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kappa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丁美萍 封菲 胡海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515-251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kappaB(NF-κB)在时间和空间上表达的变化过程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别于缺血90 m in后再灌注2,6,12,24,72 h,缺血前1 h及随后每间隔6 h腹腔内给药...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kappaB(NF-κB)在时间和空间上表达的变化过程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别于缺血90 m in后再灌注2,6,12,24,72 h,缺血前1 h及随后每间隔6 h腹腔内给药。大鼠在各时间点断头取脑,测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内NF-κB的表达。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免疫组化分析提示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内移位,核内表达水平在6 h开始明显升高,在24 h达到高峰,72 h下降,其脑梗死体积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葛根素明显降低NF-κB在缺血再灌注后24,72 h的表达及减小脑梗死体积。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周边区域出现NF-κB从胞浆至胞核的转位并伴表达增加,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缺血再灌注 核因子kap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B途径在烟草提取物促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巧直 陆三军 +3 位作者 王星 朱圣韬 吕富靖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观察烟草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EE)的促增生作用和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NF-κB)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的抑制作用对NF-κB活性的影响,从而探讨NF-κB在烟草相... 目的观察烟草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EE)的促增生作用和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NF-κB)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的抑制作用对NF-κB活性的影响,从而探讨NF-κB在烟草相关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EE分别与PDTC预处理的2株ESCC细胞共同孵育24h后,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凝胶迁移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干预前后EE对NF-κB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ESCC组织标本中NF-κB的表达,并比较吸烟与非吸烟组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PDTC在25~200mg/L浓度区间可抑制2株细胞的增生,呈剂量依赖性。EE作用24h后,对2株细胞均呈现剂量依赖的促增生和抑制凋亡作用。EE能促进2株细胞中NF-κB的活性。PDTC预处理后,EE的上述作用均减弱。ESCC组织中NF-κB的阳性率为79.59%;吸烟组NF-κB的阳性率高于非吸烟组。结论 EE可促进ESCC细胞株中NF-κB的活性,这种作用可被NF-κB抑制剂所阻断;ESCC组织中NF-κB呈高表达,吸烟可能增加ESCC组织中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核因子kappab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B的诱骗性寡核苷酸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桢玥 陆国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核因子kappaB (NF κB)的诱骗性寡核苷酸对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诱导的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 ,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寡核苷酸 ,以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核因子kappaB (NF κB)的诱骗性寡核苷酸对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诱导的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 ,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寡核苷酸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 ,电泳迁移率转换试验检测诱骗性寡核苷酸与NF κB转录因子的亲和力及特异性 ,并以RT PCR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对TNF α诱导的粘附分子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 诱骗性寡核苷酸能与NF κB特异结合 ,并可显著下调TNF 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 1的表达。结论NF κB的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显著下调NF κB调控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粘附分子的表达 ,为核酸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前期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appab 诱骗性寡苷酸 肿瘤坏死因子 诱导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B的反义核酸对人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陈桢玥 陆国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1-673,T003,共4页
目的 采用反义核酸技术观察核因子kappaB(NF κB)的合成及其对所调控的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阐明其作用机制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设立正义、反义核酸组和对照组 (单用肿瘤坏死因子 α刺激 )。观察FITC标记的寡核苷酸在内皮细胞内的... 目的 采用反义核酸技术观察核因子kappaB(NF κB)的合成及其对所调控的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阐明其作用机制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设立正义、反义核酸组和对照组 (单用肿瘤坏死因子 α刺激 )。观察FITC标记的寡核苷酸在内皮细胞内的摄取情况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反义核酸对NF κB表达的影响 ;采用RT 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反义核酸组NF κB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 35 .94%,较正义核酸组下降 47.14%(P <0 .0 5 ) ;反义核酸组人血管内皮细胞I CAM 1的mRNA表达及其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 12 .2 3%和 71.37%,较正义核酸组分别降低 18.16 %和 71.82 %(P <0 .0 5 )。结论 NF κB的反义核酸能有效降低NF κB的复制及合成 ,从而显著下调人血管内皮细胞ICAM 1的表达 ,其正义核酸无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核因子kappab 反义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 流式细胞仪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程发动前后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KappaB P65(NF-KBP65)在平滑绒毛膜上的表达
5
作者 张丹妮 曲冬颖 李海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39-1940,共2页
众所周知,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是胎儿的成熟和母体的准备。母体准备包括,子宫由分娩前期(0期)稳态,进入敏感期即分娩准备期(1期),此期子宫生物学上的主要变化为缩宫素受体大量增加、子宫下段及宫颈成熟、蜕膜与胎膜自分泌旁分泌... 众所周知,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是胎儿的成熟和母体的准备。母体准备包括,子宫由分娩前期(0期)稳态,进入敏感期即分娩准备期(1期),此期子宫生物学上的主要变化为缩宫素受体大量增加、子宫下段及宫颈成熟、蜕膜与胎膜自分泌旁分泌效应的启动。有关分娩动因已有许多学说,但仍不清楚触发分娩启动的始动因素,无论神经内分泌因素抑或胎盘及胎儿神经内分泌因素均缺乏母胎之间启动信号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appab 环氧化酶 神经内分泌因素 绒毛膜 产程 平滑 子宫下段 分娩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B及其在妊娠、分娩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作用
