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样本接力跟踪检测质量控制法的差值校正
1
作者 魏志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在“样本接力跟踪检测质量控制法的初步应用”一文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WBC计数“集中值质控样本(Z样本)”“集中度”不可控的情况,创建“差值校正”方案,以使该法能在更自然宽限的范围择选“Z样本”,使... 目的在“样本接力跟踪检测质量控制法的初步应用”一文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WBC计数“集中值质控样本(Z样本)”“集中度”不可控的情况,创建“差值校正”方案,以使该法能在更自然宽限的范围择选“Z样本”,使“累积差值(Si)”更准确灵敏地跟踪于“0”偏差。方法对“接力法”原理及检测原理、偏差本质作进一步延伸分析解读,创建差值校正公式,即:校正差值(当批次Z样本)=当批次Z样本差值+(首批次Z样本首测值一当批次Z样本首测值)×当批次Z样本偏差%;以校正差值采计算Si。结果接力法系列Z样本原始差值经校正后,均相当于在首批次Z样本含量值水平下产生的“差值”,即时消除了Z样本含量值“集中度”低时对Si可信度及灵敏度的影响。结论差值校正公式具有合理性,可解决因系列Z样本值的不统一性而引入的“差值干扰”;差值校正后可提高Z样本同时开展多项目质控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接力跟踪检测质量控制法 差值校正 提高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本接力跟踪检测质量控制法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志武 居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以"接力"模式选取批次样本作为"质控品"," 零成本"便捷开展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 使用BC-5500五分类血细胞仪;通过预先监测统计,选定样本能在接力间隔期间(2~4℃,1~3 d)相对稳定的项目(WBC)开展质控;在仪器校... 目的 建立一种以"接力"模式选取批次样本作为"质控品"," 零成本"便捷开展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 使用BC-5500五分类血细胞仪;通过预先监测统计,选定样本能在接力间隔期间(2~4℃,1~3 d)相对稳定的项目(WBC)开展质控;在仪器校准后立即开展第1批患者样本的检测(将此批检测假定为"0"偏差%、"0"偏差),从中选取1份最靠近校准品定值的样本作为"集中值质控品",在第2批(d)检测中带入复检,并在批次中选出第2份"集中值质控品",如此随日常检测批次不断延续;此编排可使"质控品"批次间的偏差%(表象偏差%)具备"交接性",以此为依据同步计算每份"质控品"的"累积差值(真相差值)",从而具备对"0"偏差的"跟踪性";根据累积差值的性质将其"移植"于s=√Σ(x^-)^2/n-1公式,得到"累积差值标准差公式":Sb=√Σ(0-Si)^2/n-1,计算Sb,确定对累积差值的控制范围;统计偏差%组绝对值数据,确定对偏差%的控制范围;最后以L-J法图形表达方式同步控制"累积差值"和"偏差%".结果 WBC数据图形模型显示:接力法既控制"真相差值"又控制"表象偏差%",可以如L-J法一样显示检测系统误差变化.结论 接力法能赋予普通血样以"质控品"属性;累积差值"移植"于L-J法统计公式后,使接力法兼具统计学优点;相对于质量差的商品质控品项目(WBC),接力法更具效果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作为质控品 接力跟踪检测 偏差%累积差值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室内质控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ELISA 室内质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室内质量控制 检测结果 检测试剂 样本数量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