屑,少量摄食其它水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栖息环境 食性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丰湿地留鸟种类及栖息环境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常军 李吉跃 周平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种类之一,也是湿地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物种。以栖息于海丰湿地保护区的5种鹭科留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种群特征、生活习性与栖息环境等,并对湿地水鸟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海丰湿地 鹭科 鸟类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两栖动物分布与栖息环境关系初探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伟 蔡永寿 张成生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本项工作自 1997年 6月 - 1999年 5月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昆明地区两栖类的种类、分布作了调查 ,共采集标本 4 5 0余号 ,计 11种 ,隶属 2目 6科 6属 ,其中牛蛙为引入种。工作中以白龙寺地区为研究重点 ,连续对该地区的两栖类动物进行... 本项工作自 1997年 6月 - 1999年 5月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昆明地区两栖类的种类、分布作了调查 ,共采集标本 4 5 0余号 ,计 11种 ,隶属 2目 6科 6属 ,其中牛蛙为引入种。工作中以白龙寺地区为研究重点 ,连续对该地区的两栖类动物进行采集和观察 ,依据观察结果记述了两栖动物的种类和种群分布 ,探讨了种群分布与栖息环境变化的关系、种群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等。各物种季节栖息范围的变化主要受水的影响 ,也与各物种的生态习性和适应能力有关。而现在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分类 种群分布 栖息环境分析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栖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星 张林源 +4 位作者 刘艳菊 白加德 张树苗 程志斌 杨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半散养及圈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栖息环境,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3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种群作了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生物环境因素对于麋鹿的栖...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半散养及圈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栖息环境,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3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种群作了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生物环境因素对于麋鹿的栖息环境影响最大,其中地表植被丰富度和麋鹿自然取食的物种多样性是最重要的2项评价指标.13个麋鹿种群中,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优秀级,半散养式管理的麋鹿种群栖息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圈养管理的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栖息环境 评价体系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