6
作者 朱雅文 耿正惠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核因子kappab 妊娠 分娩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kappa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杨波 苏肇伉 陈惠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7-369,共3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转录因子kappab 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通过核因子-κB途径影响腹膜间皮细胞生长及TNF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志明 马健飞 王力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是否通过核因子κB,即IκBα、NF-κBp65途径引起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mesothelial cells,PMC)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表达。方法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传代,经鉴定分组...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是否通过核因子κB,即IκBα、NF-κBp65途径引起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mesothelial cells,PMC)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表达。方法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传代,经鉴定分组①不同浓度LPS组(正常对照组、0.1mg/L、1.0mg/L、10mg/L、50mg/L、100mg/L);②不同时间组LPS作用于PMC0、1、3、6、12、24h。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PMC的凋亡;MTT法检测PMC的生长增殖抑制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p65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的表达;用L929细胞株检测TNF的活性;RT-PCR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LPS抑制PMC生长并诱导凋亡、引起IκBα的降解、p65的核移位;LPS诱导PMC表达TNF,1hTNF-α mRNA达最大值、3hTNF-α活性达最大值。结论LPS可抑制PMC的生长及诱导凋亡;LPS诱导PMC表达TNF-α呈浓度依赖性,在LPS作用早期TNF-α明显升高,随后下降。这一过程中IκBα-NF-κBp65信号途径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腹膜间皮细胞 核因子kappab 肿瘤坏死因子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核因子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丽霞 郑甲林 +5 位作者 齐峰 王先梅 郭传明 苗贵华 任丽 李明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核因子kappa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63例患者,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冠脉综合症患者7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另60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核因子kappa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63例患者,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冠脉综合症患者7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另60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作为对照。检测患者外周血浆NF-κB和MMP-9浓度。同时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病变情况。结果:①冠脉综合症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较对照患者血浆NF-κB、MMP-9浓度明显升高,且冠脉综合症患者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脉综合症患者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浆NF-κB较单支病变及对照患者明显升高,三支病变患者较双支病变患者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及对照患者血浆MMP-9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脉综合症重度病变患者血浆NF-κB较中度、轻度病变及对照患者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病变及对照患者血浆MMP-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MMP-9与NF-κB呈正相关;⑤Gensini积分与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hs-CRP、MMP-9、NF-κB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结论:NF-κB和MMP-9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尤其在冠脉综合症患者,随着NF-κB水平的增加MMP-9的水平增加更明显,NF-κB可能通过对MMP-9的调节在冠脉综合症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核因子kappa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核因子κ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丽霞 郑甲林 +1 位作者 齐峰 王先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63例患者,CHD组103例,其中ACS组71例,SAP组32例,对照组60例。检测外周血浆NF-κB浓度。同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63例患者,CHD组103例,其中ACS组71例,SAP组32例,对照组60例。检测外周血浆NF-κB浓度。同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的血浆NF-κB水平;并进行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NF-κB等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ACS组、SAP组与对照组相比NF-κB浓度明显升高,且ACS组较SAP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对照组各组间NF-κ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对照组各组间NF-κ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轻度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型、B型、C型病变组、对照组各组间NF-κ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型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Gensini积分与CHD危险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核因子κB、高血压、高脂血症、年龄>60岁、男性均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CHD患者NF-κB活性增高,是严重冠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在CHD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appab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DHEC神经保护作用依赖核因子Kappa B的激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淑秋 李彤 +3 位作者 禤亦雄 林穗珍 陈丽君 颜光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98-901,共4页
目的 探讨α 二氢麦角隐亭 (alpha DHEC)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核因子KappaB(NF κB)激活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诱导神经元凋亡 ,用迁移率改变法 (EMSA)检测NF κB活性 ,流式细胞仪 (FCM )和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 目的 探讨α 二氢麦角隐亭 (alpha DHEC)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核因子KappaB(NF κB)激活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诱导神经元凋亡 ,用迁移率改变法 (EMSA)检测NF κB活性 ,流式细胞仪 (FCM )和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 脑缺血 1,3,6和 12h均伴有NF κB激活 ,其中以缺血 3h尤为显著。 10 0 μg·kg-1和 15 0 μg·kg-1的alpha DHEC预防给药均可明显抑制缺血 3h诱发的神经元凋亡 ,当用PDTC选择性阻断NF κB活性后 ,alpha DHEC的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alpha DHEC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依赖NF κB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氢麦角隐亭 核因子kappab 脑缺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appaB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桢玥 陆国平 龚兰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2-604,共3页
关键词 危险因素 一氧化氮 糖皮质激素 细胞粘附分子 核因子kappab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白介素-35、核因子Kappa B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晋军 王兆伟 +2 位作者 李林 陈啸 姜桂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腔内手术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35(IL-35)和核因子-Kappa 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腔内治疗组(PTA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腔内手术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35(IL-35)和核因子-Kappa 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腔内治疗组(PTA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等治疗。PTA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腔内手术的方法,遵循足部血管区域Angiosome理念及足背-底弓(plantar-pedal loop,PPL)技术开通闭塞的膝下主干动脉。以上患者均持续用药4周。结果 PTA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ABPI及TBPI、TcPO_2明显提高(P<0.01)。PTA组相比于常规组新生侧支血管量明显增加(P<0.05);PTA组治疗后IL-35和NF-κB水平均有显著降低。结论腔内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其提高ABI及TcPO_2,改善局部血运、增加侧支循环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L-35和NF-κB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手术 糖尿病足 临床疗效 白介素-35 核因子kap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1和组织因子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兴国 郑宏宇 +4 位作者 李文 李宏昆 赵学凌 吴雪梅 王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245-1250,共6页
背景:目前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血小板、炎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局部深静脉血栓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未发现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7... 背景:目前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血小板、炎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局部深静脉血栓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未发现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模型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于造模后2.5,25h,解剖股静脉观测血栓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将模型组分为:血栓形成前组(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和血栓不形成组(造模后25h)。取各组股静脉内皮组织,采用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real-timePCR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分析及real-timePCR结果均发现,造模后2.5h,血栓形成前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血栓形成前组、血栓不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kappab1 组织因子 静脉内皮组织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kappa B在心肌早期预缺血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云 王莉 +1 位作者 王金星 渠川铮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64,共4页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NF kB)在心肌早期预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预缺血组、预缺血加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脂 (ProDTC ,特异性NF kB抑制剂 )组和非预缺血组。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各 5min,反复 5次 ,...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NF kB)在心肌早期预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预缺血组、预缺血加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脂 (ProDTC ,特异性NF kB抑制剂 )组和非预缺血组。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各 5min,反复 5次 ,造成局部心肌预缺血。预缺血加ProDTC组 ,ProDTC(1 5mg·kg- 1 )在预缺血前静注 ,并在预缺血中持续静滴 (1 5mg·kg- 1 ·h- 1 )。用传感探头在每次缺血末测定局部心肌的缩短率和变厚率 ,并做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预缺血组心肌缩短率和变厚率随缺血次数增加逐渐改善 ,最终分别恢复至基础值的 85%和 82 % ,心肌结构损害轻微。预缺血加ProDTC组 ,心肌缩短率和变厚率与预缺血组相比显著减少 (P <0 .0 5) ,随缺血次数增加无改善 ,心肌损害明显。结论 核转录因子kappaB在心肌早期预缺血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kappab 预缺血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通过NF-kappaB/MuRF1通路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磊 梁炳生 +2 位作者 韩立军 王乐 吴沁民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6期20-21,25,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of kappaB,NF-κB)p65活性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防治肌萎缩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失神经对照组和实验组(药物组),取各组不同时段腓...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of kappaB,NF-κB)p65活性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防治肌萎缩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失神经对照组和实验组(药物组),取各组不同时段腓肠肌(gastrocnemius,GAS)样本,测定肌肉萎缩程度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F-κB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去神经骨骼肌萎缩时,药物各组与失神经组的腓肠肌NF-κB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14、28天同时段比较均下调,P<0.01。结论: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早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通过NF-κB途径来防治失神经早期的骨骼肌萎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转录因子kappab(NF-kappab)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核因子-kappa B途径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lpha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Ammar K H Alshorafa 郭庆 +4 位作者 曾凡钦 陈敏春 谭国珍 唐增奇 尹若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以及一氧化氮(Ni...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并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途径是否参与此过程。方法:应用TNF-α诱导HaCa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以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作为H2S的供体,设置不同浓度的量效组。采用ELISA法测定HaCat细胞分泌IL-6和IL-8的水平,RT-PCR法检测HaCat细胞IL-6和IL-8的mRNA水平,Griess法检测HaCat细胞分泌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aCat细胞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磷酸化I-kappa B-alpha(Phosphorylation of I-kappa B-alpha,p-IKB-α)和胞核内NF-κB P65水平。结果:10 ng/ml的TNF-α能显著诱导HaCat细胞内IL-6和IL-8因子的转录和分泌,培养上清NO产量和胞内iNOS含量明显增高,胞内p-IKB-α和胞核P65水平明显提高。在TNF-α诱导HaCat细胞前1 h,给与20~400μmol/L的NaHS做预处理,结果显示NaHS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aCat细胞分泌IL-6、IL-8和NO,并能部分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H2S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来抑制TNF-α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角质形成细胞 白细胞介-6 白细胞介-8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转录因子kap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肌核转录因子Kappa B的变化及其在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冀云肖 常芸 《体育科研》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NF-κB在基因与蛋白水平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组化技术,从mRNA及蛋白水平研究大鼠心肌NF-κBp65的在力... 目的:研究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NF-κB在基因与蛋白水平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组化技术,从mRNA及蛋白水平研究大鼠心肌NF-κBp65的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的分布及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膜及血管内膜,偶见于细胞核内,力竭运动后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膜和血管内膜。一次性力竭后6 h左心室NF-κB p65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2 h组、24 h组(P<0.05);运动后即刻室间隔NF-κB p65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常显著高于12 h组、24 h(P<0.01),运动后6 h非常显著高于12 h组(P<0.01);运动后即刻右心室NF-κBp65蛋白含量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24 h组(P<0.05),运动后6 h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总的NF-κBp65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h组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运动后12 h组显著低于即刻组和6 h组。一次性力竭即刻NF-κBp65mRNA含量显著高于一次性力竭24 h组(P<0.05);6 h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组(P<0.05);12 h显著高于24 h组(P<0.05)。结论:一次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NF-κB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可介导一系列炎症反应对细胞造成损伤,构成运动性心肌微损伤中发生机制之一。一次力竭运动后心脏各部位改变存有一定差异,其中室间隔及右心室NF-κB蛋白含量升高速度快,以室间隔NF-κB蛋白峰值水平最高,且右心室NF-κB蛋白改变恢复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转录因子kappab(NF-κB) 心肌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和核因子相关蛋白κB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莉娟 白中红 许软成 《癌症进展》 2018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的蛋白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其相互... 目的研究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的蛋白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SATB1和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和56.25%。SATB1和NF-κB p6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受体状态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和TNM分期无关。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SATB1和NF-κB p65在乳腺癌组织中协同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转录因子kappa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脑止痛胶囊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薛欢 曲圆 +5 位作者 朱天全 胡杨 孙申国 阎鑫 纪影实 包雪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1,I0002,共7页
目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探讨清脑止痛胶囊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0.35g·kg-1)、中(0.70g·kg-1)、高(1.40g&... 目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探讨清脑止痛胶囊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0.35g·kg-1)、中(0.70g·kg-1)、高(1.40g·kg-1)剂量清脑止痛胶囊组和阳性药(正天丸1.8g·kg-1)组,每组15只。连续给药7d后,皮下注射NTG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注射NTG 180min内大鼠的挠头次数,4h后取血浆和中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中脑组织中核因子kappa B(NF-κB)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浆和中脑组织中前列环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挠头次数明显增加(P<0.01),中脑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和中脑组织中PGE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清脑止痛胶囊组和阳性药组大鼠挠头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中脑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浆中PGE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清脑止痛胶囊可以缓解大鼠偏头痛症状,对偏头痛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源性炎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脑止痛胶囊 偏头痛 核因子kappab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